登陆注册
1200400000014

第14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3)

最先最近之史料则最可信,此固原则也。然若过信此原则,有时亦可以陷于大误。试举吾经历之两小事为例:(一)明末大探险家、大地理学者徐霞客,卒后其挚友某为之作墓志,宜若最可信矣。一日吾与吾友丁文江谈及霞客,吾谓其曾到西藏,友谓否;吾举墓铭文为证,友请检《徐霞客游记》共读,乃知霞客虽有游藏之志,因病不果,从丽江折归,越年余而逝。吾固悔吾前此读游记之粗心;然为彼铭墓之挚友,粗心乃更过我,则真可异也。(二)玄奘者,我国留学生宗匠,而思想界一巨子也;吾因欲研究其一生学业进步之迹,乃发心为之作年谱。吾所凭藉之资料甚富,合计殆不下二十余种;而其最重要者,一为道宣之《续高僧传》,二为慧立之《慈恩法师传》,二人皆奘之亲受业弟子,为其师作传,正吾所谓第一等史料也。乃吾研究愈进,而愈感困难,两传中矛盾之点甚多,或甲误,或乙误,或甲乙俱误。吾列举若干问题,欲一一悉求其真,有略已解决者,有卒未能解决者。试举吾所认为略已解决之一事,借此以示吾研究之径路:——玄奘留学凡十七年,此既定之事实也;其归国在贞观十九年正月,此又既定之事实也。然则其初出游果在何年乎?自两传以及其他有关系之资料,皆云贞观三年八月,咸无异辞。吾则因怀疑而研究,研究之结果,考定为贞观元年。吾曷为忽对于三年说而起怀疑耶?三年至十九年。恰为十七个年头,本无甚可疑也;吾因读《慈恩传》,见奘在于阗所上表中有“贞观三年出游今已十七年”等语;上表年月传虽失载,然循按上下文,确知其在贞观十八年春夏之交;吾忽觉此语有矛盾。此为吾怀疑之出发点。从贞观十八年上溯,所谓十七年者,若作十七个年头解,其出游时可云在贞观二年;若作满十七年解,则应为贞观元年。吾于是姑立元年二年之两种假说以从事研究,吾乃将《慈恩传》中所记行程及各地淹留岁月详细调查。觉奘自初发长安以迄归达于阗,最少亦须满十六年有半之时日,乃敷分配;吾于是渐弃其二年之假说而倾向于元年之假说。虽然,现存数十种资料皆云三年,仅恃此区区之反证而臆改之,非学者态度所宜出也。然吾不忍弃吾之假说,吾仍努力前进。吾已知奘之出游,为冒禁越境;然冒禁何以能无阻?吾查《续高僧传》本传,见有“会贞观三年,时遭霜俭,下敕道俗,随丰四出”,数语;吾因此知奘之出境,乃搀在饥民队中,而其年之饥,实因霜灾。吾乃亟查贞观三年是否有霜灾,取《新旧唐书太宗记》阅之,确无是事。于是三年说已消极的得一有力之反证。再查元年,则《新书》云“八月,河南陇右边州霜”,又云“十月丁酉,以岁饥减膳”,《旧书》云“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又云“是岁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是元年确有饥荒,而成灾又确由霜害,于是吾之元年说,忽积极的得一极有力之正证矣。惟《旧书》于二年复有“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一语,《新书》则无有;不知为《旧书》误复耶?抑两年连遭霜灾,而《新书》于二年有阙文耶?如是则二年之假说,仍有存立之余地。吾决意再觅证据以决此疑。吾乃研究奘途中所遇之人,其名之可考见者凡三:一曰凉州都督李大亮,二曰高昌王麴文泰,三曰西突厥可汗叶护。吾查《大亮传》及《高昌传》,见二人皆自元年至四年在其位,不成问题。及查《西突厥传》,乃忽有意外之获:两书皆言叶护于贞观初被其叔所弑,其叔僭立,称俟毗可汗;然皆未著其被弑在何年。惟《新书》云:“贞观四年俟毗可汗来请昏,太宗诏曰,突厥方乱,何以昏为。”是叶护被弑,最晚亦当在贞观三年前。再按《慈恩传》所记奘行程,若果以贞观三年八月发长安者,则当以四年五月初乃抵突厥,其时之可汗,已为俟毗而非叶护矣。于是三年说之不能成立,又得一强有力之反证。吾犹不满足,必欲得叶护被弑确年以为快。吾查《资治通鉴》,得之矣!贞观二年也!吾固知《通鉴》必有所本,然终以不得之于正史,未能踌躇满志。吾发愤取《新旧唐书》诸蛮夷传凡与突厥有关系之国遍缙之,卒乃在《新书·薛延陀传》得一条云:“值贞观二年突厥叶护可汗见弑”,于是叶护弑年无问题矣。玄奘之行,既假霜灾,则无论为元年为二年为三年,皆以八月后首涂,盖无可疑;然则非惟三年说不能成立,即二年说亦不能成立。何则?二年八月后首涂,必三年五月乃抵突厥,即已不及见叶护也。吾至是乃大乐,自觉吾之怀疑有效,吾之研究不虚,吾所立“玄奘贞观元年首涂留学”之假说,殆成铁案矣!其有小小不可解者,则何以诸书皆同出一辙,竟无歧异?然此亦易解,诸书所采同一蓝本,蓝本误则悉随之而误矣。再问蓝本何故误?则或因逆溯十七个年头,偶未细思,致有此失;甚至或为传写之讹,亦未可知也。再问十八年玄奘自上之表文何以亦误?则或后人据他书校改,亦在情理中耳。吾为此问题,凡费三日之力,其所得结果如此。——吾知读者必生厌矣。此本一极琐末之问题,区区一事件三两年之出入,非惟在全部历史中无关宏旨,即在玄奘本传中亦无关宏旨。吾自治此,已不免玩物丧志之诮;乃复缕述千余言以滥占本书之篇幅,吾不能不向读者告罪。虽然,吾著本篇之宗旨,凡务举例以明义而已。吾今详述此一例,将告读者以读书曷为而不可以盲从。虽以第一等史料如慧立道宣之传玄奘者,其误谬犹且如是也;其劳吾侪以鉴别犹且如是也,又将告读者以治学当如何大无畏;虽以数十种书万口同声所持之说,苟不惬于吾心,不妨持异同;但能得有完证,则绝无凭藉之新说,固自可以成立也。吾又以为善治学者,不应以问题之大小而起差别观问题有大小,研究一问题之精神无大小学以求真而已,大固当真,小亦当真。一问题不入吾手则已,一入吾手,必郑重忠实以赴之,夫大小岂有绝对标准,小者轻轻放过浸假而大者亦轻轻放过,则研究精神替矣。吾又以为学者而诚欲以学饷人,则宜勿徒饷以自己研究所得之结果,而当兼饷以自己何以能研究得此结果之途径及其进行次第;夫然后所饷者乃为有源之水而挹之不竭也。吾诚不敢自信为善于研究,但本篇既以研究法命名,吾窃思宜择一机会,将吾自己研究所历之甘苦,委曲传出,未尝不可以为学者之一助。吾故于此处选此一小问题可以用千余言说明无遗者,详述吾思路所从入,与夫考证所取资,以渎读者之清听。吾研究此问题所得结果虽甚微末,然不得不谓为甚良。其所用研究法,纯为前清乾嘉诸老之严格的考证法,亦即近代科学家所应用之归纳研究法也。读者举一反三,则任研究若何大问题,其精神皆若是而已。吾此一段,乃与吾全书行文体例不相应;读者恕我!吾今当循吾故轨,不更为此喋喋矣。

史料可分为直接的史料与间接的史料。直接的史料者,其史料当该史迹发生时或其稍后时,即已成立。如前所述《慈恩传》、《窃愤录》之类皆是也。此类史料,难得而可贵,吾既言之矣。然欲其多数永存,在势实有所不能。书籍新陈代谢,本属一般公例;而史部书之容易湮废,尤有其特别原因焉:(一)所记事实每易触时主之忌,故秦焚书而“诸侯史记”受祸最烈;试检明清两朝之禁毁书目,什有九皆史部也。(二)此类书真有价值者本不多,或太琐碎,或涉虚诞,因此不为世所重,容易失传。不惟本书间有精要处,因杂糅于粗恶材料中而湮没;而且凡与彼同性质之书,亦往往被同视而俱湮没。(三)其书愈精要者,其所叙述愈为局部的;凡局部的致密研究,非专门家无此兴味;一般人对于此类书籍,辄淡漠置之,任其流失。以此种种原因,故此类直接史料,如浪淘沙,滔滔代尽,势不能以多存。就令存者甚多,又岂人生精力所能遍读?于是乎在史学界占最要之位置者,实为间接的史料。间接的史料者,例如左丘以百二十国宝书为资料而作《国语》,司马迁以《国语》、《世本》、《战国策》……等书为资料而作《史记》。《国语》、《史记》之成立,与其书中所叙史迹发生时代之距离,或远至百年千年;彼所述者,皆以其所见之直接史料为蓝本,今则彼所见者吾侪已大半不复得见:故谓之间接。譬诸纺绩,直接史料则其原料之棉团,间接史料则其粗制品之纱线也。吾侪无论为读史为作史,其所接触者多属间接史料;故鉴别此种史料方法,为当面最切要之一问题。

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标准。年代愈早者,则其可信据之程度愈强。何则?彼所见之直接史料多,而后人所见者少也。例如研究三代以前史迹,吾侪应信司马迁之《史记》,而不信谯周之《古史考》,皇甫谧之《帝王世纪》,罗泌之《路史》。何则?吾侪推断谯周、皇甫谧、罗泌所见直接史料,不能出司马迁所见者以外;迁所不知者,周等何由知之也?是故彼诸书与《史记》有异同者,吾侪宜引《史记》以驳正诸书。反之,若《竹书纪年》与《史记》有异同,吾侪可以引《纪年》以驳正《史记》。何则?魏史官所见之直接原料,或多为迁之所不及见也。此最简单之鉴别标准也。

虽然,适用此标准,尚应有种种例外焉。有极可贵之史料而晚出或再现者,则其史料遂为后人所及见,而为前人所不及见何谓晚出者?例如德皇威廉第二与俄皇尼古拉第二来往私函数十通,研究十九世纪末外交史之极好史料也;然1920年以前之人不及见,以后之人乃得见之。例如《元史》修自明初,岂非时代极早?然吾侪宁信任五百年后魏源或柯劭忞之《新元史》,而不信任宋濂等之《旧元史》。何则?吾侪所认为元代重要史料如《元秘史》、《亲征录》……等书,魏柯辈得见,而明初史馆诸人不得见也。何谓再现者?例如罗马之福林,邦渒之古城,埋没土中二千年,近乃发现;故十九世纪末人所著罗马史其可信任之程度,乃过于千年前人所著也。例如殷墟甲文,近乃出土,吾侪因此得知殷代有两古王为《史记》、《三代》、《世表》所失载者,盖此史料为吾侪所见,而为司马迁所不得见也。

不特此也,又当察其人史德何如,又当察其人史识何如,又当察其人所处地位何如。所谓史德者:著者品格劣下,则其所记载者宜格外慎察。魏收《魏书》,虽时代极近;然吾侪对于彼之信任,断不能如信任司马迁、班固也。所谓地位者,一事件之真相,有时在近代不能尽情宣布,在远时代乃能之。例如陈寿时代,早于范晔;然记汉魏易代事,晔反视寿为可信。盖二人所及见之直接史料,本略相等;而寿书所不能昌言者,晔书能昌言也。所谓史识者:同是一直接史料,而去取别择之能力,存乎其人。假使刘知几自著一史,必非李延寿令狐德棻辈所能及;元人修《宋史》,清人修《明史》,同为在异族之朝编前代之史;然以万斯同史稿作蓝本所成之《明史》,决非脱脱辈监修之《宋史》所能及也。要而论之,吾侪读史作史,既不能不乞灵于间接的史料,则对于某时代某部门之史料,自应先择定一两种价值较高之著述以作研究基本选择之法,合上列数种标准以衡之,庶无大过。至于书中所叙史实,则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质言之,则无论何项史料,皆须打几分折头。吾侪宜刻刻用怀疑精神唤起注意,而努力以施忠实之研究,则真相庶可次第呈露也。

右论正误的鉴别法竟。次论辨伪的鉴别法。

辨伪法先辨伪书,次辨伪事。

伪书者,其书全部分或一部分纯属后人伪作,而以托诸古人也。例如现存之《本草》号称神农作,《素问内经》号称黄帝作,《周礼》号称周公作,《六韬》《阴符》号称太公作,《管子》号称管仲作,……假使此诸书而悉真者,则吾国历史便成一怪物,盖社会进化说全不适用,而原因结果之理法亦将破坏也。文字未兴时代之神农,已能作《本草》,是谓无因;《本草》出现后若干千年,而医学药学上更无他表见,是谓无果。无因无果,是无进化。如是,则吾侪治史学为徒劳。是故苟无鉴别伪书之识力,不惟不能忠实于史迹,必至令自己之思想途径,大起混乱也。

书愈古者,伪品愈多。大抵战国秦汉之交有一大批伪书出现,《汉书·艺文志》所载三代以前书,伪者殆不少。新莽时复有一大批出现,如《周礼》及其他古文经皆是。晋时复有一大批出现,如晚出《古文尚书》、《孔子家语》、《孔丛子》等。其他各时代零碎伪品亦尚不少,且有伪中出伪者,如今本《鬼谷子》、《鹖冠子》等。莽晋两期,刘歆王肃作伪老手,其作伪之动机及所作伪品,前清学者多已言之,今不赘引。战国秦汉间所以多伪书者:(一)因当时学者,本有好“托古”的风气;己所主张,恒引古人以自重。(说详下)本非有意捏造一书,指为古人所作;而后人读之,则几与伪托无异。(二)因当时著述家,本未尝标立一定之书名;且亦少泐成定本。展转传钞,或合数种而漫题一名;或因书中多涉及某人,即指为某人所作。(三)因经秦焚以后,汉初朝野人士,皆汲汲以求遗书为务。献书者往往剿钞旧籍,托为古代某名人所作以售炫。前两项为战国末多伪书之原因,后一项为汉初多伪书之原因。

伪书有经前人考定已成铁案者,吾侪宜具知之,否则征引考证,徒费精神。例如今本《尚书》有《胤征》一篇,载有夏仲康时日食事,近数十年来,成为欧洲学界一问题。异说纷争,殆将十数,致劳汉学专门家天文学专门家合著专书以讨论。(关于此问题之研究,Gaubil氏谓在纪前二一五四年十月十一日;Largeteau氏及Chalmers氏谓在二一二七年十月十二日;Fr6ret氏及D.Cassini氏谓在二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Gumpaeh氏谓在二一五五年十月二十二日;Oppolzer氏谓在二一三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而有名之汉学大家Prof.G.Schlege及有名之天文学大家Dr.F.Kuhnert曾合著一书在荷兰阿姆斯丹之学士院出版,题曰《书经之日蚀》Die Schu King Finsteruiss(Amsterdam J.Muller,1889)谓当在二一六五年五月七日,其言甚雄辩。其后汉学大家Dr.F.Eitel复著详论驳之,登在China Review第十八卷。)殊不知胤征篇纯属东晋晚出之伪古文,经清儒阎若璩惠栋辈考证,久成定谳;仲康其人之有无,且未可知,遑论其时之史迹?欧人不知此桩公案,至今犹剌剌论难,由吾侪观之,可笑亦可怜也。欲知此类伪书,略清《四库书目提要》,便可得梗概,《提要》中指为真者未必遂真,指为伪者大抵必伪,此学者应有之常识也。

然而伪书孔多,现所考定者什仅二三耳;此外古书或全部皆伪或真伪杂糅者,尚不知凡几。吾侪宜拈出若干条鉴别伪书之公例,作自己研究标准焉。

(一)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例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名,虽见《左传》;“《晋乘》、《楚梼杌》”之名,虽见《孟子》;然汉隋唐《艺文》、《经籍》诸志从未著录,司马迁以下未尝有一人征引。可想见古代或并未尝有此书,即有之,亦必秦火前后早已亡佚。而明人所刻《古逸史》,忽有所谓《三坟记》、《晋史乘》、《楚史梼杌》等书。凡此类书,殆可以不必调查内容,但问名即可知其伪。

同类推荐
  • 大隋燕云

    大隋燕云

    他们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他们神出鬼没,长枪硬弩,冲锋陷阵,以一敌百。他们是异族眼中的魔鬼,他们是骁勇恐怖的无敌铁骑,他们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特种部队--致燕云十八骑。膜拜完毕,林峰也不含糊,双手把电力能源奉上,长枪火炮贡献出来,直接把隋朝拉进能源科技时代。
  • 三国之黄巾小贼

    三国之黄巾小贼

    典安,一个外科医生,因一起医疗事故枉死之后,穿越汉末三国,成了黄巾军中的一份子。在动荡的乱世之中,为了活下去,典安不得不与天下群雄为敌,在艰难求存的过程中,一步步丰满羽翼,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纷繁复杂,且动态多变。即使战后日本某一社会阶层,或同一阶层不同社会集团的战争责任认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变化。甚至同一个日本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其战争责任认识也不尽相同。为总体把握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的概貌和特征,本书以战后日本天皇、政府、保守派、进步派、普通民众的战争责任认识的连续性为“经”,以其因应国内外时局的阶段性为“纬”,重点阐述他们从战后至今的战争责任认识变迁史,探寻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关系,从而增进彼此了解,加强中日互信,消除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思想障碍和历史因素。
  • 振兴东汉

    振兴东汉

    新书《回到汉末当暴君》已经上传,烦请移驾一观。
  • 君临天下之一代枭雄

    君临天下之一代枭雄

    张扬从棺材醒来,发现自己灵魂依附在一个君王躯体,这令张扬惶恐不安,然而更大的危机,正一步步向他紧逼…“做傀儡帝尊,不,张扬决绝的说道。”
热门推荐
  • 出租屋

    出租屋

    虽然已快到中秋,可天还是闷热,没有风。树上的毛毛虫被晒得打了卷,掉在地上,变成一个个沉甸甸的小黑球,不能动弹。就在红星村所有物件都被晒软的时候,奶奶说出了这样的话:“去深圳找你爸,让他早点回家。”燕燕明白奶奶的话和出租屋有关。事情发生在早晨。当时,奶奶与燕燕的妈妈孙采莲说话了。这算是孙采莲回家之后,婆媳的首次正面交锋。起因是孙采莲准备把空出的那间房租出去。
  • 致缘分刚好的我们

    致缘分刚好的我们

    一个人这一生,遇见那个能和自己契合的人,真的实属不易,而我莫程遇见了,就断然不会放手。
  • 一物降一物之插翅难飞

    一物降一物之插翅难飞

    叶小春,领着一份稳定的薪水,却也不放弃赚外快的小写手,以自家老板做人物原型,创作多部总裁文,终于成功出版。可是……在签售会的那天,她看见了谁?如此高大俊朗、卓尔不群、冷若冰霜的递给她签售书的人,正是她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BOSS!!!为什么会有一种被捉奸在床的感觉?神经大条的叶小春在此刻也彻底蔫了,她似乎可以预见今后悲惨的命运。士可杀不可辱,小职员也要有小职员的气节,她打算勇敢的面对汹涌而来的暴风雨,却惟独对一招没有免疫——美男计!面对美男攻势,叶小春也只好束手就擒,痛并快乐的安慰自己:哈哈哈,占了帅哥便宜!赚到还是自己!
  • 楚少的宠妻指南

    楚少的宠妻指南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从此深情永不负》,当当淘宝均有售】【推荐新书,娇妻在上:易少,求轻宠!】有车有房父母双忙,这是结婚前他的摊牌。车子豪华房产无数,父母全世界飞着商务谈判,这是结婚后顾筱筱发现的现实。顾筱筱曾一度傻傻认为楚逸辰是最适合她的存在,直到发现他竟还是她的顶头上司……
  • 毒医救世小妖女

    毒医救世小妖女

    五六岁的辛韶笑靥如花:“签了这份卖身契,你就是我的人啦!”傲娇腹黑,君临天下的黎戮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一个谷里长大的乡野丫头坑了。她变着法子扮猪吃老虎地坑他,缚灵契,血印,一坑再坑,边坑边宠,亲手养出一个二十四孝童养夫。他体内有赤火噬主?好办,她帮他镇压。他是外人?好说,她把他变成内人。至于其他跳梁小丑,不急不急,见一个,废一个!【1V1处】一个青梅竹马,双双强大腹黑,互撩互宠,一路虐渣,顺道指点江山,把事业办了的故事。PS:新文各种求,各种跪求!!Orz!!
  • 苍穹修仙记

    苍穹修仙记

    莫闲意外身亡,却穿越苍穹大陆,成为一个外门弟子。莫闲独爱种田。在各大长老都为一棵人参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莫闲在拿人参喂羊。在各大内门弟子为了一株灵芝上生死台的时候。莫闲在拿灵芝拌饭。就在宗主路过莫闲的房前被吓得心脏病突发仙逝之后。各大人物纷纷过来求莫闲交换灵药。莫闲嘴里嚼着人参果默默说道:“天级以下功法不要,传功十年起步。”
  • 我的气运槽又炸了

    我的气运槽又炸了

    你睡了个舒服的懒觉,醒来觉得神清气爽,你的精神得到了提升。你吃了顿美味的食物,吃完觉得唇齿留香,你的修为取得了突破。你看了本有趣的书,看完觉得略有所得,你从中领悟了绝世神通。你觉得眼前的敌人有些棘手,忍不住皱了下眉头,你的敌人被天雷劈死了......雷坑里好像有一件与天雷一同降临的宝物。你抬头看了眼天空,距离超脱只差最后一步了,而刚刚你的气运槽又炸了。你忍不住迷茫了一下,好好的,天道……怎么突然辞职了?
  • 天鹅

    天鹅

    纪念那些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一天,上海是个阴雨天。这要记性特别好或者那天刚好写了日记的人才知道。梅子和于葵葵则出于某种例外而一生都不能忘记那个上海淮海路的阴雨天。她俩共打着一把伞,站在老大昌蛋糕房的屋檐下面,激情磅礴地讨论着关乎一个女孩子人生中最大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爱情这件事了。梅子和于葵葵都是1976年兵,一起考取了新疆驻南疆一个野战部队的文工团,现在又一起来上海进修,所以两人无话不谈。她俩是从南京路一路谈过来的,到了淮海路还没谈尽兴。
  • 修仙和科技

    修仙和科技

    宋诺星在渡劫失败,重生到别一个大世界,这个界有炼武和科技的结合成机甲,宋诺星以前世界的法阵与科技结合会发什么事情。
  • 让世界爱我三千遍

    让世界爱我三千遍

    主人公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来展开全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人惨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