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400000034

第34章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4)

但玄奘以前和同时的中国学术状况,却还要叙述一段。教理的研究在鸠摩罗什几乎没有一点条理;比较的有专门研究的,是小乘毗昙宗,乃上座部的主要宗派。在鸠摩罗什以后,法性宗(即三论宗)大盛。三论宗之名,因鸠氏译《三论》而起。《三论》为何?《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后来又译了一部《大智度论》,合称《四论》。经的方论,鸠氏又译了《维摩诘小品放光般若妙法莲华大集》。从此,他的门徒大弘龙树派的大乘教义;一直到现在,三论宗还是很盛。这派专讲智慧,和法相宗不同。法相宗从六朝末到隋唐之间,在印度已很兴盛,渐渐传入中国。最主要的《摄大乘论》已由真谛译出,中国法相宗遂起(法相宗又曰摄论宗,即由《摄大乘论》省称)。只因为译本太少,又名词复杂,意义含糊,读者多不明白。玄奘生当此时,笃好此派,在国内历访摄论宗各大师请教,都不能满意,所以发愿心到印度去问学,而一生事业,遂由此决定。

我们作传时应有一节说明玄奘以前的摄论宗大势如何,有多少大师,有没有小派,有什么意味,有多大价值,才能够把玄奘出国留学的动机衬出。他出国前曾经受业的先生和曾经旁听的先辈,固然全部很难考出,但重要的几个却很可以考出来。初传摄论宗到中国来的真谛,玄奘已不及见了。真谛的弟子,玄奘见过不少,不可不费些考证工夫,搜出资料来。

现在的《大兹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凡八万余字,是玄奘弟子慧立所做,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然而我们所以主张要改做,别的缘故固然多,就是他只叙玄奘个人切身的事迹而不叙玄奘以前的佛教状况,多收玄奘的奏疏,唐太宗高宗的诏旨,而不收玄奘和当时国内大师讨论的言辞,也已很令我们不满意。

我们作传,在第一章说明玄奘在学术界的贡献和地位以后,第二章就应当如前数段所论,说明玄奘以前,佛教教理的变迁和发展,小乘、大乘、法性、法相的异同,各派输入中国的先后和盛衰,译经事业的萌芽和发达,法相宗初入中国的幼稚,玄奘的不安于现状:像这样,把玄奘留学的动机,成学的背景,说了一个清楚,然后才可叙到《玄奘传》的本文。到此才可叙他少时怎样,出国以前,到了什么地方,访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一切用普通传记的作法。

自此以下,就进了第三章,要说明玄奘努力工作的经过,在印度如何求学,回中国如何译经。

《三藏法师传》,很可惜未用日记体,年代很不清楚,要想把玄奘在印度十七年历年行事严格规定,实在很难。然而根据里面说的,在某处住了若干天,在某路走了若干月,在某寺学了若干年,约略推定,也不是不可能。这节最须特别描写的就是玄奘亡命出国,万里孤苦的困难危险,能够写得越生动越好。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手做的地理书,体例很严。若是他曾经到过的地方就用“至”字或“到”字;若没到过,就用“有”字。

最可恨的,印度人讲学问,对于时间空间的观念太麻木,所以我们要想从印度书里窥探玄奘所到的地方和所经的年代实在。没有法子。好在西洋人近来研究印度史和佛教史,发明了许多地图史迹,我们很可拿来利用。

《三藏法师传》、《大唐西域记》二书,一面叙玄奘游学的勤劳坚苦,一面述西域、印度的地理历史,在世界文化上的贡献极大;一直到现在,不但研究佛教史的人都要借重他,就是研究世界史的人也认为宝库。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二书,参考西洋人的著作,先把玄奘游学的路线详细记载,把佛教在西域、印度地理的分布情形整理出一个系统来,然后下文叙事才越加明白。

以后一节,须述当时印度佛教形势。上文第二章已经叙述佛教的变迁和发展是注重历史方面的,而对于当时的情形较简单些。这里说明佛教形势,是注重地理方面,对于当时,应该特别详细。第一须说明玄奘本师在当时佛教的地位。

玄奘见戒贤时,戒贤已八十九岁了,他说:“我早已知道你来了,忍死等你。”这个故事许是迷信,然亦未尝不可能。后来戒贤教了玄奘三年,又看他讲法二年,到九十五岁才死。无论是否神话,戒贤在当日印度佛教的地位实在最高。

戒贤住持的寺叫那烂陀,那烂陀的历史和地位也得讲清(后来回教徒坑杀佛教徒也就在这个寺)。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这寺的内容很详细。西洋人和日本人考出他的地址,发掘出来,再参考他书,还可证明他的规模很大,分科很细,是印度全国最高的研究院。戒贤当日在里面是首席教授,最后二年,玄奘也是首席教授。这种史料和中间那几位大师的史料,西洋文字日本文字比较中国文字多得多。我们须得说明了这段,才可讲玄奘留学时所做的工作。

玄奘自己站在法相宗的范围内,一生为法相宗尽力,但毫无党派观念,只认法相宗为最进步的宗派,而不入主出奴,排斥异宗。那时那烂陀是法相宗的大本营,法相宗正在全盛时代,戒贤多年不讲法了,这回却特别为玄奘开讲三年,玄奘精神上感受的深刻,可想而知。但玄奘并不拘泥在一派之内,无论在何异宗,任何异教,只要有名师开讲座,他都跑去旁听。大乘各派,小乘各派,乃至外道,他都虚心研究。

那时印度风行一种学术辩论会,很像中国打擂坛。许多阔人、国王、大地主,常常募款做这类事,若是请的大师打胜了,就引为极荣誉的事,时间长到几个月。当玄奘在印度最后的几年,六派外道最占势力,胜论大师顺世最有名,最厉害,跑到那烂陀来论难,说输了便砍头。那时他寺的佛徒给他打败的已有好许多,所以他特来惹戒贤。戒贤不理他,叫玄奘去跟他论辩,几个月工夫,驳得顺世外道无言可说,只好自己认输,便要砍头。玄不让他砍,他便请玄奘收他做奴仆,玄奘不肯,只收他做学生,却又跟他请教,他又不肯,结果就在晚上谈论,几个月工夫,又给玄奘学清楚了《胜论》。

像这种精神,玄奘是很丰富的。他是佛教大乘法相宗,不错;但做学问却大公无我,什么都学,所以才能够成就他的伟大。他游印度共费了十九年,他足迹所经有六千万里:所为的是什么?只为的求学问。像这几种地方,我们作传,应该用重笔写。

玄奘最后两三年在印度佛教的地位高极了,阔极了,竟代替了戒贤,当那烂陀寺的首席教授。有一回,两国同时请他去讲演,甲国要他先去,乙国也要他先去,几乎要动刀兵了。结果,鸠摩罗王戒日王来调停,都加入。就在那两国边界上开大会。到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和尼乾外道二千余人。设宝床,请玄奘坐,做论主。玄奘讲他自己做的《真唯识量颂》,称扬大乘;叫弟子再读给大众听,另外写一本悬会场外;说,若里边有一字没有道理,有人能破的,请斩我的首以谢。这样,经过十八日,没有一个人能难。那些地主和听众都异常高兴,戒日王甚至请玄奘骑象周游各国,说中国大师没有人敢打。

除上列各大事外,玄奘在印度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多搜材料,好好的安置传里。这是讲在印度工作的话。

他回国以后,全部的生活完全花在宣传佛教,主要的事业十九都是翻译佛经。他是贞观元年出国的,到贞观十七年才起程回国,次年到了于阗,途中失了些经典,又费了八月工夫补钞,到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才到长安,他出国是偷关越境的,很辛苦;回来可十分阔绰。他一到于阗就上书唐太宗,告诉他将回国。刚好唐太宗征高丽去了,西京留守房玄龄派人沿途招待,并且出郊相迎接。太宗听见玄奘到了京,特地回来,和他在洛阳见面。他从二月六日起,就从事翻译佛经,一直到龙朔三年十月止,没有一天休息。开首四年,住长安弘福寺;以后八年住长安慈恩寺;以后一年陪唐高宗往洛阳,住积翠宫;以后二年住长安西明寺;最后五年住长安玉华宫。二十年之久,译了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佛经。一直到临死前二十七天才搁笔。前四五年因为太宗常常要和他见面,还不免有耽搁的时间;自太宗死后,专务翻译,没有寸阴抛弃。每日自立功课,若白天有事做不完,必做到夜深才停笔。译经完了,复礼佛行道,至三更就寝,五更复起。早晨读梵本,用朱笔点次第,想定要译的。十几个学生坐在他面前笔记,他用口授,学生照样写,略修改,即成文章。食斋以后,黄昏时候,都讲新经论,并解答诸州县学僧来问的疑义。因为主持寺事,许多僧务又常要吩咐寺僧做,皇宫内使又常来请派僧营功德,所以白天很麻烦。一到晚上,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受诫,盈庑满廊,一一应答处分,没有遗漏一个。虽然万事辐辏,而玄奘的神气常绰绰然无所壅滞。像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他死前二十七日才停止。这种孜孜不倦,死而后已的工作情形,传里应该详细叙述。

玄奘一生的成功就因最后二十年的努力。若是别人既已辛苦了十九年,留学归国,学成名立,何必再辛苦?他却不然;回国的第二十七天就开始译经,到临死前二十七天才停笔;一面自己手译,一面培植人才,不到几年,就有若干弟子听他的口授,笔记成文,卒至有这伟大的成绩。自古至今,不但中国人译外国书,没有谁比他多,比他好,就是拿全世界人来比较,译书最多的恐怕也没有人在他之上。所以我们对于这点,尤其要注意。最好是做一个表,将各经的翻译年月,初译,或再译,所属宗派,著者姓氏年代,卷数,品数,等等,一一详明标列,这样才可以见玄奘所贡献给学术界的总成绩。

这个表要有二种分类排列法:一种是依书的外表分列;一种是依书的内容分列。前者可分创译、补译、重译三类:创译是从前未译过的,补译是从前未译完的,重译是从前译得不好的;后者可分七类:一、法相宗的书,创译的很多,重译的也不少。二、法性宗的书,如《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鸠摩罗什也曾译过,但不完全,所以玄奘重译全部,共有六百卷之多。三、其他大乘各宗的书,如《摄大乘论》,从前也有人译过,但没有他的详,没有他的精确。四、小乘各宗的书,又可分二目:甲、上座部的,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乙、大众部的,如《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正理论》。五、讲宗派源流的书,如《异部宗轮论》。六、讲学问工具的书,如《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本是最初介绍论理学的杰作。七、外道的书如《胜宗十句义论》,是印度外道哲学书最重的一部。像这样分类列表,既令人知道玄奘贡献之伟大,又可令人知道他信仰法相宗是一事,翻译佛经又是一事,他做学问很公平,忠实,不仅译本宗书。这点无私的精神也要用心写出。

译书若单靠他一手之力,自然没有这么大的成绩。他在数年之内养成好许多人才,又定好重要规则,译好专门名词,说明方法利弊,使得弟子们有所准绳,这点不能不详细研究他。周敦义《翻译名义序》引了玄奘的《五不翻论》,可知玄奘像这类的言论一定不少。他的弟子受了他的训练,所以能在他的指挥下共同译出这么多书来。这点也须在本章最末一节说个清楚。这以上是讲玄奘努力工作的经过,是第三章。

到第四章,应该说明玄奘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他是不大著书的:《成唯识论》是《法相宗》的宝典,虽经玄奘加上许多主张,等于自著。但名义上还是翻译的;他在印度时用梵文著了《会宗论》、《三千颂》和《真唯识量颂》,确是自己创造的,而为量已少,而且《会宗论》还没有译成国文;他另外著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没有佛教教理主张。为什么他不太著书?我们想大概因为佛经的输入比较自己发表意见还要重要,所以他不愿著书。

那么,他的学问的成就怎样呢?我们知道他不仅是一个翻译家而已,他在印度最后几年的地位已经占最高座,学问的造诣当然也到了最高处。但是他没有充分的遗著供我们的探讨,如何能见他学问的真相呢?没有法子,只好在学生身上想法子。

他最后十五年是没有一天离讲座的,受他训练的学生不下数干人,得意门生也有好些。像清儒王伯申的《经义述闻》引述他父亲的学说,我们尽可以从王伯申去看王怀祖的学问。玄奘的得意门生如窥基、圆测等的著作自然很不少玄奘的主张在内,我们尽可以从这里面探讨玄奘的学问。窥基、圆测的书经唐武宗毁佛法,焚佛书以后,在中国已没有,幸亏流传到日本去了,最近二三十年才由日本输入窥基做的《成唯识论续记》。

窥基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十二岁的时候,玄奘一见就赏识他,要收他做门徒。那时唐帝尊尚佛教,玄奘又享大名,窥基家人当然很愿意,窥基自己可不肯。玄奘又非要不可,经过多次的交涉,允许他的要求,将来可以娶妇吃肉喝酒。后来窥基跟了玄奘多少年,虽未娶妇,却天天吃肉喝酒。但是玄奘许多弟子,他却是第一名。唯识宗的就是他创造的,是法相宗二大派之一。后来这派极盛。

道宣《续高僧传》,说圆测并非玄奘的学生,不过在未席偷听而已,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在圆测的书未发现以前,看去似果真和玄奘不相干。近来日本人修《续藏》,找他的书,找出来了,传到中国才知道在法相宗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不和唯识宗所说的话一样。

所以玄奘传下的二大派,我们应该彻底研究,其同点何在,其异点何在,都要弄清,弄清了,玄奘的学说也可跟着明白。而且因此不惟说明玄奘的学说,就是玄奘的影响也很清楚。玄奘的影响清楚,也就是法相宗的大势连带清楚。此后顺便可以讲些法相宗流入日本的历史,一直叙到现在,笔法也很清顺。

最后,凡是玄奘的门生和门生的门生,尤其是当时襄助玄奘译书的人,须用心考出,做成一个详细的表;其中有事业可称的,可以给他作篇小传。

从此以上,是讲《玄奘传》第一个纲领下的第四细目,也就是第四章。我上文不是讲过有二个纲领吗?那第二个纲领还有三个细目应该叙在甚么地方呢?这早插在前面四章里了。当作传时,心中常常要记着这二个纲领,一面要叙述玄奘在中国学术上伟大的贡献,一面同时要叙述玄奘个人留下伟大的畴范,不可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我这种做法,是以前项纲领为经,以后项纲领为纬,后者插入前者里面,随时点缀,不必使人看出针迹缝痕,才称妙手。多年欲作《玄奘专传》,现在大概的讲些我的做法来,将来或者能有成功的一天,给学者做个参考。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同类推荐
  • 春秋别话

    春秋别话

    举头三尺是为神吗?那所谓的天道,在于人间,还是在人间之上?人间百味,人间之上亦然吗?他这样问道。空谷之间,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哎哎回响,不高,却,悠远。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数不清的呼喊和哭泣。鲜血,还有,战车的咕噜,夹杂着那被历史所光耀的诸子百家。于是,戈立、兵起。
  •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1650),陕西榆林人。本是明朝大同镇的总兵官,在公元1644 年历史发生巨变的关键之年,他先投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后又投降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攻杀农民军。
  •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 穿越之拐了弯的世界

    穿越之拐了弯的世界

    一个地痞流氓,一不小心就穿越了,还好还在地球上,只是这已经与他所知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了。。。。。
  • 韩四当官

    韩四当官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旦学有所成,便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韩四不通经史,不谙子集,无缘科举,想光宗耀祖,只能去捐一个官!PS:作者人品坚挺,已有《韩警官》、《朝阳警事》等书完本,各位书友可放心收藏,读者群:978418538;VIP读者群:760351091(需2000粉丝值)欢迎各位兄弟姐妹加入。
热门推荐
  • 我家魔帝超凶的

    我家魔帝超凶的

    魔帝:论宠自家媳妇儿,我是专业的!呵呵,那个名门正道的小白脸,想挖我墙角?不存在的!
  • 盛宠田园之锦绣农女

    盛宠田园之锦绣农女

    前世,她被扔下万丈山隘,只因为成亲十年未能为相公生下一儿半女!山涧回荡着公婆刻薄的声音:“一只不会下蛋的鸡,死了正好。”再睁眼,她重回到过去。她发誓,这一世就算是终生不嫁,她也绝不会再入那个家!【虫灾】“锦绣!”康伯看着庄稼上的大肥虫子,一脸紧张的朝着面前垂髫的小娃大喊,“怎么办,怎么办!”锦绣不慌不忙的拉着弟弟的手,指着棉花地,“记住,这就是咱们的晚饭。”接着,一群裤裆还没缝上的小屁孩涌入田间,为“晚饭”添砖加瓦。大商三十三年,岐山虫灾,灭。【赌石】“锦绣啊,这石头能值几个钱,咱不如去买些糖葫芦,还能给你和哥儿解个馋。”爹爹看着及笄的女儿,“咱…”“爹,有了这个,今年哥儿上学,不,咱们全家的口粮都有了…”锦绣看着眼前浑圆却粗糙的石头,轻声道。大商四十年,岐山赌石,盛行。【大婚】“锦绣,今日以后,你便是我大商王朝的国母!”他面露红光拥她在怀,“从此后宫独宠你一人,国舅一家赐予国姓,享万世荣光!”锦绣浅笑,抱住他的腰肢,鼻间全是他身上独有的龙诞香,“今生今世,白首不离。”锦商一年,百业待兴,繁荣异常。*重活一生,她感谢老天的恩赐,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利用智慧和手段,她让家乡富足,让父母安康,让胞弟光耀门楣!当年他还是落魄的闲散王爷,遇见拥有一双灵动眼睛的垂髫少女,自从情根深种。上刀山下火海,他豁出一身尊贵下泥潭采藕,也只为了佳人一笑。我有万里江山在怀,却只愿脚踩山花手持云霞,为你妆扮窗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丹尊邪神

    丹尊邪神

    重生少年洛小枫,天生透视神眼,传承神医绝技,得无上炼器,炼制逆天丹药。身世之谜!传承宝珠之谜!天王神窟之谜!妖魔废墟之谜!天王碑之谜!大千世界之谜!迷雾重重,悬念迭起!且看绝世少年洛小枫,如何从一个“疯傻”废物,成长为绝世丹尊,逆天邪神!
  • 少女的百变先生

    少女的百变先生

    喜欢上了一个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上初一那年,爸妈离婚了...我们约好了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妈妈食言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从前这个温馨的家到现在变得冷清无比。妈妈离开后,我的性情变得与以前相反变得十分叛逆。我一直小心翼翼的喜欢着哥哥,我害怕如果他有一天知道了我对他的想法是这么污秽不堪,他会厌我,弃我,我不敢赌。直到高二那年,一位很多副面孔的男人闯进了我的生活,人前他嘴角总是带笑对谁都无比温柔,人后他就是一位冷酷无情杀人不带眨眼的恶魔。但就是这样一位男人搅乱了我的生活,不仅在学校里像只苍蝇一样出现在我眼前,回到家后他成了我的邻居每天厚着脸皮跑到我家蹭吃蹭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间梦一场愿长醉

    世间梦一场愿长醉

    半盏月色,半生梦酒醒何处,终是情纸醉金迷花海艳,清粥小菜苦中甜一曲相思赋,笑颜难藏战鼓将歇夜微凉,莲浦入梦轻舟扬念世安,无战乱虽无生前身后名,却有佳人诉衷肠愿长醉不醒,终是梦一场奈何虫鸣扰梦,启明星唤不止,声声急别梦依依,念昏黄
  • 风华绝代丽美人

    风华绝代丽美人

    故事以乱世王朝作为背景,展开了三个不同性格和身份的女人,从相互猜忌防范甚至是坑害到后来因为一系列的事情最终凝结成一股力量,造福百姓的情感故事。
  • 锦上花

    锦上花

    南城政府为了发展南城经济,要求招商局引进大量外资。招商局局长许岩找到海外花商齐家,邀请齐家回南城投资。齐家女儿齐梦涵也随齐家一起回到南城,她通过许岩的儿子许易风,结识了同是花匠后代的古彦清和沈希音。并从古彦清口中了解到了花魂传说……古彦清面对父母离婚,父亲坐牢,恋人远走等诸多的不幸,处在迷惘和彷徨中。在这时候,花镇的一位开拓者小茶找到古彦清。小茶的出现让古彦清想到花族图腾,他打算回花镇认祖归宗,并借助花镇的种花技艺,让父亲的公司起死回生。尽管认祖归宗失败,但他总算劝动花镇人,并破除了花镇自我封闭的陋习,在花镇人的帮助下,古彦清重振旗鼓,让南城花卉产业有了新的起色……
  • 侣行3: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侣行3: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在《侣行》第三季中,张昕宇与梁红带领团队,驾车西行2万千米,穿过罗布泊,探访难民营,一路经过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走过全球80% 的战争国家,用生命做赌注,为我们还原了战火笼罩下的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他们想做的、去做的,不仅是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慰藉,更是为他们唤起世界的关注,让他们早日沐浴和平之光,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