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400000005

第5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3)

纪传体中有书志一门,盖导源于《尚书》,而旨趣在专纪文物制度,此又与吾侪所要求之新史较为接近者也。然兹事所贵在会通古今,观其沿革。各史既断代为书,乃发生两种困难:苟不追叙前代,则源委不明;追叙太多,则繁复取厌。况各史非皆有志,有志之史,其篇目亦互相出入。遇所阙遗,见斯滞矣。于是乎有统括史志之必要。其卓然成一创作以应此要求者,则唐杜佑之《通典》也。其书“采五经群史,上自黄帝,至于有唐天宝之末。每事以类相从,举其始终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群士论议得失,靡不条载,附之于事。如人支脉,散缀于体。”(李翰序文)此实史志著作之一进化也。其后元马端临仿之作《文献通考》,虽篇目较繁备,征引较杂博;然无别识,无通裁(章学诚《文史通义》评彼书语),仅便翻检而已。

有《通鉴》而政事通,有《通典》而政制通,正史断代之不便,矫正过半矣,然犹未尽也。梁武帝敕吴均等作《通史》,上自汉之太初,下终齐室。意欲破除朝代界限,直接迁书,厥意甚盛。但其书久佚,无从批评。刘知几讥其芜累,谓“使学者宁习本书,怠窥新录。”(《史通·六家篇》)想或然也。宋郑樵生左马千岁之后,奋高掌,迈远蹠,以作《通志》,可谓豪杰之士也,其《自序》抨击班固以下断代之弊,语语皆中窍要。清章学诚益助樵张目。尝曰,“《通史》之修,其便有六:一曰免重复,二曰均类例,三曰便铨配,四曰平是非,五曰去牴牾,六曰详邻事。其长有二:一曰具翦裁,二曰立家法。”又曰:“郑氏《通志》,卓识名理,独见别裁。古人不能任其先声,后代不能出其规范。虽事实无殊旧录,而诸子之意,寓于史裁。”(《文史通义·释通篇》)其所以推奖者至矣。吾侪固深赞郑章之论,认《通史》之修为不可以已;其于樵之别裁精鉴,亦所心折。虽然,吾侪读《通志》一书,除二十略外,竟不能发见其有何等价值。意者仍所谓“宁习本书怠窥录”者耶?樵虽抱宏愿,然终是向司马迁圈中讨生活。松柏之下,其草不植,樵之失败,宜也。然仅《二十略》,固自足以不朽。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焉。

右所述为旧目录家所指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政书之四体,皆于创作之人加以评骘,而踵效者略焉。二千年来斯学进化轨迹,略可见矣。自馀史部之书,《隋书·经籍志》分为杂史、霸史、起居注、故事、职官、杂传、仪注、刑法、目录、谱牒、地理,凡十一门。《史通·杂述篇》胪举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凡十种。此后累代著录,门类皆小异而大同。以吾观之,可中分为二大类:一曰供后人著史之原料者,二曰制成局部的史籍者。第一类,并未尝经锤炼组织,不过为照例的或一时的之记录,备后世作者之搜采。其在官书:则如起居注、实录、谕旨、方略之类;如仪注、通体、律例、会典之类。其在私著:则或专纪一地方,如赵歧《三辅决录》,潘岳《关中记》等;或在一地方中复专纪一事类,如陆机《建康宫殿记》,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杨孚《交州异物志》等;或专纪一时代,如陆贾《楚汉春秋》,王度《二石伪治时事》等;或在一时代中专纪一事,如《晋修复山陵故事》、《晋八王故事》等;有专纪一类人物者,如刘向《列女传》,皇甫谧《高士传》等;有纪人物复限于一地方或一年代者,如陈寿《益部耆旧传》,谢承《会稽先贤传》;袁敬仲《正始名士传》等;有专为一家或一人作传者,如江统之《江氏家传》,范汪之《范氏家传》,慧立之《慈恩法师传》等;或记载游历见闻,如郭象《述征记》,法显《佛国记》等;或采录异闻,作半小说体,如《山海经》、《穆天子传》、《飞燕外传》等;或拾遗识小,聊供谈噱,如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等。凡此皆未尝以述作自居,惟取供述作者之资料而已(右所举例,皆取诸隋唐两志,其书今存者希)。

其第二类,则搜集许多资料,经一番组织之后,确成一著述之体裁。但所叙者专属于某种事状,其性质为局部的,而与正史编年等含有普遍性质者殊科焉。此类之书,发达最早者为地方史,常璩之《华阳国志》,其标本也;其流衍为各省府州县之方志。次则法制史,如《历代职官表》、《历代盐法志》等类。次则宗教或学术史,如《佛祖历代通载》、《明儒学案》等类。其余专明一义,如律历,金石,目录,……等等,所在多有;然裒然可观者实稀。盖我国此类著述,发达尚幼稚也。

史籍既多,则注释考证,自然踵起。注释有二:一曰注训诂,如裴驷徐野民等之于《史记》,应劭如淳等之于《汉书》。二曰注事实,如裴松之之于《三国志》。前者于史迹无甚关系,后者则与本书相辅矣。考证者,所以审定史料之是否正确,实为史家求征信之要具。《隋书·经籍志》有刘宝之《汉书驳议》,姚察之《定汉书疑》,盖此类书之最古者。司马光既写定《通鉴》,即自为《考异》三十卷,亦著述家之好模范也。大抵考证之业,宋儒始引其绪,刘攽洪迈辈之书,稍有可观。至清而大盛,其最著者如钱大昕之《廿二史考异》,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榷》,赵翼之《廿二史劄记》。其他关于一书一篇一事之考证,往往析入豪芒,其作者不可偻指焉。

近代著录家,多别立史评一门。史评有二:一、批评史迹者;二、批评史书者。批评史迹者,对于历史上所发生之事项而加以评论。盖《左传》《史记》已发其端,后此各正史及通鉴皆因之。亦有泐为专篇者,如贾谊《过秦论》,陆机《辨亡论》之类是也。宋明以后,益尚浮议;于是有史论专书,如吕祖谦之《东莱博议》,张溥之《历代史论》等。其末流只以供帖括剿说之资,于史学无与焉。其较有价值者,为王夫之之《读通鉴论宋论》;虽然,此类书无论若何警拔,总易导读者入于夺臆空谈一路,故善学者弗尚焉。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二千年间,得三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在清则章学诚,其学说在《文史通义》。知几之自述曰:“《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其书虽以史为主,而馀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书多讥往哲,善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史通自叙》)樵之自述曰:“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之言。……臣今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之儒所不得而闻也。”又曰:“夫学术造诣,本乎心识,如人入海,一入一深。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通志总序》)学诚自述曰:“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予《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志隅自序》)又曰:“拙撰《文史通义》,中间议论开辟,实有不得已而发挥,为千古史学辟其榛芜。然恐惊世骇俗,为不知己者诟厉。”(与汪辉祖书)又曰:“吾于史学,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而人乃拟吾于刘知几。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脩,吾议一家著述。”(家书二)读此诸文,可以知三子者之所以自信为何如;又可知彼辈卓识,不见容于并时之流俗也。窃常论之,刘氏事理缜密,识力锐敏;其勇于怀疑,勤于综核,王充以来,一人而已。其书中《疑古》、《惑经》诸篇,虽于孔子亦不曲徇,可谓最严正的批评态度也。章氏谓其所议仅及馆局纂脩,斯固然也。然鉴别史料之法,刘氏言之最精,非郑章所能逮也。郑氏之学,前段已略致评。章氏评之谓:“其精要在乎义例,盖一家之言,诸子之学识,而寓于诸史之规矩。”(《文史通义·释通篇》)又谓:“《通志》例有馀而质不足以副。”(与邵二云书)皆可谓知言。然刘章惟有论史学之书,而未尝自著成一史;郑氏则既出所学以与吾人共见,而确信彼自有其不朽者存矣。章氏生刘郑之后,较其短长以自出机杼,自更易为功。而彼于学术大原,实自有一种融会贯通之特别见地。故所论与近代西方之史家言多有冥契。惜其所躬自撰述者,仅限于方志数种,未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耳。要之自有左丘司马迁班固荀悦杜佑司马光袁枢诸人,然后中国始有史;自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矣。至其持论多有为吾侪所不敢苟同者,则时代使然;环境使然;未可以居今日而轻谤前辈也。

吾草此章将竟,对于与吾侪最接近之清代史学界,更当置数言:前清为一切学术复兴之时代,独于史界之著作,最为寂寥。唐宋去今如彼其远,其文集杂著中所遗史迹,尚累累盈望。清则舍官书及谀墓文外,殆无馀物可以相饷;史料之涸乏,未有如清者也。此其故不难察焉:试一检康雍乾三朝诸文字之狱,则知其所以箝吾先民之口而夺之气者,其凶悍为何如。其敢于有所论列而幸免于文纲者,吾见全祖望一人而已。(看《鲒埼亭集》)窃位者壹意摧残文献以谋自固;今位则成闰矣,而已湮已乱之文献,终不可复,哀哉耗矣。虽然,士大夫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故压于此者伸于彼;史学之在清代,亦非无成绩之可言。章学诚之卓荦千古,前既论之矣。此外关于史界,尚有数种部分的创作:其一,如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其书有组织,有断制,全书百三十卷一气呵成为一篇文字;以地理形势为经,而纬之以史迹。其善于驾驭史料盖前人所莫能逮。故魏禧称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也。其二,如顾栋高之《春秋大事表》:将全部《左传》拆碎,而自立门类以排比之。善用其法,则于一时代之史迹能深入而显出矣。其三,如黄宗羲之《明儒学案》:实为中国有学史之始;其书有宗旨,有条贯,异乎钞撮驳杂者。其四,如赵翼之《廿二史劄记》:此书虽与钱大昕王鸣盛之作齐名,(见前)然性质有绝异处。钱王皆为狭义的考证,赵则教吾侪以搜求抽象的史料之法。昔人言“属辞比事,《春秋》之教,”赵书盖最善于比事也。此法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渐解应用,至赵而其技益进焉。此四家者,皆卓然有所建树,足以自附于述作之林者也。其他又尚有数类书,在清代极为发达:(一)表志之补续,自万斯同著《历代史表》后,继者接踵,各史表志之缺,殆已补缀无遗,且所补常有突过前作者。(二)史文之考证,考证本为清代朴学家专门之业,初则仅用以治经,继乃并用以治史。此类之书有价值者毋虑百数十种。对于古籍,订讹纠缪,经此一番整理,为吾侪省无限精力。(三)方志之重修,各省府州县志,什九皆有新修本,董其事者皆一时名士,乃至如章学诚辈之所怀抱,皆借此小试焉。故地方史蔚然可观,为前代所无。(四)年谱之流行,清儒为古代名人作年谱者甚多,大率皆精诣之作。章学诚所谓“一人之史而可以与家史国史一代之史相取证”者也。(五)外史之研究,自魏源徐松等喜谈边徼形事,渐引起研究蒙古史迹之兴味。洪钧之《元史释文证补》,知取材于域外,自此史家范围益扩大,渐含有世界性矣。凡此皆清代史学之成绩也。虽然,清儒所得自效于史学界者而仅如是,固已为史学界之不幸矣。

我国史学根柢之深厚既如彼,故史部书之多亦实可惊。今刺取累代所著录之部数卷数如下:

《汉书·艺文志》      一一部            四二五篇

《隋书·经籍志》     八一七部          一三二六四卷

《旧唐书·经籍志》    八八四部          一七九四六卷

《宋史·艺文志》    二一四七部          四三一○九卷

《通志·艺文略》    二三○一部          三七六一三卷

(图谱在外)

《文献通考·经籍考》  一○三六部          二四○九六卷

《明史·艺文志》     一三一六部          三○○五一卷

(限于明代人著作)

《清·四库书目》     二一七四部          三七○四九卷

(存目合计)

右所著录者代代散佚。例如《隋志》之万三千余卷,今存者不过十之一二;《明志》之三万余卷,采入四库者亦不过十之一二;而现存之四库未收书及四库编定后续出之书,尚无虑数万卷。要而言之,自左丘司马迁以后,史部书曾箸竹帛者,最少亦应在十万卷以外。其质之良否如何,暂且勿问;至于其量之丰富,实足令吾侪挢舌矣。此二千年来史学经过之大凡也。

同类推荐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

    本书选取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如尼布楚会谈、《辛丑条约》的签订、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解决等等,这些外交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反映了重要的历史问题,值得我们去详细了解。
  • 三国之昭烈帝新传

    三国之昭烈帝新传

    话说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天灾人祸,黄巾顺势而起,诸侯门阀各自为政,造成东汉基业动荡不安。我,刘备,刘玄德,势必要恢复大汉正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看我刘玄德如何开万世太平,创不朽盛世。。。
  •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阶段。全书涉及七十多个国家,近两百名国君,三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将臣谋士,四百多场战争,一百多场政变,四十多个典故,大小权谋计策不计其数。文中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对当时社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失败者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当然也少不了悲壮与豪情的故事,感慨与激昂的场景。这是一部历史大剧,是一个群雄汇聚的舞台。
  • 姜夔传

    姜夔传

    叙述姜夔,认识姜夔,解释姜夔,品味姜夔。传播姜夔文化精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极光

    北极光

    林澈从小就喜欢和爷爷玩耍,可是后来爷爷的身体越来越严重,连一向吵架的爸爸妈妈也开始和睦起来了,可是真的有那么平静吗,爷爷去世后,林澈终于知道了,爸爸妈妈和好是假,为了爷爷的产业才是真,爸爸妈妈在打闹之中失去了生命,林澈也进入了孤儿院,直到十三岁才去了舅舅家,林澈按照遗嘱背负了许多人都眼红的财产,阴谋越来越多,林澈遇到了一个叫韩子澈的人,还有林书翰,在无数的分分合合后,林澈身穿白色婚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 我有一个交易大厅

    我有一个交易大厅

    小到分子原子,大到宇宙星空,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随便一个不定因素都有可能毁了人类。当整个世界都被丧尸占领,人类要靠什么生存下去?
  • 海贼之低调的王者

    海贼之低调的王者

    林南意外穿越到海贼的世界里,成为雷斯王国的继承者-雷斯.格林。贫瘠的小岛,落后的王国,拥有现代意识的林南,将如何在海贼猖獗的世界里生存下来?林南并没有一丝胆怯,因为他有一双看透世界的眼睛...新书《我在三国做昏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巫师简史

    巫师简史

    巫师,土匪,曾经是湘西这个神奇舞台上的主要演员。本书以湘西巫师赵天国和土匪首领龙大榜的命运纠葛为主线,以民间视角展开宏大叙事,讲述了湘西清末以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悲壮地表现了个人在时代洪流裹挟中的命运沉浮,堪称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宏著。小说的结局是,巫师与匪首会合在解放军的牢狱里,过去一直势不两立的两人如今也和解了,他们发现,其实他们是相反相成、互为因果,就像生活的两面,离了谁都不行,否则日子便会暗淡无光。
  •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汇集这些跨国界的污染话题,引起人们的警示与反思。在社会朝着更加快捷、现代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毕竟,人是要靠一定的环境才能够生存发展的。如果环境被污染破坏殆尽,人类也就失去了依存的空间。
  • 全能漫画人生

    全能漫画人生

    “叮咚!”“系统:恭喜玩家抽取到料理技能【黄金蛋炒饭】。”【黄金蛋炒饭】:国营餐馆菊下楼的主厨,阿贝师傅发明的独门招牌菜,可将一碗普通的蛋炒饭,作出无与伦比的绝妙滋味。(滑稽提醒:会发光的才是好料理!)陈浩本来是个刚被公司炒了鱿鱼的小屌丝,直到某一天他意外获得了一种从看过的动漫中抽取人物技能的系统,他的人生这才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
  • 盛唐烟云4:天净沙

    盛唐烟云4:天净沙

    当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之后,王洵决定放手一搏,带领麾下六百多名弟兄和商队请来的保镖、刚刚收编的两伙马匪,直扑昔日的大宛国的都城柘折。并以大唐天使的身份,命令药刹水沿岸众诸侯,速速领兵前来助战。药刹水沿岸诸侯既不敢招惹大唐,又不相信王洵凭着不到两千乌合之众能攻破号称西域第一坚城的柘折。表面上带兵到城外“襄助王师”,实际却打起了坐收渔利的主意。却不料王洵一战破城,彻底震慑了西域各国的军心民心。
  • 似有清风伴明月

    似有清风伴明月

    赵清风在她阿娘的肚子里便就是准太子妃。在她12岁那年,皇帝驾崩太子登基为帝,赵清风摇身直接就成了准皇后。国丧结束,新帝迎娶皇后。那年,赵清风16岁。真真可谓是人生赢家。唯一可惜的是新任凤帝不近女色。坊间流传赵清风入宫后便宠冠六宫,不到半年凤后之位就无人撼动。据说,张抒捷在御花园跟自己的婢女说了几句赵清风的坏话,好巧不巧,就被赵清风听见了。赵清风因此一天的心情都不佳。凤帝听闻此事后,竟直接处死了张抒捷。人人都说她赵清风福气太好、运气太好,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其中的种种原因。“凤帝,你不过就是想利用我。既然是利用那又何必如此认真呢?”“本王做事向来认真,滴水不漏。”请勿转载,不喜勿喷!
  • 时间觉醒

    时间觉醒

    陈乐看着这光怪陆离的时间线一脸懵逼,过了良久陈乐才稍稍感叹,或许是自己已经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