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600000101

第101章 预备立宪

(近代)赵尔巽 等

【导读】

本文选自《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传》。

庚子之变,朝廷举措失当,朝野上下大失所望。列强在中国的外交官、政治家对清廷十分轻视,认为现政府专制、野蛮,统治虚弱无力, 难以信赖。其中一些激进的活动分子甚至考虑过改立政府的可能性。清廷回到北京后,其境遇自然十分难堪。此时流亡海外的维新党人鼓吹立宪,国内舆论颇受其影响;革命党致力于排满的宣传和行动,招揽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比照革命党的种族革命思想,朝廷对维新党人的恶感渐渐消解。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令欧美诸国刮目相看。清朝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成就十分羡慕。朝廷也有意仿照日本明治维新,革新政治,其首要步骤就是仿行君主立宪。

1905年,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等五大臣奉命赴日本、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期择善而行。五大臣回国后上奏朝廷,认为立宪可以永久保证君主的至尊地位;削弱革命党的影响;开化政治, 改变列强的观感。在五大臣和地方督抚的建议下,清廷于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宣布后,维新党人和地方开明士绅深受鼓舞。他们纷纷组织各种学会、团体,互相呼应,渐渐成为立宪派的雏形。1908 年《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立宪派进入各省的谘议局和中枢的资政院。与志得意满的立宪派相比,矢志排满的革命党人感到失落。革命党唯恐清朝廷立宪成功,使排满永无希望。激切之下,革命党策动了许多起义活动,企图一举奏功。经过几次惨重的失败后,革命党人心灰意冷,不得不承认排满思潮远不足激起革命。武昌新军起事前夕,海外革命党人人心涣散,一度几乎中止活动。

戴鸿慈,字少怀,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以编修督学山东。父忧归,服除,督学云南。后复充云南乡试正考官。二十年,大考一等,擢庶子。日韩启衅,我军屡挫。鸿慈连疏劾李鸿章调遣乖方,迁延贻误,始终倚任丁汝昌,请予严惩;并责令速解汝昌到部治罪,以肃军纪:均不报。和议成,鸿慈奏善后十二策:一,审敌情以固邦交;二, 增陪都以资拱卫;三,设军屯以实边储;四,筑铁道以省漕运;五,开煤铁以收利权;六,税烟酒以佐度支;七,行抽练以简军实;八,广铸造以精器械;九,简使才以备折冲[折冲:指办外交]; 十,重牧令以资治理;十一,召对群僚以励交修;十二,变通考试以求实用。迁侍讲学士。督学福建,再迁内阁学士。学政报满,假归省墓。擢刑部侍郎。

赴西安行在,上陈治本疏;又请建两都,分六镇,以总督兼经略大臣,得辟幕僚,巡抚以下咸受节制。是年冬,随扈还京,转户部侍郎。时各省教案滋多,鸿慈请设宣谕化导使,以学政兼充。编辑外交成案,颁发宣讲。又请就翰林院创立报局,各省遵设官报,议格不行。时设会议政务处,有奉旨交议事件,三品京堂以上与议。鸿慈请推行阁部、九卿、翰林、科道皆得各抒所见,属官则呈堂代递,可以收群策、励人才。下政务处采择。

三十一年,命五大臣出使各国考求政治[命五大臣出使各国考求政治:指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戴鸿慈等人出国考察宪政],鸿慈与焉。将发,党人挟炸药登车狙击,从者或被创,人情惶惧。鸿慈从容诣宫门取进止,两宫慰谕,至泣下,遂行。历十五邦,凡八阅月,归国。与载泽、端方、尚其亨、李盛铎等裒辑《列国政要》百三十三卷、《欧美政治要义》十八章,会同进呈。并奏言:“各国治理大略,以为观其政体:美为合众,而专重民权; 德本联邦,而实为君主;奥、匈同盟,仍各用其制度;法、意同族,不免偏于集权;唯英人循秩序而不好激进,其宪法出于自然之发达,行之百年而无弊。反乎此者,有宪法不联合之国,如瑞典、挪威则分离矣;有宪法不完全之国,如土耳其、埃及则衰弱矣;有宪法不平允之国,如俄罗斯则扰乱无已时矣。种因既殊,结果亦异。故有虽革改而适以召乱者,此政体之不同也。觇其国力,陆军之强莫如德,海军之强莫如英,国民之富莫如美,此国力之不同也。窥其政略,则俄、法同盟, 英、日同盟,德、奥、义同盟,既互相倚助以求国势之稳固; 德、法摩洛哥之会议,英、俄东亚之协商,其对于中国者, 德、美海军之扩张,美、法屯军之增额,又各审利害以为商业之竞争。盖列强对峙之中,无有一国孤立可以图存者,势使然也。况人民生殖日繁,智识日开,内力亦愈以澎涨。故各国政策,或因殖民而造西伯利亚之铁路,或因商务而开巴拿马之运河,或因国富而投资本于世界,均有深意存焉。此政略之不同也。验其民气,俄民志伟大而少秩序,其国失之无教;法民好美术而流晏逸,其国失之过奢;德民性倔强而尚武勇,其国失之太骄;美民喜自由而多放任,其国失之复杂;义民尚功利而近贪诈,其国失之困贫;惟英人富于自治自营之精神,有独立不羁之气象,人格之高,风俗之厚,为各国所不及。此民气之不同也。臣等观于各国之大势既如此,又参综比较,穷其得失之源,实不外君臣一心,上下相维,然后可收举国一致之益。否则,名实相悬,有可以断其无效者,约有三端:一曰,无开诚之心者国必危。西班牙苛待殖民,致有斐律宾、古巴之败。英鉴于美民反抗,而于澳洲、坎拿大两域予人民以自治之权, 致有今日之强盛,开诚故也。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 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又于兴学练兵,皆以专制为目的,今满洲之役,不战先溃。莫斯科、圣彼得堡之暴动,即出于军人与学生也。防之愈密,而祸即伏于所防之中, 患更发于所防之外,不开诚故也。二曰,无虑远之识者国必弱。俄以交通之不便,而用中央集权,故其地方之自治,日以不整。美以疆域之大,而用地方分权,故其中央与地方之机关,同时进步。治大国与治小国固不侔也。德以日尔曼法系趋于地方分权,虽为君主之国,而人民有参与政治之资格。法以罗马法系趋于中央集权,虽为民主之国,而政务操之官吏之手,人民反无自治之能力。两相比较,法弱于德,有由来矣。三曰,无同化之力者国必扰。美以共和政体,重视人民权利, 虽人种复杂,而同化力甚强,故能上下相安于无事。土耳其一国之中,分十数种族,语言宗教各不相同,又无统一之机关, 致有今日之衰弱。俄则种族尤杂,不下百数,语言亦分四十余种,其政府又多歧视之意见,致有今日之纷乱。奥、匈两国虽同戴一君主,而两族之容貌、习尚、语言、性情迥殊,故时起事端,将来恐不免分离之患。盖法制不一,畛域不化,显然标其名为两种族之国,未有能享和平、臻富强者矣。此考察各国所得之实在情形也。窃惟学问以相摩而益善,国势以相竞而益强。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甲午以前,南北洋海陆军制造各厂同时而兴,声势一振。例之各省,差占优胜矣。然未尝取列国之情状而比较之也。故比较对于内,则满盈自阻之心日长;比较对于外,则争存进取之志益坚。然则谋国者亦善用其比较而已。”

又奏:“臣等旷观世界大势,深察中国近情,非定国是, 无以安大计。国是之要,约有六事:一曰举国臣民立于同等法制之下,以破除一切畛域;二曰国是采决于公论;三曰集中外之所长,以谋国家与人民之安全发达;四曰明宫府之体制;五曰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六曰公布国用及诸政务。以上六事, 拟请明降谕旨,宣示天下以定国是,约于十五年或二十年颁布宪法,召集国会,实行一切立宪制度。”又奏:“实行立宪,既请明定期限,则此十数年间,苟不先筹预备,转瞬届期,必至茫无所措。今欲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先从官制入手。拟请参酌中外,统筹大局,改定全国官制,为立宪之预备。”均奉俞旨采纳,遂定立宪之议。先是鸿慈奉使在途,已擢礼部尚书;及还,充厘定官制大臣,转法部尚书。充经筵讲官、参预政务大臣。时法部初设, 与大理院画分权责,往复争议,又改并部中职掌。于是京外各级审判厅次第设矣。又采英、美制创立京师模范监狱。三十四年,疾作,乞解职,温旨慰留。两宫升遐[升遐:帝王死亡的婉称,又称“登遐”],力疾视事。宣统元年,赏一等第三宝星,充报聘俄国专使大臣。礼成返国,奏言:“道经东三省,目击日、俄二国之经营殖民地不遗余力。非急筹抵制,无以固边圉;非振兴实业扩其自然之利,无以图富强。请速办垦殖、森林二端。俟财力稍裕,再筹兴学、路矿、兵屯各事,以资捍卫。”胪陈办法。得旨,下所司议行。是年八月,命入军机,晋协办大学士。二年,卒,加太子少保,谥文诚。

【延伸阅读】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庚子之变中,东南诸省的督抚拒绝听从朝廷的宣战谕旨,与列强商定“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毋庸置疑是抗命之举,但是庚子之变后皇室和朝廷威望骤减,故而不得不事后予以追认,以外和列强,内安督抚。此后朝廷施行“新政”,既依赖地方督抚主持,又有意借机加强中枢权威。但是地方士绅参与“新政”后,在政治上渐渐得势,成为难以动摇的势力。科举废除后,地方士绅对朝廷渐渐疏远,更加倾向于考虑本地的要求。太平天国割据东南时,地方士绅曾经组织团练为朝廷效力。但是至预备立宪时期,这种曾经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失去科举制的缓冲后,朝廷和地方、皇室和士绅、满族和汉族之间的互相猜忌,越来越无从掩饰了。

预备立宪后不久,地方士绅和皇室亲贵就分道扬镳了,议会立宪派和钦定立宪派逐渐势不两立。前者以谘议局、资政院为据点,要求召集制宪会议立宪,增大国会权力,要求内阁对国会述职;后者则坚持保证君主的威权,将国会限定为君主的顾问团,内阁对君主述职。在拟定宪法草案时,钦定立宪派坚持将君主的至尊威权写入宪法,企图在未来的宪法中为本派保留最大的利益。钦定立宪派的强横举动引起极大的反感,因为专制时期的君权尽管跋扈,但是毕竟受到许多惯例的约束。钦定立宪派君权至上的宪法一旦成立,对议会立宪派而言,不仅意味着立宪的努力前功尽弃,甚至在将来还会作茧自缚。两派的冲突愈演愈烈, 引发了遍及朝野,前后相继的政治请愿运动。

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后,驻滦州新军将领奏请朝廷实施虚君立宪, 并附上十二条政纲。滦州与北京相去不远,皇室亲贵惊慌失措,很快以新军的政治要求为蓝本,颁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由国会制定、修改宪法、法律;国会节制皇室权力和用度;内阁向国会述职, 以及国会的军事权和外交权。但是此时朝廷已经徒有虚名,这种迟到又名不副实的妥协,此时连立宪派也不愿屈就,更遑论当时的革命派。

同类推荐
  •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热门推荐
  • 叩玉扃:俏妃戏邪皇

    叩玉扃:俏妃戏邪皇

    李丞相家有花三朵,大姐艳如玫瑰,入宫为妃,一个月后就被打入冷宫,旋即下落不明;二姐雅如百合,封为淑妃,宫室突起天火,生死未卜;俏若海棠的三妹雪雁离家出走,隐瞒身份,诱帝出宫,侍寝之夜,皇帝却吊儿郎当道:你走的路通向黄泉。一番苦心诱君心,难道真的只是诱狼同寝……雪雁不信,这个俏妃戏上了邪皇
  • 吞噬星空世界的神仙

    吞噬星空世界的神仙

    波澜壮阔的宇宙,独战万族的时代,摘星拿月的神童,毁天灭地的战争。一次穿越,两个世界,不亏稳赚啊。集吞噬星空与莽荒纪两个世界之力,就不信我混不出头! qq群:710355795
  • 激发力:打造激情四射的团队

    激发力:打造激情四射的团队

    缺失激情的员工是管理者的梦魇;一支死气沉沉的团队无法成就卓越。只有激情四射的团队才能够创造奇迹。一名出色的经理人必须懂得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本书围绕着如何激发人心的主题,从“启动愿景”、“赋予厚望”、“充分信任”、“树立榜样”、“消除激情的敌人”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帮助管理者付出很少的成本和代价,打造一支充满激情的团队。
  • 彼此珍藏最温馨

    彼此珍藏最温馨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与学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李镇西爱心与民主的教育思想。李镇西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用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教育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他以童心换取童心,平等待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骄傲;他把教育孩子的难题当课题,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反思;他教学生真诚善良,与学生共同成长。正因如此,他和学生之间才能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毕业多年,成家立业,仍向往他,崇敬他。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各具特色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体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人文情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平原三部曲(第九届茅盾文学家获奖作家李佩甫作品)

    平原三部曲(第九届茅盾文学家获奖作家李佩甫作品)

    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羊的门》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为基本结构框架,描写了一个位乡村党支部书记呼天成,任将近四十年时间里,利用各种“人脉”,经营“人场”,营建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关系网。《城的灯》本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围城”世界:城里有“荣光照耀”,怡然而洁净;城外,则是一个巨大的不断为黑暗所吞食的黑洞,在欲望的渊薮中,罪恶肆意横行。在这城里城外的相互纠缠、撕咬的阵痛中。《生命册》中,既有对二十世纪后半期政治运动中乡民或迎合或拒绝或游离的生存境况的描摹,亦有对乡人“逃离”农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诱惑面前坚守与迷失的书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若能离于爱

    若能离于爱

    玄让没想到,自己为僧修行十余年,最后会栽在一只半大的小妖身上。-知合利用过玄让两次。到头来,赔上了自己一条命,还有一颗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向未来

    许你向未来

    宅小花,轻松活泼系少女作家,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搜集世界各地的帅哥,无论明星、校草,还是幻想中的美少年……都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见钟情之后,往往没有太好的结局。生活不是童话,但许晴嘉却始终坚信,只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最起码,方竞能多看她一眼,也算是好的。始终不愿放手,究竟是那一抹执念,还是永不放弃的希望?她只知道,有时候上帝,总会在绝境赐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