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600000028

第28章 王莽新政

(东汉)班固

【导读】

本文选自《汉书》卷九九《王莽传》。

董仲舒为君主专制的辩护是无法令法家学者感到满意的。因为在抽象的意义上,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更高的自然法则的授权。而在世俗的意义上,这其实是暗示个人经过理性思考,相信君主的权力已经得到授权后,才会接受皇帝的权威。让思想凌驾于权力之上,恰恰是法家深恶痛绝的。

董仲舒对此应该感触甚深,因为他自己就因为宣扬灾异与政治的联系而获罪。不过在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的权威尚令人敬畏。但时人愈来愈关心各种灾异现象,暗暗揣测其神秘的含义,这真是不祥之兆。

王氏家族是西汉末年的外戚家族,但是王莽代汉并非简单的皇室被外戚取代。史料的记载说明时人更愿意将王莽代汉视为儒家政治理论的自然推论,即上天授权王莽,命其建立新王朝。因此,王莽得到许多人积极的推戴,而非消极的默认,就不足为奇了。

王莽代汉后实行复古主义改革,这被证明是一场灾难。王莽新政的初衷是解决西汉的社会、经济危机,但是改革不仅未能缓解危机,反而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在随后的内战中,王莽的改革与王朝一起倾覆了。

王莽新政是儒家复兴及政治参与的谢幕表演。这种在后人看来极为鲁莽的举动,与王莽代汉时的万众拥戴,都表现了儒家理想主义在政治上的热情与冲动。新政的失败也证明,这个学派的政治激情是无力治理帝国的。自此之后,儒家古典政治一派逐渐式微,渐渐转为学术的探究。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孝元皇后: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妈。]。……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折节:屈己下人。]。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阳朔:汉成帝年号。],世父大将军凤病[世父大将军凤:王莽的伯父,大将军王凤。],莽侍疾, 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 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 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封国在南阳郡新野县的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收赡:收留,供养。],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惭恧:惭愧。]。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振:整理。],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内:通“纳”。内妇:娶媳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焉[“比客罢”至此:意谓借着客人告辞时送客人的机会,几次去探望。]。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是时,太后姊子淳于长以材能为九卿,先进在莽右[右:汉代以右为尊。]。莽阴求其罪过,因大司马曲阳侯根白之,长伏诛,莽以获忠直,语在《长传》。根因乞骸骨,荐莽自代,上遂擢为大司马。是岁,绥和元年也,年三十八矣。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 皆惊。

辅政岁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就第:回家。避帝外家:回避皇帝母亲一族。]。莽上疏乞骸骨,哀帝遣尚书令诏莽曰:“先帝委政于君而弃群臣,朕得奉宗庙,诚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顺先帝之意,朕甚悲伤焉。已诏尚书待君奏事。”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白太后曰:“皇帝闻太后诏,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太后复令莽视事。

时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母丁姬在,高昌侯董宏上书言: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丁姬宜上尊号。”莽与师丹共劾宏误朝不道[误朝不道:妨害朝政,大逆不道。],……后二岁,傅太后、丁姬皆称尊号,丞相朱博奏:“莽前不广尊尊之义[广尊尊之义:弘扬尊崇尊上的大义。尊,一为动词,一为名词。],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幸蒙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上曰:“以莽与太皇太后有属,勿免,遣就国[“以莽与”至此:意谓王莽与太皇太后有亲戚关系,不好罢免,让他回自己的封国吧。]。

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中子获:次子王获。],莽切责获,令自杀。在国三岁,吏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元寿元年,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深颂莽功德,上于是征莽。

…………

莽还京师岁余,哀帝崩,无子,而傅太后、丁太后皆先薨,太皇太后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期门兵:皇帝警卫部队。]。莽白:“大司马高安侯董贤年少[董贤:汉哀帝宠臣。],不合众心,收印绶。”贤即日自杀。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举莽,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互相举。太后拜莽为大司马,与议立嗣。安阳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修饬:善良谨慎。],太后所信爱也,莽白以舜为车骑将军,使迎中山王奉成帝后,是为孝平皇帝。帝年九岁,太后临朝称制,委政于莽。莽白赵氏前害皇子[赵氏前害皇子:指赵皇后未生子,她与妹妹、弟弟设计陷害成帝妃子及皇子的事。],傅氏骄僭,遂废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皆令自杀,语在《外戚传》

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傅致:先附和然后诱人犯罪],为请奏,令邯持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辄可其奏。于是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坐互相举免,丁、傅及董贤亲属皆免官爵, 徙远方。红阳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父内敬惮之, 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己不得肆意,乃复令光奏立旧恶:“前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多受其赂,为言误朝[多受其赂,为言误朝:指王立接受淳于长贿赂,为其说好话, 请求朝廷宽恕的事。];后白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私子:私生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吕氏:汉高祖皇后吕雉。少帝:惠帝无子,吕后取后宫美人子冒充太子,立为帝,即少帝。],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 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 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击断:即打手。],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而言方[言方:语言冠冕堂皇。],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始,风益州令塞处蛮夷献白雉[风:通“讽”,暗示,劝说。白雉:白野鸡。古人认为是祥瑞。],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群臣因奏言太后“委任大司马莽定策安宗庙。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益封三万户,畴其爵邑[畴其爵邑:使封地与爵号相等。],比萧相国。莽宜如光故事。”太后问公卿曰:“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著之邪?将以骨肉故欲异之也?”于是群臣乃盛陈……莽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

莽遂固辞。……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曰:“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周公之职,建万世策,功德为忠臣宗,化流海内,远人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莽,复其后嗣,畴其爵邑,封功如萧相国。以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四辅:太傅、太师、太保、少府的统称。],号曰安汉公。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定著于令,传之无穷。”

…………

莽既说众庶[说众庶:使众人快乐。即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又欲专断,知太后猒政,乃风公卿奏言: “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功:功劳政绩。次:资历年份。],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茂材:秀才。异等:有特殊才能者。], 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皇帝幼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故选忠贤,立四辅,群下劝职,永以康宁。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巍巍乎”至此:语见《论语·泰伯》,是孔子称颂舜、禹的话。]!’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初除:首次任命。],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致密恩意,厚加赠送[致密恩意,厚加赠送:意谓那些回答得周到细致,感恩拜德的,就大加赏赐。],其不合指,显奏免之, 权与人主侔矣[侔:相等。]。

【延伸阅读】

谶  纬

汉代谶纬之学大兴,对朝政、学术影响至深,而尤以西汉末叶、东汉为著。谶纬之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国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甚至有论者怀疑其源自殷商好鬼神的遗风。

早期“谶”、“纬”两者之间的分野十分明显。“谶”是指以神秘的事迹、言辞、歌谣等预言政治前景,往往是具有政治煽动性的谣言。如陈胜、吴广于大泽乡举事前“丹书”、“狐鸣”之行事。“纬”则是指儒生论述古代典籍的私人著述,尚无公认的权威。如《春秋繁露》,就近乎纬书之流。在战国时期开放的学风里,诸学派、思潮之间激荡融合, 互相发挥,遂渐渐有后来“谶纬”之学的萌芽。

“谶纬”之学是“谶”与“纬”合流的结果。前者多来自政治密谋者鼓动风潮的谋划,士人将原来较为原始的神秘预言予以修饰,引古代典籍为证,以劝诱更上层的贵族和士人。而“纬”则多来自士人的私人撰述,不得志的士人往往将其假托于著名人物如孔子的名下,并且在著述之中鼓吹种种神秘的见解,以引起世人重视。随着作者的混同,原本互不相属的“谶”、“纬”遂渐渐合流了。

在两汉流传的诸种思潮中,谶纬之学可与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分庭抗礼,其地位甚至凌驾于后两者之上。与经学相比,谶纬既在民间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又在知识阶层中广为传习。根据谶纬之学的见解, 世界是统一、互相感应、秩序井然的;历史和政治在这个世界中依着神秘的规律运行;“六经”等古代典籍是自然生成之物,蕴含着自然的奥秘;周公、孔子是了解神秘意志和规律的预言家;谶纬之学是探求秘密的秘术。经过反复的传习、发挥,谶纬之学发展出庞杂的体系,包含了对世界、历史、政治、自然、典籍、人物等的奇妙解释,其体系之恢宏远甚于经学体系。

今文经学与谶纬之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许多广为流传的经义,都来自后者的熏陶和附会。但今文经学对古代典籍、人物的解释稍有变化,今文经学极为推崇孔子,认为他具有上天赋予的品格,乃是连接自然意志与世俗世界的枢纽。“六经”是孔子为垂范后世的著述,蕴涵着未曾言明的神秘真理,世俗之人唯有通过对“六经”的研究,方可有所发现。

概言之,今文经学认为孔子是品格卓异的圣人,其学说理应见重于朝廷。谶纬之学则认为孔子是有神秘法术的巫师,由此进一步发挥对政治、自然的独特见解。不难发现,今文经学的自然、政治哲学与谶纬之学十分相似。但是既然成为官方学说,今文经学在学理上就更加精致, 也更加保守,明显更少反叛性。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既是今文经学的卓越之作,亦可谓一部流传甚广的谶纬之书。董仲舒以近乎谶纬的形式重述了儒家的古典传统,以满足新帝国的要求。经过董仲舒的发挥,原来流播于江湖的谶纬之学登堂入室,高居于庙堂之上。王莽借谶纬为代汉自饰,刘秀亦以此鼓吹自己登基为帝的合法性。东汉阴郁不满的豪族效而行之,以之为背叛王朝的政治鼓动术。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
  • 说孟子

    说孟子

    《说孟子》是许仁图先生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说孟子》全书探究孟子学说,重视孟子的好辩。许仁图先生认为,要贴近孟子思维,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应该学孟子,好好跟孟子辩说,才能体悟孟子哲学的要义。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热门推荐
  • The Fall of the Stone City
  • 抱着氧气奔跑

    抱着氧气奔跑

    直到这一刻,他半跪在病床前,怔怔地盯着母亲的面庞,听病人们间断发出的难抑的呻吟,才意识到什么是养育之恩。在这深夜闷热的病房中,过去那张生动活泼、满目慈爱、动不动吓唬他、说教他的容颜,如今在一尺开外,被巨大的孱弱和极度的痛苦所笼罩,灰土土的看不到一丝光亮不说,还在细细白白绿绿红红的医用塑料管裹挟下,紧缩着眉头,散乱了头发。虽然八九天没吃饭了,她的额头比生病前显得要宽大,不过,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那是虚的,是脸颊过于瘦削衬托的,不饱满,不实成,是医用液体催起来的。
  • 未生怨经

    未生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

    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

    华夏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本书采用严谨平实的语言,为您展现出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画卷。这里有可悲可叹的英雄人物、扣人心弦的战争风云、启迪后人的典章制度、灿烂不朽的智慧结晶、彪炳千秋的文化巨著。内容丰富多彩,又不失深刻性和思想性,着力引导读者以史为鉴,感悟历史的辉煌和厚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神太温柔鸭

    男神太温柔鸭

    【甜文1v1】白韵韵被系统拐来做任务韵韵表示太难了,臭系统,大骗子遇上了太子说:“再逃,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温柔校草:“乖宝,好软萌!霸道总裁:“女人,往哪走啊!”韵韵嘟起嘴巴:“哼,不理你了。”【乖巧萌萌哒女主】【外表温柔内心腹黑男主】
  • 催款讨债36计

    催款讨债36计

    本书对催款兵法作了精心诠释,但是即便能将之倒背如流,亦还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读者若想得其真传,完全领会其36种催款方法,真正达到灵活运用、收放自如的境界,还须了解并掌握有关催款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催款人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充分发挥催款法功效,免受经济损失,实现自身债权。
  • 追温大神的一百种方法

    追温大神的一百种方法

    圣德大学女霸王花苏染染又漂亮又张扬,对清冷禁欲的温誉一见倾心后,每天想着法子怎么才能拿下这朵高岭之花。然而苏染染对温誉又是勾又是逗,却坚决不表白!于是,醋意大发的某人将她猛的摁在墙上,黑暗中,他眼角微红,声音低狠:“苏染染,把人捧在手心里玩的滋味很好吗?”苏染染看着他,鼻子一酸,扑上去,又委屈又软糯:“我是把你放在心尖上的啊……”——【外刚内柔小姐姐】×【清冷禁欲小哥哥】*苏大美女超会撩!*校园小甜文,不要被简介骗了,是甜文,甜文!(破音)
  • 凤御天下:谋取帝心

    凤御天下:谋取帝心

    祸国妖女,人人得而诛之。她为报国恨家仇,掀起满城风雨,将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他贵为西斐太子,以统一天下为抱负,却将她收入囊中,百般宠溺。一曲上邪,她与他北齐茶谷里沉沦。世人皆斥她为祸害,他毅然替她挡去所有诽谤,护在身后。时光缱绻如画,一切如过往云烟,情谊悄然流逝。流年一纸,她披上一袭火红嫁衣,转身投入他人怀里。运筹帷幄,他终是坐拥了天下,却渐渐地遗失了自己的心。究竟是谁为了谁负了年华逆了乾坤,又是谁为了谁蹉跎了岁月抛弃了天下。
  • 农家贵女

    农家贵女

    李叶秋重生了,在被养父母算计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却不想误打误嫁的猎户竟然是京中世家公子。原以为这辈子可以不入京,既然重生回来老天爷都不放过她,那她怎么也要笑到最后看着那些人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