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00000068

第68章 后记(1)

朱增泉

一、三篇序文

感谢诗坛两位前辈李瑛和谢冕,以及我的同龄好友吕进,三位名家,为我这套诗集写了三篇序言。我深知,为人作序难,尤其名家,求序者众,应接不暇,而又众口难调,不胜其烦,避之不及。因而,求序也难,求名人作序尤难。为了避免落空,我同时向他们三人表达了求序之意,内心盘算着“三人得其一”,足矣。不料三人同时应诺,使我这套诗集大为增色。

李瑛是中国诗坛的常青树。我在南疆参战期间开始学习写诗,那时我是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他是总政文化部长,是我的上级。我曾向他汇报过战地文化工作情况,尤其是前线官兵群体性的诗歌创作热情,得到过他的关心支持。后来我调来北京工作,和他的接触机会增多。他对我这位业余诗歌作者的扶持方式很独特,他每次出版新的诗集,必定签名赠我一本,每次都会在书中夹一短笺,派司机送到我办公室。诗歌应该怎么写,他从不说教,只是送给我诗集,让我自己阅读领会,“真经”尽在不言中,使我受益匪浅。我退下工作岗位后,虽然秘书仍留在机关办公室上班,处理我的来往信件及军内外联系杂务,我本人已经不去。总装门卫制度严,有几次李瑛派来送书的司机报不出联系电话,只得携书而归。李瑛不厌其烦,让司机再送,有时往返者三,我知道后很是过意不去。李瑛的诗歌创作量巨大,著作等身,他的诗影响了几代人。记得“文革”刚过,如雨过天晴,我上街买到一本他的《枣林村集》,当晚依枕一口气读完,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肺,难以忘怀。他的诗始终秉持堂堂正气,不媚不傲,诗歌语言温文儒雅,形成他的独有风格,被称为“李瑛模式”。这一称谓,有人认为是贬义,我认为首先是褒义,要看到在形成“李瑛模式”的漫长过程中,李瑛对中国新诗作出了突出贡献。若说褒中有“贬”,那是期望后来者要在学习前辈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去创新突破。其实李瑛本人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突破自我。20世纪90年代,他不顾年事已高,走新疆,去青海,上西藏,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使他的诗风为之一新,难能可贵。有一次,《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和我谈起李瑛的诗,他由衷地说:“李瑛进入晚年以来的诗越写越好。”获得这一评价,谈何容易。李瑛晚年的诗,诗意、诗句、诗美,都已炉火纯青,令我敬重。现在他听力不好,很少接电话,我通过他女儿李小雨向他求序。小雨在电话里说,自从母亲去世后,老父亲心情一直欠佳,而且他十年前就已声明不再为人作序,回去说说看吧。第二天,小雨回电话了:“爸爸说了,写。”李瑛同志办事向来认真,他硬是戴上老花镜把厚厚三本诗稿看完,发现错字、衍字、用得不恰当的字,或是他认为某几句诗值得一提,都用铅笔逐一做上记号,认真地为我完成了这篇序言。打印稿送来时,附有李瑛写给我的一封三页纸的亲笔信,谈了他与诗歌为伴的欢乐与艰辛,也谈了对诗歌现状的忧虑和期待。他对诗歌的深情和对人的诚恳,令我深受感动。

谢冕先生是中国新诗评论权威,久闻大名。他是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导,担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大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等职,教务、事务繁忙。我们互相认识,但平时并无交往。我知道他也当过兵,到过朝鲜战场,内心对他平添了一分亲近感。我虽然是一位业余诗人,但也想知道他对我诗歌的基本看法。我通过他的福建老乡、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向他转告求序之意。几天后,何镇邦回电话说,谢冕先生八十多岁了,国内外文学活动很多,一般不再为人作序。但他说了,朱增泉这篇序还得写。又是一个好消息。序文很快转来,并附有谢冕先生短信一封,“烦镇邦兄面交朱增泉将军”。信写得十分客气,说:“先生之托岂敢有违!长夏苦暑,匆匆之中若有不妥,望不吝删正。”并说:“镇邦兄受先生之托,屈驾来会面,诚可感也。”,短短数语,透出大家风范。我展读序文,他对我何时开始写诗,何时是我的诗歌创作高峰,何时转向散文写作,如今仍偶然有诗作问世,讲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我的诗歌创作情况一直在他的视线之内。我的诗歌孰优孰劣,当然更逃不过他的法眼。他对我这位业余诗人的总体评价恰如其分,评论我诗歌的优点高屋建瓴,指陈我诗歌的不足客观中肯。读罢谢序,使我鼓舞与鞭策兼得。

吕进先生是诗歌理论家,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现在是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我们相识的过程,他在序文中写得生动具体。吕进比我大几个月,快人快语,我和他每次见面都会畅怀交谈,开怀大笑。但吕进自有诗歌理论家的矜持,我们虽然已是二十多年的相知好友,他也在多篇散文中讲到我们之间的友谊,甚至称我是“铁哥儿们”,却从未为我写过诗评。他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发现中国诗坛对当代军旅诗的研究比较薄弱,亟待加强。为此,他指导他的历届研究生注意研究当代军旅诗,其中包括我的诗。他的大弟子、当年接替他担任新诗研究所所长的蒋登科,曾为我的长诗《前夜》写过长篇评论。蒋登科的硕士研究生任毅,以研究我的诗歌为题撰写了毕业论文。任毅毕业后分配到漳州师院中文系教了几年书,现在又离职读博去了。吕进的关门弟子洪芳,又把我的诗歌作为她撰写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我将她论文中写我的这一章摘出,附在我的军旅诗集《生命穿越死亡》中了。这些文章的背后,都深藏着吕进扶持我诗歌创作的良苦用心。这次,我用手机短信向他求序。他回短信说,眼下正忙一个会议,“会后就动工”。他的序写得热情洋溢,第一个传来。他在序言中从宏观角度着眼,对我的诗歌创作有独到评价。他这篇序言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对我诗歌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讲得切中要害,令我茅塞顿开。

二、自我定位

我过去说过,我是军人,不是诗人。现在要说,我首先是一位军人,然后才是一位业余诗人,因为我毕竟写了这么多诗,而且凭诗集《地球是一只泪眼》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我的诗也只能算业余水平。当然,并不是说我的诗一无是处,我的诗也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比如“大气”、“宏大背景”、“重大题材”;比如“思辨色彩”、“忧患意识”;比如“平民情怀”、“生活气息”等。

但我的诗歌比较粗糙(雷抒雁先生说应该叫粗砺,军旅诗需要粗砺一些,这当然是他的客气说法),有些句子缺乏推敲,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我诗歌理论和诗歌技巧的欠缺。吕进在序中说“善医者不识药,善将者不言兵”,但我并不想用这两句话来掩饰我在诗歌创作上的先天不足。其次,我在退休前一直处在业余写作状态,没有时间去慢斟细酌。白天有忙不完的事,所有作品都是熬夜写出,匆忙寄出。每次拿到发表作品的杂志,重新一读就后悔,拿起笔来就修改。多数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实际上都是一些初级产品,缺了几道打磨工序。这只是客观原因,内在原因是功力不够。谢冕先生在序中指出我“有的诗句略显平白些,有的诗句由于锤炼不够略显粗糙些”,这都与我遣字炼句的功力不够直接有关。

我自认是一位性情中人。李瑛在序中说,“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他这句话令我心动,可谓一语中的。我的这种写作状态,也为我的诗歌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从正面讲,李瑛说,“因此(他)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从负面讲,我自知我诗中也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我的喜怒哀乐全在诗中,倾倒而出,一览无余,这使得部分作品虽是生活原料,却未能升华为真正的诗歌艺术。比如《记忆》这首诗,这是《诗刊》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约稿。写什么呢?我很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六十年来的亲身经历,列了一个提纲放在一边。当时我正全身心沉浸在《战争史笔记》的写作中,没有时间去琢磨这首诗。交稿时限到了,我粗粗顺了一下就寄走了。这次编集,本来不打算收入这首诗,但找出来重新一读,尽管是纪事式的“提纲”,却桩桩件件都是我亲身经历之事,它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为了保持我诗歌创作的本真面貌,我宁愿在艺术上失分,也不忍将真情丢弃,仍然将它收进集子中了。类似这种情况的诗作,不止这一首。我曾经说过,我要把一些水平线以下的作品当成垃圾扔掉,但真要扔时却又犯了敝帚自珍的毛病。吕进说我懂得“藏拙”,我编这套诗集完全没有“藏拙”,只是想把我的诗歌本真面貌呈现给读者。从中筛选出一些值得留下的诗篇,那是今后的事。

我的诗中“叙述”和“议论”的成分太多,尤其在长诗中更为明显,这是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想改,但改不过来。此前,诗评家对我诗歌创作中的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笼而统之,隔靴搔痒,让我摸不着头脑。这一次,吕进在序文中讲得最为透彻,一针见血,一步到位。我心悦诚服地给他发了一个短信:“知我诗之病者,吕进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迫使我后来改写散文。我自感诗歌水平也就这样了,写散文可能更适合我。这些年改写散文的结果,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吕进为我开出的“药方”是:在挥洒激情时要懂得“节制”,要把诗中的“叙述”和“议论”成分尽量“清洗”掉,这样才能提高诗的纯度。他这个观点我现在已能欣然接受。但在过去,我曾固执地反对“清洗”,我的理由是一经“清洗”就把生活的原汁原味“洗”没了。我是农家子弟出身,老百姓大清早到地里去拔一棵萝卜或青菜,都是“拖泥带水”的,根上有土,叶尖上有露珠,多新鲜啊,这才是生活。我反对“洗”掉生活的原汁原味,也许有对的一面。所以李瑛在序中说,我的某些诗句能“把最生动感人的生活和细节呈现给读者”。谢冕先生也说,虽然我的有些诗句略显平白和粗糙,“但它们仍然诗味十足,让人读起来着了迷”。这次经过吕进“点化”,我知道我的问题是没有把保留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清洗”掉诗中的“叙述”和“议论”区分开来。说到底,还是功力不够。

三、我的军旅诗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四卷,选收短文若干则。作者模仿古人笔记小品和诗话词话,文章简约、精悍、以少胜多。温馨回忆,如《书店忆旧》《几首毕业歌》;嬉笑讽刺,如《戏拟“钱文化学会”章程》《光怪陆离小世界》;花花草草,闲情逸致,如《消夏玩物》《野慈姑·芹菜酸》;读书心得,如《金庸三题》《回归常识读赵翼》等。作为贵州本土作家,作者的写作始终怀着将美丽贵州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文化自觉,贯穿着对贵州这一方土地的深情。贵州的山山水水、贵州的人情风貌、贵州文化,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像一幅逐渐铺开的长幅画卷,可以说是弱势文化描写自己的一个尝试。
  •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幼出家于荆州玉泉寺。年二十,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师马祖道一,得嗣禅法。德宗贞元十二年,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南七十里之大梅山,其地即汉梅子真旧隐处。世称大梅和尚,习称大梅法常。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僧侣请学者达六七百人。开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八。事迹见《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七本传。法常谈禅语录,门下辑为《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中国不传,日本金泽文库藏有旧抄本,今存称名寺,日本学者日置孝彦撰《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之相关考察》有校录本,刊《金泽文库研究纪要》第十号(临川书店1989年);贾晋华《传世洪州禅文献考辨》(《文史》2010年2辑)也有考及。
  • 母亲的幸福树

    母亲的幸福树

    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朋友、波奇的愿望、伙伴、宾尼的铃铛、报复、神像、唐小虎的理想、季哥的椅子、同学介一、最高学位、祖父的酒壶、唱歌的冰棒、电梯工小散、童年的歪房子、母亲的幸福树等文章。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热门推荐
  • 水行世界

    水行世界

    天元大陆传承古派碧水宗,在万年内迅速衰落,又是一个千年一次魔罗入侵的时代,碧水宗仅剩五百余众,已不具有独面魔罗的实力,被各派分化组成小队进行作战。大战持续了106年,魔罗退走,终于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以紫阳宗为首的各派联合向碧水宗发难,意图瓜分碧水宗的千年传承及其核心的传承至宝。碧水宗愤恨不已,数千年中门内法宝多数都被强行收购,如今已是十不存一,仅剩传承之物与一些勉强拿得出手的中阶法宝,如此这般碧水宗传承将要尽断。碧水宗主悔恨之下决定让门内金丹期高手也就是他的儿子韩致带着碧水传承与至宝遁走。可惜碧水宗上下拼死抵抗的情况下,韩致还是被各派搜寻到。韩致无法,痛下决心要将至宝与传承都毁去,并在脑海中设下禁制,杜绝敌人在自己脑海中获益的可能,再与敌人决一死战。韩致运转神通降至至宝碧华珠,一道奇光从珠中射出笼罩在韩致周身,破空而去..........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晚安我的小宝贝

    晚安我的小宝贝

    重生之后,进娱乐圈,写词,作曲,唱歌,演戏……各项全能。林楚安:晚晚,我们结婚吧!婚后林楚安:以后拍戏只能和我一起!情歌只能和我唱!戚宁晚:??
  • 炼金魔法目录

    炼金魔法目录

    一名宅男成为异世贤者的故事。被重新定义的炼金术,不同于传统魔法的分类,在蒸汽朋克世界掀起魔导革命吧!日式奇幻,剧情向。……“你见过空中高塔嘛?”“没有。”“海上列车呢?”“没有。”“音速飞艇呢?”“都没有。”“这些都是炼金术的产品,没有什么是炼金术解决不了的!”“听你吹牛逼我嘴巴都干了,(掏出卷轴)容我点个外卖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止谋

    无止谋

    未无清是当朝丞相的女儿,是京城中的贵女,可偏偏又不走寻常路。男装的时候就是京城的“永清公子”,一笑似春温;女装时候又倾国倾城。正派人物的设定,偏偏又做出一些反派人设的事情来。家国天下战止她都要护着!战止是个既爱江山又爱无清的皇子,他会在无清背后护着她,做她的依靠。偏偏天不怕地不怕偏偏就是怕未来岳父。至于女主的父亲丞相未泓是个专心干事业的男人,兼职找老婆,爱好是跟皇上组老年组合!满朝大臣都以为他俩有事。“清止”专心朝堂升职记,顺带谈个恋爱,经常公费出差谈恋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中的变形金刚

    末世中的变形金刚

    一觉醒来,不仅发现世界末日爆发了,自己变成了手机,这算什么?变形金刚?
  •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The Gathering of Brother Hilar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