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34

第34章 结语 汉语诠释学话语(2)

《春秋》“五例”是“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其社会功利价值表现为惩恶劝善的思想原则与法度;其审美价值表现为微婉显隐的修辞原则与方法。经法、史法与文法是“春秋笔法”的外延:经法意在惩恶劝善,故求其善;史法意在通古今之变,故求其真;文法意在属辞比事,故求其美。尚简用晦是“春秋笔法”的本质特征,是《春秋》对“诗三百”比兴寄托手法的借用和发挥,意在追求“一字定褒贬”的美刺效果。

春秋笔法论题以及孟子称“孔子作《春秋》”,强调“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等命题,所显示中国文化传统追求的修辞境界是以诚、义、志、道为目标。也正是这种修辞境界设定背景中生成了发掘文辞所蕴涵的微言大义的解读法则。因此,“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命题,就是以志为目标突破文辞的不足,从接收者的角度追求修辞立诚的境界。可以说,伦理对话的人格诠释的以意逆志诠释学强调意与志相通,是立足意义本源的人伦之心,实现修辞立其诚的文化追求。

三、人文世界

以意逆志诠释学是中国修辞精神的呈现,同时进一步看,以意逆志的理解之路与修辞立其诚的境界追求共同指向人文世界。

具体来说,以意逆志诠释学是“人文化成”命题与“言意之辨”等论题所呈现的传统语言观念的产物。其传统转化的经典建构、体认的为己之学特质正是中国语言观念所显示的文化精神所在,而中国语言观念显示的文化精神就是人文化成。《周易·贲·彖传》提出: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颖达疏)无论是诗言志形成的《诗》世界,还是春秋笔法建构的《春秋》世界,这些现代视野中的语言世界、文本世界属于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中的人文范畴。

语言在传统文化视野中称为文,“‘文’居于传统文论知识体系的中心部位,可以说传统文论的大部分论域都是围绕‘文’的语义关连和意义空间而展开。……天、地、人之‘文’的思‘文’之道开启了整个中国文论乃至中国艺术、人生诗性思考的独特的知识道路”。

所谓的人文就是人之文,其与天文、地文并列,是内在之道的显现。“以天文指自然天象,以人文指人类社会中的种种文化现象和文明建制。很显然,在文的指称的普遍化中,其最终的、并最具本体性质的普遍化引申,就是将天地之象统称为文。因为在这一称谓中,文实际上已经成了自然本体的示意性构形显现了。……从文之本体性的生成我们也可看出,文与道的本体性关系并非直接对等和同一的关系。文自身的本体性既是道本体的存现方式,又具有从道之无中游离出来、凸现出来的相对的独立性。它既是道意呈现,又是道实现有无转化的媒介与方式。它既是道之显,又是道之用,这形成了文道之间种种隐含的张力。”“中华元典以天道为人文的起点,又认为人文仿效天道而成,但是,中华元典讨论的展开部,却并非天道而是人文。”“循天道,尚人文”则是中华元典创制期绝大多数思想家和典籍所共同遵循的运思路径。“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文是内在之道向外在展现的过程与成果,人文也就是内在人性的形成过程与呈现形式。

“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王弼注)“人文化成”命题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与核心。“在这一元典命题里,集中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三层内涵,或者说是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功夫的三重要素,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倾向、以‘止’为度的中和境界和以‘化’为用的美育功夫。”

这种以“人文化成”为主旨和特征的文化精神成了在“轴心时代”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元典文化精神,并在中华传统社会绵延相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性、共通性的文化精神。与《吠陀》、《佛经》、《圣经》等以“宗教圣典”垂世不同,也与《物理学》、《形而上学》等以“唯智经典”述理不同,中华元典以“人文经籍”的形态出现;它们有别于希腊元典文化那种出于对自然现象最后根据的渴望而形成的执着的纯粹求知精神,更迥异于印度元典文化和希伯莱元典文化那种出于对彼岸的追求与奉献而形成的执着的宗教情怀和出世意识,而着重体现了人文化育精神。

中国文化元典所建构的意义世界追求人文化成的特质。因此,《诗》之所以成为人文,不仅在于其是圣人之志的形成过程与呈现形式,也在于其是学者内在圣性的形成过程与呈现形式。“事实上,并不是凡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被称之为‘文’的。人世之物是否能被称之为‘文’,要看它是否披泽教化而来。”“人文化成”命题显示中国传统观念中人文是与化成相关连的。文辞作为外在形式,只有在向内在转化的过程中呈现其人文特质。修辞立其诚是表达过程中人文的表现,以意逆志是接受过程中人文的呈现,它们共同呈现中国传统观念中《诗》、《春秋》世界的人文特质。也就是说,《诗》、《春秋》等经典文本的世界在传统文化视野中呈现为人伦教化的人文特质,同时,人文教化的传统价值追求又使论者寻求《诗》、《春秋》等文本的微言大义。

在西方文化传统真理与方法的视野中,语言或者是通向真理的方法,或者就是真理本身。而在中国文化传统天道与人文的视野中,人文是内化与外显互动、天道运行与人心修行统一的教化。因此,在人文观念的背景中理解语言,中国传统论者关注语言外在性的不足,强调“世界有在语言之外的部分,人的存在不能完全由语言来组织和承载,而且人的存在经验比语言更为基本,更为本质”。“言意之辨”等论题显示了中国古代探讨语言问题的基本精神,“在利用语言来传达表现时,中国古人一直注重通过紧密联系读者的理解来超越语言的局限和束缚”。其“言不尽意的矛盾之所以能够被解决,是因为言辞本是建立在‘意’即人生经验和对存在的领悟基础之上的,而作者与读者之心相同,其意亦大同,读者可以因言而跃入不假言辞直接以心会心以意逆志的境界”。因此,在“理解问题上,中国古人向来就是坚持客观性与实用性互为联系不可分离的原则”。其“理解的目的不仅是理解,也不仅是为了作者原意或文本本意相符,理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理解者自身对某个论题有所认识,对人生存在有所领悟,从而有益于理解者当下的人生存在。也就是说,理解从本质上又具有实用性”。以意逆志诠释学显示的正是这种体认的为己之学传统特质。

同时,“不言而喻,人文之为教化已暗含了圣人之功。一方面,教化是从圣言开始,圣人因为领会了天地之文的内在性(‘道’),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明’。由此决定了天文、地文、人文以圣言为扭结的内在贯通和关连。另一方面,普通人之言,非圣人之言,要想成其为‘文’,含教化之功德,就须参照、阐发、光大圣言,才能进入天文、地文、人文连贯一体的意义系统。这样,人言之为‘文’便不仅仅要求条理和辞章,它的内在要求具有和圣人之言一样的价值指向:‘参赞化育’而成就人文。在此层面,确定了中国‘依经立义’的释义传统”。以意逆志诠释学追求的就是传统转化的经典建构。

人文世界的建构,从修辞的角度看是修辞立其诚,从理解的角度看是以意逆志;从圣人的角度看是人文化成的教化,从习者的角度看是依经立义的体认。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转化的经典建构、体认的为己之学特质正是人文化成的意义创建。

综上所述,传统转化的经典建构、体认的为己之学、伦理对话的人格诠释为特色的以意逆志诠释学与中国修辞思想与人文观念相关连,是修辞立诚与人文化成等传统文化精神中生成的关于理解问题的汉语学术话语。

把握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真理或获取内化于人心的天道,这显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精神追求与学术取向。在理解问题上,把语言作为意义的本源或把人伦作为意义的本源,中西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诠释学路向。在人与人关系成为重大问题的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诠释学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具有重大意义。它限定了真理与方法视野中的西方诠释学边界,开拓了伦理视野中人格诠释的诠释学问题与论域。

同类推荐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

    传统思想的现代维度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相关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 《 传统思想的现代阐释》,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中道家、儒家、辩证法、浙学等重要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新的研究,力图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一些突破,提出一些新的解读和现代阐释。下篇《传统与现代化》则希望就一些新的思想学术论题,结合传统思想文化资源,进行多个角度、多个方法的探讨,努力挖掘出一些传统与现代的转换链接的有效通道,发现民族传统哲学文化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哲学文化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应予以借鉴依凭的一个特有的民族性基础,推进重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热门推荐
  •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裔氏族

    龙裔氏族

    我从未想过要打扰任何人,但世界却不愿予我安宁!我这双孱弱无力的翅膀下,能站得下几份善良。
  • 你也算法师

    你也算法师

    6月9日,本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放下担子放飞自我的日子。但是就在这一天的凌晨2点,醉酒后的林厉突兀的穿越了。这原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也这只是众多穿越者的一员。凌晨3点,随着一阵异象我们的主角又再次穿越了回来。史上穿越时间最短的穿越者,就此诞生。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时,对于林厉来说却是一生这么的漫长。在这一小时里他失去了这个年纪应有的天真,那么这短短的一小时他又获得了什么呢?
  • 流亡公主要篡位

    流亡公主要篡位

    夷桐国宣华年间,皇帝崩,宫廷大乱,国家一分为二,皇室后裔三皇子北宫瑛据守南方建扶摇国,前朝将军南荣韶环占领北方建楠康国,两国交战,天下混乱,盗匪四起,疾病蔓延,在那动荡的年间,一位名为郑梓柔的奇女子飘荡于乱世,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芳名流于乱世。她是一夕之间亡国的蛮横公主,改头换面决意走上复国之路,却遇上了不喜王位的敌国之王,两人赏美景,共游玩,逛青楼,戏美男,不知谁是真情谁是假意,她惦记着他的王位,他顾虑着她的梦想…流落公主,逃跑君王,将门之女,书香之弟,权倾朝野的温润丞相,痴傻俏丽的落难王子,各种机遇,不同的相遇,交织着悲欢离合。各自心思玲珑,却难诉衷肠,到底是众人皆醉唯己独醒,还是身在棋局旁观者清?不虐不腻,互相扶持!各自成长,喜怒哀乐,平淡中生出迷茫,愁绪中诞生治愈。
  •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霸总今天也非要娶我

    乐于助人一次,结果得到个妖孽美男做“奖励”怎么办?美男坚称她要对他负责,从此对她死缠烂打。她去实习,美男是公司大boss;她去上课,美男是学校刚高薪聘请的客座教授;就连她去买水果,美男都顶着两片橘子叶,蹲在一堆水果旁……她对此视若无睹,买了别的水果就跑,美男怒了,质问她,“你不把我买回去,怎么能知道我好不好呢?”
  • 对爱我有多用心

    对爱我有多用心

    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的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爱,绽不开的花,滴不尽的泪,君为伊人消瘦……那年,我没考上大学,心灰意冷,整天呆在家里,闷闷不乐。父亲为了让我尽快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常带我出去散心。一天,我与父亲来到一口池塘边。父亲捡起一些石子,放进我的手里,说:“能扔中那朵荷花吗?”我瞄准荷花,将手中的石子一粒粒扔出去,结果一粒也没有扔中。父亲感慨地说:“看准了目标,不是都能击中的啊!”顿了顿,他接着说:“就像考大学,看准这个目标的人不少,但看准了的,不一定都能考上。”
  • 家有妖孽夫:驱魔王妃不好惹

    家有妖孽夫:驱魔王妃不好惹

    一次不小心闯进温泉里,看见美男沐浴,结果那个美男就追着自己狂喊爱妃?“爱妃,杀人这体力活,为夫代劳。”上官紫聆无语。“爱妃这个小家伙哪里来的?”某妖孽男指着一个完全是自己翻版的小男孩陷入石化状态。“妈咪,这个人是我爹地?”小家伙指了指石化中的男人,质问自家的妈咪。上官紫聆看了看陷入石化的男人,再看了看小家伙,勉强开口,“应该是吧。”某男人从石化状态中回过神来,咬牙切齿的说着,“什么叫应该是吧?”新书【皇叔狂宠:邪魅大小姐】以发,期待跟各位再见!
  • 出嫁

    出嫁

    袁月父亲死了,袁月渐渐长大,对自己父亲的哥们儿——盗墓人刘凤福产生了感情,袁月的母亲玉香为了钱默许袁月的行为。刘凤福犯罪伏法,袁月悲痛不能自拔。后在诊所上班,跟老板娘的丈夫勾搭上了,后被扫地出门。老板娘到袁月家大闹一场,让袁月颜面扫地,从此远走他乡来到武汉,经历各种曲折后,袁月做了一个处女摸修复手术,嫁给了一个有着市侩气的中年男人……
  • 界梦笔记

    界梦笔记

    一本可以穿梭两个世界的书,卷入一场庞大的计划。千年古庙里的佛究竟是什么?失去的记忆到底是真是假?时空穿越是否存在,百年前的国书是预言还是谎言……泥土之下掩盖着什么,又有谁知道?
  • 冬水主藏

    冬水主藏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从公元379年到386年,7年时间,李穆然下山入仕,凭经天纬地之能,游走于北朝各国之中,平步青云,称王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