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200000042

第42章 試論陳寶箴詩歌創作的宗宋傾向(4)

陳寶箴自戊戌政變貶歸江西南昌西山,自築崝廬,自署其門“天恩與松菊,入境擬蓬瀛”對聯一副,並作七律一首,以詠其心境:“西山高處暮煙飛,絶頂蒼茫入翠微。彭蠡連江煙漠漠,匡廬濺瀑雨霏霏。乘鸞仙子今何在?跨鶴王喬去不歸。四望渺然人獨立,天風為我洗塵衣。”關於這首詩,李肖聃《星廬筆記》説:“義甯陳右銘侍郎巡撫湖南,招引英豪,推行新政。及戊戌政變,坐公濫保斥廢,居西山。自築崝廬,自署其門有‘天恩與松菊,入境擬蓬瀛’十字。又賦詩云云。其意灑然有以自得者。郭復初謂侍郎於家居時,嘗自悔為諸少年所誤。恐非其實也。”這首詩充分調動了鄰近西山的江西各處景觀及其神話傳説和人文資源,如自然風景的西山、廬山、鄱陽湖、長江、贛江,神話傳説的西山神女、王子喬,歷史上的陶淵明、王勃,等等,共同營造了這一幅人間瀛洲勝景。黃庭堅《和答李子真讀陶庾詩》分别指出了兩種不同的風格成因——“樂易陶彭澤,憂思庾義城”。陳寶箴閒居西山時超脱虛靜、沖澹玄遠、與天地造化神遊的胸襟,自然吟詠出了這樣樂觀和易的詩句。

綜上所述,陳寶箴的詩歌是通過宋代詩人極其熱衷的兩種方式來營造文人化的精神空間的:其一,是以道德性獨白的方式,切近儒家傳統理想和人格模式,無論是靜觀獨處,還是獨自面對某一歷史關頭或政治情勢,都能以個體的自覺挺立主體性;其次,則是通過傳統文人的酬贈方式,在一唱一和之間,進行心靈的對話,相互砥礪,達到高度的默契。這些詩作充分顯示出他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份子善養浩然之氣、“超世而不避世”的志趣,純以“矢詩寫予心,莊語不加綺”(黃庭堅《次韻定國聞子由卧病績溪》語)的筆墨出之,瀟灑俊逸,富有色澤才情,充分展現了濃郁的文人氣質。

陳寶箴從多個方面學習前賢詩風,但在詩歌創作的人文精神向度方面,他下了很大的工夫學習黃詩,進而將學黃推進到學杜、學陶的高度,試圖從更高妙的境界和更開闊的視野來體驗儒學的精義和詩學的神髓,其儒者氣象靄然氳氤,望之令人肅然起敬。當然,陳寶箴在轉益多師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但這將是另一個有趣的論題。這裏,我們重點論述陳寶箴學習前賢詩風的情形。

陳寶箴首先是從詩的形式上入手模仿杜甫和陶淵明的。在任湖南巡撫期間,他寫下了《長沙秋興用杜韻八首》,賡和杜甫《秋興八首》,系統表達了他對於時局、地方吏治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考,這組詩的抒情基調繼承了杜甫沈鬱頓挫的風格,側重從時代風雲的變幻在心靈的投影入手抒發情感,表達思考過程。如杜詩“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感慨時局變幻不定,陳詩則出之以“乾坤泡幻局如棋,獨立蒼茫事可悲。蠻觸爭雄矜得地,龍蛇起陸恐傷時”,同樣是時局如棋局的比喻,但陳詩除了杜詩吟及的滄海桑田的換更之外,更多是擔憂時局變幻對於社會、個人的消極影響;杜詩“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是“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黃庭堅《陳氏五子字説序》語)的真實寫照,而陳詩“觚棱遙望楚江頭,鏡島澄清萬里秋。萬物遠勞重譯貢,宵衣時警九邊愁”更是時時關注時局變化,憂思難忘;杜詩寫故園之思,“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兩句略顯淒清愁苦,而陳詩“只有黃花陪笑傲,秋風催動故園思”加入了些許的瀟灑風神和人文感觸;杜詩“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發思古之幽情,折射安史之亂,陳詩“定王臺下路逶迤,秋草湖邊萬頃陂”、“賈傅祠邊吊夕暉,蕭蕭落葉風晚微”以蒼茫之境詠史,顯得胸襟開闊;杜甫於人事沉浮,“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畢竟是文人功名、五陵富家子之事,但陳詩“只覺英才為世累,不圖前席與心違。茫茫絳灌知何限,相者從來但舉肥”,則寄慨遙深,尤以“鴻嗷鹿鋌同棲莽,狗盜雞鳴已脱關”謂英雄墜入草莽,雞鳴狗盜之徒反倒春風得意,最為沉痛;杜甫“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略有倦遊之意,陳詩“孤懷向闕隨陽雁,薄宦忘機狎海鷗。獨愧尚為温飽累,不偕徐孺往南州”、“翹首黃龍居士宅,更無人問木樨花”則是不敢歸隱。尤其是陳寶箴薦舉少年才俊,倚為湖南新政之主力軍,對於這批青年政治家的成長和精神風貌,心中油然生出幾分喜悦:

麟閣嵯峨第一功,如雲材武出湘中。喜看金紫蒙殊澤,漸覺衣冠異古風。亭榭影連銀漢碧,笙歌夜繞綺筵紅。年走馬誇遊俠,陋彼新豐折臂翁。

陳寶箴的曾孫女陳小從在回憶文章《庭聞記述》中也生動地寫道:陳寶箴父子“廣延四方俊傑之士,襄佐新政”,“相與剖析世界形勢,抨擊腐朽吏治,貢獻新猷,切磋詩文,樂則嘯歌,憤則痛哭,聲聞里巷,時人稱之為義甯陳氏‘開名士行’”。陳小從《庭聞憶述》十首之一自注,《紀念陳寅恪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這首詩確是為了突出這些“俊傑之士”的青年政治家們所帶來的“水闊魚龍爭落照,風高鷹隼突層陰”新氣象,而有意識地描寫了其“樂則嘯歌,憤則痛哭”的放誕神態,生動形象,充分表現出了他們不凡的氣度,欣賞關愛之情溢於言表。這一歡欣基調,迥異於杜甫《秋興八首》的悲苦之風,應該説是相當大的突破和提升。

他的《洛陽女兒行》别具丰采,以婀娜多姿的筆調寫出了新嫁娘的嬌羞,略云:“洛陽女兒新嫁娘,淡掃蛾眉眉細長。輕裾薄裳態羞澀,上堂斂衽朝姑嫜。妯娌顧笑婢耦語,較量新人共誰美。低眉四顧心黯傷,不是閨中舊時侶。女兒生小本良家,掌中嬌養顏如花。豪門委禽百不當,親戚喧傳殷麗華。桃葉蓁,春日媚,入門漸漸拋珠翠。窈窕窗前見小姑,感觸心中無限事。小姑盈盈阿母前,青絲覆額花盈顛。嬌癡不識嫁時事,飛瓊萼綠真神仙。願得嫦娥不死藥,服之矯若鴻鵠飛青天,一守廣寒千萬年。”此詩顯然是綜合吸收了杜甫對於女性描寫的優點,在篇章結構上則從杜甫的《麗人行》化出,因而像《麗人行》一樣,起筆便寫女性媚態,然後深入描寫其内心細膩的感情變化及感情歸宿。所不同者,《麗人行》是諷刺楊氏一族,而《洛陽女兒行》則叙述一位小家碧玉嫁入豪門之後的感情波瀾,細膩入微,尖新逼真,富有層次感,可以見出他内心深處的一片柔情。

相對而言,陳寶箴對於陶淵明的追摹,更多的體現在精神氣質上的認同和摹仿。他六十歲生日那天躲進深山避壽,創作《寓感六章》以表明心跡。關於這組詩,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説:“公善詩,生平不自珍惜,脱稿輒棄去,遂致蕩佚。茲於寄禪上人處得其《寓感六章》,乃由河北道解組,庚寅歲僑寓湘中,六十初度避客山中,詠懷作也。”無論是五言組詩的外形,還是内在放曠的精神,無論是對於人生出處行藏的思考,還是對於儒釋道三者關係的叩問,這組五言詩都與陶詩極其神似。陳寶箴的詩歌創作努力表現一種“脱俗”的“新自然觀”。關於這種屬於陶淵明特有的“新自然觀”,陳寅恪先生《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説過這樣的話:“新自然觀之要旨在委運順化。夫運化亦自然也,既隨順自然,與自然混同,則認己身亦自然之一部,而不須更别求騰化之術,如主舊自然觀之所為也。”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集》,三聯書店2001年版。極具啓發意義。概言之,這種“新自然觀”的思想體現在陳寶箴的詩歌創作的兩個層面:

首先,陳寶箴的詩歌創作透出濃郁的“任真自得”之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自謂“不慕榮利”、“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而昭明太子蕭統《陶淵明傳》評價陶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脱不群,任真自得”。映襯之下,陳寶箴《寓感六章》其六所發出的感慨,分明是一片葆真適性的意趣:“古籍汗牛馬,糟粕非精英。何況挾愛憎,是非汨其情。豐碑既多媿,薄俗尤相傾。文字亦俳優,小技安足程。《太元》覆醬瓶,幸有侯芭生。秦人吏為師,何者是六經?更閱千萬歲,禽鳥亦雙聲。人生本自得,吾心有虧成。幽人葆靈臺,清光耿霄雯。但看天漢上,乃識嚴君平。”這首詩中的“真”,近於《莊子·漁父》所説的“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人生自然不能困於古籍,不可皓首窮經,死守六經,更不能呈文字之雄,“自得”方為人生的本真,在本真映照下自己的德虧之處一覽無遺。這充分展現了陳寶箴超脱世事、崇尚自然、真淳自適的玄遠人格。

其次,陳寶箴的詩歌創作映現出了儒、道、佛三家的深層影響,但顯然是以儒為宗,統攬佛道,融為一體的。陳寶箴在詩中處處感歎人生的無常和奄忽,如《寓感六章》其一:“人生百年内,蹙蹙欲何求。瑤池宴穆王,蛺喋為莊周。邯鄲一炊黍,赫赫公與侯。形骸託逆旅,過眼若雲浮。曠攬躡五嶽,眇然小九州。鴻荒復幾時,逝者皆蜉蝣。乘化無盡期,萬世同一漚。”其四説:“任氏為钜釣,終以致大物。周人學屠龍,技成鬻無術。技非不難能,龍故不可得。世乏豢龍人,姍笑貽口實。隨世易為巧,儲用終成拙。空持五石瓠,强向世人聒。或言不龜手,曾聞致越客。一戰破吳歸,封賞茅土裂。際遇故偶然,利鈍焉可説。”這些詩句可清晰讀出《莊子》及唐宋傳奇關於人生無常與奄忽體認的痕跡,但是,他最終還是因為“饑寒亦何道,獨復哀黔元”(《寓感六章》其二),放不下黎民百姓、國事維艱,而必然做出出處行藏的選擇,要麽是“蚩嗤守妻子,温飽送日月”(《寓感六章》其四),要麽是“附髀獨高歌,青天行白雲”(《寓感六章》其三),畢竟他是“杖策去燕趙,結交江海岑。怒馬突前陣,意氣驚一軍。乃知大敵勇,不敢賤儒巾。決策虜其渠,歸來掩柴荊”的人物,況且曾從曾國藩軍征戰,“湘鄉駕群材,采幹岩林空”(《寓感六章》其五),深受曾國藩精神的薰染,認定積極入世乃是符合儒家人生道路的不二選擇。

統觀上述詩句,不難發現,陳寶箴由黃庭堅而入杜甫,最後歸於陶淵明,實際上是從内在精神的貫通和詩歌的主體風格這兩個層面來師法前賢的。衆所周知,杜甫和陶淵明是黃庭堅的精神寄託和詩學偶像,就主導思想而言,陶、杜、黃三人都是儒家學説的信奉者和踐履者杜甫曾自述“奉儒守官”的家學淵源,這是自不待言的。黃庭堅以儒學融攝釋道的思想體系,黃寶華《黃庭堅評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論之甚詳。關於陶淵明的思想取向問題,學界爭論紛紜,徐聲揚先生曾著系列論文證明陶淵明是歸於儒而非釋道,見徐文《也談陶淵明的哲學思考》等,皆刊《九江師專學報》,可參。,多無疑義,這正是陳寶箴儒學情感的活水源頭;就詩學造詣而言,黃庭堅贊譽杜、陶的言論俯拾皆是,如“拾遺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贈高子勉》句)並舉杜、陶,而實際上有所區分,即“尊陶”與“法杜”之别,其大意在於“杜子美到夔州後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後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與王觀復書》),極天工之妙,但都有“法”的痕跡可循,頗宜初學者。至於陶淵明,雖也是“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但最重要的卻是“淵明之詩要當與一丘一壑者共之耳”(《題意可詩後》)。“尊陶”與“法杜”之分,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言,是一個“在鍛煉而歸於自然”的過程,A.A.里克特《直覺與法則:黃庭堅的詩論》也説:“黃已超越了純形式的界限而在精神因素的基礎上評價詩歌,這反映在他認為陶潛比杜甫更高一著的評價上。”[美]A.A.里克特《直覺與法則:黃庭堅的詩論》,莫礪鋒譯,《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第2期。因此,陳寶箴沒有師法杜甫、黃庭堅瘦硬通神、奧衍生新一路的詩歌風格,反倒從陶、杜、黃三人晚年“鍛煉而歸於自然”一面入手,由此陶冶忠君親民、憂國思家的儒學情感,以及平易從容、藹然和煦的儒者風範,正如狄葆賢《平等閣詩話》所言:“義甯陳右銘中丞,志節德業,彰彰在人耳目間,殆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者。”將這一内在心象投向詩歌創作,必然是走向陶、杜、黃詩歌平澹和暢一路的了。這一師法過程也就内化並樹立起了陳詩自身的風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初步的結論:(一)陳寶箴的思想傾向和詩歌創作是在曾國藩的理學實學路向和家鄉先賢黃庭堅的雙重精神薰染下走向宗宋一途的。這既是内心深處真實情感的驅動,又體現出了清代中後期宋詩運動的時代審美思潮的發展動向。(二)陳寶箴在孔孟原始儒學思想的基礎上,接受了曾國藩的理學實學美學觀,力主繼承和發展儒家温柔敦厚的詩學傳統,要有為而作,文以載道,講究文學的比興寄託,以切近儒家傳統理想和人格模式。(三)陳寶箴詩歌的題材雖不像杜詩和黃詩那樣豐富,但匯流於深切的人文情懷,從“士”的社會角色和歷史使命出發建構詩歌的情感世界,在出處行藏之間折射出時代的風雲之氣和審美之維。(四)陳寶箴詩歌揚棄了杜甫、黃庭堅瘦硬通神、奧衍生新一路的詩歌風格,從陶、杜、黃三人晚年“在鍛煉而歸於自然”一面入手學習陶、杜、黃三家平澹和暢詩風,由此形成了“一以貫之”的風格特徵。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坚守“思想性、学术性”,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周播节目,在中国文化界、传媒界有着极高的口碑。本书以“经济转型、宪政反思、医疗改革、教育回归本质”等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一起反思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并对其中的社会冲突矛盾和未来前行路途中的困惑进行思考。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浓郁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有题目而无内容,因此实存305篇,后人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本书对《诗经》各篇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方面进行全景式解读,力求再现这部文学名著的神韵和风采,让读者深切领悟这部伟大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 “中国梦”世界名校巡回演讲集:美国行

    “中国梦”世界名校巡回演讲集:美国行

    一批怀揣“中国梦”的演讲队伍由企业高管、学者、培训师等组成,由翟杰领队,自费去世界重点大学巡回演讲“中国梦”主题。此次美国行是世界巡回演讲的首站。其重点是宣传我国的外交、文明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往之处有加州大学、哈弗大学等名校,在当地华人、留学生、访问学者中引起的不小反响。文中内容由多名演讲者的演讲稿组成,还有部分照片,与外国元首的合影,题词,宴会留影等。
热门推荐
  • Wilhelm Tell

    Wilhelm T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拯救吕后的爱情

    拯救吕后的爱情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西汉初期的历史,评价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惨无人道,是个心狠手辣的毒妇。谁知却惹怒了刚刚失恋不久的苏小红,她大放厥词,说刘邦和戚夫人才是人渣和败类!一个婚内出轨,一个直接抢别人的老公。还说要是自己是吕后,就直接杀了刘邦和戚夫人,找一个爱自己的男人远走高飞,皇后谁爱当谁当!结果,她真的穿越了,成了真正的吕后!
  • 真夜的向日葵(推理罪工场)

    真夜的向日葵(推理罪工场)

    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死亡案件,所有迹象都表明死者为自杀。但新上任的年轻刑警高天原力排众议,决定追查下去。随着真相被逐渐浮出水面,勇敢的高天原竟然开始犹豫,因为着不仅是一起命案,也是一场心灵的救赎……高天原与他的故人又相遇了,同时相遇的还有一位性格古怪的画家。高天原原本以为自己会闲下来一段时间,不料下一秒就接到了画家遇害的消息。画家与他的故人相识,难道凶手是他的故人?深夜,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坠亡。有人说她生前是个好女孩,那她为何而死?高天原再次受命追查被掩盖的真相。期间,高天原竟然收到一封自白书,一段鲜为人知的记忆就此浮现在高天原的脑海中……外卖送餐员为何深夜被杀?他生前种种反常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到了高天原为真相东奔西走的时候了……日本,一个死有余辜的人在自己的出租屋内死于非命。正当警方为了案情而烦恼的时候,一位在附近打工的女大学生竟然推理出了事件的真相。但案件真的就此完结了吗……原本只是为了工作而陪人去风月场所,不料竟发生了命案。风月场所的负责人决定暂时封锁消息,而“我”正是一名光荣的刑警!
  • 欢乐颂

    欢乐颂

    本书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之称的刘慈欣(大刘)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自本世纪初某些恶劣的先例之后,各国都对联合国采取了一种更加实用的态度,认为将她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是理所当然的,进而对联合国宪章都有了自己的更为实用的理解。中小国家纷纷挑战常任理事国的权威,而每一个常任理事国都认为自己在这个组织中应该有更大的权威,结果是联合国丧失了一切权威……当这种趋势发展了10年后,所有的拯救努力都已失败,人们一致认为,联合国和她所代表的理想主义都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世界,是摆脱它们的时候了。
  • 银发打工者(上)

    银发打工者(上)

    这是一位打工老人的故事,几年前写了个初稿便放下了,但是,心里边却一直放不下来。这个故事如同被岁月浸泡的酒,开始品尝是苦涩的、酸成的,可泡着泡着,却泡出了一种异样的滋味来。愈久愈浓,愈浓愈香,竟使人惊叹生存时空的变幻和命运转换的神奇。——题记。在深圳和东莞这样的城市里,早些年几乎是见不到外来的银发老人的。只有近年来,因为一些打工仔打工妹在这里发迹并完成了初期创业的艰辛,才将他们的父母从内地一一接过来。名日享受生活,实则帮助他们照顾小孩。这些老人无事可做时,会迈着一种散漫而落寞的步态,徜徉于街头巷尾,花间树下。这个时候。
  • 瘗旅文

    瘗旅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城边缘

    春城边缘

    这里的一切,开始的时候只为一位女生在寻找,生活里也在仅仅的生存在像是一个局里。一盘棋里,每一个都甘愿做一枚属于自己的棋子。 为了帮助失忆的她,有一个人动员了几乎可以动员的力量来为她寻找过去的她,无论是从前的现实还是寻找中的现实,他的付出也只为一个人。 人有无奈,也有天真。 关于他们的话题,这里世界可以给他们多少话,可以允许他们可以说多少话? 有时候,我们的所有很简单,简单的只是可以在字典里可以随便查寻的几个字。
  • 醉花阴

    醉花阴

    打黑除恶这种事,本就困难重重,褚未染竟然还能趁机发展出一段恋情?难怪褚凤歌要说:这小子,长本事了!
  • 雾之里

    雾之里

    当世界被迷雾笼罩,怪物从黑暗中滋生而出,恐惧与瘟疫是否会毁了一切。新书:末世求生篇
  • 真实之理

    真实之理

    星空之上,大地之下究竟藏着多少神秘?当历史成为史诗,史诗变成传说,传说化为神话。当曾经的历史成为寓言,那么所有的荣耀便归为乌有。真相可以掩埋吗?没有人知道。但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那双眼睛被第一缕阳光照亮的那一刻,世界有点不一样了。书友群:32055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