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200000044

第44章 《水經注》引《詩》考論(2)

3.因異體字和俗體字而致異。這兩種情況引《詩》中各有一例:“袒”之於“襢”;“皷”之於“鼓”。袒,《説文》:“衣縫解也。”襢,《説文》無此字,而《毛詩》有“襢裼暴虎”句。據上文鄭《箋》及段玉裁所云,可知“襢”為“袒”之異體字。皷,《説文》無此字,《康熙字典》:“皷,《正字通》:俗‘鼓’字。”顏之推認為“‘皷’字至南北朝始出現,幷云:“自有訛謬,過成鄙俗,‘亂’旁為‘舌’,‘揖’下無‘耳’……‘鼓’外設‘皮’。”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62頁。而《漢石經集存·魯詩》“鼓”正作“皷”,據此知“皷”字當在漢代便已出現。

引《詩》異文中,因以上原因而致異的情况佔了相當分量,此類異文共同特點是:讀音及意思相同或相近,在古籍中常通用。如何正確看待此種情況,裘錫圭云:“古本和今本的文字往往有很多不影響文義的細微差别,有些差别看起來似乎無關緊要,實際上却反應了古今語言的變化。”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頁。評論頗為中肯。

(二)因徵引三家《詩》而致異。

聯繫酈氏所處時代《詩》學的傳承及引《詩》具體狀况,筆者認為:引《詩》主要來自《毛詩》,但幷未為其所囿,而是兼採三家之《詩》。這也是引《詩》與今本《毛詩》有異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原因體現在引《詩》的用字與體例兩個方面。

用字方面,如卷二二“東有圃草”,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三家‘甫’作‘圃’。”卷二五引《詩》“保其鳧嶧”,今本《毛詩》作“保有鳧繹”,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魯‘繹’作‘嶧’。”卷二六“子之營兮,遭我乎峱之間兮。”酈氏於下文云:“《毛詩》、《鄭注》幷無‘營’字。”王先謙亦云:“齊‘還’作‘營’字。”可知此處引《詩》確為《齊詩》。又卷三四“惟岳降神,生甫及申”,陳橋樅《三家詩遺説考》云:“《釋文》引《韓詩》云:‘維,念也。’此順《毛詩》之文。《毛詩》‘維’字,三家皆作‘惟’。”

三家《詩》異文的存在,正是引《詩》與今本《毛詩》有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秦漢之際,經籍多書寫於簡册之上,繁重難以獲得,各家《詩》派的傳承多賴於口耳相傳,又由於地區方言及用字習慣的不同,從而導致異文的形成,正如鄭玄所云:“(《詩》)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鄉,同言異字,同字異言,於此遂生矣。”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頁。准確揭示了異文的成因。

引《詩》中除用字與三家《詩》有所契合外,在體例方面亦是如此,如酈氏分别把《鄘風·定之方中》和《邶風·泉水》一幷歸入《衛風》。關於《鄘風》、《邶風》以及《衛風》三者之間的關係,馬瑞辰云:

《詩·邶》、《鄘》、《衛》所詠皆衛事,不及邶、鄘……則古蓋合《邶》、《鄘》、《衛》為一篇,至毛公以此《詩》之簡獨多,始分《邶》、《鄘》、《衛》為三。故《漢志》魯、齊、韓《詩》皆二十八卷,惟《毛詩故訓傳》分《邶》、《鄘》為三卷,始為三十卷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8頁。

馬瑞辰認為三家《詩》中《邶風》、《鄘風》及《衛風》合為一卷幷非一家之言。《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衛北宮文子見楚令尹圍之威儀,言於衛侯曰:《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194頁。其所引《詩經》章句即在今本《毛詩·邶風·柏舟》中,與酈氏引《詩》不謀而合。馬衡在《漢石經集存·魯詩·説明》中也强調:“以《毛詩》校《石經》,不特篇次有異,即章次亦有不同。”馬衡《漢石經集存》,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21頁。另外,班固早在於《漢書·地理志上》中亦認為邶、鄘、衛本為三個諸侯國,後幷衛康叔。可見,《邶風》、《鄘風》及《衛風》合為一卷正是三家《詩》體例異於《毛詩》之所在。

除以上兩種主要原因外,引《詩》異文的成因還包括以下方面:因音近而致異,如“薄狩”之於“搏獸”;因倒文而致異,如“漆沮”之於“沮漆”;因後人篡改或用字的隨意性而致異,如“岨崍”之於“徂來”;因酈氏記憶之誤而致異,如“西戎板屋”之於“在其板屋”等。而這只是少數,且極有可能是因傳抄刊刻而導致,主要原因還在於以上兩方面。需要説明的是:上述所列原因僅僅是在一個大的框架之下歸類,非為絶對的對立,而是有可能互相涵蓋。如第一種致異原因中可能有部分就含在下面的情况中,而第二種原因中可能又有部分與第一種重合。但因年代久遠,加之缺乏有效的材料佐證,所以權且如此歸納。

三、引《詩》於《詩經》學研究之價值

引《詩》作為《水經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行文提供了依據,而且也增加了文字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豐富了其文學及文化意藴。同時,從客觀上説,引《詩》對當今《詩經》學的研究也有一定參考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勘《詩經》經文的錯誤以及糾正以往學者的觀點,二是考究《魯詩》和《齊詩》的亡佚時間。

第一、利用引《詩》校勘《詩經》經文的錯誤,這一點已為前代一些學者所注意。如段玉裁在《詩經小學》中對“薄狩於敖”的考證:

《後漢·安帝紀·注》引《詩》:“薄狩於敖。”俗刻今改為“搏”,而“狩”字不改。毛刻作“薄狩”,《册府元龜》王氏《詩考》引作“薄狩”。《水經注·濟水》篇:“濟水又東徑敖山,《詩》所謂‘薄狩於敖者’也。”作“薄狩”。《東京賦》:“薄狩於敖”,作“薄狩”。薛《注》引《詩》“薄獸於敖”,“薄”字不誤,“獸”字繫妄改。戴震等《清人詩説四種》(含《毛鄭詩考證》、《詩經小學》、《詩經補考》、《毛詩鄭箋改字説》),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67頁。

本條中,段玉裁利用《水經注》引《詩》與《後漢書·安帝紀·注》以及《東京賦》中的“薄狩于敖”共同校正俗刻中的錯誤,正是引《詩》在校勘《詩經》經文方面作用的較好體現。

另外在糾正以往學者觀點方面,如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中對《衛風·淇奧》篇《詩》派的判别:“‘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齊‘奧’亦作‘澳’,魯‘綠’作‘菉’,毛《傳》曰:‘綠’,王芻也。”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65頁。王先謙此處結論的出發點在於《毛詩》作“奧”和“綠”,而《水經注》引《詩》則作:“瞻彼淇澳,菉竹猗猗。”並引毛《傳》曰:“菉,王芻也。”且酈氏在後文又道:“澳,隈也,鄭氏亦不以為津源,而張司空專以為水流入於淇,非所究也。”王國維《水經注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2頁。據此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判斷:一、“瞻彼淇澳”和“菉竹猗猗”為酈氏引《詩》同一句中的前後文,理應出自一家,所以“澳”和“菉”應為同一《詩》派之用字;二、酈氏在引《詩》之後緊接又引出毛《傳》作為其論述的證據,可知所引毛《傳》和上文的引《詩》也應為同一《詩》派,即上文引《詩》亦為《毛詩》。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引《詩》中“澳”和“菉”同為《毛詩》用字。那麽上文王先謙的觀點“齊‘奧’亦作‘澳’,魯‘綠’作‘菉’”便與酈氏相悖。不僅如此,酈氏和王氏所引毛《傳》的同一訓語中,一作“菉”,一作“綠”。而酈氏所見毛《傳》遠早於王先謙,其引文自然更加可靠,幷且此前其他書籍如《爾雅》、《説文解字》及《禮記·大學》篇等引此皆作“菉”,與酈氏引《詩》一致。據此筆者認為:酈氏此處引《詩》應均為《毛詩》。殆因後人妄改“澳”、“菉”為“奧”、“綠”,致使王氏得出上述結論。

再如焦循在《毛詩補疏》中對班固《漢書·地理志上》引《詩》“子之營兮,遭我乎嶩之間兮”所屬《詩》派問題作出的判斷:

其謂“齊詩”,謂齊國之詩,非三家齊轅固生之《齊詩》。其引“俟我於著”與“遭我乎嶩之間”,見其從容言語,故為舒緩之體。而顏師古則云:“《毛詩》作‘還’,《齊詩》作‘營’。之,往也,言往適營邱而相逢於峱山。”又云:“著,地名,即濟南郡著縣也。”“子之營”與“子之茂”、“子之昌”並言,“俟乎著”與“俟乎堂”、“俟乎庭”並言。營、茂為地名,茂、昌、堂、庭,其亦地乎?不足辨也。“嶩”與“峱”之别體,《釋文》言崔靈恩《集注》作“嶩”。靈恩,為《毛詩》者也。作“嶩”者,非轅固生之《詩》也。《齊詩》魏代已亡。師古因班氏表《齊詩》之目,故臆謂《齊詩》作“營”,望其文而為之辭也。戴震等《清人詩説四種》(含《毛鄭詩考證》、《詩經小學》、《詩經補考》、《毛詩鄭箋改字説》),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頁。

焦氏主要從崔靈恩《集注》本的用字和《齊詩》魏代已亡兩個方面出發,對顏師古認為引《詩》為《齊詩》之觀點批駁,認為班固所引乃《毛詩》。然通過細致推尋,筆者以為,他的這兩個證據均靠不住:首先,顔師古已在注文中强調《齊詩》“嶩”與“峱”、“巎”通用。説明作“嶩”非《毛詩》一家,而焦循顯然忽視了這一點;其次,《齊詩》魏代已亡這一觀點來自《隋書·經籍志》,為唐人撰寫,其觀點的可靠性尚待商榷。《毛詩》“子之還兮”,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齊‘還’作‘營’”,“韓‘還’作‘璇’”。又據《漢石經集存》載,《魯詩》“還”作“旋”。據此,上述齊、魯、韓、毛四家《詩》用字已明,且酈氏引《詩》“子之營兮,遭我乎峱之間兮。”後云:“《毛詩》、《鄭注》幷無‘營’字。”明確説明作“營”非《毛詩》用字,更是對焦循觀點有力的反駁。

第二、在考究《魯詩》和《齊詩》亡佚時間方面,引《詩》也頗具參考價值。漢初傳《詩》者有四家,分别為《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其中前三家為今文《詩》,幷立官學,《毛詩》為古文《詩》,初始只在民間流傳。但後期情况却發生了很大變化,陸德明《經典釋文·序》云:“元始五年,公車徵説《詩》,後漢鄭衆、賈逵傳《毛詩》,馬融作《毛詩注》,鄭玄作《毛詩箋》,申明毛義難三家,於是三家遂廢矣。”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頁。至於《魯詩》與《齊詩》的亡佚時間,《經典釋文》又云:“《齊詩》久亡,《魯詩》不過江東,《韓詩》雖在,人無傳者。唯《毛詩》鄭箋獨立國學,今所遵用。”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頁。《隋書·經籍志》亦云:“《齊詩》魏代已亡,《魯詩》亡於西晉,《韓詩》雖存,無傳之者。唯《毛詩》鄭箋,至今獨立。”魏徵等《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918頁。二者記載時間基本一致,惟《隋書·經籍志》較之《經典釋文》的記載更加詳細,而今人亦多認同此説。

然而通過分析引《詩》尤其是與今本《毛詩》有異條目我們發現:引《詩》分明殘留著《魯詩》和《齊詩》的痕跡。如卷二六“子之營兮,遭我乎峱之間兮。”通過上文所考已知其為《齊詩》無疑。儘管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懷疑此處引《詩》乃酈氏從《漢書》中轉引所得,但筆者認為,酈氏直接徵引《齊詩》的可能性仍是有的。最直接的證據便是對於同一句引《詩》,酈氏作“峱”,《漢書》作“嶩”。雖然在《齊詩》中兩字通用,但若為轉引,何以此處用字又有所不同呢?

此外,引《詩》與《魯詩》一致之處有:卷一八《大雅·生民》:“即《詩》所謂‘有邰家室’也。”王先謙云:“魯、毛文同,惟無‘即’字。”説明此處引《詩》應為《魯詩》;卷二五《魯頌·閟宮》:“保有鳧嶧”,王先謙云:“魯‘繹’作‘嶧’。”亦為《魯詩》文。另外卷二二《陳風·宛丘》中“皷”字的用法,也與《魯詩》相符。

除《毛詩》外,酈道元緣何要兼採魯、齊二家之《詩》?筆者認為,酈氏所生活的時代,《毛詩》已為《詩》學之主流,故引《詩》主要來自《毛詩》(這一點從引《詩》大部分與今本《毛詩》相同可以看出),但在《水經注》的撰寫過程中,一些山名、地名又是《毛詩》所沒有的,如“營丘”、“嶧山”等,須徵引魯、齊二家《詩》方能與所述之景一致。此外,由於酈氏的博學多識,其對魯、齊二家《詩》可能也是極為熟悉,故在引《詩》時,用字、體例等方面便會不自覺地與之相契合,如其將《邶風》、《鄘風》均稱為《衛風》便是很明顯的例子。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魯詩》和《齊詩》在酈道元撰寫《水經注》之時尚且存在是極有可能的,只因所習之人甚少,以致無有記載。當然,我們不能仅凭酈氏引《詩》而判定《魯詩》、《齊詩》在當時一定沒有亡佚,但至少可以為證明二家《詩》於其時尚存提供依據。

附:《水經注》引《詩》與今本《毛詩》相同條目:

卷數 篇名 引《詩》

三 《小雅·出車》 河水又東南進朔方縣故城東北,《詩》所謂“城彼朔方”也。

四 《魏風·十畝之間》 北去首山一十許里,處河山之間,土地迫隘,故《魏風》著《十畝》之詩也。

五 《豳風·七月》 峽石之阿,北陰之中,即《邠詩》“二之日,鑿冰沖沖”矣。而内於井室,所謂“納於淩陰者”也。

五 《邶風·式微》 黎,侯國也。《詩·式微》,黎侯寓於衛是也。

五 《邶風·二子乘舟》 望新臺於河上,感二子於宿齡(王校為“威齡”),詩人《乘舟》,誠可悲矣。

六 《唐風·揚之水》 晉武公自晉陽徙自(王校為“此”),秦改為左邑縣,《詩》所謂“子於鵠者”也。

六 《曹風·下泉》 涑水又西徑郇城,《詩》云“郇伯勞之”,蓋其故國也。

九 《衛風·氓》 《詩》所謂“送子涉淇,至於頓丘”者也。

九 《鄘風·桑中》 《詩》云:“爰采唐矣,沫之鄉矣。”

九 《衛風·竹竿》 然斯水即《詩》所謂源泉(王校為‘泉源’)之水也。故《衛詩》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十 《衛風·淇奧》 禹著《山經》,淇出沮洳,《淇澳》、《衛詩》列目又遠。

十四 《大雅·靈臺》 《詩》載“經始勿亟”,《易》稱“民忘其勞”。

十八 《秦風·黃鳥》 秦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按:《水經注校》無此條,參《水經注疏》補。

十九 《大雅·文王有聲》 故《詩》云:“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

二十二 《鄭風·溱洧》 又南注於洧,《詩》所謂“溱與洧”者也。

二十二 《豳風·鴟鴞》 成王幼弱,周公攝政,管叔流言曰:“公將不利於儒子。”公賦《鴟鴞》以伐之。

二十二 《豳風·東山》 即《東山》之詩也。

按:《水經注疏》文為“即東山之師也”。

二十二 《陳風·東門之池》 水中有故臺處,《詩》所謂“東門之池”也。

二十二 《鄭風·清人》 東流,即故清人城也,《詩》所謂“清人在彭”。

二十二 《小雅·鴻雁》 春秋文公與鄭伯宴於棐杖,子家賦《鴻雁》者也。

二十四 《邶風·凱風》 城側有寒泉岡,即《詩》所謂“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二十四 《邶風·式微》 昔黎陽侯禹於衛,《詩》所謂“胡為乎泥中。”

二十四 《齊風·載驅》 汶水又西南流,《詩》云“汶水滔滔”矣。

二十四 《小雅·伐木》 鄒馬之客鹹在,《伐木》之歌屢陳。

二十五 《魯頌·泮水》 東西六十步,臺池鹹結石為之,《詩》所謂“思樂泮水”也。

二十六 《邶風·簡兮》 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二十八 《小雅·蓼莪》 親沒之後,負土成墳,常泣血墓側。人有詠《蓼莪》者,氏為悲涕,悲不自勝。

二十八 《小雅·鹿鳴》 召校官子弟作雅樂,奏《鹿鳴》,上自禦塤篪和之。

二十九 《大雅·嵩高》 二泉微小,至城漸大,城周回側水,《詩》所謂“申伯番番,既入於謝”者也。

三十一 《大雅·下武》 故應鄉也,應侯之國,《詩》所謂“應侯順德”者也。

三十九 《大雅·白駒》 《詩》云:“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作者單位:河北師範大學文學學院

同类推荐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刘一明:栖云笔记

    刘一明:栖云笔记

    本书搜集刘一明在栖云山、兴隆山名胜古迹中所撰的大量碑刻文字、对联,为道教殿堂所作的募疏序、为时人及道教人物所作的传记,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及其易学思想,研究甘肃省名胜古迹、历史、地理、人物、民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 实用春联精粹

    实用春联精粹

    《实用春联精粹》向读者朋友介绍了关于春联的基础知识及创作,并整理了中国最经典的实用春联和搜集了民间截至今天最新的春联作品。《实用春联精粹》囊括了从古至今的名人、专家最经典的春联作品。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热门推荐
  • 问题男人

    问题男人

    田行道与自己出轨的雷莉结成了半路夫妻。前妻吕如蓝带着儿子生活,为了调教好孩子,她为孩子找来了一位“钟点爸爸”鲍圭。然而如蓝对鲍圭也生出了好感,她不知道的是,鲍圭是好友的男朋友。小说写出了都市男女的情感困惑和生活的实感。故事写得有风情,有构造,有血肉。
  • 闪婚契约:酷少请止步

    闪婚契约:酷少请止步

    她是医大一院的实习主任,因为年纪轻而不被认可,又被男朋友劈腿,一气之下报了军医。他在军区服兵役,因为在作战中受伤,回到谢家疗养。他在军区遇见了她,托人把她召回,安置到自己身边。她与他并肩作战,本是契约成婚,却暗生情愫。“你是欠扁吗?”她问。“以你的体格数据分析,落拳力度估计还不如按摩的力道。”他答。
  •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本书共分三篇:观念篇、技巧篇与专题篇,每篇包含三章。每章之前均有对该章重点内容的概括,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将配有不同形式的案例,有的案例附在一章之后,有的融进正文之中。
  • 天!这里没有女人

    天!这里没有女人

    安真穿越到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居然没有女人!所有女人都是变性人,而唯一的自然女性则被自然女性保护协会监管着。怎么办?安真要如何隐藏自己的性别?安真每天战战兢兢地活着,同时还要读书、上学、谈恋爱!作为一名稀少的自然女性少女,她并不想被关进自然人保护协会里去……好在最后让她遇见了他,世界上最温柔也最有权势的男子;他给了她最好的避风港。(作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踏实的女主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仙帝弃少惹不起

    仙帝弃少惹不起

    【都市灵气复苏流】【幽默热血碾对手】家族将他遗弃,仙帝给他传承!郭傲:“只有我弃他们如蝼蚁,何来旁人耍无义?”七大神通在手,谁敢惹我,全部打成狗!【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最强木叶教师

    最强木叶教师

    秋叶穿越到了火影世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忍者老师可是……他看了看系统列表里的技能,海军六式,青云炼气诀,打狗棒法……欲哭无泪。“你倒是给我来个忍术啊!” 书友群:374200698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 逐鹿大荒传

    逐鹿大荒传

    风暴之夜,航船迷失,程浪被卷入地球文明重启后的荒界大陆。看落拓少年,如何荒界生存,如何荒界交友,如何荒界反转,更看他,带领伙伴,如何披荆斩棘,开辟山野,逆袭人生,玩转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