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7200000006

第6章 大乘正宗分第三

宗绝正邪。乘无大小。随三根而化度。简异说而独尊。故受之以大乘正宗分。

经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直译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要这样修持降伏迷妄的心: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无论是依卵壳而出世的众生,还是由母胎而生的众生;无论是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众生,还是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众生;又无论是欲界与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还是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无论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还是一切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以及说不上有无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我都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断掉他们的烦恼、永绝诸苦,让他们得到最终的解脱。但是,虽然我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度化。这是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寿命的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六祖讲经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著,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乱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不虚一本作不乱。

现代注释

摩诃萨:梵文音译,意译为大士、圣士、超士、高士等,指进入圣位的大菩萨,一般认为指七地以上的菩萨。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故六祖说文中有所对比。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多沦坠。起心修心,妄见是非,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著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名为无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无想。烦恼万差,皆是垢心,身形无数,总名众生。如来大悲普化,皆令得入无余涅槃云。多沦坠一作堕阿鼻也。

现代注释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四生,指产生三界六道有情的四种类别。卵生——《楞严经》云:“卵唯想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胎因情有”,有感情然后才有胎生,无论父母、兄弟姊妹,都是因感情而有,是为胎生。湿生——“湿与合感”,与境相合,便有湿生,例如把湿的瓦盆覆转,第二天,便滋生了虫,是为湿生。化生——变化而生的东西,如蝉、蜻蜓、蝴蝶等。在《周易》中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语。中国《山海经》《太平广记》等古典文学中记载有很多传说,比如海里的鲨鱼活到几百年以上,会跳到沙滩上,变成长着头角的鹿……这些都是化生。唐代道士谭峭曾写过一本《化书》,讲“蛇化为龟,雀化为蛤”等。佛教有“四生苦轮”之说,谓一切众生,由此四种之生而出生,受迷界生死之苦,彼此轮回转生也。

【“而灭度之。】

如来指示三界九地众生,各有涅槃妙心,令自悟入无余。无余者,无习气烦恼也。涅者,圆满清净义,灭尽一切习气,令永不生,方契此也。度者,渡生死大海也。佛心平等,普愿与一切众生,同入圆满清净无余涅槃,同渡生死大海,同诸佛所证也。有人虽悟虽修,作有所得心者,却生我相,名为法我。除尽法我,方名灭度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如是者,指前法也。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习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元各自有一切烦恼贪嗔恶业,若不断除,终不得解脱,故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一切迷人,悟得自性,始知佛不见自相,不有自智,何曾度众生?只为凡夫不见自本心,不识佛意,执著诸法相,不达无为之理,我人不除,是名众生。若离此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言“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何灭度之有!

现代注释

灭度: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槃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志道禅师是南海人士,礼六祖披剃出家,阅读《涅槃经》十余年,但是,仍然没有明白涅槃的大意。所以,有一天,他就请六祖特别教诲。六祖问志道禅师:“你对于涅槃,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志道禅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涅槃的解释,我就在这个解释上,起了疑惑。”又说:“一切众生有两个身体,一个叫做色身,一个叫做法身。色身是物质的,法身是精神的。物质的身体是无常的,是有生灭的;而法身是永恒的,是无知无觉的。所以,《涅槃经》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明白,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如果说色身是受乐的话,那么,色身死亡的时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堪言,何乐之有?假如说法身受乐的话,法身是无知无觉,一到了寂灭以后,不是如同草木瓦石一样,又何能受乐呢?”

六祖对志道禅师开示说:“你是出家的释子比丘,为什么反要学习外道的断常邪见呢?你以为色身是无常,法身是永恒,你有了断常二见,怎么能学最上乘法呢?我现在告诉你,就是在色身上看,色身以外,并无法身,离开了生灭以外,你到哪里去求寂灭呢?虽生灭,即不生不灭。所谓‘烦恼即涅槃’,色身也可以见到法身,我们身外并无涅槃。所以,涅槃有身受用,你如果执著于哪个受用,这仍叫做耽于世乐。我们要知道,刹那是没有生相,刹那也没有灭相,时间一点一滴,也不是生,也不是灭,也没有什么生灭可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有受者,有不受者,不可以生断常二见,那就叫做谤法。我们要知道,‘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无上的涅槃,它本体圆明,经常光照,凡夫、愚痴的人以为这是死,外道以为这是断。其实,真正的涅槃,‘平等如幻梦,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有无要断,过去、现在、未来,在涅槃里面也没有这些分别。”

六祖又说:“吾今强言说,今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禅师听了这首偈语,忽有所悟,欢喜踊跃,礼谢六祖大师。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本无有异,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槃。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人四相。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涂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诸执不忘,是寿者相。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也。

现代注释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意指我的相状,凡夫误认为外在的我为实相而执著。人相,谓众生妄计在六道轮回的自体为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众生相,谓众生把依五蕴和合而生自体当成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寿者相,谓执著众生的从生到死,有一期的生命相续,可以传之长久。这四相是依根的,先由眼根而来,人的烦恼都因这四相而起。鸠摩罗什把它们归纳起来叫做四相,玄奘法师的翻译,还加三个,成为七相。

陕西汾州无业禅师初参马祖道一禅师,相貌魁伟,声如洪钟,马祖禅师取笑他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无业禅师随即作礼,恭敬说道:“三乘文学,自信粗穷其旨;但禅门即心即佛,实未能了。”马祖禅师见他来意真诚,就开示道:“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无业禅师问:“心、佛、众生外,更有佛法否?”马祖禅师回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岂别有佛法?如手作拳,拳空如手。”无业禅师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禅师答道:“祖师今何在?且去别时来!”无业禅师不得已,告辞出门,马祖禅师随即叫一声:“大德!”无业禅师回首。马祖禅师问:“是什么?”当下无业禅师跪下礼拜,哭诉道:“本谓佛道长远,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马祖禅师道:“这个钝汉悟了也!”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

    此中文译本所依藏文原本,是1990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霍康·索朗边巴等编辑的《更敦群培著作》中所收录的《龙树意趣庄严论》,本译文保留了霍康等编者的段落分段,并在每个段落之前用数字编号,方便读者前后翻阅、查找。文中方括号[]内文字是译者为方便读者顺畅阅读,而根据上下文语义所添加。藏文原本没有脚注,此中译本中出现的脚注都由译者所加。除正文外,本书附录的“藏文版本和译本”、“补充阅读”、“更敦群培生平”是译者为方便读者更深入了解《龙树意趣庄严论》相关情况而撰写的。希望读者能藉此获悉此书的流通历史与现况,对此书所阐述的佛教教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作者更敦群培作为佛法传承者和传播者的经历有所了解。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人间有花香:自觉

    人间有花香:自觉

    本书分为人间有花香、最好的供养、识人之要等三卷,主要谈什么是受欢迎的人,以及个人的修身进德方法,最后重点考察如何识人与鉴别人的优劣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一生的财富管理。在这本书里,作者赞美了劳动的尊荣,建议人们勤俭节约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并为他们的家庭提供一个幸福的基础,为此,人们应该过一种清白的、有节制的和坚毅果敢的生活,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灾祸。
  • 笑看天下逍遥人

    笑看天下逍遥人

    杨羽溯,一个杨门的二少爷,只为寻父,却遇见爱情,一路上历经磨难,在以为自己可以去爱情一辈子后,什么都开始破裂!
  • 欢喜良媒

    欢喜良媒

    杜念卿一朝穿越民国,只为成就良媒,本来欢喜,谁料遇到一个麻烦不断的中二少爷,某人中二不说,还擅长口是心非。“就本少爷这身价,这模样,再怎么着眼光也不至于这么差。”转而有天,某明家三少赖在良缘铺,“该滚的滚,本少爷连聘礼都下了。”嗯,真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在乌干达的枪林弹雨狭路相逢,于肯尼亚的难民营相依为命。他做卧底那么多年里,遭受过背叛,失去过至亲,破碎过理想,对一切都否定了,他能肯定的是,世上只有她永远是好的。因为吻过她最柔软的嘴唇,看过她最温暖的笑意,因为知道她还生活在这世上的某个角落,他才有勇气对抗这世态炎凉,苟且地活到现在。她的困惑却如影随形,当他再次消失,她决心跟撒旦做一笔交易……
  • 苹野纂闻

    苹野纂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瞳1

    青瞳1

    或许在我们自以为一片死寂的星球上,生命早已悄然诞生,甚至以一种不一样的形式超越了我们。
  • 是妖精呀!

    是妖精呀!

    Z省A市人人都知道薛三少有一只形影不离的宠物,走哪儿抱哪儿,薛三少对这只宠物的宠爱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薛三少对他的红颜知己们最是宠爱,现在红颜知己们都得靠边站;有人暗中咒骂他的小宠物,他把那人整破了产。人不如宠!如果只有一口水,三少自己渴着也要给宠物喝;手里只有一只鸡腿,三少自己饿着也要给他的宠物吃。主不如宠!天上打雷吓到了他的宠物,他指着老天大骂;地上路不平摔了他的宠物,他填坑修路,命名狐狸新街。天地不如宠!风流倜傥的薛三少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被他宠得惊天动地的小宠物竟会成为了他的小娇妻!小娇妻摸着肚皮一脸幸福:“你看那些混血儿,都是地域相隔越远生出来的孩子越漂亮,你是人,我是妖,我们这不止是跨种族,还跨基因了,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的!”薛少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铁浆

    铁浆

    《铁浆》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九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作品写于台湾的六〇年代,接续五四的白话小说传统,还原民国初年北方农村集镇的传奇人物与古老事件。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冲突的时刻,乡土成为勘探人性善恶的舞台:争盐运生意而灌下铁浆自戕的孟昭有、在酒楼上吃炒人心的屠夫傅二畜、自学医书而接连害死家人的能爷……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人物复活了战国时代的血性,和我们不大知道的民族性,演绎着仇杀与救赎、侠义与温情,愚昧与文明,无不是震慑心魂的悲剧。阿城先生作跋:《铁浆》是现代汉语文学中强悍的代表作。
  • 六十种曲投梭记

    六十种曲投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