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7500000008

第8章 英雄时代的凡人(2)

谁掩盖的真相?为什么要掩盖这个真相?

第一个掩盖真相的,是秦始皇本人。焚书坑儒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焚书坑儒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六国的历史。按照秦始皇的政策,民间是不允许藏书的,抓到了就杀头,灭族。可以想象,假如秦朝的统治持续上百年或更久,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子?按照焚书坑儒的政策目标,是要消灭六国的历史,可是,秦始皇有一位楚夫人,应该还有人数众多的来自六国的后宫佳丽,这些人的存在,对于焚书坑儒的政策目标,是一个极大的阻碍。所以,在秦朝的官方记载中,有意识地对这些人物进行“马赛克”处理,是符合情理的。

第二个掩盖真相的,是秦始皇的后继者秦二世胡亥。他比秦始皇做得更绝,一即位,就命令所有秦始皇的后宫嫔妃殉葬,当然,这是出于秦始皇的遗命也说不定,这是焚书坑儒的继续。秦二世胡亥后来又更进一步地做了一件后人难以理解的事:杀光了他的所有兄弟姐妹。一致的看法,是赵高的挑唆,可也得他听得进去才行啊。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秦始皇的这些子女全部是六国后宫所出,杀掉他们,也是为了继续焚书坑儒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这是合理的推断。

因为年代较近,传播的范围并不大,所以消灭历史比较容易,再加上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坚决执行,以致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关于秦始皇的皇后及其妃嫔,是一片空白。

秦始皇的皇后及其妃嫔的故事,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由此可见,焚书坑儒及其相关政策对历史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我们今天看到的秦以前历史,又有多少的残缺与谬误?

秦始皇废除分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郡县制,幻想秦朝的帝系,由他而始,万世永续,他不可能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情感左右的接班人选择

一般的说法,秦始皇有心传位给长子扶苏,但是临死前来不及召回他,所以被赵高联合胡亥篡了位。这种说法,也是靠不住的。胡亥应该就是秦始皇指定的合法接班人选。

第一个理由,秦始皇并未曾明令立扶苏为太子,假若他想让扶苏接班,为什么会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不立扶苏为太子?仅此一点,扶苏是他心目中理想接班人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

秦始皇是死在东巡路上的,他东巡时,扶苏在哪里?在北边,在北边和蒙恬一起守边,这是什么性质?重用还是不重用?第一种可能,是重用扶苏,那个前提是北边正在打仗,扶苏率领着秦帝国的大军正在和匈奴死掐,但是我们看到,没有和匈奴打大战的记载。所以,只能是第二种可能,扶苏在北边,就是一种半流放性质的守边行动。让他走开,就是让他离开权力核心,事实上排除了他的皇位继承权,这一点,和后世的某大臣失宠之后,通常被派到地方上做地方官是一样的道理。

退一步来说,假如扶苏确实是率领大军在和匈奴作战,但是那段历史被删除了。这也只能说明,扶苏是被作为一名战将在用,而绝不是作为接班人的人选。后世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曹操立曹丕为接班人,但是曹彰长年带兵打仗,曹植也曾经受命领兵出征,但是他为了保持争位的可能性,假装醉酒坚决不出去。明太祖选择长孙接班,让几个儿子镇守四方。康熙帝选择雍正接班,却派十四阿哥率大军出去打仗。这些都说明,带不带军队(事实上也只是一小部分)不是老皇帝选接班人的标志,而在不在自己身边,才是老皇帝选接班人的最具标志性的动作。

汉武帝晚年,燕王刘旦求入宫宿卫,那意思就是说:“爹,让我陪在你身边吧,你死了我来接班。”但刘旦不是汉武帝心目中的人选,所以他勃然大怒,下诏怒斥。这个怒斥,绝不是怒斥一个儿子要来伺候亲爹,而是怒斥他有做接班人的想法。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所出的福王,在福王成年后很长时间不遣就藩,也就是说把他留在身边不让他出去,这就引起太子和朝臣们的不安和不满,遂连番炮轰,将福王赶出京城方才作罢。这些,无不都说明,不论在事实上、在制度上,在皇帝还是在大臣,在皇帝身边的那个成年皇子,就是帝位强有力的竞争者。纵然不是老皇帝已经确定的人选,也必是他没有排除、要重点观察乃至培养的接班人选。

再回过头来看, 秦始皇东巡,扶苏不在身边,胡亥在身边,这足以说明至少胡亥比扶苏更接近接班人的要求。进一步地看,除了胡亥,有没有其他的公子在身边呢?请看《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段:“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这一段记载很明白,当时只有胡亥一个人在身边,也就是说,胡亥就是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

秦始皇为什么要指定胡亥为他的接班人?很大程度上和秦始皇的出身有关,他生在赵国、长在赵国,对赵国的乡土人情肯定有一种深切的依恋之情。而胡亥后来和赵国王族出身的赵高关系十分亲密,可以大胆地猜想,胡亥的生母,必是赵国之人,秦始皇爱屋及乌,对胡亥青眼有加,也就不奇怪了。

陈胜、吴广起义之时,诈称“扶苏,项燕”之名。陈胜是楚人,以楚国大将项燕为号召,这很好理解,可是,跟扶苏有什么关系?对于楚国人来说,秦国的国君是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关心的,但是,陈胜居然能够用扶苏不能接位而秦二世接位来号召楚人起事,楚人为什么会被扶苏的名义打动?真相只有一个:扶苏具有楚国血统,也就是说,他的生母,就是楚夫人。对于秦始皇而言,显然更愿意选择一个具有赵国血统的人做接班人。

秦始皇具有很强的狼性,他肯定也愿意选择一个具有狼性的接班人,从这点上来说,胡亥也比扶苏优胜得多。后来扶苏接到伪造的赐死诏书,连询问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举兵反抗,而是拔剑自杀,就从这点懦弱的表现来看,他也不可能是秦始皇心中理想的接班人。而胡亥,即位不久就将自己的兄弟姐妹杀得一个不剩,就狼性而言,青出于蓝。也许有人会说,秦始皇怎么能知道以后发生的事呢?他当然不能知道,他要真能知道,也就不会选择胡亥了,只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他能够了解扶苏的懦弱和胡亥的残忍,因而选择胡亥为接班人,以继续他以法家治国的思想,并不奇怪。

嬴政狼啸,秦兴也由斯,亡也由斯。

鸿门宴上的“小聪明”——非议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最终在楚汉战争中败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留下千古遗憾。后人论起,大都认为项羽之败,始于鸿门夜宴,倘若鸿门宴诛杀了刘邦,就不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天下将轻易地属楚。

我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项羽在战略上,在用人上,有过很多的失误这不假,但鸿门夜宴,绝对是项羽大大的成功,而不是一般所想象的失误之处。

所谓的楚汉相争,这只是后人的提法,仿佛当年只有这两家争夺天下,而真相是当时拥有割据实力的军阀有十多家,是十多家争天下。况且,刘项两家的实力特别是刘邦的实力未必是数一数二的,他们只不过是直接推翻了暴秦,名气较大而已。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个起来挑战项羽的,并不是汉王刘邦,而是齐王田荣。

当时的形势,以刘项两军为主力的楚国旧部,其他六国起义的反秦力量,原秦朝力量等等这些军阀,在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里,都事实上取得了他们军队所控制地区的实际权力。这权力可不是谁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一刀一枪从秦朝手中夺来的,他们愿意放弃这个权力吗?

另一个问题,在刘邦和项羽的军队出发以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楚怀王对他们有明确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王。”而这个先入者,并不是军力占优的项羽,而是刘邦。“关中王”,也就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又该如何解决呢?鸿门和会,探讨的首要问题,就应该是“关中王”的问题。

有人认为,项羽废郡县行分封是历史的倒退,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当时的形势下,各地军阀已经获得了实际的权力,又各有军队保卫这个权力,他们关心的,是自身的这个权力能不能保住,或者能不能进一步发展,项羽不倒退,不开历史的倒车,对大家说:大伙儿,郡县制是好东西,是历史的进步,你们都去做郡守做县令好了,军队嘛,当然是国家化,都交出来吧!咱们想想,项羽真说出了这样的话,做出了这样的事,那些军阀能都乖乖地把军队交出来?这个时候,别说项羽仅仅是有些威望并不是实际的或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就算是的,如后世的汉景帝、明建文、清圣祖,想要削夺诸侯王的权力,等来的,除了一顿暴揍就没别的。项羽若真说出这样的话,他们肯定一拥而上,把项羽给灭了。

所以,对项羽来说,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他反秦的名声和手中拥有的强大军队,趁热打铁,取得名义上的最高统治权,承认各地军阀的权力。至于今后是不是慢慢地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军阀从而最终统一,那是后话了。

在这种背景下,刘项会,必然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项羽内部的反刘派,不顾一切地杀了刘邦,引起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首先,刘邦部队将反弹,他们将成为坚定的反项羽力量,马上在关中就能和项羽掐起来。这一点,我们不需要怀疑。擒贼先擒王,这指的是在某些特定场合能起到效果,如李世民在玄武门。像鸿门会这样的场合,是两方势力的会谈,擒了王也解决不了问题。举两个现成的例子,如秦赵渑池之会,赵王行前,廉颇要求:“王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还有一次,秦王经过精心准备,抓了楚怀王,想以此要挟,也只是要挟而已,没想过就此灭了楚国,但这个想法,也随着楚太子的迅速登位而破灭。我们今人说鸿门会,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刘邦有了不测,不等于刘邦的部队瓦解,他的部队还会很快产生新的领导者,项羽杀了刘邦,也是白杀。

其次,鸿门会所要解决的,并不只是两家的权力分配,而是十几家要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解决得好不好,大家都伸长脖子看着呢。项羽若动手杀了刘邦,或者刘邦一不留神吃东西噎死了,那也会被算在项羽的账上,其他十几家军阀,马上兔死狐悲,一拥而上把项羽砍成十几块是可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鸿门会,项羽若杀刘邦,军事上的收益为负数,政治上的收益还是负数,他还动手做,他比你们都笨?他精着呢。

既然形势决定了项羽不可能杀刘邦,那么,他们会面谈判的过程和结果怎样?

我们知道,决定谈判结果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实力,以及使用这种实力的决心。项羽这一点做得很好,他知道要获得最大的谈判收益,必须让刘邦相信自己的战争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刘邦在谈判桌上让步。一方面项羽让士兵饱餐,另一方面,得找个送信的人,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是不是项羽派出去的,《史记》上没有说,我也不好硬说有这么回事,只是研究历史,无非就是人性的博弈。叔父这个概念,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关系很近的亲戚,可在古代,叔侄通常是在一个家庭里长大的,特别是对于项羽来说,从小就没有父亲,像项伯这样的关系会更亲密一些,接近父子关系。试想一下,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这样亲密的关系,当项羽马上就要攻击刘邦,在这样的生死之际,将这样的高度军事机密,项伯偷偷地跑去告诉刘邦,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唯一的可能,这是项羽的计策。项伯也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找到张良:“哥们儿,我那侄儿牛劲上来了,要死掐你们,我们快跑吧。”张良连忙告诉刘邦,把刘邦吓了个半死,然后找到项伯:“大叔救命啊。”这时项伯显得很大方:“没问题,你乖乖地听话,保住你的小命不难。”

第一步的恐吓完成,接着是正式的会谈,进行第二步,还是恐吓,这次出场的是范增和项庄。鸿门宴正式开场,《史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刘邦的开场白,话说得很客气,可内容不客气,那说的是我先入关的,关中王应该是我。

接下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把那块玉佩举了又举,意思是要杀掉刘邦,读到这里,我们还可以认为,范增是真的要杀刘邦,可下面的事就不对了。《史记》载: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不对,不合情理,范增既然敢叫人动手,就说明他不怕项羽事后翻脸,不怕项羽找他的麻烦,既然这样,何必只叫项庄一个人进去,直接叫上几十号人一拥而上,不就解决了吗?当时的保安措施,也不是很完善,范增调动几十个兵解决刘邦,是轻而易举。后来的樊哙,一下子就冲了进去,足以说明保安措施很不完善。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在沛公不假,可不是要他的命,而是要他让步,要他接受项羽的条件。

谈判到了关键时刻,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很可能是关中王的问题,刘邦不让步,于是范增出去了,项庄开始舞剑了,项伯的双簧也开始了。这阵势,可把刘邦的首席谈判代表张良吓坏了,他赶紧出来,找到樊哙:“哥们儿,不行了,里面有危险。”樊哙操起家伙就进去了。这边呢,刘邦看着剑挥来舞去,心里慌慌,而且张良不在了,得,我保住小命要紧。项王,您要当老大,行,您要我去四川,行行行,全是您说了算。等到樊哙冲了进去,谈判也结束了,项羽也高兴:“大家吃菜,喝酒,樊壮士,吃肉吃肉,我们没事了。”

以上这个情节,是我的想象吗?我仅仅只有推理吗?当然不是。关于那一段历史,现存的具有权威性的史料,只有《史记》和《汉书》。时隔两千多年,要仅凭这点儿史料找到历史的真相确实不容易,但正因为史料的少,我们才需要读得更深入更细致,不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

认真地看看,把《史记》的这一段多读读: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同类推荐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 晋王吕布传

    晋王吕布传

    他武勇盖世,骑马中赤兔,拥美女貂蝉,却命丧白门楼,堪称三国第一悲催;百世轮回,穿越重生,熊熊大火中,吕布无声咆哮,誓要改变命运;乱世,如期来临;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豪情万丈,欲与当世枭雄们,一较长短,布武天下……………………………………………………………………………………………………………………【已百万字完本,新书《贩卖地球》,敬请关注收藏,谢谢!】
  • 戏说和珅

    戏说和珅

    和珅这个官,清朝这个场,其实就是个封建官场江湖。和珅那么大个官儿,真的就如清史记载,十天半月就被嘉庆下旨,自缢于狱中了吗?草民造反,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定罪正法吧,总要审理一下吧。这样惩治贪官的速度,匪夷所思,古今难觅,却毫不现实。新君新天下,更不可能这样,哪怕和珅死一万次都不足惜,也更加要有章有程,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从而警示世人。就把本书当野史看看吧,说多了也不好。如知详情,请细细品味戏说并不一定是戏说,即使是改编也不一定是毫无根据的颠覆之作——《戏说和珅》
  • 三国种子王

    三国种子王

    新书都市复制大先生上线希望大家支持袁熙,只有一个神奇的种子口袋,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的种子,玉米,土豆,辣椒,西瓜等等这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甚至可以种出增加武力,智力等等的属性果。不喜欢征战杀伐,也不参与世子的争夺,讨要了一块封地,自己种地当起了农民,被袁绍所嫌弃,被天下的谋臣武将嘲笑,不重要,靠着自己的发展,管你什么曹操刘备孙坚,甚至天子都得向本小爷借粮食,想抢,不好意思,小爷组建了全三国最牛的私人军队。
  • 元青瓷

    元青瓷

    三流工业学校毕业大好青年,只是摔到井里,悲催地穿越到宋末元初,成为蒙古西征途中的一名小铁匠,面对南宋和蒙古帝国的交锋,刘一凡这个小铁匠如何自保生存,是就此沉伦,还是勇于面对史上最强大的蒙古铁骑的刀锋,关注,看我一一道来
热门推荐
  • 恶魔首席的甜蜜爱情

    恶魔首席的甜蜜爱情

    高贵出身的她,在命运的捉弄下遇到了他,是真是假,是爱是恨,在命运捉弄了千百遍之后,美丽的婚纱穿上,她的泪流下,是那么的幸福。
  • 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

    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学院之吉岚吉羽

    英雄学院之吉岚吉羽

    此书已完结,新书《神明改造计划》正在连载中,希望各位支持。
  • 主神快穿之神秘男神病入骨

    主神快穿之神秘男神病入骨

    #1v1轻度暗黑向,男女主角都有病系列#主神下场玩快穿,黑化男神宠入骨。—穿越三千界,追债金手指与收割渣渣灵魂之余,颜妩不断寻找着爱人的转世:淡漠矜贵的偶像男神,清冷似仙的俊美妖帝,优雅克制的禁欲总裁……然而每一次,男人总会撕开纯白的伪装,露出黑透的真面目,不厌其烦地对她进行新一轮的囚禁和束缚……小黑屋中。颜妩:“原来,这就是你的爱?”男人只优雅地甩出了镣铐。“当然,比起宝贝总在外流浪,我宁愿将你的尸体禁锢在我身旁。”而她颤抖着身子……却抑制不住地轻笑出了声。“其实,你这样子,我更喜欢呢。”——推荐老书《主神快穿:黑化男神宠宠宠》(本书前传,没看过不影响阅读本书)《快穿系统:反派男神攻略计》
  • 紫恒

    紫恒

    九万年前,黑暗来袭,一朵花傲然于世,绽放万载,只身逼退黑暗。九万年之后,黑暗再次来袭,诸君斩自身,以镇压黑暗。而如今,诸君已成为了传说,永恒的花也早已凋零,只有那亘古的古道上,走出了一位少年......
  • 推理笔记4:夜神月归来

    推理笔记4:夜神月归来

    名侦探爱迪生在破解死神琉克的五关死亡游戏后,沉沉睡去,而城市漆黑的上空,另一个死神正对人间虎视眈眈,不久之后,他的三个仆人吸血鬼、盗梦者、小提琴手降临,一场摧城阴谋正在酝酿……脱线美少女夏早安带着一颗潜藏的侦探之魂,新番来袭!!柯南粉丝、金田一迷、动漫迷、轻小说书友请关注!
  • 影后的通关攻略

    影后的通关攻略

    【甜宠文】【不虐】一次意外的坠机,来自X星球的Aida从本体脱离,精神源正好和即将死亡的高中生赵清雅契合。从此,她便成了她,代替她活下去,替她报仇。可谁又知道她是怎么在半路惹到一只“小奶狗”的?黏人就算了,谁让他长得帅!生气的时候看看这张脸,什么气都消了。“顾北陌,你要是再气我,我就和你分手!”“你确定?过了我这个村,后面可都是我的连锁店,你还想到哪儿去?”“哦~你这是打算赖上我了?”“可不是?我这一辈子,就赖着你不走了。哼!就算是你赶我走,我也不走,就要赖着你。”
  • 我不是诸天

    我不是诸天

    一觉醒来,林白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一个诡异的世界。当第一个异常鬼物出现以后,他以为他今后会走灵异恐怖风格。结果却是在莽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以为你们能把我打死,没想到最后是我打死你们。”-------注:原创世界,诸天穿梭
  • 七侯笔录(上册)

    七侯笔录(上册)

    一个关于文化的离奇故事,一段关于文人的壮丽传说。几千年来,每一位风华绝代的文人墨客辞世之时,都会让自己的灵魂寄寓在一管毛笔之中。他们身躯虽去,才华永存,这些伟大的精神凝为性情不一的笔灵,深藏于世间,只为一句“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的誓言。其中最伟大的七位古人,他们所凝聚的七管笔灵,被称为“管城七侯”。一位不学无术的现代少年,无意中邂逅了李白的青莲笔,命运就此与千年之前的诗仙交织一处,并为他开启了一个叫作笔冢的神秘世界。七侯毕至之日,即是笔冢重开之时。随着少年与青莲笔命运的交织,笔灵以及笔灵背后隐藏的历史秘辛纷迭而至,诸多传闻、掌故以及沉积于历史底部的线索汇聚一处,古今彼此关合甚至超越了时空之限。管城七侯背后的千年道统之争,陆续浮现出来……
  • 菩提心离相论

    菩提心离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