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700000011

第11章 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1)

一、北方梅花的衰落与南方优势的显现

南宋可谓梅文化的全面繁荣阶段。全社会艺梅爱梅成风,梅花被推为群芳之首、花品至尊,文化象征意义充分展现,并推向极至,相应的咏梅、画梅等文化艺术活动极其活跃,有关的生活习尚和文化传统也基本成熟。这是中国古代梅花观赏文化的黄金时期和巅峰状态。

梅花欣赏在北宋持续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南宋时进一步高涨,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以来逐步进入鼎盛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就是社会空间区域的南北转移。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与金朝南北对峙,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重心偏于江南,而江南地区是梅花的传统优势产区,区域优势因之大为凸显。

前面说到,南方是梅的传统主产区,但梅在北方的自然和栽培分布也较广泛。入宋后,北方梅花急剧衰落,南北差距开始拉大。唐时关中、晋中多梅花,北宋时关中已号称无梅,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杏》自注:“关中地不生梅。”《苏轼诗集》卷三。英宗治平末年韩琦判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杭州人强至受辟入幕六年,其《立春》诗言:“六年不见江梅影,长觉归心似旆摇。”强至《立春》,《全宋诗》卷五九二。不仅是陕西,整个黄河以北地区梅花都极为罕见。仁宗朝欧阳修贬居夷陵(今湖北宜昌)、滁州(今属安徽),当地山中野梅密布,而任职滑州(今河南滑县),有诗道:“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欧阳修《和对雪忆梅花》,《全宋诗》卷二九八。滑州滨临黄河,已无梅可观,整个河北地区不难想见。不仅是秦陇和黄河以北地区,即便是黄、淮之间梅花的分布也大不如前。与欧阳修同时的宋庠、梅尧臣等南方文人任职北方时都有诗感慨北方的春间少梅。由于梅花的稀少,久而久之,北方人对梅日渐生疏。徐积咏梅诗写道:“北人殊未识,南国见何频。”徐积《和吕秘校观梅二首》其二,《全宋诗》卷六四七。“北人不识梅”几乎成了当时咏梅诗中一个流行的话题。晏殊、王安石都曾对此有所调笑。整个北方地区,汴洛一带梅花相对多一些,但也多属园艺栽培。到宋、金南北对峙时期,北方的梅花进一步凋敝。今山东地区是历史上黄河中下游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但在金统治时梅花极其罕见。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莆田人林兴宗被山阳(今江苏淮安)叛军俘押投金,囚山东凡十年,有诗道:“最是北来诗料少,地寒难得见梅花。”《梅涧诗话》卷下,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第575页。在整个金朝境内,汴、洛地区仍是艺梅中心,但已不如北宋,而且品种也以较为耐寒的蜡梅为主。宋末蒙古大军攻克宋都临安,南宋宫人发现,这些北方大兵对梅花竟一无所知。汪元量《醉歌》写道:“南苑西宫棘露芽,万年枝上乱啼鸦。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梅花作杏花。”汪元量《醉歌》其九,《增订湖山类稿》卷一。认梅作杏,以前只是发生在红梅身上,现在是凡梅皆杏,可见是久疏此道了。

何以入宋后北方梅花如此衰落,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一是气候变冷。宋以来我国气候进入了新一轮的低温周期。仁宗朝江南地区频降大雪,太湖曾经满湖封冻:“大泽穹天莽同色,碧瓦阊门晓花白。石岩左右断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王琪《吴中晓寒曲》,《全宋诗》卷一八七。这种情景是千年一遇的。与商周、汉唐温暖周期的气候条件相比,梅花在北方地区的自然越冬变得十分困难。另一原因是北方的整体生态状况下降。郑獬《和汪正夫梅》其五:“应为长安恶风土,故教北地不栽梅。”郑獬《和汪正夫梅》其五,《全宋诗》卷五八五。这不应只是长安一地的情况。生态环境是包括气候条件在内的一个综合效应,今天我们所说的寒冷干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森林减少等,从唐代后期以来都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在这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里,梅花的生态基础也大大削弱。欧阳修“惜哉北地无此树,霰雪漫漫平沙川”,林兴宗“最是北来诗料少,地寒难得见梅花”的诗句都隐约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

与北方梅花的衰退相比,南方梅花的生长优势却逐步凸显出来。梅花在南方的自然分布是极其普遍甚至可称茂密的。赵蕃《次韵斯远折梅之作》:“春归寂寞谁与传,梅开年后并腊前。江南此物处处有,不论水际仍山颠。”赵蕃《次韵斯远折梅之作》,《淳熙稿》卷六。这是对整个江南地区的形象概括。杨万里《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官路桐江西复西,野梅千树压疏篱。”杨万里《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诚斋集》卷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杨万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诚斋集》卷一七。分别说的是浙江和岭南大片野梅的情况。南宋人作品中类似的例子频频可见。这些大片野生梅林也许早就存在,随着南宋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生产的深入开发,开始走出原始的蛮荒境界,向世人展示其蕴藏的盛丽风采。丰富的野生梅花资源不仅是自然审美的直接对象,同时又是园艺栽培的深厚基础。江南地区优越的梅花资源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高度繁荣的物质基础。

江南的这种自然条件的发挥伴随着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地域格局的整体进程。南宋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偏倚东南,尤其是以今浙江杭州、绍兴、湖州,江苏苏州为中心的吴越故地,这些地区梅的生长和开发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其他如巴蜀、荆湖、江西、岭南、淮南都有梅的广泛分布,也有栽培应用和审美欣赏的传统基础,但在南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经济人口长足发展、空前富庶的条件下,梅花生长的优势产区、梅花栽培和欣赏的传统地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相叠合,构成了梅花审美文化繁荣发展的最佳历史空间,同时也奠定了此后我国梅艺发展以江浙为重镇的经济、文化区域格局。

二、梅花园艺栽培的盛行

在北宋后期梅花得到广泛重视的基础上,南宋社会进一步掀起了梅花欣赏的热潮。其中园艺栽培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

“靖康之难”后宋室残余南迁,大量吏民纷纷涉淮渡江,流亡南下,辗转流播于江南、岭南各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和南方经济的新一轮大开发。随着半壁偏安格局的逐步形成,到了12世纪后半叶,南宋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全面的繁荣阶段,史称宋室“中兴”。大量人口集中于江南尤其是东南杭、嘉、湖美丽富饶之地,整个社会的富裕娱乐之风较之汴京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宋园林营建之风远过于北宋,据周密《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吴自牧《梦粱录》等书记载,都城临安、湖州(今属浙江)、绍兴(今属浙江)、平江(今江苏苏州)、嘉兴(今属浙江)、昆山(今属江苏)、镇江(今属江苏)等地山水清嘉,园池风景相望。其他各地地主庄园与宅园中的林亭经营更是普遍,如吉州吉水(今属江西)杨万里庄园“万花川谷”杨万里《万花川谷》,《诚斋集》卷三六。、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王十朋“梅溪”王十朋《林下十二子诗并序》,《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卷七。、南康都昌(今属江西)曹彦约“湖庄”曹彦约《湖庄创立本末,与后溪刘左史》,《昌谷集》卷七。。这些庄园、宅园中亭台楼阁建筑规模、繁简不一,但花木的种植却最为经济易行,因而是最普遍的。杨万里自释其“万花川谷”之名:“无数花枝略说些,万花两字即非夸。东山西畔南溪北,更没溪山只有花。”杨万里《万花川谷》,《诚斋集》卷三六。说的就是只莳花艺木便风雅十足的私园营景。朱敦儒绍兴间居嘉禾(今浙江嘉兴),有两首词描写了一种更为简淡的平居经营,《感皇恩》:“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朱敦儒《感皇恩》,《全宋词》第848页。《点绛唇》:“绿径朱阑,暖烟晴日春来早。自家亭沼,不问人寻讨。携酒提篮,儿女相随到。风光好,醉欹纱帽,索共梅花笑。”朱敦儒《点绛唇》,《全宋词》第859页。两三亩小园,四时花竹,随宜装点,自足日涉,便成风雅。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夫人容膝之外,非甚俗者亦或莳花植木,以供燕娱。”林景熙《五云梅舍记》,《霁山文集》卷四。在南方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莳花艺木成了广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美化最普遍的内容。

在这普遍的园池经营、莳花艺木的风气中,梅花则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这首先仍得归因于梅花的物种优势,梅花性宜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且对土性、地力的要求不高,梅实落地即生,繁殖力较强,不多年即着花挂果。如此天时地利、花果兼利、栽培技术又较简单,是极易在园艺栽培中流行的。南宋园池圃艺建设中,少有不种梅花的。范成大《梅谱》:“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最典型的是南宋开始出现梅花专类园的经营,如范成大“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范成大《范村梅谱》。。又如真州(今江苏仪征)梅园“极目如瑶林琪树,照映十余里”刘克庄《(跋)林灏翁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梅花园景外,一般士人舍前屋后、院角篱边三三两两的孤株零植更是普遍的现象。加之山区、平原乡村丰富的野生资源,使梅花成了江南地区最常见的花卉景物,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梅花成了全社会的最爱:“呆女痴儿总爱梅,道人衲子亦争栽。”杨万里《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其三,《诚斋集》卷二一。“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吕胜己《满江红》,《全宋词》第1759页。

爱重梅花最显著的表现是栽培品种的培育出新。南宋出现了古代第一部记载梅花栽培品种的植物学专著——范成大的《梅谱》。该书记载了当时平江(苏州)地区所见江梅、早梅、官城、消梅、古梅、重叶、绿萼、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杏梅、蜡梅,其中蜡梅又分狗蝇、磬口、檀香三种,共14种。其中如江梅、红梅、消梅、重叶、绿萼、百叶缃梅等北宋已有记载,而官城、杏梅等出于人工嫁接或自然变异,是南宋以来的梅花新品。稍后刘学箕感慨当时梅品日益繁多,“曰红,曰白,曰蜡,曰香,曰桃,曰杏,曰绿萼,曰鹅黄,曰纷红,曰雪颊,曰千叶,曰照水,曰鸳鸯者,凡数十品”刘学箕《梅说》,《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也产生了为梅著谱的念头。他所说的桃梅、鹅黄、纷红、雪颊、照水等都应是实际的梅花品种。姜夔作品中记临安有一叫横枝的品种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其六自注:“绿萼、横枝,皆梅别种,凡二十许名。西村在孤山后,梅皆阜陵时所种。”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95页。。同一品类因产地、花期、色度之不同可能又多有别品,如“红梅有福州红、潭州红、柔枝、千叶、邵武红等种”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物产·花之品”。。“蜡梅越中近时颇有,剡中为多,花有紫心者、青心者。紫者色浓香烈,谓之辰州本。”张淏《会稽续志》卷四。花梅品色滋繁的同时,果梅品种也趋于多样,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物产”中记临安“梅有消、硬、糖、透黄”,就是几种不同品质的果梅。因此,综观南宋圃艺梅品,刘学箕所说的“凡数十品”不为夸张,仅花梅有名可考者至少有二十多种程杰《宋代梅品种考》,《梅文化论丛》第88-106页。。正如刘学箕所说,“情益多而梅亦益多”刘学箕《梅说》,《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栽培品种的大量增加、不断丰富,是赏梅爱梅时尚风潮的集中体现,同时它也是观赏情趣和栽培技术积累的结果。范成大《梅谱》所载梅花品种构成了宋以后栽培梅花的核心,而其专题谱录的方式也开创了梅花圃艺登录和专门学术研究的先河。

三、古梅的发现与推赏

在南宋日渐增多的栽培梅花品种中,古梅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同时对整个梅花审美意趣的发展意义重大,因而特别值得关注。

中国是梅花原产地,梅花资源丰富,艺梅历史悠久,所谓古梅自然是古来就有的,关键还在于“发现”。整个北宋时期,有关古梅只见于一些零星描写,并未引起特别注意。据范成大《梅谱·后序》,南北宋之交的画家、园工仍偏好一年生的新枝嫩条,只是到了范成大、陆游、萧德藻生活的南宋中期,古梅才逐步引起重视,夸言矜赏、品题别立,蔚然一波新时尚。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古梅不是一个新的品种,而是梅树的某种特定生存状况。南宋人所说的古梅实际有两种:一是高龄老树,以老枝怪奇为胜。梅是长寿树种,因而在一些环境稳定、维护持久如名刹古寺、古老园池和深山丘陵未经开发之地多有古木老株存在。范成大《梅谱》所说成都西南王蜀别苑“梅龙”和清江(今属江西)任诏盘园大梅即属此种。另一种未必古树,而枝干屈曲,苔藓鳞皴,节间苔丝袅袅,积藓封固花叶,因而花蕊特稀,一副老态龙钟之相,又称苔梅。主要见于会稽、四明、吴兴等东南沿海地区,由近海地气卑湿蒸蕴所致。陆游《梅花绝句》十首其七“吾州古梅旧得名,云蒸雨渍绿苔生”陆游《梅花绝句》其七,《剑南诗稿》卷一○。,说的就是这种物理现象。其中地理条件至关重要,关系也极其微妙,地势稍差,形态迥异。南宋盛时,“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而一旦移至他处,脱离原有环境,苔封即见驳落,老态丧失殆尽。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欢乐颂(第二季)

    欢乐颂(第二季)

    《欢乐颂2》5月11日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开播,五美回归,恋情发展状况百出!22楼五朵金花的工作和感情及心路历程几乎都有了重大突破。樊胜美家里的破事儿依然不断,好在樊美眉换了工作涨了薪,尽管理智上樊美眉决定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情感上仍时常陷于家的泥淖。绿叶王柏川依然在身畔,两人各自撕下面具坦诚相待,双方的家庭却成了最大的阻力?樊美眉的爱和未来何去何从?关雎尔顺利通过一年实习期,同事好友中不断有爱慕者示意。小姑娘的心,开始摇摇晃晃。爱谁,爱吗?一番挣扎后,小关关利剑斩情丝,哪怕没有天生美貌,却也不肯将就。小关成为剩女的潜质,大大的啊。
  • 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

    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

    运营是入门浅但学问深的行当。一个入门很久的人不见得能在11年内爬到塔尖,同样一个初入龙门的人占据高位也不见得非用11年。到底该怎么做运营?如何做运营才不至于让自己忙死累死甚至茫然不知所措?如何和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把握住处于塔尖20%的核心用户?如何强敌逼阵时快速找到突破口?如何挤破头皮提高转化率?在这本书里,类类以自己常年战斗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经验给予了有效而真诚的解答。
  • 骑士,黑夜之子

    骑士,黑夜之子

    相传,在绝对黑暗之中生长着一种魔力之花,它以追寻自己而死去的尸体为养料,以吸收绝对的黑暗而茁壮生长,它叫做极夜。得到它的人会获得无穷的力量。浩瀚的宇宙中平行的五大界域中除了相对较弱的人域之外,其他四大域神域,冥域,兽域,魔域都在寻找着极夜,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楚氏荣耀

    楚氏荣耀

    第一卷已废,从第二卷开始看,以后会删除第一卷又名《楚氏荣华》楚昭是涪陵长公主的独子,也是大演唯一破例被封的异性王。但楚昭不太受待见,身为穿越人士,穿越回一千多年的他,还是有金手指的。得知剧情,提前和人才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前期凄凉(都只是假象)后期大开王霸之气(当然也可能没有)这是一个架空世界,许多是不合常理的。更新稳定,还请多多支持。不足的地方请指出来。
  • 极品骂人系统

    极品骂人系统

    (全网骂人流第一人!)骂人要有修养、有学问、有哲学、有艺术……骂人要骂得典雅,有风度、有幽默!许言穿越到修仙界得到万界骂人系统,只要骂人就可以升级提升修为,诸天万界,看谁不顺眼就骂谁!一天不骂人我就浑身不舒服!许言表示压力很大,我本文雅,奈何骂人?这是一个注定要成为骂神的男人!
  •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厮杀,杀人于无形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另一种战争,它存在于战争的另一面,以无形的力量和隐秘的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战争背后的精彩和玄机。
  • 唯你越看越喜欢

    唯你越看越喜欢

    她跑。他追。她要分手。某少:那是你说的,我没答应。她要辞职。某少:行,一千万违约金。她被人欺负。某少:我放在心尖上的女人,竟然有人敢欺负。找死!她生死不明。某少:就算海枯石烂,我也只要你。骑士将困在城堡里的公主救了出来,往后的故事便只剩下了甜。PS:本文1VS1,女强治愈文~
  • 浮宫语

    浮宫语

    天城构连浮宫,明镜恍惚虚实。一尺微命,一介书生,卷入大争之世!谁是主君,谁是敌手,历经民生诸苦,心中盛世到底是什么?真实命运又将如何玩弄一位位权谋者的心态?问这大世,到底如何!
  • Some Short Christmas Stories

    Some Short Christmas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家喜事

    农家喜事

    【新书《穿越我又又又被套路了》欢迎阅读】当包子爹遇上彪悍娘,当极品亲戚一打遇上穿越伪萝莉一枚!鸡飞狗跳、各种想象不到,好戏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