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700000036

第36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上):观念与方式(5)

对揭示梅花品格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说法。梅与桃杏等芳树花卉的比短较长、考优品劣是以同是“花”这一自然属性为前提的,而“岁寒三友”中的松、竹却完全是另类,与梅花自然形态差别较大,在形象上它们是很难类比联系到一起的,“三友”的并列主要是观念性的,其意义在于通过与“松竹”这两个历史悠久、地位高超的“比德”意象朋比附类,推求其同,从而“移木接花”,彰显梅花的“比德”写格之义。笔者曾有《“岁寒三友”缘起考》一文论之已详程杰《“岁寒三友”缘起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3期。,可以参考。

与松、竹平起平坐后的梅花,可以说是占得了花卉审美品级的“制高点”,引得咏物创作中众花卉前来趋仰比附,或攀“朋”结“友”,或称“兄”道“弟”。如咏酴醾:“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醾洗妆素颊相追陪。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卢襄《酴醾花》)咏山礬:“只有江梅合是兄,水仙终似号夫人。季方政尔难为弟,每恨诗评未逼真。”(方岳《山礬》)咏玉蕊花:“唐昌观里东风软,齐王宫外芳名远。桂子典刑边,梅花伯仲间。”(史达祖《菩萨蛮·赋玉蕊花》)梅花的格调品位成了其他花卉审美评价和表现的标尺,与梅友松竹一样,与梅花的比肩跻列也成了赞美其他花卉的方式。这种“称兄道弟”方式在宋代的流行,当推原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中“山礬是弟梅是兄”一语钱钟书曾指出《淮南子》中这一修辞法更早的例子,见《谈艺录》(修订本)第11页。。但在黄庭坚那里,还着眼于梅花、水仙、山矾相继开放的先后次序。而南宋以来,随着梅花品格的完全确立,这一说法已重在品位格调的参比附美。一方面如上节所述桃、李、杏等花物的为奴为隶,一方面是松竹、水仙、山矾等物的友缔弟附,梅花如此置身于“社会关系”的纵横网络之中,其居尊处优的地位被标示得确凿无疑。这种人伦关系的比拟,以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简明地体现了相应的审美认识。

4梅花与牡丹

梅花地位的不断提升,必然带来的是与牡丹之间的巅峰对决。牡丹在唐时被誉为“国色天香”,北宋时进称“花王”,视为花中至尊,相应的芍药被称为近侍邵雍《牡丹吟》:“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全宋诗》卷三七七。曹组《水龙吟·牡丹》:“东风既与花王,芍药须为近侍。”《全宋词》第805页。。而梅花则多称为“花魁”:“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勋。”何《采桑子》,《全宋词》第1031页。“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卢炳《汉宫春》,《全宋词》第2168页。“江南春信早,问谁是、百花魁……独许寒梅。”陈允平《木兰花慢》,《全宋词》第3111页。究其用义,也主要赞美梅花先春而发、“东风第一”。这似乎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高涨的尊梅心理,于是便有了其他的赞美。刘一止《道中杂兴五首》其二:“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全宋诗》卷一四四五。以御史誉梅,意在标举梅花之不畏严寒、刚贞严凛之品格。随着南宋以来对梅花的日益尊赏,梅花被视为“枯瘦发纤秾,况此具众美”陈傅良《咏梅分韵得蕊字》,《止斋集》卷四。,“谛观毫发无遗恨,始信名花集大成”袁燮《病起见梅花有感四首》其二,《絜斋集》卷二四。的芳国至善。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梅花为“花王”的议论。北宋后期的陆佃最早提出:“论功纵在姚黄下,果子花中合是王。”陆佃《依韵和查许国梅花六首》其六,《全宋诗》卷九○八。刘克庄:“看来天地萃精英,占断人间一味清。唤作花王应不忝,未应但做水仙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二叠》其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南宋末年的薛季宣《梅花》:“花实望先进,英华标素王。”自注称:“仙家号梅为花王。”薛季宣《浪语集》卷四。元人赵文《咏梅》:“白玉堂前野水滨,何曾荣悴异精神。当于香色外观韵,可怪冰霜里有春。天下无花堪伯仲,江南惟尔不风尘。欲将素王相推戴,老向山中作素臣。”顾嗣立《元诗选》二集卷三。由于梅花“格胜”终在“一丘一壑”的闲雅幽逸,“王霸”之称有乖其义,因而未见流行。虽然王冠仍属牡丹,但这些议论本身反映了梅花地位的平视与凌越。正是从宋代开始,牡丹、梅花奠定了其在群芳国中二主并尊的隆崇地位。而就其象征意义而言,牡丹是富贵的代表,梅花则是闲隐之品。

综上所述,梅花在花卉植物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最初只是把它与杨柳等等一起作为早春之景、春物一族来看待和感受的,随着审美兴趣的发展,人们逐步发现了梅花色香、姿态、习性等方面的优势,于是着意发挥,赋予精神意义,梅花便逐步卑视桃杏、媲美松竹,成了高超的“比德”之象。杨柳、桃杏、松竹三组物象相继而起的映照、衬托与类比,揭示出梅花美的不同层面,构成了梅花精神意蕴和文化地位提升的三级阶梯。而梅花与牡丹的“花王”之争,也从花卉品鉴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梅花的重要地位。(四)梅与水、月

梅与水有着密切的自然生态联系。“梅要山傍水次(际)栽”(梅尧臣《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梅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野生多见于江岸山壑,早春梅花开放也是近水花木“易为春”。现代园艺学表明,梅花根系不耐涝湿,不宜滨水种植,古人所说临水之梅其实当属山壑、溪流岸堤坡地,而园林建设中临池种梅的现象则比较普遍。反映在文学中,梅花临水之景的描写却是古代诗赋中常见的取景。如南朝梁萧绎《咏梅诗》“还临先日池”,初唐王适《江滨梅》“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晚唐来鹄《梅花》“枝枝倚槛照池水,粉薄香残恨不胜”,或实录所见梅花生长环境,或直接特写花溪映照之景象,给人以花水相映的清雅明丽。

梅花与月之间没有植物生态习性上的联系,而主要属于感觉上的相通。诗人咏梅早先多以雪、霜作类比、映衬,至迟从晚唐李商隐等人开始,引入“月”色来比喻、映衬梅花,如温庭皓《梅》:“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陆龟蒙《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主要是以月色的皎洁、清冷来比况、烘托梅花的白洁冷艳,即以“月色”写“花色”。

林逋“疏影横斜”一联水、月双遣,尤其是清水与“疏影”、月色与“暗香”两两相映,有效地渲染出梅花闲静幽雅的神韵,影响后人至为深远。林逋之后,类似的水影、月梅组合烘托比比皆是,成了咏梅描写中最经典的模式。苏轼咏梅多写月下之事,并且多取“月落参横”之时,进一步深化了幽寂空灵的意境。

“水”、“月”在中国文学中是两个特殊的意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尤其是入唐以来积淀了丰富的意蕴。我们只要重温一下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的名句,再读一下南宋僧道璨《水月轩》诗“江水清无底,江月明如洗。开轩浥清明,道人清若此”,就不难感受到这两个意象作为士大夫高雅闲静、超尘脱俗精神追求之写照的内涵。置身其营造的“语境”,梅花便被赋予了清雅超逸的精神意蕴,从而上升为清雅高逸之士人人格的写意符号。从文学上说,这是典型的侧面渲染烘托、虚处传神之法,南宋赵蕃的一首诗可以说代表了诗人们这方面的自觉意识:“画论形似已为非,牝牡那穷神骏姿。莫向眼前寻尺度,要从物外极观窥。山因雨雾青增黛,水为风纹绿起漪。以是于梅觅佳处,故就偏爱月明时。”(赵蕃《梅花六首》其五)

值得注意的是,“月”包含着“夜”的因素。冯子振《梅花百咏·水月梅》:“浮玉溪边夜未期,暗香疏影静相宜。一时意味无人识,只有咸平处士知。”夜晚较之白天的喧嚣和明亮,有着息思澄虑、幽寂闲逸的浓重意味,因而对梅花幽雅闲静乃至于冷寂孤峭的神韵有更鲜明的烘托效果。在宋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月夜梅的描写要明显多于水边梅,并且衍生出“月窗观梅”、“梅枝映月”与“月窗梅影”等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描写角度。有关的描写不胜枚举。

随着此类描写的流行,人们的认识也更为明确,直接以水、月来比喻梅神之清,比称梅品之高,也就相应出现。有关的用意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示:梅花如水月之清(比喻);梅花与水月相宜(媲美)。如:“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生来。”(王从叔《浣溪沙·梅》)“迥立风尘表,长含水月清。”(张道洽《梅花》)“明月在天水在下,耿耿于其间兮,于以观我生之清明。”(陈著《赋墨梅》)“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赵温之《喜迁莺》)“天付风流,相时宜称,著处清幽。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扬无咎《柳梢青》)“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姚宋佐《梅月吟》)“林间姿艳同霜洁,窗下精神待月传。”(卫宗武《次韵咏梅》)“月中分外精神出,雪里几多风味长。”(戴复古《梅花》)“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仇远《酹江月》)梅花的审美品格在这水、月的比拟中被形容得极其鲜明详细论述请参考程杰《梅与水月——一个咏梅模式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五)“美人”与“高士”比拟

1梅花与“美人”

范德机《木天禁语》:“咏妇人者,必借花为喻;咏花者,必借妇人为比。”《历代诗话》第748页。这几乎是一个文学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样,在梅花描写中,以佳人作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手法。不过南朝咏梅初起时多出以怨春闺怨口吻,由梅开梅落联想到韶光流逝,美貌难驻,所谓“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萧纲《梅花赋》)。中唐以来,以女色喻梅渐见增多。如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梢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好临王母瑶池发,合傍萧家粉水开。”唐彦谦《梅》:“玉人下瑶台,香风动轻素。”所喻重点在粉、香等“形似”姿色。

入宋后尤其是北宋中期以来,这类比拟进一步增加,且用为比喻的美人有所拣择,集中于月宫嫦娥、瑶池仙姝、姑射神女、深宫贵妃、林中美人、幽谷佳人等高雅、冷峭、幽独、神仙“美人”(如咏红梅则是酣醉美人、嗔怒美人、服丹美人)。如:“姑射仙人冰作体,秦家公主粉为身。素娥已自称佳丽,更作广寒宫里人。”(郑獬《雪中梅》)“如云不比东门女,若雪岂非姑射人。”(彭汝砺《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其三)“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晁补之《生查子·梅》)“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张耒《梅花十首》)“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二首》)与晋唐人比喻姿色、伤春绮怨不同,这些美人或身份特殊,或品位不凡,或风度高雅,或性格孤峭,着意在表现梅花高雅、超逸的神韵品格。

2梅花与“高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进而感到,以美人喻梅花终不免仍存脂粉气,不脱儿女态,梅花所代表的刚毅品格、高尚道德正是高人贤士的境界,反过来也只有高人贤士的形象当得起这些精神内涵:“骚人以荃荪蕙茝比贤人,世或以梅花比贞妇烈女,是犹屈其高调也。”(冯时行《题墨梅花》)“脂粉形容总未然,高标端可配先贤。”(《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三叠》)“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熊禾《涌翠亭梅花》)“咏梅当以神仙、隐逸、古贤士君子比之,不然则以自况。若专以指妇人,过矣。”(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看到南宋以来的梅花作品充斥着以“丈夫”比拟的现象。如郑刚中《梅花三绝》便一气推出三个比喻:“梅常花于穷冬寥落之时,偃傲于疏烟寒雨之间,而姿色秀润,正如有道之士,居贫贱而容貌不枯,常有优游自得之意,故余以之比颜子”;“至若树老花疏,根孤枝劲,皤然犯雪,精神不衰,则又如耆老硕德之人,坐视晚辈凋零,而此独撄危难而不挠,故又以之比颜真卿”;“又一种不能寄林群处,而生于溪岸江皋之侧,日暮天寒,寂寥凄怆,则又如一介放逐之臣,虽流落憔悴,内怀感慨,而终有自信不疑之色,故又以之比屈平”(郑刚中《梅花三绝并序》)。郑清之《冬节沍寒约客默坐……》一诗则出以四喻:“衣冠古岸绮季至,介胄嶙峋亚夫色。从来魏征真妩媚,要是广平终铁石。”另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灵均清劲余骚雅,夷甫风姿堕寂寥。”(张九成《咏梅》)“苦节雪中逢汉使,高标泽畔见湘累。”(陆游《涟漪亭赏梅》)“长共竹君松友伴,岂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李曾伯《满江红》)“饭颗一时工部瘦,首阳千古伯夷清。”“违物行归廉士洁,傲时身中圣人清。”(曾丰《赋梅三首》)“风流晋宋之间客,清旷羲皇以上人。”(张道洽《梅花》)“瘦成唐杜甫,高抵汉袁安。”(李龏《早梅》)“瘦如颗饭逢工部,老似磻溪卧子牙。”(戴昺《次韵东渠兄观梅》)“白头朔漠穷苏武,瘦骨西山饿伯夷。”(蒲寿宬《回谒蓝主簿道傍见梅偶成》)“数枝冲淡晚唐句,一种孤高东晋人。”“江南野史余芳论,绝世清如古逸民。”僧明本《梅花百咏》附《和冯海粟作》、《梅花百咏·评梅》。“闲淡可参仁者静,丰神已造圣之清。”邹之麟《梅花》,《广群芳谱》卷二三。“我观梅花如大贤,天地闭时全其天。群表独立超众甫,高标孤绝无比肩。孤竹伯子圣之清,闻风凛凛顽皆廉。独步战国性善翁,次庶几焉鲁仲连。众醉独醒湘累屈,苦节雪窖苏属国。三国无俦葛武侯,有晋征士陶靖节。作者七人梅花徒,赋中曷不勤招呼。”陈栎《题春先亭》,《定宇集》卷一六。如此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风神清逸的高人、枕流漱石的隐者、苦节忠国的志士、行吟骨立的骚客,不同的拟象体现不同的品格意蕴,适应不同的主体胸臆及其表现目的。这其中最核心的是两类形象:一是幽隐之士,所谓“绝似人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戴复古《梅》);一是贞节之士,所谓“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陆游《梅》)。这正对应了王国维《此君轩记》一文中所概括的士人品德理想:“古之君子,其为道者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而已。”隐士体现的是一种脱弃尘俗的人生理想,即所谓“超世之志”,而贞士代表的是坚贞不移的意志操守,即所谓“不屈之节”。

同类推荐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一个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水平,体现为大学的科研与成果。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新思想的重要职责。而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者默默地研究,还需要学者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展示出来,让社会进行鉴定,让学生加以吸收,让同行得以交流。书籍、论文是进行上述活动的有效载体。课堂讲授如同飞鸟划过天空,往而不复。只有著作文章可以传之后世、致乎远人。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神魔霸道

    神魔霸道

    偶然的一次位面穿梭,无意间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大陆,这里离仙界不远,同时离魔界亦很近,左边是妖兽,右边是异族,生存在几大域界之间,麻烦事接二连三而来。无奈之下,只好推倒魔族世家,刮搜洪荒异兽,驱奴妖兽横行,斩灭仙界虚伪,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为了保护自己的至爱。为了生存,从此天地只有霸道,蓦然一回首,一朵莲花破天机!新书《大破天界》隆重登场,喜欢的人过去支持吧!
  • 被发现是穿越者

    被发现是穿越者

    作为刚刚步入异世界新手,就直接面对异世界最强战力。我很谎,简直慌的压匹。但是,必须得忍住,腿不能抖,眼不能眯,裤子不能尿!神使:听说,你想侵略这里?我:啊哈哈,怎么可能?您听那个智障说的。神使:眼前这个。我:那肯定就与我无关了,我是脑残。神使:……别狡辩了,我说的就是你。我:怎么可能,我明明在您眼皮子底下好吧?神使:……好啊!你厉害,你给我过来,我要给你往脑袋上加个buff!我:你厉害?他在那里?他不在这啊?神使:……你等着,老子绝不会放过你。我:你等着?他也不在这啊?神使:滚出去!老子不想看见你!注:这不是正文
  • 列车驶过的远方

    列车驶过的远方

    这是一个关于智能拟人类与人类相处的故事,高科技迅速发展,是好,还是坏?人类所想要的究竟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不如长眠你心中

    不如长眠你心中

    “做我的独宠,到我玩腻为止。”第一次重逢,他赢了她官司,想要独自霸占她。地狱般的索爱,沦为恶魔的唯一。“你玩够了,那我滚了,再见。”她走得潇洒。恶魔总裁全世界通缉:“女人,想逃?”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她输不起,唯一能守住的只有自己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桃

    春桃

    《春桃》是许地山1935年作品集。春桃与李茂成亲那天,由于乱兵的冲击,两人在逃跑中离散。后李茂参军,双腿伤残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春桃流浪到北平以捡破烂为生,与伙计日久生情。李茂巧遇春桃后,被春桃背回去。后春桃成了李茂和向高的媳妇,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小说中,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空”的观念。
  • 骨相

    骨相

    传闻,摸骨画皮之术,虽可逆天改命,但得之注定孤独终老。曲幽荧对此十分嫌弃,“老娘明明好的很。”瞧她明明肤白貌美,柳腰细腿,却没有一朵桃花可到手,气的她只能摘下自家的青梅抚慰心灵。“木景烛,给我找朵桃花,我给你一千两黄金。”某人勾唇微笑,“嫁给我,我给你桃花朵朵开。”她是仵作,纤纤玉手,摸骨画皮,复容显真。他是捕快,足智多谋,腹黑狠戾,义薄云天。清扫的是死者的冤屈,剥离的是被掩盖的真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上千寒,心中永暖:你要会静心修心暖心

    世上千寒,心中永暖:你要会静心修心暖心

    古人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就是去私欲障碍,破心中贼子,立心中“智”字,即在尘世中安下心来,不让名利等占据心田。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宁静的心灵有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缓解你紧绷的神经,调节你烦躁的情绪,以便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接下来的复杂生活;也可以让你的思绪沉淀,消除心灵的迷惑,走出内心的困境,在繁忙的生活中让自己有一段清闲的时光。从所有的杂务和纷扰中放松下来,将一颗俗心从这浮沉铅华中脱离出来,唤醒内在的纯净与平和。
  • 这个重生有点嘹

    这个重生有点嘹

    一朝重生,十六岁!还获赠一个神器玉神,无所不能。玉神空间内更是有10亿巨款,得此神器,幸甚!以前的所有遗憾,所有做不到的事,这一次林斦要全部做好。当初16岁不可能遇到的人,你见不了我我去找你!当初遇见了不敢撩,这次我让你试试我的十八般招数,让你无路可逃!一次重生,嘹咋了!
  • 恶魔老公的独宠妻

    恶魔老公的独宠妻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暖羊羊征服灰太狼”的故事。剧透版简介:【婚姻卷】某日激情过后,琇琇叹息:“阿成哥哥,你要是爱我就好了……”阿成作诚恳状:“琇琇,我爱你!”琇琇满足:“你的温柔,我懂。”阿成:“何解?”琇琇:“我知道你这么说,是不想伤害我!”阿成欲哭无泪:“你以为我在敷衍你?”琇琇在他怀里点点头。阿成施展“饿狼扑羊”式:“那就让事实说明,我并不温柔!”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豪门卷】某次宴会,白琇遇到了高中时代的三个好友。林怡柔:“你们知道,眼下这京城谁风头最劲?”庄艾云:“当然是号称第一豪门当家主妇的‘琇夫人’了!”秦非雨:“……”林怡柔:“不错,琇夫人在这京城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白琇:“这么厉害!”秦非雨白了她一眼:“阿琇,你名字里也有个‘琇’字……”众人无视之。【善恶卷】黯云寒树,风过长桥。阿成:“琇琇,荣华富贵,于我如过眼烟云,我在乎的只有你!”琇琇泪流满面:“那我要你放弃一切跟我走,你也愿意么?”阿成:“只要你再也不擅自离开我的身边,那么我愿意!”琇琇:“只要你愿意,那我也愿意。”阿成:“我愿意!”琇琇:“……”阿成:“我们走吧!”文艺版简介:秦非雨原以为,“一入豪门深似海”是豪门婚姻的主旋律。但是那个叫白琇的女孩,为什么却单单是一个例外?她的丈夫,是家族里说一不二的当家人,也是人人眼中的恶魔,却独独把所有的柔情给了她;她的婆婆是国际知名财团的掌舵人,手腕铁血不让须眉,却跟她之间有着胜过一切的感情;她的父母是政界的高官,在找回失落了二十七年的女儿之后,更是想要把多年的思念转化为宠爱。她无欲无求,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一颦一笑,竟能影响几个家族的决策者!她的一生还有什么烦忧呢?事实上,有的!虽然她想要的很简单,可是世界太复杂。当看似不可调和的冲击来临时,到底是他守护着她,还是她保护着他呢?============================================本人不太喜欢女强文,但是又喜欢无敌的女主角,让各种主角、配角吃瘪。所以暂定本文总体思路是“柔弱胜刚强”。为了让后面女主的无敌状态看起来顺理成章,要铺垫一些东西。请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耐心哦。。。推荐朋友的文《霸道总裁独宠小妻》:
  • 当世界崩坏之时

    当世界崩坏之时

    世界正在面临崩坏。雪上加霜的是,从未知的虫洞中出现了侵略者,而且还是两支不同阵营的侵略者。地球的命运将会如何?面对强大的敌人,人类又将如何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