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0700000046

第46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下):名家与名作(8)

王冕(?-1359),字元章,别号会稽外史,晚年作画多署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据宋濂《王冕传》所载,幼时牧牛,常潜入村塾听人诵书,听后默记。但其《自感》诗中称“八齿入小学,一一随规模”,可见受的是当时比较正规的教育。王冕学习比较刻苦,为同里王艮爱重,据说后来浙东理学大家韩性闻其好学,收为弟子。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科场,放浪江湖。读古兵书,戴高檐帽,被绿蓑衣,着长齿木屐,或骑黄牛,手持《汉书》以读,人皆以为狂生。四处游历,到过山东、河南、巴蜀、辽东、湖湘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宋濂《王冕传》,王冕《竹斋集》附录。长期的游历活动,使他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状况,预感到元代社会即将出现大动荡。至正七年(1347)秋,曾赴元大都(今北京)、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等地谋求出路,次年秋回归故乡,携妻孥隐居会稽山。关于其隐居地,同时人有关传记和诗文多称在会稽山中、若耶溪畔九里,地当在绍兴城南。徐显《稗史集传》王冕传称其“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王冕《山中杂兴》诗中则自称“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又溪”,可见是会稽山脉某一离城九里之山地。而清末《(宣统)诸暨县志》卷一○:“九里山,一名煮石山,在县东五十里,属东安乡。”地在诸暨东北与山阴县交界处,认为王冕隐地当在此,而非山阴城南。时浙东义军纷起攘乱,王冕对此颇为怀恨。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军攻越,王冕被掳至统军胡大海营中,被迫献攻取方略徐勉之(未署)《保越录》。,然未奏效,不久即卒。

王冕一生狂浪,晚年隐逸山林,因而性习所近,于花卉中矜赏梅竹。早年屋舍周围茂竹密蔽,环境幽美,遂以竹名斋刘将孙《竹斋记》,《养吾斋集》卷二一。记中称“余家抵暨阳不百里”,应是诸暨邻县人的作品,而刘将孙乃刘辰翁子,江西庐陵人。集中另有《竹斋记》一篇,“为闽县朱尹作”。此篇或因篇名相同而误收,待考。。自称“平生爱梅颇成癖”《题月下梅花》,《元诗选》二集卷一八。,晚年嗜爱尤笃。据宋濂《王冕传》,其“隐于九里山,种豆顷亩,粟倍之。种梅花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宋濂《王冕传》,王冕《竹斋集》附录。。早在浪游四方时,王冕就酝酿了这份理想:“便欲卜筑山之幽。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王冕《秋山图》,《竹斋集》卷下。晚年的王冕在诗中自豪地告诉友人:“有怀若问草堂翁,门外梅花三百树。”王冕《送林叔大架阁上京》,《竹斋集》卷下。“今日风光好,梅花满屋春。”《次韵答申屠子迪府推》,《竹斋集》卷中。种豆南山之中,于花气弥漫中饮酒读书、吟诗作画,这是何等自如的境界。

王冕现存直接咏梅赋梅的作品极少,大多属于墨梅的题咏之作。题画多于咏花,这是元代梅花题材文学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体现了宋元以来梅花欣赏活动人文化、艺术化的发展趋势,而王冕的梅画题咏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王冕今存《竹斋集》正、续集共四卷,收诗(含少量散文)总784篇,直接咏梅仅《孤梅咏》一首,而题梅画的诗文有近百篇之多,占12%。这些题画诗大多系后人由所见传世画作中过录,是否掺杂着赝品,殊难判断。但其中也有不少真迹流传下来,可以一睹其诗画辉映之风彩。

与以往的江湖清客、岩穴高士一样,王冕欣赏梅花重在其凌寒傲放、脱弃流俗的精神气节:“孤梅在空谷,潇洒如幽人。不同桃李花,那知艳阳春。”《孤梅咏》,《竹斋集》卷中。“千年万年老梅树,三花五花无限春。不比寻常野桃李,只将颜色媚时人。”《素梅》,《竹斋集》续集。“我与梅花颇同调,相见相忘时索笑。冰霜岁晚愈精神,不比繁华易凋耗。”《梅花》,《竹斋集》续集。梅花形象正是其脱略功名、放浪形骸之品格风节的写照。与前人赏梅多着意幽树寒芳、疏枝浅蕊不同,王冕对梅花更感兴趣的是岁寒怒放、喷薄报春的精神气势。以诗歌为例,虽然他也有《孤梅咏》这样的作品,但他吟咏更多的是万树满枝怒放的景象:“朔风吹寒冰作垒,梅花枝上春如海。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无名藉光彩。”《题墨梅图》,《元诗选》二集卷一八。“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面皮如铁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海,一声箫管月苍苍。”《墨梅》,《竹斋集》续集。他喜欢用“灿烂”二字,用“春色如海”一类词汇来形容梅之花色,喜欢用漫天飞雪、满空月光来映衬梅花,体现了其兴致所在。这一欣赏情趣,打着他那狂逸不羁、卓然特立的性格烙印。宋濂《王冕传》记载:“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太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王冕描写梅花的香天雪海正是一种类似的境界。王冕走南闯北,于北国的雪、南方的梅所见多奇,感受也深。其会稽山隐地植梅三百树,史载有千树,诗文中更是夸言万树,与林逋所言孤山小园篱头檐下三两树自是风光不同,意趣有别。这种对香雪烂漫之景的追求,不仅见诸诗歌,同时也反映到墨梅画中。

从形式上看,王冕梅诗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七古长篇。如署“乙未春正月朔写于草堂”的墨梅题诗:“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华开白雪。仿佛蓬莱群玉妃,夜深下踏瑶台月。银铛泠然动清韵,海烟不隔罗浮信。相逢漫说岁寒盟,笑我飘流霜满鬓。君家秋露白满缸,放怀饮我千百觞。兴酣脱帽恣盘礴,拍手大叫梅华王。五更窗前博山冷,幺凤飞鸣酒初醒。起来笑揖石丈人,门外白云三万顷。”王冕《梅花》,《竹斋集》续集。此处文字从上海博物馆所藏画迹。写月下梅花盛开之烂漫和自己纵情其间的情态,视野开阔而气势生动,最能体现其狂逸恣放的性格。而下面几篇引起的注意更多:

《素梅》:“和靖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竹斋集》续集。所谓素梅,相对于墨梅、红梅而言,指线圈花头的水墨梅画,这是后人所辑此类题画诗中的一首。同时王逢《题王冕墨梅》:“(冕)尝鞯牛游京城,名贵咸侧目。平生嗜画梅,有自题云:‘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他不下来。’或以是刺时,欲执之,一夕遁去。”王逢《梧溪集》卷五。据此,当作于至正七、八年游大都时,诗结句羌吹不下云云,当元代社会条件下,又值改朝换代之前夜,使人易生蔑视蒙古统治的联想。但王冕在京所寓正是蒙族大臣泰不华(1304-1352)家,此行也当期有所遇,与元初江南遗民文人已是不同,不可能对元蒙政权图存异志。诗意也只在说明老梅着花、寒吹不落的坚忍而已,但这一经历,倒也反映了王冕那漫不经心、随意酬酢、口无遮拦的狂逸性格与创作姿态。

《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石仓历代诗选》卷二七八。此诗不载《竹斋集》,当是明人由传世画中辑得,所题属素梅。王冕咏梅一扫前人咏梅常见的寂寥与哀怨,与宋以来一味的清高与冷峭也不同,而是一种清新明朗的色调和奔放洒落的气息。此诗后两句写梅花清香一发,普天为春,展现了一种阔大生机与气势,这在以往咏梅中是不多见的。

《墨梅》:“吾(诸本作我,此从画迹)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斋集》续集。所谓墨梅是指墨渍画瓣,此诗正是题于一幅墨瓣梅图上,该画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诗主要就墨渍点瓣感言。淡墨点瓣是典型的“颠倒黑白”的画法,北宋花光仁老创立墨梅之初,即采用墨渍点瓣,流行一时,当时陈与义即以“无盐”、“缁衣”形容。这首诗说不图颜色,只存清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这种画法的创作理念和审美价值。

《梅先生传》:“先生名华,字魁,不知何许人。或谓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召与语,大悦,曰若作和羮,尔为盐梅。因命食采于梅,赐以为氏,梅之有姓自此始。至纣时,梅伯以直言谏妲己事被醢,族遂隐。迨周有摽有,始出仕,其实行著于诗。垂三十余世,汉成帝时,梅福以文学补南昌尉,上书言朝廷事不纳,亦隐去,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自是子孙散处,不甚显。汉末绿林盗起,避地大林,大将军曹操行师失道,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厥后累生叶,叶生萼,萼生蕊,蕊生华,是为先生。先生为人修洁洒落,秀外莹中,玉立风尘表,飘飘然真神仙中人,所居竹篱茅舍,洒如也。东西行者过其处,必徘徊指顾,是梅先生之居,勿剪勿除,溪山风月,其与之俱乎。先生雅与高人韵士游,徂徕十八公、山阴此君辈,皆岁寒友。何逊为扬州法曹掾,虚东阁待先生,先生遇之甚厚,相对移日,留数诗而归。唐丞相宋璟,平生铁心石肠,不轻为人题品,独为先生赋之,其见重如此。天宝、大历间,杜甫客秦山,邂逅风雪中,廵檐索笑,遂为知心。每语人仆在远道,无可人与语,得梅先生,少慰焉。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于是先生之名闻天下。清江、成都,罗浮、庾岭,孤山、石亭,野桥溪路之滨,山店水驿江岸之侧,遇会心处,辄婆娑久之。好事者争攀挽过其家,甚至图写其象,朝夕瞻玩。或以油窗土屋,屈致先生,将之射利,先生亦为开心吐露。人为先生叹非其所,先生曰,苟不盘根错节,安能以别利器。知先生者敬爱愈重,钱塘林逋、眉山苏轼,咸以诗歌美之。盖凡欲以片言行者,必托先生借口,苟非先生之为容,则语言无味。百世之下,闻其风而高之。王沂公曾居要路,持魁柄,高下人物,许在百花头上。由是绯绿累累,至于今不坠。先生性孤高,不喜混荣贵,以酸苦自守。忽一夕闻高楼羌管声,乃凄然有感,吾不能学桃杏辈趋时,故际穷年风饕雪虐,零落如此,奚憾焉。呜呼,梅自大林之后,旷数百载,无闻人。由唐至宋,稍流派蕃衍,分南北两支,世传南暖北寒,先生盖居于南者也。先生诸子甚多,长云实,操行坚固,人谓有父风味,异居南京犀浦者,为黄姓,其余别族具载石湖世谱。太史公曰,梅先生,翩翩浊世之高士也,观其清标雅韵,有古君子之风焉。彼华腴绮丽,乌能辱之哉。以故天下人士,景爱慕仰,岂虚也耶。”《竹斋集》续集。此文署于《照水古梅》图上,该画今藏日本。全文占画面的六分之一强,画中另题七古一首,也占不小篇幅,文字与构图整体布局,落署“乙未秋八月望前一日,会稽山农王冕”,可见作于至正十五年(1355)。

此文以拟人手法,仿《史记》列传之体例,为梅花立传。所谓“梅先生”者,梅花也。全文分三节,第一节依史例,叙梅之姓氏、世系,按时间顺序,缀合上古时期有关梅实如盐梅、摽梅、望梅止渴和梅姓人物如梅伯、梅福的事迹,煞有介事地建构了梅先生的家世渊源。这部分所叙正是梅花知名前的果实应用阶段。第二节所叙则是梅花著名即“梅先生”出生之后的事。先写其形容风姿,继叙历代名绅高士诗咏、艺植欣赏之事以为知遇交游,最后以谱录品种以为后代子孙。第三节则是“太史公”即史家的评赞。全文通过自古以来众多与梅有关的人物、典事的缀述,充分赞美了梅花的高尚品格和“清标雅韵”,透过这些叙述,也大致展示出自古以来梅花审美观赏的历史轨迹。这种拟花为人、列传赞颂的方式,既能有效地表达上述内容,同时从笔法、构思上说也较为新颖别致,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后来明人何乔新《梅伯华传》、洪璐《白知春传》等传梅之文,均由此启发。

2景元启《梅花》

景元启,元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150人中。此人颇为爱梅,其《自乐》一曲写道:“自由仙,据胡床闲坐老梅边。”景元启《双调·殿前欢·自乐》,张元中、王钢主编《全元曲》下册第3036页。是说梅边闲坐,宛如神仙。《双调·殿前欢·梅花》:“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张元中、王钢主编《全元曲》下册第3036页。此曲颇为生动活泼。诗人痴恋梅花,专注于窗前疏影,妻子不免几分嫉妒、几分恼怒,不禁脱口而骂,但骂得不泼,实际是埋怨的问。诗人则直应“不过是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以这种家庭情景对话的方式来表达爱梅之情,颇有戏剧色彩,在诗文外别开生面。而“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说法,也把作者对梅花的痴迷形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二)明清

1高启《梅花》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同里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隐居吴淞江之青丘,曾为张士诚部饶介赏识,延为幕僚。明洪武二年(1369)应诏赴金陵修《元史》,翌年授翰林编修,擢户部侍郎,不久以年少不能担当重任为由辞归故里。洪武六年(1373)因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获罪牵连,次年一同被腰斩于市,卒年39岁。高启是明初最具成就的诗人,天才高逸,转益多师,而卓居众家之上。《梅花》:“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高青丘集》卷一五、第651页。高启现存咏梅诗30多首,以七律为主,且多组诗,此为《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通篇立意未见特别,但颔联遗貌取神,以东汉袁安卧雪和隋赵师雄所遇罗浮梅比拟梅花,用事、俪对自然贴切,梅之高逸品格与幽美形象呼之欲出。类似的手法由来已久,如南宋胡铨《和林和靖先生韵》“春风自识明妃面,夜雨能清吏部魂”胡铨《澹庵文集》卷三。,释文珦《咏梅》“首阳清骨骼,姑射静丰姿”释文珦《潜山集》卷三。,元刘清叟《梅》“清标骚客风前立,素面仙姝月下逢”刘清叟《梅四首》其一,《元诗选》二集卷二。,高启同组诗另有“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远不如这一联自然、精粹。

2李方膺《题画梅》

李方膺(1695-1754),字虬仲,号晴江,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四年(1739)《题画梅》:“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梅花册》(三开),浙江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丛书·李方膺》第91页。梅花报春几成常识,画家正由此寄愿,希望自己所作梅花能把春光带给千家万户。

3龚自珍《病梅馆记》

同类推荐
  • 论语演义(一)

    论语演义(一)

    《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因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大学》《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劳模文化哲学论纲(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围绕劳模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生成论、演化论、方法论、价值论、创新论七个方面,从哲学视角解读劳模文化的哲学思想、认识概念、当代价值;阐述劳模文化是什么,挖掘劳模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阐述劳模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体制、精神生产、东北黑土地文化等关系的理论逻辑的生成;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和探讨劳模文化的当代价值及理论创新,认为劳模文化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热门推荐
  • 万皆灵

    万皆灵

    愿世间万物都有灵,愿世间万事都有它的结局,不论是否遗憾,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以吾之魂,只与你换一个唯诺的安好。”——千唯安“我说过我要护你周全,这是诺,不可违抗的诺。”——千唯诺“待冰雪消融之时,回来可好?”——封殇璃“我所做的你都看不见。”——夜吟“哼!童话果然都是骗小孩子的,哇!那位帅气的王子殿下等等我呀。”——(小唯安)“梦醒了,我也该醒了,是吧?我的王子殿下。”……被寒冰包裹着的心脏也被寒意渐渐所填满了,心跳的声音被我弄丢了,身躯最后的温度渐渐被剥夺,温热的鲜血落在纯洁的冰上,滴答滴答,嘻,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这是我送给你最后的乐曲哦,对了,那哀伤的舞能为了我最后跳一次吗?诺,答应我,活下去,为了你,倾尽所有。(欢迎加入乐阳,q群聊号码:833963617)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拉仇恨大作战

    拉仇恨大作战

    灵气复苏的时代来临,普通高中生吴能获得了神秘的“系统”和超能力,而系统对他的要求居然是收集仇恨值?为了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越来越强,吴能的拉仇恨大作战开始了。
  • 公子请别红烧我

    公子请别红烧我

    虞锦想着以后要是有孩子了,就给他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条小鲤鱼行侠仗义,却被无良道士打回原形!呜呼哀哉,世风日下啊!可哪有道士长得沉鱼落雁还额上描花儿的?遂抱大腿道:“这位如花似玉的妖友公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那厮却施施然说道:“哪里来的相煎?明明是我煎你。哎呀煎鱼多难吃,我素来爱吃健康的,不若红烧了罢。”小鲤鱼两眼一抹黑,颤颤巍巍哭诉道:“我清清白白一条鱼!坚决抵制下锅之前腌渍的做法!质本洁来还洁去!要留清白在人间!在!人!间!“那厮听了很高兴笑的见牙不见眼,从袍袖里掏出一副刀叉,“哦呀,那看来做成生鱼片很合适…“之后呢,小鲤鱼又遇见一个白衣飘飘风清朗月的俊俏小白菜公子,本想效仿前妖、花前月下、颠鸾倒凤一番,那人却一脸正义的掏出佩剑放在她脖颈上,“小妖还不快快束手就擒!“小鲤鱼欲哭无泪,好不容易遇见了一个妖界同族,不成想居然是一只爱吃鱼的狐狸~!于是小鲤鱼就开始了漫漫逃避被吃命运的道路……后来她的小儿子眨巴眨巴眼睛说,“娘亲,这条小鲤鱼真可怜,后来怎么样了?“虞锦扶额长叹,“后来啊,后来就有了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四气摄生图

    四气摄生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君太子妃

    魔君太子妃

    仙魔两界之战后,魔界消身匿迹。不料,十万年后,烽烟再起....
  • 紫苏求仙记

    紫苏求仙记

    疼痛之后的新生还未曾欣喜多久,偌大的宗族分崩离析。一个人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是棋子也是被培养的棋手。传承者们相互比拼厮杀,谁会成为最后的继承者?在不同的世界行于不同的路上,骤然相见时却是刀锋相向……缘聚缘散,她的羁绊总是偏向短暂,当她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是无人相伴的吧?-----------------注:本文不是快节奏的故事哟~!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广泛汲取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研究舆论与舆论导向、舆论导向的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在科学的和制度观的基础上,探讨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的构建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舆论引导的体制机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