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2400000010

第10章 康有为孔教思想的提出学界(2)

前已提及,有学者认为《教学通义》一书可以第十一章“春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在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究竟是否抄袭了廖平、《教学通义》是否在康有为见廖平之后做了关键性的修改等陈旧争论的左右下产生的。很容易注意到,《教学通义》中直接看起来与康有为后来的今文经学立场比较接近的一些观点,主要出现在第十一章“春秋”和第十八章“六艺上”中。因此,如果以康有为抄袭了廖平且在见廖平之后关键性地修改了《教学通义》立论的话,那么,很自然地就会以第十一章“春秋”为界将《教学通义》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提出康有为见廖平之后主要修改了后半部分的结论。这个看法的问题首先在于其忽略了在第九章“六经”中康有为对《春秋》的看法已经和章学诚不大相同,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这个看法未能从《教学通义》的整体写作构想来看待其结构和各章之间的关联。我们知道,康有为写作《教学通义》,本亦有上书之意,所以其意图在于缵三代教学之绪而又立足现实,提出一整套他认为堪称完备的教学复兴方案。以此来看《教学通义》一书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将之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从第一章“原教”到第十二章“立学”是前半部分,主要是依据经、史方面的有关记载,阐述尧舜以来一直到清代教学问题的沿革和演变,第十三章“从今”则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一章一直到最后第三十一章“谏救”是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前半部分的论述为基础,立足现实,提出一整套他认为堪称完备的教学复兴方案。就是说,如果将《教学通义》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的话,那么,应当以第十三章“从今”为界,而非以第十一章“春秋”为界,这是符合《教学通义》一书的整体写作构想的。

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既然在第十二章“立学”中已经对朱子提出了“庶几为道德之师而不足言”的批评,为何在第十三章“从今”之后的第十四章又提出了“尊朱”?这个问题更直白的表达是,如何理解第十四章“尊朱”在《教学通义》整本书中的位置和意义?如果仅仅是想在对宋代之立学提出严格批评的基调上对朱子作出有限的肯定,那么,第一,不需要以“尊朱”这样高调的说法命题,第二,肯定朱子的这一章不应当放在作为前后转折的“从今”这一章之后,而是应当放在之前。但事实是,康有为是在第十三章“从今”之后谈论“尊朱”的。这其实表明,康有为对朱子的尊崇,与他推述尧、舜、周、孔而阐发出来的教学思想有密切关系,也与他试图立足现实提出一整套教学复兴方案的想法有密切关系。康有为对朱子的尊崇,首先当然不能被理解为仅仅是对作为理学家的朱子的尊崇。这一点从上引第十二章“立学”中他对朱子的批评就可以看出。而在写作时间相近的《民功篇》中,康有为明确对朱、陆的理学进路提出了批评:“近世学术,大端有朱、陆之二派,一在格物理,一在致良知。二者皆托于《大学》,而自以为先圣之学。传其绪者,相攻若寇敌。余以为皆非也。”(《康有为全集》第一集,82页。)再者,康有为对朱子的尊崇,也不能被理解为仅仅是对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经学家的朱子的尊崇,尽管他对朱子的经学成就作出了不低的评价。(康有为尊崇朱子当然有朱次琦的深刻影响在里面,而朱次琦对朱子的评价恰恰摆脱了汉、宋之争的门户心态,是以朱子为郑玄以后折衷汉、宋的百世之师:“孔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岂不然哉!天下学术之变久矣。今日之变,则变之变者也。秦人灭学,幸犹未坠。汉之学,郑康成集之。宋之学,朱子集之。朱子又即汉学而稽之者也。会同六经,权衡四书,使孔子之道大著于天下。宋末以来,杀身成仁之士,远轶前古,皆朱子力也。朱子,百世之师也。”(简朝亮编:《九江年谱》,转引自钱穆:《朱九江学述》,见《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八,314页))理由很明显,正如前面已经论及的,如果这样的话,“尊朱”这一章的内容就应该放在“从今”这一章之前。由此不难想到,康有为推述尧、舜、周、孔而阐发出来的教学思想,正是他尊崇朱子的思想基础——当然也是他批评朱子的思想基础。

康有为对朱子的尊崇,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意味,就是说他是以继承朱子的事业为一生之志向的,正如上引《谒白鹿洞紫阳书院》第二首诗中所表达的那样:“煌煌遗规在,吾道有蕲向。”说得更明确一点,康有为的核心想法是,以尧、舜、周、孔以来的教学统绪为依据,以朱子的遗规为指南,立足现实,提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复兴方案来。此即前言中所谓的“下称朱子”。其中“立足现实”这一点,也就是康有为着重表达的“从今”之义。“从今”这一章在《教学通义》中的重要性也值得充分重视。康有为刻画教学之历史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看法是,因应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制是三代教学统绪中的应有之义,如周公、孔子,皆是改制之圣人。圣贤从今之旨还表现在对国法、掌故的重视上,这是他在讨论公学时已经谈到的。质言之,整个《教学通义》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从今改制。于是我们看到,康有为以如下话语结束“从今”这一章:“故从今之学不可不讲也。今言教学,皆不泥乎古,以可行于今者为用。六艺官守,咸斯旨也。朱子曰:‘古礼必不可行于今,如有大本领人出,必扫除更新之。’至哉是言也。”(《康有为全集》第一集,45页。与他后来的托古改制的思想相比,托古在这里还没有出现,而是依古,不过,忽略其中一些具体的差异,可以说,无论是托古还是依古,其实都是从今的表现。)

于是我们还看到,“尊朱”这一章之后,康有为按照前面对于三代教学体系中不同部类的划分,多处引用朱子,尽可能参考朱子的相关做法和想法,依次提出他的一整套教学复兴主张,计有幼学、德行、读法、六艺、敷教、言语、师保、谏救等内容。(中间有七章文目俱阙。)

第十五章论幼学,康有为依据《礼记·内则》等经典,指出幼学“其事至切实,一则为学世事之基,使长不失职,一则为人义之始,使长可为人,乃人道之必然,理势之至顺者也”(此处所引来自题为《论幼学》的一篇单行文章,见《康有为全集》第一集,59页。编者在这篇单行文章下加按语曰:“今存《教学通义》缺‘幼学’一篇,或即本文。”)。接着,康有为指出秦、汉以后“幼学无善书颁行天下”,其中特别评论了朱子晚年所编《小学》:“朱子晚年编《小学》,分立教、明伦、修身三例,引古嘉言善事明之,所以养德性、立人伦,于先王立教之道,诚为近矣。但其所编,规模未善,不失于深,则失于杂,于先王蒙养之义,幼子切近之学,考以古《少仪》、《弟子职》之意,未为当也。……朱子思虑精密,而忘为幼学计,亦其疏也。若朱子于幼学留意,为编一书,五百年人才必不止是也。”(《康有为全集》第一集,59~60页。)之后,在此基础上,康有为以“拟分三十类”提出“今修幼仪”的具体方案,其要点即在“以通今为义”。

第十六章论德行,康有为仍以朱子的《小学》为主要讨论对象。他认为朱子的《小学》其实不是幼学之书,而是德行之书,于是他在德行一章提出的方案是,以朱子的《小学》为主,再加调整、增附,与国法一起颁于民间,讲于学堂:“朱子《小学》一书,虽名《小学》,而中引古今嘉言善行,实言德行之书也。若汰其高深,别其体例,叙六德为统宗,以诸法拊之,分六行为门目,缀嘉言善行于其下,以经为经,以儒先之言行为传,兼明祸福之报,以耸天下之民,颁之于乡学,令民皆讽诵,州里僻壤广设学堂,朔望与圣谕、国律同讲,民无有不听。不听者以为无教,人共摈之。”(《康有为全集》第一集,47页。)

第十八章论六艺之礼,关乎康有为从今改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康有为同样以称引朱子的方式来表达从今改制、修定礼乐的重要性和正当性:“朱子曰:‘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从古之礼。只是以古礼灭杀,从今世俗之礼,令稍有防范,节文不至太简而已。’又曰:‘夏、商、周之礼不同,百世以下有圣人作,必不踏旧本子,必须斩新别做。’又曰:‘礼坏乐崩二千余年,若以大数观之,后来必有大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夫新王改制,修订礼乐,本是常事,而二千年中,不因创业之未暇,则泥儒生之陋识。有王者作,扫除而更张之,亦何足异乎?朱子谓:‘不知迟速在何时?’此晦盲否塞至于今日,此其时也。”(同上书,48~49页。第49页对朱子的称引还有:“朱子曰:‘孔子欲从先进。礼之所以亡,正以其太繁,周文已甚。’”“朱子曰:‘古礼必不可行于今。’”“朱子谓:‘《仪礼》非一时所能作,逐渐添得精密,然后圣人写出本子,皆以称情立文也。’”)康有为就复兴礼乐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案是:“今宜将国朝《会典》、《通礼》广加增备,及公私仪式定为一书,颁发郡县,立于学官,自穷乡远方社学义学咸令诵读。岁时饮酒,乡老学师率其子弟会而习礼,择其精熟,上名于教官,而后许入学试吏。其有公私仪式不从官书者,以违制论。有司时时举罚之,则国礼之行遍于遐壤,风一道同,庶几复周时六礼防民之义也。”(同上书,48页。)

至于如何对本朝的《会典》、《通礼》广加增备,康有为亦本之从《周礼》中提炼出来的六艺兼及公学、私学的思想,提出由士人之通博者修定《礼案》的建议:“王者既制《会》、《礼》,颁之于天下,则上自朝廷,下及州县之史,乡党之师,必有专习礼科者。若六朝贺循、熊安生、皇侃、崔灵恩之属,专门礼学,以备仪礼采问之选。而士人之通博者,亦欲考知古今,得以推礼制损益之故,则当采集经传,分四代之古礼,别周、孔之异制,下及汉、唐二千年来礼制之因革沿革,定为一书,谓之《礼案》。俾学者有所考求,而不致庞杂于耳目,烦劳其心思,白首而不能言,穷老而无所用。今刑律有《刑案汇览》,以参定疑狱,岂可无《礼案汇览》乎?”(《康有为全集》第一集,50页。)在此他又一次谈到朱子,评价了朱子的《仪礼经传通解》:“朱子《经传通解》,从事晚暮,不及成书而卒,大体虽举,未免疏略。”(《康有为全集》第一集,50页。)实际上仍是以朱子的遗规为指南。

在具体论述如何修《礼案》时,康有为提到经学中的今古文之别的问题:“今修《礼案》,欲决诸经之讼,平先儒之争,先在辨今古之学。今古之学,许叔重《五经异义》、何休《公羊解诂》辨之,近儒陈左海、陈卓人详发之。古学者,周公之制;今学者,孔子改制之作也。辨今古礼,先当别其书。古学者,周公之制,以《周礼》为宗,而《左》、《国》守之。孔子改制之作,《春秋》、《王制》为宗,而《公》、《穀》守之。”(《康有为全集》第一集,50页。)此处以礼制之异辨今古文经学之别的看法,也被有些学者作为康有为抄袭廖平的一个主要证据。(参见黄开国、唐赤蓉:《〈教学通义〉中所杂糅的康有为后来的经学思想》,载《近代史研究》,2010(1)。)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康有为会晤廖平后对《教学通义》有所修改,但摆脱那些无谓的争论,我们首先应当意识到,《教学通义》一书的核心思想是从今改制,而康有为在此辨今古文经学之别是服从于该书整体的论说脉络的。具体而言,康有为在此处主张辨今古文经学之别,目的是为了修一部《礼案汇览》,是为了总结历史,衡定周、孔,这和他确立今文经学立场之后辨今古文经学之别的情况很不一样。后来辨今古文经学之别是要否定古文经学,因而必须对古文经学的“非正当来源”作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此即《新学伪经考》以“刘歆伪造古文”立说的意图所在。在《教学通义》中,康有为辨今古文经学之别的思想并不是为了否定古文经学,而是为了澄清周公之制与孔子之制的区别,以彰明“新王制作,修定礼乐,本是常事”的从今改制思想。前后立场最大的差异自然还是体现在对孔子的评价上。具体而言,在《教学通义》中,康有为的实际看法是,孔子的改制也是随时损益,并不具有为万世立法的意义,对后世只具有参考价值;而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的立场和汉代公羊学家是基本一致的:孔子的改制不仅是为汉代立法,也是为万世立法。

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教学通义》中的康有为由于过分尊崇周公而对孔子的评价太低,且在看待经典的立场上具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嫌疑,以至于将孔子从圣人降低为一个相对一般的历史人物?(这正是康有为在确立今文经学立场之后的观点:“以孔子修述六经,仅博雅高行,如后世郑君、朱子之流,安得为大圣哉?章学诚直以集大成为周公,非孔子。唐贞观时,以周公为先圣,而黜孔子为先师。……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既降为一抱残守阙之经师,宜异教敢入而相争也。今发明儒为孔子教号,以著孔子为万世教主。”(《孔子改制考》,见《康有为全集》第三集,85页))诚然,以孔子为素王、大地教主的看法是对孔子的极高评价,但或许一个更为理性的尊圣态度并不意味着将作为圣人的孔子拉低为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孔子,反而更有可能获得历史文献的充分支持。在历史的孔子和圣人孔子之间自然存在着诠释的张力,不过,承认孔子是一个历史人物并不一定会消解孔子的圣性;而肯定孔子的圣性,也不必拒斥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的一面。其实,孔子的圣性恰恰、也只能展现在他自己实际生活的时代和处境中,且礼以时为大、当随时损益也正是经义中所有,就是说,有可能的是,礼之随时损益不惟不是对经义的放弃,恰恰是以经义为准绳而又立足现实的改制之作。实际上,如果忽略在具体理解上的一些差异,主要从如何衡定周、孔的角度看,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对孔子的看法,与朱子的看法也是相当接近的。朱子强调礼当随时损益,并不影响他亦以孔子为立教之圣,所谓“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虽然在此我们首先还是应当提到章学诚对康有为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本书是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道德思想的一个扩展性研究。作者从主体间道德与主体道德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惩罚问题。在考察了惩罚与希腊的传统价值类型之间的关系后,作者结合柏拉图的道德理论先后论述了赔偿、阻遏、改造与报应等思路在其惩罚思想中的地位,并从其惩罚理论中存在的改造与报应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发掘出了柏拉图的惩罚理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哲学教化意义——从主体间到主体的政治道德教化。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热门推荐
  • Moments of Vision and Miscellaneous Verses

    Moments of Vision and Miscellaneous Ver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眼丫头

    鬼眼丫头

    前世姻缘今世继,人人都害怕的鬼眼,却是改变两人命运的关键,田芽泼辣大胆,连少爷都敢顶嘴。少爷一个不相信鬼物却被鬼物缠绕的人,迂腐内敛,爱上了自己身边的丫头田芽,疼她爱她,呵护她。家斗,宅斗,鬼逗,环环相扣。少爷说,把你捧在手心怕热着你,把你含在嘴里怕你化了,我只能把你放在心上,时时掂记你。什么时候你都在我心,想你的时候在,睡着了你在,梦里你还在。
  • 夜爷的丑妃

    夜爷的丑妃

    女主一穿越就要和太子一起为了政治利益而成亲?开始,“女人,别碰我!”夜江寒冷冷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岑曦凤倚在床栏上,倾城的脸上带着一丝冷笑:“喂!谈个条件吧!”夜江寒:“……”还有这等女人!后来,“哪个男人?”夜江寒板着冷俊的脸问道,岑曦凤冷艳的脸上露出了一脸的无辜:“那个男人。”,夜江寒咬着牙:“女人,你说呢?”然后,“女人,再废话就别怪我不客气!”岑曦凤扑哧一笑:“怎样?”瞬间一个冰冷的唇覆上,“就这样!”“……”流氓!
  • 神骸骑士

    神骸骑士

    旧日的勇士血裔沉迷过往荣耀中无可自拔、灾变之后的魔女们蜷缩于高塔中苟延残喘、公正的骑士高歌《圣言》,手里的火铳已经对准他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辉煌与没落伴生,光明与黑暗同行。——————仅以此书献给创造历史的所有人!我们于困境中诞生、我们于危难中成长、我们于火焰中辉煌。我们注定不朽,于火焰与黑暗中永恒。
  • 闪星先生晚上好

    闪星先生晚上好

    给自己看的,纯属写着玩,剩下的凑一下字数
  • 起泡水夏天

    起泡水夏天

    我想要与你16岁时相遇,20岁时相恋,28岁时与你参加生平第一次家长会,37岁时与你办置孩子的生日,47岁时与你在河边散步,53岁时与你环游世界,60岁时将所有的积蓄捐出去,70岁时躺在你身边看你老去的眉眼,80岁时握着你的手去钓鱼,闭上眼就能回想到与你共度的时光。这就是爱。
  •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世界历史上曾有一些大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沉没惨案,1887年中国黄河洪水泛滥,1943年中国河南发生大饥荒等等。本书再现了这些历史场景,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
  • 逆天小地主

    逆天小地主

    (新书《重回都市修仙生活》已经发布,欢迎大家前来品读)农村青年李牧羊,在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打击之下准备回到农村过乡野生活来慢慢治愈受伤的心灵,不料只是一个普通的决定,却改变了李牧羊的一生,开始了一段牛逼闪闪的创业致富道路,小人物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完本老书《天庭执法使》,欢迎书荒朋友品读,书友群:529061976)
  • 他病的不轻

    他病的不轻

    此篇停更,抱歉。作品简介要20个字,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那就请大家多多支持新文哈。
  • 追忆似水年华:索多姆和戈摩尔(第四卷)

    追忆似水年华:索多姆和戈摩尔(第四卷)

    《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