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2400000005

第5章 康有为与理学的交涉(3)

康有为经学思想的变化密切关联于他对朱子的评价。前已述及,在《教学通义》中,康有为一方面认为朱子为孔子之后第一人,另一方面又认为朱子对孔子改制之意未能深思。实际上这是康有为评价朱子的一个终生未变的基调,尽管不同的时期具体的表述有所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康有为在光绪十五年游白鹿洞紫阳书院时写的那三首诗,是可以和《教学通义》的第十四章“尊朱”对照着读的,而其中又有新思想出焉。在《谒白鹿洞紫阳书院》的第二首诗中,有“江右争朱陆,晦庵实太上”之句,表明康有为对朱熹的评价远在陆九渊之上;又有“煌煌遗规在,吾道有蕲向”之句,表明康有为颇有继承朱子事业的意向;而末句“小生独对亭,临风浩怊怅”,更将他思慕朱子的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见《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169页。康有为以继承朱子的事业为志向这一点充分表现在《教学通义》一书中,详见后面的分析。)在《再题》中,对朱子的评价与《教学通义》中基本一致而又发新意:“汉宋有晦翁,集成学为至。理气穷太极,治行高揭厉。心性撢精微,训诂新义例。余事事诗文,旁及《参同契》。滂博无不该,精粗无所滞。居敬以穷理,中正岂有弊?《大学》与《中庸》,纯粹有次第。《孟子》配《论语》,洙泗心传继。五经失微言,四书发大义。八百年学风,无出新安制。实为新教主,后圣范一世。大鉴易佛法,路得改耶系。三子大力人,鳌负摇地势。大道虽未闻,太平法尚蔽。此乃刘歆罪,难为考亭喟。”(《康有为全集》第十二集,169页。)其中所发新意除了前面论及的“刘歆变乱六经而致使朱子未闻孔子太平之法”的观点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康有为在此以朱子为新教主,并将朱子与改易佛法的大鉴和尚(即慧能)和改革基督教的马丁·路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梁启超曾言康有为乃“孔教之马丁·路德”,据说这出自康有为的自况。而早年的康有为是以马丁·路德比拟朱子的。(在写作于1904年的《德国游记》中,康有为又将路德与朱子相比,并对各自的改教作了具体的评说,提到中西争教之差异源于各自立教之不同:“路德创开新教,今四百年间行遍大地,已逾万万人,实为日耳曼第一人才。以儒教之朱子、慧能比之,拨弃旧教而一统则过之,若法力气势之披猖,似尚未能逮彼也。盖立教本自不同,彼抗旧教,至相杀百万,吾国争教惟事纸笔,且初始压力亦无其大也。”(《康有为全集》第七集,409页)将朱子与路德相比促使我们思考以朱子为代表的宋代新儒学在儒教史上的意义和地位,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宏大的课题;简而言之,关联于史学界的唐宋转型说,宋代以来的新儒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原来对礼乐的高度重视转向对道德的特别强调。)

康有为对朱子的评价也多见于康有为讲学的内容中。在写作于1891年的《长兴学记》中谈到讲学时有一段论及古今学术源流及应有之走向的话,可以代表康有为确立其今文经学立场之后的定论。梳理一下他的看法,大概有以下主要内容:其一,“孔子之学,有义理,有经世。……后世学术日繁,总其要归,相与聚讼者,曰汉学,曰宋学而已”。其二,“宋学本于《论语》,而《小戴》之《大学》、《中庸》及《孟子》佐之,朱子为之嫡嗣,凡宋、明以来之学,皆其所统,宋、元、明及国朝学案,其众子孙也,多于义理者也”。其三,“汉学则本于《春秋》之《公羊》、《穀梁》,而《小戴》之《王制》及《荀子》辅之,而以董仲舒为《公羊》嫡嗣,刘向为《穀梁》嫡嗣,凡汉学皆其所统,《史记》、两汉君臣政议,其支派也,近于经世者也”。其四,“夫义理即德行也,经世即政事也。然孔子之道大,弟子惟颜子得之,子贡知之,自余皆因其质之所近,各得其一体。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传商,《孝经》传参。《孝经》,义理也;《春秋》,经世也。二书皆曾子、子夏得之,又最老寿,弟子最众,诸贤皆不及也”。其五,“二家弟子,集为《论语》,故《论语》者,曾子、子夏之学。叶水心谓:曾子将死时,以颜色、容貌、词气三者为道,未为知道。考《大戴·曾子》十篇,皆修身寡过之言,终身战兢,不敢稍失。《论语》中如以约鲜失,耻言过行之说,与《立事篇》同,必其门人记之。孔子曰:参也鲁。盖坚毅自守之士,其于孔子思易天下,‘吾为东周’、‘坚白缁涅’之说,盖概乎无所得矣。子夏洒扫进退之教,丧明之哭,盖当孔子没后,境诣尚狭小如此。故孟子谓曾子与子夏皆守约之人,诚笃论也。但长于文学,故《诗》、《礼》、《春秋》皆以传之。子夏只能传经,故孟子以为‘未得圣人之全’,荀子以为‘正衣冠、尊瞻视,嗛然终日而不言’,亦似得其实也。夫言孔子之道,至可信者莫若《论语》,然实出二子门人之手,其传闻附会,误当不少。……故使《论语》出于曾子、子夏之手,其偏失已多,况出于一再传门人之所辑哉!画象经再摹而失真,碑刻经数翻而易貌,以孔子大圣至仁,斯人是与,叹发凤鸟,梦想周公,道长于齐、陈、宋、卫,迹疑于南子、公山,叹荷蒉之已果,追楚狂而与言,及今所记,犹见万一。使颜子、子贡、子张操觚纂录,其精义妙道当何如耶?以伊尹之圣,孟子所记如是,而今《论语》自举伊尹外,无一言及,其为佚文无疑。传守约之绪言,掩圣仁之大道,后来虽以孟子之恢廓,犹云‘穷则独善其身’,自是儒者守为成法。盖儒者隘其道,黔首薄其泽,自兹矣”。其六,“若宋学变为心学,汉学变为名物训诂,又歧中之歧也。至于今日,则朱、陆并废,舒、向俱亡,而新歆之伪书为经学,荆舒之经义为理学。于是,汉学、宋学皆亡。盖晦盲否塞极矣”。其七,“今与二三子通汉宋之故,而一归于孔子,譬犹道水自江河,则南北条皆可正也”。其八,“今言孔子义理之学,悉推本六经,而《易》为孔子自著之书,尤以为宗。《论语》为后世语录之类,不可尽据。虽采《论语》,亦为别白明之。庶几孔子之仁,益光大昌洋,以发来学”。其九,“孔子经世之学在于《春秋》。《春秋》改制之义,著于《公》、《穀》。凡两汉四百年政事、学术皆法焉,非如近时言经学者,仅为士人口耳简毕之用,朝廷之施行概乎不相关也。礼学与《春秋》同条共贯,《诗》、《书》所述,交相发明,盖孔子经世之学,略可窥焉。然古今递嬗,事变日新,故《春秋》立三统之法以贻后王。汉儒笃守《春秋》,知所尊矣,然三统之义,亦罕有心知其意。惟《易》明穷变通久之理,求孔子经世之学,亦以《易》为归焉”(《康有为全集》第一集,347~349页。)。

这里尤可注意者,首先是康有为对《论语》的看法。他认为《论语》为曾子、子夏之学,有守约隘道之弊,而注重义理、德行的宋学则正是曾子、子夏之学的继承者,因而走的是一条歧出之路。其次,康有为认为在这条歧出之路上,朱子最为巨擘,最为正统,最为近道,而认为宋学变为心学乃歧中之歧,或如所言,“宋、明义理之学,自朱子书外,陆、王心学为别派”。还有一点也很值得玩味,康有为在此颇推重《易》,认为无论是讲孔子的义理之学还是经世之学,都要以《易》为归。与此相关的一点是,他与宋儒一样在义理之学上非常推重《中庸》,且他认为《中庸》的思想来自《易》之乾坤二卦。(《万木草堂口说》中记载说:“《中庸》义理,出于乾坤二卦。”(《康有为全集》第二集,155页))众所周知,宋儒的义理之学即来自《易》,这也表明康有为在义理之学上其实与宋儒颇有一致之处。

康有为对古今学术源流的这些看法也多见于他的讲学内容和其他著述中,虽然前后表述或有不同,但核心观点可以说是基本未变。在1891年7月28日写给朱一新的信中,康有为为自己的立场辩护时多借宋儒、朱子为说。信中一开始,康有为澄清了朱一新的一个误解,即朱一新误认为康有为的学问是承乾嘉之余绪:“惟区区此心,公尚未达之,似以为有类于乾嘉学者,猎琐文单义,沾沾自喜,日事闻而敂其论,果有关于风俗人心者则无有。若是,则为君子之摈斥也固宜。”(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牍》,见《康有为全集》第一集,314页。在《南海师承记》中记载了康有为对清代汉学家品行方面的批评,其中也涉及康有为对宋学的认同和维护:“江藩人品最劣,所著《国朝宋学渊源记》,左袒汉学,于宋学则收其劣者。为诸生时,阮文达延之修《广东通志》,贿赂风行,挟文达之私书以招摇,文达亦无如之何也。段金坛为巫山令,贪污特甚。孙渊如为山东粮道,受贿三四十万。可知汉学之人专务琐碎,不求义理,心术最坏。”(《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58页))在对乾嘉之学提出直接的批评之后,康有为自陈自己其实是宋儒的继承者:“但仆之为教,亦不敢以考据浮夸领率后生。今将门人功课部缴呈一二,览之亦可见鄙志之所存。盖皆宋儒之遗法,非敢薄之也。”(《康有为全集》第一集,314页。关于万木草堂的功课簿,梁启勋在《万木草堂回忆》中说:“功课簿是万木草堂一件重要制度。每见学生写一条简短的疑问,而康先生则报以长篇的批答。……同学们的功课簿写满之后,先生令存入书藏,供新来的同学阅览,谓等于听他的讲义云。……功课簿之外又设一本厚簿,名曰蓄德录。每日顺着宿舍房间,以次传递,周而复始。各人每日录入几句古人格言、名句或俊语,随各人意志之所好,写什么都可以。譬如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均可。这些格言、名句除写在蓄德录外,同时用一张小纸写出,贴在大堂板壁上。它的作用,是用以提起各人的警惕,引起各人的兴趣。每隔三五个月,先生也拿去翻阅一次,借以验其个人思想之所趋向,不无补助。”(夏晓虹编:《追忆康有为》,190~191页)可见康有为的讲学,对于宋儒所重视的义理、德行非常重视。)之后他又说明他的立场虽与宋儒不同,且包含着对宋儒的批评,但他既曾服膺朱子,故对朱子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评价,且认为与朱子相比,陆子滞于一隅而不举大体:“牛毛、茧丝析之至细,条理、枝叶敷之至繁,博大精深,前儒惟朱子有之,它不能也。仆生平于朱子之学,尝服膺焉。特儒先有短,正不必为之讳耳。朱子教人以持敬之学,最美矣,而于经义何尝不反复辩论?即《诗序》之偏,亦谆谆日与吕伯恭、陈止斋言之,岂亦得责朱子舍义利、身心、时务不谈,而谈此《诗序》乎?盖学固当本末兼备,未可举一而废百,亦不能举空头之高论,抹杀一切也。朱子之学,所以笼罩一切而为大宗者,良以道器兼包,本末具举,不如陆子、止斋之伦滞在偏隅,如耳、目、鼻、口之各明一义,不举大体也。孔子之学,所以师表万世者,更以道器兼包,本末并举,不如诸子之各鸣一术也。”(同上书,315页。)

在写作于1894年的《桂学答问》中,康有为在谈到“当读义理书”时特别强调要熟读、精读朱子的书:“宋儒专言义理,《宋元学案》荟萃之,当熟读。《明儒学案》言心学最精微,可细读。《国朝学案小识》可备源流。《二程全书》、《朱子大全集》、《朱子语类》可精考。《正谊堂全书》可涉猎。《近思录》为朱子选择,《小学》为做人样子,可熟读。司马《书仪》、朱子《家礼》皆近世礼所从出,宜参考。千年之学,皆出于朱子,故《语类》、《大全集》宜熟读。《学案》最博,可通源流,皆宜精熟。数书宜编为日课,与经史并读者。《小学》尤为入手始基也。”(《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2页。此内容亦见于《南海师承记》。)

在张伯祯根据门人1896年万木草堂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南海先生讲学记》中,我们看到,康有为又以沉潜与高明说朱、陆之别,并拟之以孟、荀之别:“至宋儒发挥理学,分朱、陆两派。朱子沉潜,一近圣人实学,有似荀子。陆子高明,一近圣人大义,有似孟子。要之,教人以实学为上,故朱子后学,成材较多,而明儒一代学问,皆宗陆子。”(同上书,107页。)对朱子的评价与之前也基本一致,而表述又稍有差异:“南宋之学,朱、张、吕、陆四大家,别有永嘉之学,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不治《春秋》,专言义理,于孔子之道得一半。……其精力全在四书,而于《大学》、《中庸》为最,于六经不甚精通。”还提到“后汉气节,孔子治效之极也;晚明气节,朱子治效之极也”(同上。此内容亦见于《万木草堂口说》。)。

在1896年门人记录的万木草堂听课笔记《万木草堂口说》中,我们看到,康有为以公羊、穀梁之学区分孟、荀,又以孟、荀区分朱子与陆、王:“孟子,公羊之学。荀子,穀梁之学。孟子高明,直指本心,是尊德性,陆、王近之。荀子沉潜,道问学,朱子近之。”(《康有为全集》第二集,135页。)对朱子的批评主要是说他对制度重视不够:“五百年来,义理则出朱子,制度则不然,朱子少言制度。”(同上书,146页。)对阳明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是说他“入佛学”:“王阳明谓:‘戒慎恐惧是工夫,不睹不闻是本性。’征以《易》之‘终日乾乾,夕惕若’,可知阳明翻案,已入佛学。”(同上书,166页。此处编者断句有误。《万木草堂口说》中相关的记载是:“‘戒慎恐惧’与《易》‘乾惕’二字合,不外一敬字。故《易》言‘敬以直内’,最的。‘时时’在‘不睹不闻’前,‘戒慎恐惧’便是中。孔子说是以‘不睹不闻是本体,戒慎恐惧是工夫’,王阳明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工夫’,入佛学。”(《康有为全集》第二集,169页)又说:“陆子之学,专以悟为宗,如膜中烈日,此佛学也。”(同上书,139页))二是说他近于高明而不中庸:“孟子之道近于广大而不精微,陆子静、王阳明近于高明而不中庸。”(同上书,172页。)

在张伯祯根据门人1896—1897年万木草堂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南海师承记》中,我们看到,康有为如是裁定朱、陆:“朱学善于陆,包陆在内”,“朱子能正陆子之偏”(同上书,254页。),“陆子静之学……亦有补于朱子之学”(同上书,253页。)。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康有为对朱、陆关系的一个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此外,康有为又以士人之学与人人之学区分朱、陆:“朱子之学,为士人说法。陆子之学,人人皆可学。王学亦然。”(《康有为全集》第二集,253页。此处编者断句有误。)

由此可见,康有为对陆、王之学的评价远低于朱子之学。而且还可以证明,康有为的这种看法一直延续到晚年。任启圣在《康有为晚年讲学及其逝世之经过》一文中提到康有为69岁时在天游学院对弟子“特开《中庸》三堂,宣明教义”时说的一段话:“《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孔门教人求知力行之精义。王阳明之良知良能,粗浅不足道,其人可重,其学不足言也。”(夏晓虹编:《追忆康有为》,381页。)那么,何以学界口耳相传,都认为康有为在尊德性、道问学的工夫上最服膺陆、王之学呢?实际上,这一与事实有所出入但广为流传的看法主要来自梁启超,而与康有为自己的修养经历以及他收服弟子惯用的方式、弟子对他讲学容易发生的触动点和共鸣点有关。

同类推荐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领导人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妖孽当道,请小心

    妖孽当道,请小心

    人潮涌动的街头,雪轻手握一张纸,几乎要将之捏碎一般,虽然身子单薄,看上去与一般的十二岁少女无异,但那张娇俏可爱的脸上却是与之不相符的愤怒神色。紧握着纸张的手揉了揉,刚刚还好好的纸,瞬间变成了碎屑洒落在地。她走进人群中,紧绷着一张脸,漫无目的的走着,憋着的那口恶气不知道该如何发泄。那对毫无责任心的父母,竟然将十二岁的她丢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美其名曰为了分散敌……
  • 超级格斗家系统

    超级格斗家系统

    小透明叶珲,被一记闷棍“打”到了与地球近似的格斗盛行的异世界。八稚女强攻升龙拳,波动拳对轰热板机,传统武学比拼北斗神拳!一切精彩,皆从格斗开始!
  • 佛说灯指因缘经

    佛说灯指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口才的艺术

    口才的艺术

    口才在当今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吗,是你处理好人际关系,职位得到提升的重要保证。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口才,教你如何掌握口才艺术。
  • 农家丑妻药翻天

    农家丑妻药翻天

    (宠文,1v1,双洁)穿成农女丑八怪,附带萌包子一枚,极品一堆。林宛清撸起袖子就是干!发家致富赚银子,怼天怼地怼极品,没事儿逗逗小包子,日子别提多惬意了。谁知某天突然冒出来个俊美无比的大将军,不仅要孩子,还要做她男人。“娘子,该歇灯睡觉了!”“(⊙o⊙)…”(推荐完结书《田言蜜语:王爷,来耕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张济大帝

    三国张济大帝

    我乃西凉张济,我的侄儿是北地枪王,我的妻子是美人邹氏,我的谋士是毒士贾诩,我的目标是……嘿嘿,不用非要说明吧,大家都明白滴!一个张济创造的庞大帝国,就从张济中箭开始……读者群:467571891
  • 凌天剑尊

    凌天剑尊

    风雪剑派掌门人刘雪残关门弟子林峰,修炼奇才,但不幸被奸人算计,丹田破裂,修为尽失。师傅也被奸人的阴谋所害,师傅去世,自己的身世也只有模糊的线索。幸得高人相助,丹田重生,从新走上了修炼之路,从入师门,报仇雪恨。手持寒古龙剑,大杀四方,毁天灭地,但问宇宙之间,谁能吃我一剑!
  • 药香农妇:军师相公追妻忙

    药香农妇:军师相公追妻忙

    苏婉婉觉得,自己一定是被贼老天给坑了。为救孕妇,却被撞身亡!灵魂一朝穿越到古代妇人苏婉娘的身上,还附赠病恹恹小包子一枚!正苦于身无居所,囊中羞涩,好在老天附赠一个百草空间,还有极品灵泉。治病,赚钱,种田,养娃,一个也不落!且看她如何改变现状,享一世长安!只不过,这突然找上门来的军师大人,居然要进门,貌似还想抢娃儿。苏婉婉看看萌宝的一张神似的脸,仰天长叹:关门,放灵宠,藏宝宝~军师大人温和一笑:“娘子,让为夫进去可好?”某女......萌宝拉拉他娘衣摆一脸期待:“娘亲是给宝宝找了个爹爹吗?”某女扶额:“不是!”不曾想,门外某人不按套路出牌,翻墙入院耍无赖:“娘子,为夫有权有钱,还望娘子笑纳!”
  • 御览诗

    御览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