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400000027

第27章 杜甫(3)

从杜甫入蜀到他死时,是杜诗的第三时期。在这时期里,他的生活稍得安定,虽然仍旧很穷,但比那奔走避难的乱离生活毕竟平静的多了。那时中原仍旧多事,安史之乱经过八年之久,方才平定;吐蕃入寇,直打到京畿;中央政府的威权旁落,各地的“督军”(藩镇)都变成了“土皇帝”,割据的局面已成了。杜甫也明白这个局面,所以打定主意过他穷诗人的生活。他并不赞成隐遁的生活,所以他并不求“出世”,他只是过他安贫守分的生活。这时期的诗大都是写这种简单生活的诗。丧乱的余音自然还不能完全忘却,依人的生活自然总有不少的苦况;幸而杜甫有他的诙谐风趣,所以他总寻得事物的滑稽的方面,所以他处处可以有消愁遣闷的诗料,处处能保持他那打油诗的风趣。他的年纪大了,诗格也更老成了;晚年的小诗纯是天趣,随便挥洒,不加雕饰,都有风味。这种诗上接陶潜,下开两宋的诗人。因为他无意于作隐士,故杜甫的诗没有盛唐隐士的做作气;因为他过的真是田园生活,故他的诗真是欣赏自然的诗。

试举一首诗,看他在穷困里的诙谐风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这种境地里还能作诙谐的趣话,这真是老杜的最特别的风格。

他的滑稽风趣随处皆可以看见。我们再举几首作例: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下面的一首便像是“强将笑语供主人”的诗: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寻箭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白话诗多从打油诗出来,我们在第十一章里已说过了。杜甫最爱作打油诗遣闷消愁,他的诗题中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一类的题目。他作惯了这种嘲戏诗,他又是个最有谐趣的人,故他的重要诗(如《北征》)便常常带有嘲戏的风味,体裁上自然走上白话诗的大路。他晚年无事,更喜欢作俳谐诗,如上文所举的几首都可以说是打油诗的一类。后人崇拜老杜,不敢说这种诗是打油诗,都不知道这一点便是读杜诗的诀窍:不能赏识老杜的打油诗,便根本不能了解老杜的真好处。试看下举的诗:

夜 归

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

傍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

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

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此诗用土音,第四句“大”音堕,末句“那”音娜,为“奈何”二字的合音。)

这自然是俳谐诗,然而这位老诗人杖藜不睡,独舞复歌,这是什么心境?所以我们不能不说这种打油诗里的老杜乃是真老杜呵。

我们这样指出杜甫的诙谐的风趣,并不是忘了他的严肃的态度,悲哀的情绪。我们不过要指出老杜并不是终日拉长了面孔,专说忠君爱国话的道学先生。他是一个诗人,骨头里有点诗的风趣;他能开口大笑,却也能吞声暗哭。正因为他是个爱开口笑的人,所以他的吞声哭使人觉得格外悲哀,格外严肃。试看他晚年的悲哀:

夜闻觱栗

夜间觱栗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下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大历二年(767年,那年杜甫56岁)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717年,那时他6岁),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剑器是一种舞,浑脱也是一种舞),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绣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旧注,金粟堆在明皇秦陵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江南逢李龟年

(天宝盛时,乐工李龟年特承宠顾,于洛阳大起宅第,奢侈过于王侯。乱后他流落江南,每为人歌旧曲,座上闻者多掩泣罢酒。)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原注,殿中监崔涤,中书令崔湜之弟。)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有时候,他为了中原的好消息,也很高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但中原的局势终不能叫人乐观。内乱不曾完全平定,吐蕃又打到长安了。政治上的腐败更使杜甫伤心。

释 闷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这个时期里,他过的是闲散的生活,耕田种菜,摘苍耳,种莴苣(即莴笋),居然是一个农家了。有时候,他也不能忘掉时局: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但他究竟是个有风趣的人,能自己排遣,又能从他的田园生活里寻出诗趣来。他晚年作了许多“小诗”,叙述这种简单生活的一小片,一小段,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感想,或一个小印象。有时候他试用律体来作这种“小诗”;但律体是不适用的。律诗须受对偶与声律的拘束,很难没有凑字凑句,很不容易专写一个单纯的印象或感想。因为这个缘故,杜甫的“小诗”常常用绝句体,并且用最自由的绝句体,不拘平仄,多用白话。这种“小诗”是老杜晚年的一大成功,替后世诗家开了不少的法门;到了宋朝,很有些第一流诗人仿作这种“小诗”,遂成中国诗的一种重要的风格。

下面选的一些例子可以代表这种“小诗”了:

春水生 二绝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 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绝句漫兴 九之七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竹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江畔独步寻花 七之二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绝句 三之二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朵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漫 成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绝 句

谩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若用新名词来形容这种小诗,我们可说这是“印象主义的”(Impressionistic)艺术,因为每一首小诗都只是抓住了一个断片的影象或感想。绝句之体起于魏晋南北朝间的民歌;这种体裁本只能记载那片段的感想与影象。如《华山畿》中的一首: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慷慷只为汝!

这便是写一个单纯的情绪。又如《读曲歌》中的一首云:

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

这便是写一个女子当时心中的印象。她自觉得园林中的百鸟都在那儿歌唱她的爱人,所以她自己的歌唱只是直叙她的印象如此。凡好的小诗都是如此:都只是抓住自然界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最单一又最精采的一小片段。老杜到了晚年,风格老辣透了,故他作这种小诗时,造语又自然,又突兀,总要使他那个印象逼人而来,不可逃避。他控告春风擅入他家吹折数枝花;他嘲笑邻家杨柳有意和春风调戏,被狂风挽断了她的最长条;他看见沙头的鸬鹚,硬猜是旧相识,便向他订约,要他一日来一百回;他看见狂风翻了钓鱼船,偏要说是风把花片吹过去,把船撞翻了!这样顽皮无赖的诙谐风趣便使他的小诗自成一格,看上去好像最不经意,其实是他老人家最不可及的风格。

我们现在要略约谈谈他的律诗。

老杜是律诗的大家,他的五言律和七言律都是最有名的。律诗本是一种文字游戏,最宜于应试,应制,应酬之作;用来消愁遣闷,与围棋踢球正同一类。老杜晚年作律诗很多,大概只是拿这件事当一种消遣的玩艺儿。他说:

陶冶性灵在底物?(“底”是“什么”。)新诗改罢自长吟。孰(一作“熟”)知二谢(谢灵运,谢眺)将能事,颇学阴何(阴铿,何逊,参看上文)苦用心。(《解闷》)

在他只不过“陶冶性灵”而已,但他的作品与风格却替律诗添了不少的声价,因此便无形之中替律诗延长了不少的寿命。

老杜作律诗的特别长处在于力求自然,在于用说话的自然神气来作律诗,在于从不自然之中求自然。最好的例是: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皆是(今本作“自足”今依一本)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这样作律诗便是打破律诗了。试更举几个例:

九 日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昼 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一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这都是有意打破那严格的声律,而用那说话的口气。后来北宋诗人多走这条路,用说话的口气来作诗,遂成一大宗派。其实所谓“宋诗”,只是作诗如说话而已,他的来源无论在律诗与非律诗方面,都出于学杜甫。

杜甫用律诗作种种尝试,有些尝试是很失败的。如《诸将》等篇用律诗来发议论,其结果只成一些有韵的歌括,既不明白,又无诗意。《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也都是一些难懂的诗迷。这种诗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一些失败的诗玩艺儿而已。

律诗很难没有杂凑的意思与字句。大概作律诗的多是先得一两句好诗,然后凑成一首八句的律诗。老杜的律诗也不能免这种毛病。如:

江天漠漠乌双去,

这是好句子;他对上一句“风雨时时龙一吟”,便是杂凑的了。又如: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下句是实写,上句便是不通的凑句了。又如:

暗飞萤日照,水宿乌相呼。

上句很有意思,下句便又是杂凑的了。又如: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这真是好句子。但此诗下面的六句便都是杂凑的了。这些例子都可以教训我们:律诗是条死路,天才如老杜尚且失败,何况别人?

同类推荐
  • 与世界温柔相待

    与世界温柔相待

    本书旨在传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 后甲子余墨

    后甲子余墨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集包括怀人、忆旧以及与友人的书信往还等内容。《这位恩师是圣徒》《蓝调卞之琳》怀念外文所的两位前辈学人冯至和卞之琳,是本集颇见功力的华彩篇章。改革之初学术风气乍暖还寒,柳先生率先冲破思想禁锢的一部《萨特研究》既招来艳羡的目光,亦被守旧者列作“精神污染”的标本,横遭禁毁。卞之琳上承徐志摩的诗风,早年以一首《断章》蜚声宇内,他虽有一段游历红色根据地的过往,然而又中途退却,于是在社科院便属夹在李健吾、杨季康、罗大冈等学者与老干部之间的角色,颇为尴尬;但“贵族的血是蓝色的”,柳先生笔下的这位名流、雅士的确卓尔不群,在数十年风云变幻的学术生涯中显示出超然、洒脱的个性。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二十多年前,45岁的周国平喜得一女妞妞,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绚烂;女儿随后查出眼癌,整个家庭被推入无边的深渊。妞妞可爱之极,更让人心痛之极。虽生必死,是她的父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挖去她的双眼,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亦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日后却又要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堪与痛苦;不做手术,她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周国平夫妇在痛楚中不知所从。父爱如山,可到最后,父爱什么也解决不了。《妞妞》是周国平为妞妞而写,同时也是为他自己而写。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 贺拉斯诗艺研究

    贺拉斯诗艺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学术专著。第一章讨论了贺拉斯作品中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屋大维试图将文学纳入帝国秩序,贺拉斯却竭力维护艺术的独立。第二章考察了赞助体制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流通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麦凯纳斯的扶持以及维吉尔等文学同道对贺拉斯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三章关注的是贺拉斯的诗学,他继承了泛希腊时代亚历山大诗派的观念,同时又极为崇拜古希腊诗歌,并充分吸收了以维吉尔为代表的罗马传统。第四章探讨了贺拉斯的艺术技巧,尤其是抒情诗的非个性化倾向、讽刺诗的戏剧化手段、作品结构的对话性以及移位和融合的艺术。第五章主要解读了贺拉斯以哲学为题材的诗歌,分析其中的黄金中道思想和主要哲学主题。
热门推荐
  • 荒野巨星

    荒野巨星

    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失落的文明和宝藏,神秘莫测的远古生物。当代探险家的征程从直播开始……阳刚气爆棚屡屡绝境求生被称是直男界泥石流;从一无所有到博采众长被奉为探险界的巨星。雪原,沙漠,海洋,岛屿,极地……还有太空吗?科考,救人,寻宝,考古,拍摄……用智慧发家,靠玩命致富!
  •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火舞

    中国少年科幻之旅:火舞

    凌晨的科幻小说文笔优美、感情细腻,以女作者特有的敏锐笔触刻画了众多美好而生动的人物形象。《火舞》收录了《火舞》《猫》《要有光》《月瘤》《金星人哪里去了?》等八篇优秀科幻作品。其中《猫》是1998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作为凌晨的成名作,用童话般的语言描绘了外星人与人类的对抗与友谊,展现了作者极为细腻、准确的心理刻画能力。
  •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

    “我仙二代,制霸都市。”他是这世上无人惹得起的存在,官二代、富二代、神豪、兵王、古武者、吞噬者、系统拥有者……在他面前,通通弱爆了!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 异界帝皇之路

    异界帝皇之路

    穿越到一个类似中世纪的世界,第一场战斗便跪地扑街,陈毅忿忿大呼:“贼老天,我的金手指呢?!”摸爬滚打大半年,好不容易掌握了一点控火的能力,面对眼前黑压压的丧尸大军,嘴中也能只有一句妈耶。。。。陈毅痛下决心,穿越异界,既然当不了最强的,那就当最有权势的!这个腐朽的帝国,应该换一个皇帝了!
  • 国师大人皇叔生气了

    国师大人皇叔生气了

    “一年365天。360天都在书房抄《帝王术》。皇叔,你放过我吧——”某小皇帝对天大吼“天啊!地啊!赐我一个能降的住皇叔的人吧——”果真天啊地啊听见了他的怨恨赐给他一个国师大人。然而小皇帝郁闷了,说好的降的住的,这怎么还要多抄一本《道德经》……这片大陆上有5个国家,最强盛的是处在东边的涅国,传闻涅国的小皇帝是傀儡,政治大权掌握在摄政王的手中,传闻涅国有一位国师,因为有了国师的存在,涅国才能维持平衡,繁荣昌盛。。。————————————————————————————————————————片段“臣参见摄政王殿下”“国师不必多礼,本王从不在意这些虚礼”“谢王爷”某国师走向摄政王,一把搂住,低头吻去。“这是臣家乡的见面礼仪,王爷不会在意吧~”“……”新书《傲世七公子》上线!为我加油!!!!!!☆*.☆.∧_∧∩*☆*☆(???)/..?ノ*☆☆*(つノ.☆(ノ
  •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200多条箴言,分成契约经、财富经、信息经、成本经、营销经。买卖经、数字经、诚佶经、博弈经、风险经。理财经、顾客经、谈判经,管理经等方面内容。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从零开始的兽世之旅

    从零开始的兽世之旅

    一朝穿越兽世,张萌萌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眼前既没有帅得人神共愤、对她爱得死去活来的兽人帅哥,也没有传说中兽人对雌性难以割舍的百般呵护。而且她既不懂得怎么做陶瓷、也不懂得怎么炼铁,她只是个想要好好学习的高中文科生啊!
  •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在当今高度监管的金融体制下,金融行业离大众生活似乎越来越远。推荐《金融可以颠覆历史》一书,源于我们对金融行业的隔膜,也源于金融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历史上,中国文化的排序中“士农工商”,“商”一直地位最低,商业史本就很少被整理,金融史料更是缺乏。民国以来就少有这方面的研究积累。新中国成立后,局囿于特定的意识形态,金融学者们往往缺乏客观立场,更缺乏有价值的史料。每一次回顾历史都可能是一次观念的清理和创新,研究和发掘新的史料,也是一次价值观的梳理;而创新源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历史的发掘。
  • 阵痛

    阵痛

    《阵痛》描写了从1942年到2008年,三代身份、际遇迥异的母亲,经历了同一种形如铁律的宿命,由此折射并概括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的风波险恶,生命的无常无奈,和足以洞穿一切苦难困窘的母性的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