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400000055

第55章 《墨辩》与别墨

墨学的传授,如今已不能详细考究(参看孙诒让《墨子间诂》附录《墨学传授考》)。《韩非子·显学篇》说: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庄子·天下篇》说: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谲,崔云,决也。訾,通呰,《说文》:“呰,苛也。”苛与诃同。觭即奇。《说文》:“奇,不耦也。”《释文》:“仵,同也。”应,《说文》云:“当也。”又“雠,应也。”相应即相争辩)。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古书说墨家传授派别的,只是这两段。两处所说,互相印证。今列表如下:

据《韩非子》 据《天下》篇

最重要的是《天下》篇所说,墨家的两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细看这几句话,可见今本《墨子》里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是这些“别墨”作的。有人说这六篇即是《天下》篇所说的《墨经》;别墨既俱诵《墨经》,可见《墨经》作于别墨之前,大概是墨子自著的了。我以为这一段文字不当如此解说。《墨经》不是上文所举的六篇,乃是墨教的经典如《兼爱》、《非攻》之类。后来有些墨者虽都诵《墨经》,虽都奉墨教,却大有“倍谲不同”之处。这些“倍谲不同”之处,都由于墨家的后人,于“宗教的墨学”之外,另分出一派“科学的墨学”。这一派科学的墨家所研究讨论的,有“坚白同异”、“觭偶不仵”等等问题。这一派的墨学与宗教的墨学自然“倍谲不同了”,于是他们自己相称为“别墨”(别墨犹言“新墨”。柏拉图之后有“新柏拉图学派”,近世有“新康德派”,有“新海智尔派”)。“别墨”即是那一派科学的墨学。他们所讨论的“坚白之辩”(坚属于形,白属于色。两种同为物德,但一属视官,一属触官,当时辩这种分别甚明),“同异之辩”(名学一切推论,全靠同异两事。故当时讨论这问题甚详),和“觭偶不仵之辞”(《释文》说:“仵,同也。”《集韵》:“仵,偶也。”《玉篇》:“仵,偶敌也。”《汉书·律历志》注:“伍,耦也。”是伍仵两字古相通用。中国文字没有单数和众数的区别,故说话推论都有不便之处。墨家很注意这个问题,《小取篇》说,“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而四足也。马或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也。此乃一是而一非也。”这是说“觭偶不仵”最明白的例),如今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很有许多关于这些问题的学说。所以我以为,这六篇是这些“别墨”的书(《天下篇》仅举两派,不及相夫氏,或者相夫氏之墨仍是宗教的墨学。“别墨”之名,只限于相里氏及南方的墨者如邓陵氏之流)。晋人有个鲁胜,曾替《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作注,名为《墨辩注》。我如今用他的名词,统称这六篇为《墨辩》,以别于墨教的《墨经》(我对于“别墨”、“墨经”、“墨辩”三个问题的主张,一年以来,已变了几次。此为最近研究所得,颇可更正此书油印本及墨家哲学讲演录所说的错误)。

至于这六篇决非墨子所作的理由,约有四端:

(一)文体不同。这六篇的文体、句法、字法,没有一项和《墨子》书的《兼爱》、《非攻》、《天志》诸篇相像的。

(二)理想不同。墨子的议论,往往有极鄙浅可笑的。例如《明鬼》一篇,虽用“三表”法,其实全无论理。这六篇便大不同了。六篇之中,全没有一句浅陋迷信的话,全是科学家和名学家的议论。这可见这六篇书决不是墨子时代所能作得出的。

(三)“墨者”之称。《小取篇》两称“墨者”。

(四)此六篇与惠施、公孙龙的关系。这六篇中讨论的问题全是惠施、公孙龙时代的哲学家争论最烈的问题,如坚白之辩、同异之论之类。还有《庄子·天下篇》所举惠施和公孙龙等人的议论,几乎没有一条不在这六篇之中讨论过的(例如“南方无穷而有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类,皆是也)。又如今世所传《公孙龙子》一书的《坚白》、《通变》、《名实》之篇,不但材料都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之中,并且许多字句文章都和这四篇相同。于此可见《墨辩》诸篇若不是惠施、公孙龙作的,一定是他们同时的人作的。所以孙诒让说这几篇的“坚白同异之辩,则与公孙龙书及《庄子·天下篇》所述惠施之言相出入”。又说:“据《庄子》所言,则似战国时墨家别传之学,不尽墨子之本指。”

这六篇《墨辩》乃是中国古代名学最重要的书。古代本没有什么“名家”,无论哪一家的哲学,都有一种为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这一家的名学(逻辑)。所以老子要无名,孔子要正名,墨子说“言有三表”,杨子说“实无名,名无实”,公孙龙有《名实论》,荀子有《正名》篇,庄子有《齐物论》,尹文子有《刑名》之论:这都是各家的“名学”。因为家家都有“名学”,所以没有什么“名家”。不过墨家的后进和公孙龙之流,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比别家稍为高深一些罢了。不料到了汉代,学者如司马谈、刘向、刘歆、班固之流,只晓得周秦诸子的一点皮毛糟粕,却不明诸子的哲学方法。于是凡有他们不能懂的学说,都称为“名家”。却不知道他们叫做“名家”的人,在当日都是墨家的别派。正如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时代最注重名学的人,但是我们难道可以叫他做“名家”吗?(《汉书·艺文志》九流之别是极不通的。说详吾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太平洋》第一卷七号)

如今且说这六篇《墨辩》的性质。

第一,《经上》、《经说上》;《经上》篇全是界说,文体和近世几何学书里的界说相像。原文排作两行,都要“旁行”读去。例如“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须如下读法:

(1)故,所得而后成也。 (50)止,以久也。

(2)体,分于兼也。 (51)必,不已也。

《经说上篇》乃是《经上》的详细解释。《经上》全是很短的界说,不容易明白,所以必须有详细的说明,或举例设譬使人易晓,《经说上》却不是两行的,也不是旁行的。自篇首到篇中“户枢免瑟”一句(《间诂》十,页十七至二十二下),都是《经上》篇上行的解释。自“止,无久之不止”(页二十二下)到篇末,是《经上》篇下行的解说。所以上文举例“故,所得而后成也”的解说在十七页,“止,以久也”的解说却在二十二页上。若以两行写之,可得下式。

第二,《经下》、《经说下》;《经下》篇全是许多“定理”,文体极像几何学书里的“定理”。也分作两行,旁行读。《经说下》是《经下》的详细说明,读法如《经说上》。自篇首(页三十一下)到“应有深浅大常中”(适校,当作“大小不中”。页四十六止),说明《经下》上行的各条。此以下,说明下行各条。

第三,《大取》;《大取》篇最难读,里面有许多错简,又有许多脱误。但是其中却也有许多极重要的学说。学者可选读那些可读的,其余的不可读的,只好暂阙疑了。

第四,《小取》;《小取篇》最为完全可读。这一篇和前五篇不同,并不是一句一条的界说,乃是一篇有条理有格局的文章。全篇分九节。

一、至“不求诸人”,总论“辩”。

二、至“吾岂谓也者异也”,论“辩”之七法。

三、至第一个“则不可偏观也”,论辟、侔、援、推四法之谬误。

四、至“非也”共四十八字,衍二十二字,总论立辞之难,总起下文。

五、论“物或是而然”。

六、论“或是而不然”。

七、论“或不是而然”。原文作“此乃是而然”,似有误。

八、论“一周而一不周”。

九、论“一是而一非”。

同类推荐
  •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韩寒、蔡康永、赵薇诚挚推荐,著名作词人姚谦首部人物随笔集,十年来,姚谦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穿行于过去和当下的罅隙中,以敏感而灵动的笔锋,写着世事的沉浮、人情的可贵、人与人相逢时所产生的霎那光亮。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我过往心中的一道道风景——姚谦。赵薇思绪丰富而飘忽,像个诗人般的哲学家;张信哲恋慕旧物芳华,是个收藏家;袁泉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刘小东作画挥汗如雨,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与妹妹跃过大半生的青春与中年后的手足相依;那个没有被我签约的歌手,十几年后因为一首新歌再相遇,她却到了生命的边缘;与三毛谈笑宴宴,共话合作,转眼就阴阳两隔……姚谦说,没有与他们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潦草

    潦草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散文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 妈妈,快拉我一把

    妈妈,快拉我一把

    作者用大半年时间走进十多个省市的未成年犯管教所,访谈了240余名未成年犯、监狱干警、专家学者及未成年犯家长,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创作出这部作品。作品分为十二章,从毒品、暴力、网瘾、校园欺凌、溺爱等各个方面,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社会、国家层面提出了预防建议。作品还通过监狱民警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一个个真实事例,将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与道义跃然纸上。
  • 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铃之恋

    星铃之恋

    回国第一天来就收获了一大帮粉丝,真开心,谁知道老爸居然说要给我订婚,还是5大家族的人。要知道,我可是一个男的都没见过,见过的都忘了啊!最后只好牺牲一下我的闺蜜来让老爸先让我’们‘和他们相处一会。谁知道他们一个太花心,一个太冰山,一个太腹黑,都还是校草!妈呀!谁来救救我’们‘呀!
  • 木澡盆里的女画家

    木澡盆里的女画家

    木制澡盆里的她成了一个蜷曲的、褐色的物体,卧在污秽不堪的黑水中。盆外是密密麻麻的小昆虫。我强迫自己又看了一眼,急忙合上眼睑。我震惊得头晕目眩。一股恶臭味顷刻间湮没了我。我屏息跌跌撞撞跑出门廊,跑进冰冷的雨水中。天啊!可怜的卡罗尔!
  • 萌妻归来:豪门隐婚新娘

    萌妻归来:豪门隐婚新娘

    “我现在已经是行尸走肉,没有心了。”我的心已经被那个叫叶小梦的女人偷走了,也随着她的离去,消亡了。三年后,两个人再度相遇时,她早已不认识他,她百般逃脱,他步步为营。她眨着一双无辜的眼睛魅惑的问:“先生,买了我这个无敌超人T,保证你夫妻生活和谐美满!“哦,是嘛,那你亲身示范下效果如何我在考虑买不买!”他霸道地把她禁锢在他的身边,摧毁着她所喜欢的东西,禁止她和任何除他之外的男人接触。为了救舅舅,她甘愿委身做黑白两道帝豪总裁楚怀秋的贴身“宠妻”,她失心,失去孩子,当她开口要他放了她时,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答应了。
  • 假戏真爱,总裁的替身前妻

    假戏真爱,总裁的替身前妻

    浪漫的求婚现场,洛橙雪满心期待的等着自己的准新郎,却不想等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男人。“你是我的!”洛橙雪没有想到,这个刚见面一个小时不到的男人竟给自己甩了一纸合约,霸道的宣告了自己的所有权。更让洛橙雪意外的是,这个人竟然就是传说中那个长相英俊,气质非凡还富可敌国的萧氏集团总裁萧慕然!萧慕然有着严重洁癖,却偏偏喜欢洛橙雪粘着他;萧慕然脾气十分古怪,却偏偏对洛橙雪呵护备至。当萧慕然单膝跪地深情告白时,洛橙雪不假思索欣然答应。那一刻,洛橙雪觉得自己就是童话里遇到了王子的公主。可当她欢天喜地的迎来了婚礼时,站在萧慕然身边的新娘却不是她,而自己,竟从头到尾都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由胡明媛编译,书中的故事都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完美的逻辑推理、精致的全面构思,以及引人人胜的紧张情节,让人紧张、兴奋、恐惧,又按捺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在这里,不只有悬疑和惊悚,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刻画。尽管每个故事的场景设置和逻辑安排常令人不寒而栗,但是隐藏在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喜剧色彩让狄式惊悚悬疑小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脏骤然紧绷,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一个个看似怪异荒诞的故事背后,深藏着社会中的荒谬和冷漠,也隐含了人性中的贪婪与险恶,当然也有真挚、善良和温情。这本《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适合离奇小说爱好者阅读。
  • 于美好时见你

    于美好时见你

    记录了一下我高三时期的小美好,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
  • 少女心事终喂狗

    少女心事终喂狗

    长得好看是一种什么体验?大概就是与人交往总要担心对方会爱上自己的体验吧。这种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于靳向北来说,却实在是一个烦人的负担。作为一个五讲四美,又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为了不给他人留下幻想的空间,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现在社会上有些女孩子,你对她笑一下,她连你俩的孩子上哪间小学都想好了。古典主义狗血文
  • 等风等雨,等不到你

    等风等雨,等不到你

    徐筝汐以为,爱情和婚姻,只要她坚持,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她放弃了留学,断掉了前程,抛弃了梦想,只为做他的体己人。他说她狠毒薄凉,她曾含笑回击:因为爱你。后来她生死一线,他依旧风轻云淡,她脱下戒指还他,笑意清淡,“我们离婚。”她有慈悲心,只给他一人。可等风等雨,等不到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元身在此山中

    只元身在此山中

    “所以从头到尾,你都只是利用我?”“你想要我这身血,你便拿去吧。”“自此以后,世上再无阿元。”在这尘世中,何为爱,何为情,多少人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而我,要为了自己,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