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300000014

第14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6)

第七,明心论。南宋初,陆九渊提出一种专重内心的人生理想论,以“发明本心”为主旨,即彻底反省、发掘人内心固有的道德意识。陆九渊认为一切道德义理均出于人的内心,生活修养须“先立乎其大者”,即先明心,自作主宰,穷尽天下事物当然之理,便自然能循理无违,诸德自备。此心即是理,按照本心行事,自然能仁能义,能孝能悌,众德圆满,无须勉强而行为莫不合于理。王阳明发挥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致良知之说。他认为“心之本体”即是天理,而“天理之自然明觉”,即人之本来的是非之心,便是“良知”。所谓天理,指的是普遍的道德准则;所谓天理之自然明觉,意指心所固有的道德意识。王阳明以为良知本来是圆满而无所欠缺,但常被私欲所蔽。修养的工夫即在于戒慎恐惧、省察克治,去私欲之蔽,恢复人天理之本然,这就是致良知。如能致良知,则自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视人知己,视国犹家。致良知就是即知即行的工夫,因此王阳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知行本来就是合一的。他的所谓知行,并非一般的知识、实践,而是不曾被私欲蒙蔽的本来的“良知良识”。为达知行合一,王阳明强调“事上磨练”,即面对事情时的磨练是修养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夫。

第八,践形论。知行问题是理学家感兴趣的论题,程朱一派主张先知后行,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提出“销行以归知”的“知行合一”说,这两大理学派别的观点形式虽异,但因都主张人的道德观念(天理、良知)是先验的,故在认识论上都不能正确解决“知”的来源问题,从而在实际中表现出贬低“行”的倾向。清代学者王夫之却非常强调“非知之艰,行之惟观”,对理学及佛老的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创造了一种注重人为,注重“向外的发展”,注重事物与形体的新的有为哲学,与理学家注重致知穷理、心学家注重发明本心的学说成三足鼎立之势。王夫之的人生论以“存人道”和“践形”为中心观念,他认为人生应当尽量发展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在人之天道也;由仁义行,以人道率天道。行仁义则待天机之动而后行,非能尽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矣。天道不遗于禽兽,而人道则为人之独。”(《思问录·内篇》。)人生来的善性是“在人之天道”,还不算是人真正为人的原因。人生应“以人道率天道”,即以人为领导自然,而不应该等天机发动后才行动,这样便能主宰自然并达到“先天而天弗违”(同上。)的境界。他认为“人之道”的实现,并非纯粹的自然过程,必须依靠人的主观努力,即“性则因乎成矣,成则因乎继矣。不成未有性,不继不能成”(《易传·系辞上》。)。这里强调“继”字,“继”即“实践”,与“行”、“习”是对等的概念。王夫之对“继”评价很高,将之视为天、人相联结的中间环节,没有人的后天努力,人的天性就无法实现。王夫之以“践形”为人生准则,认为“形之所成斯有性,情之所显惟其形。故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周易外传》。),“践形”的含义他认为一是充分发展形体各方面的机能,二是使形体各部分都合于道理。他又认为重“知”不如重“能”,但不能“舍能而孤言知”。总之,王夫之的人生论在于强调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不在于人的自然倾向,而在于人能思能勉,属于有唯物倾向的人本主义的有为哲学。继王夫之后,颜元提出的人生论,与之颇为相近,其中心观念就是“践形以尽性”,他认为性形是合一的,要使“性”充分发展,必须将“形”发挥到极致,人生之道,在于使形体作充分正当的发展。“践形”必须“见之事”、“微诸物”,要在事物中学习。清末戴震的人生论也大致与上述两者相似。

中国人生理想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人生理想论是孔子的仁说,由仁说演进为极端的爱人,形成墨子的兼爱说。兼爱说引发了其反对派,便产生了老庄的无为说。无为说又引发了荀子有为说的产生。为调和有为与无为的矛盾,建立了折衷主义的诚说。佛学东渐,中国哲学中无为倾向日盛,理学因之成立以调和有为无为,复归于诚说,又产生了天人合一说。天人合一说分裂,出现了与理为一说和明心说。于是引发对于所有融合儒佛的思想的大反响,最终产生了源自孔孟思想的新有为说。

§§§第三节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受外来文化影响极其微小,传入的外来文化也很快融逝于中国本土文化当中。植根于这样一种特殊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哲学也由于漫长的独立演进和发展,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

一、与政治、伦理紧密联系

中国传统哲学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就是政治、伦理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而自然哲学的分量较少,思想家们在论述自然哲学时,有不少是道德伦理思想的扩大和延伸。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代表,大多社会责任感强,且多身兼二任,既治学又治政,比如周公和孔子,其学术研究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即从世界观的高度,寻求根本的治国良方,从“天道”中为“人道”寻找理论根据。故此,中国哲学各家各派都“务为治”(《史记·太史公自序》。),对现实政治十分关心。同时,中国由于长期自然经济的存在,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有关哲学研究,如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往往都从属或落脚于道德问题,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以“修身为本”,故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政治、伦理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这从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可窥一斑。

“天”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最高范畴,殷商时“天”还没有神秘意义,“帝生子生商”,殷人崇拜的是具有人格的“帝”。自周代起,以周公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思想家提出了“天命论”,“天”便成为了有德性的善神,是政治和道德的立法者,“天”还把德性赋予君主,君权不仅为天所授,人伦道德也源自天,故人君应“以德配天”、“唯德是辅”,这为以后中国思想史上天和人的结合、哲学与伦理和政治的结合迈开了最重要的一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人伦道德原则逐步哲学化为世界观和历史观。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为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有道”的社会秩序,儒家始祖孔子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以“中庸”为最高原则的思想方法,主张实行礼治、为政以德。儒家对“克己复礼”的提倡和实践,便是一种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学生讲:“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孔子推崇“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境界,表现了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儒、墨、法各家围绕巩固新兴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众说纷纭。儒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并从人性上为之寻找理论根据。墨家忧心世风日下、民生艰难,主张“兼爱”、“非攻”,既贵义,又尚利,要遵道利民,最终尚同于天子。荀子提出“性本恶”说,主张“隆礼”、“重法”、“尚贤使能”、“赏功罚罪”以“强国”,又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法家韩非,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并用的法制理论,并从人性论、历史观上作了论证,对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功不可没。道家创始人老子则提出了以“道”核心的哲学学说,向往小国寡民,绝圣弃智,视功名为粪土,希望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是以似是消极的形式,从反面发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关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张目。

西汉初,战乱方息,民疲国弱,急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恢复社会经济,故提倡“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流行。汉武帝时,国势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神化王权,儒家董仲舒构建了一个以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从“天命”为“王道之三纲”寻找理论根据,欲图使封建社会“传之罔极”(《汉书·董仲舒传》。)。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与政治、伦理紧密联系的哲学成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宋明时期,新儒学——理学执思想领域之牛耳,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载、二程均把“天理”、“人欲”作为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把封建的等级制度、道德规范抬到了“天理”的高度,要求人们“存天理”、“去人欲”,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

甚至追求解脱生死,悟道成佛的佛教,也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多次较量中,逐渐显示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比如,在中原广为流布的大乘佛教便超出小乘佛教的个体解脱、片面出世的态度,强调慈航普度、慈悲利世,主张出世与入世的圆融统一。到了近代,佛教甚至把一些哲学家当做实现社会政治理想抱负的精神支撑。比如,康有为自命秉承圣贤与菩萨双重使命,构筑大同世界理想王国;谭嗣同以佛学改造儒家仁学,“以心挽劫”救度众生,在变法失败后以身殉道;梁启超力图以佛教改造国民性,著《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章太炎视佛教为国粹,大力提倡以佛教增进国民道德,重建道德体系。

打开中国哲学史籍,凡属论及社会政治问题的,几乎无一不是以道德作为衡量的标尺。中国哲学对人的价值的认定,更以伦理原则为绝对价值尺度。其他如认识论,主要讲知行关系,也偏重在道德实践方面,强调克己、修身、自我体悟的道德原则。人性论更以伦理道德观作为讨论的基点。中国先哲们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务实精神,将伦理本位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的时代背景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哲学、政治、伦理联系的局面,反映出中国哲学学用一致、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但对于现实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过分依恋,也削弱和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思辨色彩,使中国哲学成为一种道德哲学,往往被政治所利用,成为政治的婢女。中国哲学中这种政治化、伦理化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以家庭为本的宗法集体主义倾向、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思想、尊君重民的观念都是从此发端的。

同类推荐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傅斯年讲国学

    傅斯年讲国学

    本书收纳了傅斯年在诗经、《史记》以及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论述,重新解读诗经,更深层次地理解《史记》的价值,以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现象的历史根源。本书以简体横排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晦涩难懂的部分给予读者注释。
  • 闲话三分

    闲话三分

    书中文章最初为专栏连载(成书经过详见《再版后记》),篇幅不长,每篇从一条线索写起,看似闲闲写来,却能独辟蹊径,以小见大。舒芜先生评之为“虽是一本小书,而文心史识,意趣笔墨,四美并具”。作者是文章大家,文字纵横自如,加以见识通达,在短小的随笔中包含着丰富的视点,耐人寻味。虽写故实,偶尔将现代的“流行语”信手拈入文中,遂穿越了历史和当下的世态人情,令读者会心一笑。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食巫师

    美食巫师

    美食,乃是匠心之作,当它为了迎合而改变的时候,它便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巫师,一种只放在普通人想象的神秘存在。多元世界交替,智慧碰撞出来的火花绚丽而又惨烈,当你踏上这条路,你还会后悔吗?
  • 邃宇玄辰

    邃宇玄辰

    世间种族万千,如星辰密布,唯有更强才是终极真谛。
  • 霸气天下

    霸气天下

    一样的众生!不一样的传说,一道闪电劈出来的传说!三魂七魄、气海同修逆天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阻我我破天!地要阻我我灭地。我要这天再也挡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也挡不住我前进的方向!今生我要让前世不可能的一切,变成可能!传说的名字楚天!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妃逆宫谋:俏妃哪里逃

    妃逆宫谋:俏妃哪里逃

    尹琰:“我是帝王,我可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包括皇位,你永远都是我的女王。”夏青云:“我一无所有,所以既然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吧。但是你要记得,什么时候你觉得累了,我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她闪烁着狡黠的黑眸:“我既不要江山,也不要江湖,我只要最爱的人跟我在我的世界里走一遭。”你的世界?两个人面面相觑……门在哪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帝狐后传奇缘

    龙帝狐后传奇缘

    她、上古瑞兽,仙界地位至高无上的涂山九尾狐族。却为他甘愿违背仙界的条例受尽九世磨难只为陪他...他、冷傲无情,蔑视万物众生,爱情对他而言是一个错词而已。始末他却为爱被困墨海九世,只为与她永生相守。那道困龙锁锁住了九世承诺!
  • 杏花村下小娘子

    杏花村下小娘子

    莫离稀里糊涂的穿越到一个农女家身上,好吧穿越就穿越吧,为毛还是待嫁农家女。听说那个男人当过响马,胸前有一个长长的伤疤。从此男耕女织,本以为会一直平淡的生活下去,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大将军,她和他该如何,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 Boss大叔束手就擒

    Boss大叔束手就擒

    微信摇一摇,谁知摇出的大叔,居然是收房子的侩子手。百万欠款压下,只能被迫沦为他的女佣。网络上的友好知己,现实中的冤家主仆。当这层纸被戳破,依赖已成为彼此戒不掉的喜欢,大叔乖乖跳到碗里来。
  • 奇异怪象的故事

    奇异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