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300000030

第30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礼仪习俗(2)

§§§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礼俗

两姓的结合称之为婚姻或婚媾,这种结合经历了由随意的乱婚到高级的一夫一妻制,结合的形式也由简单到复杂,婚姻因而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俗。

一、婚姻的形成及形式

普遍的和无禁忌的杂婚,是人类最先的婚姻形态。在远古社会,人类的始祖过着杂乱的两性交合生活,孩子知母不知父。这种婚姻形态在各民族神话传说中多有反映。之后便是婚姻集团按辈数划分的血缘群婚,形成祖父母辈、父母辈、子女辈、孙子女辈的每辈之间的群婚,隔代之间不许婚配,故称血缘群婚或班辈婚。族外婚则是排除了族内兄弟与亲妹妹之间的婚媾,男子只能以其他氏族女子为妻,女子只能以其他氏族男子为夫。族外群婚的发展,出现一个男子在一群女子中有一主妻,同样,一个女子也有一个主夫,婚姻对象相对固定,这便是对偶婚制。对偶婚的发展,婚姻对象进一步明确、固定,形成了以一对男女结为夫妻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形态,它的确立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氏族的产物,它以经济条件和私有制战胜原始社会公有制为基础。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女子的作用是确保为丈夫生育纯丈夫血统、因此可继承丈夫财产、延续夫家血脉的“合法”子女。这种个体婚姻确立了男子的父权、夫权,确立了男权世系严格的血亲亲属制度,由此,婚姻习俗被规范化、理念化,并进一步制定成婚姻。

婚姻的形式,古代大致有如下一些:聘娶婚,即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由聘的程序而嫁;买卖婚,以财物为代价购买妻妾,不包括含有买卖性质的聘娶婚;交换婚,两家互以其异性家属交换婚配,尤以双方父母以女儿换取媳妇为最常见;服役婚,男子以劳务代替财货,作为娶妻的条件;掠夺婚,也称抢婚、抢劫婚,即男子未征得女方同意,用劫夺的方式达到婚姻的目的;自由婚,这是男女相悦,私订终身,经过抗争而成的婚配;指腹婚,也称胎婚,封建社会特殊的包办婚姻,两家同时怀孕的胎儿预订婚约,如产一子一女,则结为夫妻;招养婚,也称入赘、招婿上门等,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传宗接代;冥婚,也称嫁殇婚、鬼婚等,是为死去的未婚男女结成夫妻的婚姻。此外,古代还有若干特殊的婚姻类型,如罚婚、赠婚、赐婚、续嫁、养媳、招夫等。

二、古代婚姻礼俗

婚礼是为男女两姓正式结合举行的礼仪活动,是人生大礼,也是男女两姓的家族大事。所谓“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所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同上。)。由此,自西周以来便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后世传承中虽有变异,但总体原则未变,凡经过这些礼仪程序的婚姻行为及其结果,便获得合法地位,这便是所谓的聘娶婚,它是中国古代婚姻形式中惟一的标准婚式。婚嫁过程从先秦以来规范为六个程序,称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宋代朱熹裁为三礼,即纳采、纳币、亲迎,但内容未变,大意仍存。

纳采。即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秦汉以来,“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道德,婚姻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这样,婚姻才被社会认可,而青年男女是没有自主权的。到当婚、当嫁的时候,男家家长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门当户对者提亲。纳采要带礼物。古时用的是雁,“用雁者,取随时南北,不失其节……又取飞成行,止成列……长幼有序,不相越也。”(胡培翠:《仪礼正义》。)实际上是告诉女家应像雁那样适时择其所,同时雁飞翔时又排列有序,不相途越。六礼中除纳征礼外,其余五礼都以雁为礼,称“奠雁”。后世纳采的礼物增加了,有的多达30多种,有合欢、鸳鸯、九子蒲、双石、五色丝、鱼、棉絮等,多有吉祥象征的意义。

问名。女家收下礼物后,第二步便是问名,即问清女方名字及其年庚八字,以便占卜凶吉。古人阴阳五行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冲相克之说,如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希望。如木命遇火命,水命遇土命,火焚木,水掩土,便不合;“龙虎相斗,狗兔不合”,便不能缔结婚姻。若碰到命相、属相相合的,婚事便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择偶还要问清对方的身世,尤其是在门阀世族极盛时,这更为重要。问名的礼物也是雁。问名之后有的地方要交换“草帖子”,通报各自的情况,包括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姓名、官职,男女双方出生年月,母亲姓氏,女方还要包括嫁奁数量等等。

纳吉。郑玄注《礼记》云:纳吉“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告往,婚姻之事于是定”。可见纳吉是订婚的标志,较为重要。民间在讨得女方庚帖(有的女方也要男方庚帖)回来压在佛龛或灶神香炉下,若三日内细若盘碗破碎之事都未发生,则拿男女的生辰八字去合婚,八字合则可通婚,不合则退还庚帖,中断提亲。合婚通过,男方家长在媒人安排下到女家探访家境和察看女方容貌举止,若满意,则留一两件首饰为订婚凭证,这一行为俗称“相亲”、“相门户。”女方家也可相看女婿。男女双方都要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也不是随便之事,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

以上三礼,民间又称议婚、议亲、提亲等,属婚姻缔结的开始。

纳征。也称纳币、纳成。“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仪礼》郑注。)民间称下聘礼、送采礼、茶礼等。传统观念以此表示婚姻已定,一般不得反悔。纳征是中国婚俗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环,因而聘娶婚实际上含有买卖婚的性质。纳征礼数有规定,古代用玄、束帛、俪皮。汉代从史籍记载可知,多用金银,以后此风俗日烈,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南北朝时颜之推说:“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如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颜氏家训·治家》。)然而世俗的力量无法阻止。民间聘礼分两次,一次是相亲同意之后送,称放小定,一次是在结婚前送去重礼,称送大定、过采礼等。宋代以后聘礼中必有茶,意在茶“种植不可生”,暗指聘礼意味婚姻缔结不可反悔,故女方受聘也称“吃茶”。

请期。男家占卜择定合婚吉日良辰,请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后世称“下日子”、“送日子”等。古时请期也用雁。请期是婚仪中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原则大体与问名后占卜相同,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合适的迎亲、送亲之人。吉日良辰的选择,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六月六等,娶嫁月份一定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否则就是“犯月”。迎亲、送亲的也不能犯属相忌讳。请期在古时是口头进行,后世则口头、书面皆有。

亲迎。即民间的娶亲、迎亲,是婚姻礼仪的最后一道程序。民间的观念娶亲才是真正的婚礼。先秦时的亲迎礼较简单,“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而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绶,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而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昏义》。)归结起来,有父命子迎、女家礼遇、新婿奠雁、夫御妇车、婿揖妇入、同牢合卺几个程序。后代婚仪礼俗日益繁琐,主要有:请期之后,女家要为女儿“开脸”、“上头”;娶亲前几天,男方给新娘送去上轿的衣饰和礼物,也称催妆,女家则要“过嫁妆”,把陪嫁送到男家;婚典前一天,女家则要派几位妇女到男家整理新房,或由男家自己安排,谓之“铺房”、“暖屋”,新郎则要到亲友家行礼,这叫“行家礼”,有表示成年之意;娶亲当天,新郎家准备好花轿,轿里放父母双全的“压轿童子”压轿,敲锣打鼓到女家迎亲。周代迎亲在昏时,后改在上午。到女家门口,要“拦门”,然后行礼、奠雁;女家邀村中姑娘哭嫁,由兄长将新娘抱至轿中,“泼水”以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起轿后,一路鼓乐齐鸣,新娘要从轿里扔馒头,引村童争拾;过井、桥、庙要用红毯遮起来;若两家迎亲的相遇,则要交换新人胸前红花;到男家门口,先要闭门“憋性子”,以便新娘过门后和气孝顺;在鼓乐爆竹声中,新娘抱着装有五谷金银的“宝瓶”下轿,由伴娘牵引入门;进门坎时要跨马鞍以求平安;进门后要“撒谷豆”驱邪;要传袋,“今人娶新妇,入门不令足履地,以袋递相传,令新妇步袋上,谓之传代。”(《新知录》。)然后在宽敞、肃穆的正厅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后,新郎用称杆“挑盖头”,取“称心如意”之义;家人要“撒帐”,“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合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后夫妻要“同牢”、“合卺”,即新人入洞房后一起吃饭,吃长寿面或子孙饺子,喝交杯酒;同时主家开筵席,大宴宾客,新人由父母引领向来宾敬酒;晚上亲友来“闹洞房”。这是婚礼的高潮,也是任何婚礼都少不了的仪俗。《抱朴子》云:“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言。”“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但无言,且以愈闹愈发,喜可加倍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湖州》。)次日一早新娘拜见男家全体成员,称“认大小”;三日后新娘下厨为公婆做馔,称“盥馈礼”,俗称“下厨”,表示新妇的孝顺。公婆食毕,然后新妇共食于堂上,公婆斟酒给新妇,以示回敬。随后公婆从宾位下堂,新妇从主位下堂,表示新妇从此代理公婆之事。如公婆已死,则于三日后到公婆庙参拜,叫“庙见”。不行庙见礼,新娘便不被承认是夫家的正式成员。

§§§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简称丧礼或葬礼,是人们在丧事活动中所遵守的程式化的行为规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处理死者殓殡祭奠的仪式;广义的丧礼,包括葬式、谥法、陵墓、庙、碑铭、祭祀、神道摆设等等。人们通常所讲的是狭义上的丧礼。

一、古代丧礼的社会意义

“丧者,亡也。人死谓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死,称丧者何?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白虎通·崩薨》。)丧的本义是逃亡,因孝子不忍心直言自己父母的死,故用丧作为死的隐讳语,后世人们常把死亡二字连用。自人类有丧葬活动开始,丧礼也就产生了。两万年前山顶洞人在尸体周围放赤铁矿末,并随葬石珠、骨坠等物,证明当时已有安慰亡灵和安排死者死后之事的仪式。很显然,丧礼的原始心理依据是“灵魂不死”,并由此对死者产生既怕又爱的双重感情,于是人们将死者送到另一世界,并尽力让他们在那里过上优裕的生活,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感情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处。出于这样的目的,便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程序的丧礼。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丧礼被赋予了“社会杠杆”的意义,如生者利用丧礼替自己挣面子、争社会地位,统治者则利用它来别亲疏、显贵贱,以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致使丧礼离产生的原始出发点已很遥远,而殡葬操作中较固定的程式化规范行为,则又协调了人们在丧礼活动中的行为,达到有序性和一体化,使人们在情感、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等方面能达成同一,并互相交换,这可从主观上帮助人们维持心理平衡并进行社会教化,也在客观上起着一种促进社会一体化、加强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日益复杂,表现在丧礼上,就是形式日益繁琐。生、死是大事,因而人们对丧礼非常认真。宋代司马光《书仪·丧礼》把这些丧礼归结为25种,分别是:初终、复、易服、讣告、沐浴(包括含饭、袭)、小殓、大殓、成服、卜宅兆(葬日)、启殡、朝祖、赙赠(亲友致奠仪)、陈器、遣奠、送葬(在涂)、墓地、下棺、祭后土、题虞主、返哭、虞祭、卒哭、小祥、大祥、谭祭。这套繁琐的葬礼过程所体现的原则是“孝”和“敬”,古人希望通过规范人们行为的丧事操作来淳化人,强调对祖先的孝。魏晋以来,佛教传入和道教确立,丧礼中渗入二教内容,但儒家精神则一直是其核心。

二、古代丧礼的程式

各民族的丧葬礼俗体现着社会习俗和信仰习俗的特点,因此葬仪形式虽大同小异,但内容却五花八门,形成复杂深邃的丧葬文化民俗。后世的民间传统丧礼大致可分为初终、殓、殡、出殡、下葬五大步骤。

初终。从周代开始,便有把危重病人从床(炕)上移到地上的习俗,称“废床”、“移床”,民间盛行用门板接人,因为人出生于地,卧地有生还的希望。断气时,用新丝棉置于口鼻,确定是否停止呼吸,这叫“属纩”。死而未僵时,用东西把死者的嘴撑开以备含口称“楔齿”。为防止死者双腿蜷曲,要“缀足”,称“绊脚索”。古代人初死,亲属要持其衣帽登屋顶面北或朝祖先发源地方向三呼死者姓名,后再将此衣覆在死者身上。这叫“复”,又叫招魂。有的地方是用竹竿将屋顶捅一个洞以让死者灵魂回来。对于客死他乡者,则要到其初终地招魂。行复礼是“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礼记·檀弓上》。)。丧礼中的孝道由此而始。接着易服,即准备丧服,然后向亲友、邻里报丧,这叫“讣告”。讣,《说文》作“赴”,即跑、奔走,说明报丧是跑着完成的,它含有请生者来与死者作别和邀请他们来协助丧事之意,也有请亲友邻里来检验死亡之意。旧时死者脸上用方巾或纸覆盖,称覆面纸。民间传说此俗源于吴国,吴王夫差悔恨自己不听伍子胥忠告而亡国,认为无颜见伍子胥,死后用布遮面。

殓。人死后被认为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故要为死者沐浴,民间称“抹尸”。之后入殓。殓通敛,即为死者穿衣及入棺。“衣尸入棺曰敛。敛者收也,收藏不复见也。”(刘熙:《释名·释丧制》。)殓分小殓、大殓。三日后给死者穿裹衣衾为小殓,“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矣。宗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已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礼记·丧问》。)入殓的衣帽鞋袜都是特制,冠以“寿”字。据官爵的高下尊卑或家庭财力各有差别,衣服多取单数,质地有麻、棉、绸,习惯上不用缎子,因为缎音同“断”,有断子绝孙之忌。给死者穿一套衣服便要扎带一圈,称“袭”。殓时还有“含饭礼”,更衣后,把珠玉或米饭纳含死者口中称“含口”,古人认为“缘生事死,不忍虚其口”。清以来多用铜钱。大殓时,棺木中要放入死者生前常用之物,以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同类推荐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文化产业概述、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兴起与政策关系研究等。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记得喜欢我

    记得喜欢我

    当篮球少年遇上摄影少女,会碰撞出什么样奇妙的火花呢?当然是摄影少女没完没了的拿着单反怼着篮球少年的脸啦。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星坠镜神寂

    星坠镜神寂

    “零时,仙灵问世。五霸现身,独居天下。威力无穷,祸害众生。”红线扭动着,又传来一阵声音。“北,玄灵兽。南,菱纱狮。东,魔天尾。西,墨天璃。西北,食声兽。”瞬间,黑烟惊起,脚下的魔法阵,却发生异动。黑色血液之中,流淌的究竟是什么?
  • 我怎么就成了游戏大佬了

    我怎么就成了游戏大佬了

    李谬,刚刚上高二。正好赶上了全息模拟游戏《天涯》的问世,家境还算不错的他就买了个游戏仓,在内测期得到了一本不错的武功秘籍,然后逐渐探索这个游戏世界真相的故事。
  • 尸语末世沉浮

    尸语末世沉浮

    那些枭雄那些传说般的丰功伟绩从未距离一个普通人如此之近。很显然主角不是“超人”他想要的不多只是简单的生活缠绕世界的蛇吐出了它的“信子”世界被丧尸吞没,沉浸在刺骨的毒液中!一种病毒席卷了世界,科学家告诉人们,那不是病毒,而是上帝的甘露。它名为clgon李树,全身都是clgon!-------------------------------------鉴于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可以帮作者取名哦),我建了一个qq群:979778975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意见。
  • 冠心病防治指南

    冠心病防治指南

    《冠心病防治指南》系统地介绍了常见慢性病冠心病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它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的书写模式,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的普及读物。此外,该书对于从事慢性病预防和临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将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随身带个志怪游戏

    随身带个志怪游戏

    新书:《聊斋左千户:开局获得无限合成栏》邪异现世,灾难临城,人间哀嚎遍野。手机中一款名为“浅蓝”的小游戏,将杨青送入妖魔横行的古代世界!他每完成一关游戏,就能获得“天罡、地煞”的一种神通。强化地煞—通幽,获得天罡—颠倒阴阳。强化吐焰,获得掌控五雷。强化御风,获得唤雨呼风。强化神行,获得纵地金光。......当人类在灾难面前瑟瑟发抖时,杨青却追着妖魔暴打!因为他发现,在游戏世界获得的任何技能、物品都能够提现到现实?还能够加点、强化、无限提升。
  • 落落尘缘

    落落尘缘

    拥有天界第一美女称号,众人眼中是天帝手中的利剑的杜落笙上仙,忽然有一天成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凡间女子,以前过得那还算顺风顺水的潇洒日子,顿时变得波澜起伏
  • 恋爱心理学大全集

    恋爱心理学大全集

    恋爱,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亘古常新的永恒主题,男女都向往美好甜蜜的爱情。然而,为什么有的人恋爱之路比较顺畅,甜蜜幸福;有的人恋爱之路却总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深层原因何在?除了现实的规律和所谓的“缘分”之外,心理因素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