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900000005

第5章 宋金元赋概述(5)

郝经(1222-1275)是理学家赵复的弟子,又是文学家元好问的学生,还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的孙子,金朝灭亡时,他才12岁。他生于金,仕于蒙古忽必烈,实际因为充任蒙古军的使宋使而被长期扣留在南宋。他的《陵川集》中存赋15篇,也都是古赋,其风格有与元好问明显相似之处,可看作是金赋的殿军和元赋的开辟者。因为他抱有亡国破家之痛,童年亲受过离乱的苦难,亲眼看到过广大人民的疾苦,所以在其诗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元朝,他虽以新朝的谋士身份进行活动,但又常以金朝的忠烈者而自期,其《铜雀台赋》《虎文龙马赋》等,都表现出了他的这种思想和情绪。《四库全书总目·陵川集提要》说他的文章“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其《冠军楼赋》《泰山赋》《牡丹菊赋》《幽诉赋》《秋风赋》等等,也确实雄健豪壮、骨力劲道。他的《怒雨赋》写得尤为壮采。本赋题下注明写作时间为“己酉(1249)五月十三日”,当为他出仕蒙古之前的早年之作。他把人们所熟悉的暴风雨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并把这一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自然现象以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内涵,并以赋明志,写出了自己独立不惧、履险如夷的个性和气质,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处世态度。文笔刚健、雄浑、挺拔而简练,似乎比苏过的《飓风赋》更高一着,在赋物寓理的赋作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王恽(1227—1304)也是当时的大家,长于文学而又有史才。他多次上书主张保护科举中的词赋科目,为律赋的地位辩护,但他自己却又不作律赋,只为文士步入仕途呼喊,只把律赋作为进入文学殿堂的台阶而已。其《秋涧集》今存赋10篇,也都是古赋。著名的《菇野菊赋》《三峰晴雪赋》《吊廉将军墓赋》等,大都苍劲而畅朗,表现出关切时事的思想感情,亦有元好问的遗风。

王旭(生卒不详,约生活于世祖、武宗时期)一生未登仕途,故常拟屈原的遗意为赋,情思悲怆而体气却甚豪迈,《兰轩集》中存赋10篇,也都是古赋。《爱河赋》痛恨世道衰微、晚节末路;《困骥赋》以困骥自喻,展示自己倜傥不羁的品格;《离忧赋》更写春愁秋悲、凄风苦雨的情状,表现出理想和现实相忤的自悲心态,显然更具有时代意义,而《鸣鹤赋》也写得很有寓意。

戴表元(1244—1310)在南宋因兵乱而不仕,入元后亦不热心仕途。他少从王应麟游,学有渊源。鉴于宋末文气萎弱,他“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四库全书总目·剡源集提要》),其《剡源集》中存赋14篇,也都是古赋,代表作有《耕宽堂赋》《可竹轩赋》《寄安斋赋》《碧桃花赋》等等,大都深沉雅洁,化腐朽为神奇。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名重当时,其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刘因(1249—1293)是一位理学家,有《四书集义精要》传世。他为人正直,性不苟合,元王朝多次征诏,皆以故不就,采取了与元蒙贵族不合作的态度,被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其名作《苦寒赋》描写春至而寒威犹盛,致使贫苦人家“火如红金,薪如桂枝,儿号妻哭,痛尽伤悲”。全赋明写春寒,实喻政治气候,比较深入地反映了蒙古贵族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全赋有描写,有议论,笔力苍劲而气势雄健,从中透出宋赋向元赋过渡的痕迹。而《渡江赋》也写得恢弘大气,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可说是元赋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孟(1254—1322)是宋皇室的后裔,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他入仕事元,内心颇多矛盾,但为政尚能兴利除弊、体察民情。其《松雪斋集》今存赋5篇。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处境,所以赋中虽多慨叹故国沦亡、身世沧桑之情,但不敢言世情、指摘或揭露元朝的黑暗,故赋风蕴藉清婉、墨淡言温,透露出一股清新秀丽、简练超俗的风韵,著名的《纨扇赋》《修竹赋》《吴兴赋》等就表现了这些艺术特色。特别是《纨扇赋》,表现“用舍有时,出处有宜”的“行藏任道”的思想,不从遇与不遇上着笔,别出新意,境界颇高,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无可奈何而又聊以自慰的心情。《修竹赋》摹形涂色,渲染情境,语意婉转而有神韵。《吴兴赋》虽气势雄健,亦情韵流转,景色相宜,颇具恬和豫畅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是书画家为赋的艺术体现。

袁桷(1266—1327)是元王朝前期存赋最多的作家。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后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后迁侍讲学士,朝廷的制册、勋臣的碑铭多出其手,是大德、延祐年间的著名学者。其《清容居士集》存赋22篇,以《导游赋》《椿堂赋》《凝云石赋》《桐柏观赋》《玄云石赋》《息斋赋》等最有名,大都咏物抒情,真切感人。《导游赋》表孤介,《玄云石赋》抒怡情,语言清新,境界幽静,流露出退隐山林、以节操自守的淡雅心情,显示由宋赋多说理向元赋重抒情转化的倾向和趋势。

这时期重要的赋家还有刘埙(1240—1319)、任士林(1253—1309)、陈栎(1252—1334)、张养浩(1269—1329)等人,他们都有较多较好的赋作传世,如任士林存赋18篇,陈栎存赋15篇。刘埙的《观雨赋》《迎春赋》《养生赋》,任士林的《悯己赋》《翰音赋》,陈栎的《大禹惜寸阴赋》《黄山堂赋》,张养浩的《白云楼赋》《鹦鹉赋》等等,咏物抒情,大都写得清新明畅,风韵动人,在促进元赋的发展衍化中,各自起了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元朝前期是元赋创作的高潮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宋代的文赋向古体赋转化,以理入赋的赋风衍变为以情驭赋,从而形成了元赋写作的特点和风格。

在元前期赋作的基础上,元后期的赋作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延祐年间(1314—1320)科举考试变律赋为古赋及元初文学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时,社会矛盾特别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也更加突出,社会混乱,政局动荡,人生坎坷,所以从思想内容上说,关心现实、暴露矛盾的作家作品比前期大大增多;从赋的体制和风格上说,抒情成分更浓,“祖骚而宗汉”的复古倾向更重,骚体赋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而真正完成了由宋赋向元赋的转化,构成了元后期赋作更复杂的内涵。其中,既多愤激的呼号,也有平和的咏叹,其作家又多由担任过考官、学官的儒生和由科举出身的文士所组成,从而更加巩固和扩大了文儒相兼的赋学队伍。程朱理学虽然是元朝后期的官方哲学,有些赋家也不免沾染了理学家的迂腐气味,但有成就的作家们,却能在向理学家靠拢的同时,又能超脱理学家的绊羁而争取赋作的文学独立地位,向诗骚靠拢。如果说,宋金之赋是向散文说理化衍进,而元后期的赋则又表现出向诗骚的抒情化回归。这时期赋的创作非常繁盛,赋家赋作数倍地超越前期,其中著名的就有虞集、刘诜、马祖常、许有壬、朱德润、杨维桢等人。

虞集(1272—1348)是著名理学家吴澄的弟子,元成宗大德初年曾任大都路儒学教授,后历国子助教、博士、太常博士、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学者。他主张选用儒学之人为官,以造就封建统治人才。但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极力反对元王朝所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但是由于遭受蒙古贵族的嫉视,多次向朝廷提出的建议不仅没有施行,反而遭到疑毁。因此,他的作品没有理学家的迂腐气,反而时常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感。其《道园学古录》存赋4篇,以《画枯木赋》最有名。全赋虽然短短几句,却能再现画中枯木的精神状态,曲折地反映出作者虽缺乏生气但仍保留着一定的傲岸之气的性格,是当时处在民族歧视重压下的文人志士的心态写照。赋文简练而有情致,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抒情赋。

刘诜(1268—1350),一生不仕,刻意学古文而又能自出机杼。他赋学欧苏,但不以模拟字句为古。其《桂隐文集》存赋13篇,多为古体赋。《白雉赋》《芳草赋》《兰亭赋》是他咏物抒情赋的代表作。特别是《兰亭赋》,假借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生死”、“齐彭殇”几句话生发,使老庄玄胜之谈蜕变为现实的哀怨苦情,抒写怀旧伤国的民族感怀。

马祖常(1279—1338)为元王朝的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累官至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为政公平,廉洁奉公,体察疾苦,同情百姓,正直敢言,不畏权贵,其《石田集》中存赋5篇,大都鲜明地反映出作者仕途中的真实心情。其中,以《伤己赋》《悠然阁赋》《适忘赋》为代表。《伤己赋》表现自己不满现实、奋发自励、不与流俗合污的高贵品格和政治抱负,同时也抨击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和腐朽,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两赋表现自己问心无愧、高视尘俗、悠然独往的情怀,也是抒情述志佳作。看得出,他深受屈原的影响。

许有壬(1287—1364)是延祐年间进士,曾任中书左丞等职,其《至正集》存赋7篇,其中《云庄赋》阐明人生意趣,事理深切,简雅高古,情蕴中透露出英迈之气,是元末古赋的佳作。

朱德润(1294—1365)也是一位儒学官吏,做过国史编修,征东儒学提举,《存复斋文集》存赋4篇,以《雪猎赋》《幽怀赋》为代表作。前者为元英宗命作,文虽嫌疏浅,但敢于跟皇帝抒发对腐朽政治的讽刺和谏诤,其胸襟的直爽、泼辣和大胆,还是令人敬佩的。其《幽怀赋》简练、犀利的笔触,揭露至正年间(134l—1368)农民起义前夕的黑暗现实,文辞锋芒毕露,具有重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杨维桢(1296—1370)是元末唯一留有赋作专集的大赋家,其赋数量之多,不仅为元人赋家之冠,而且也前无古人。他60岁时,正值朱元璋灭元。朱元璋曾以安车征诏他,他却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谢辞,看来是位狷直而有气节的人。他能诗善文,尤工乐府,是元末的诗坛领袖。诗风纵横奇诡,文风清晰流畅,人称“铁崖体”。其赋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讽刺性,笔力雄健,语言简明。《承露盘赋》批判神仙迷信,《乞巧赋》揭露人情虚伪,《忧释赋》写仕途的险恶,《骂虱赋》揭露残人致命的贪官暴吏,《怀延陵赋》也委婉地反映出元朝宫廷内部的夺权与残杀,表现了统治者的反动和腐朽,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他如《罗浮凤赋》《叹疾赋》《起病鹤赋》《索居赋》《定命赋》《尚志赋》等等,或抒志意不逞的沉忧,或泄世事混浊之孤愤,都是咏物抒情的精品。《些马赋》更是他的代表作,虽为哀马,实为哀己。它从马的沉渊展开想象,推想马的前途,而归结于江险不可久居,这就自然隐喻出具有才智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以至人民大众的疾苦,客观上反映出元末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他可以说是元赋的集大成者。

与上述诸家同时的作家吴莱(1297—1340)、陈樵(1278—1365)、王沂(生活于仁宗至顺帝时期)、黄文仲、李祁(1310—1388)、胡天游(?-1397?)、汪克宽(1304—l372)等人,他们的存赋都各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样丰富了元后期赋苑的赤橙红紫,如吴莱的《狙赋》就是讽刺现实极为深刻的优秀之作。

可见,真正代表元赋艺术成就、思想内容最为广泛的,还是元后期的赋。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宋金元赋的发展、衍变过程和重要赋家、赋作的介绍与评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宋金元的赋作从体式、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和风貌。众多的赋家和赋作充分展示了它在中国赋作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有力地证明了“唐后无赋”的观点是错误的。宋金元赋是秦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赋的发展和延伸,是明清赋的铺垫和前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宋金元赋的重视和研究都极为不够,我们应该继续更深入地研究它,以便更好地继承这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宋金元赋评注》是《历代赋评注》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编著敬献给学界,以尽我们在宋金元赋研究方面的一点责任和义务,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 茶经续茶经

    茶经续茶经

    《续茶经》模仿《茶经》体例,亦分三卷,篇目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等十个门类。本书介绍了茶的源、茶叶采制的用具、茶叶的采制、制茶工具,煮茶的用具,煮茶的方法、茶的饮用等十个门类。
热门推荐
  • 萌宠小学弟

    萌宠小学弟

    不知所以,悠悠我心。碧水悠悠,墨然心动。悠言:“墨煜学弟啊,你说,你喜欢我什么?”墨煜:“悠悠学姐,我喜欢你,喜欢你不知道我早已喜欢你。”悠言:“为什么是我,听说你读书那会儿挺多人跟你告白来着。”墨煜感觉到醋味了,连忙道:“但是我只跟你告白,只喜欢你一个。”……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是刚好我喜欢你,你喜欢着我。最好的爱情是,情不知所以,悠悠我心。
  • 起风的时候想起你

    起风的时候想起你

    她受不了有一天那些曾经的炽热浓情变得平淡无味,她以为这便是她和俞致礼分开的初衷。她将和俞致礼的幸福时光妥帖安放着。她告诉纪灿,这些年,她一直都觉得庆幸,她和俞致礼分开是他们两个人共同决定的,唯一的阻碍不过就是因为他们不想再爱彼此了。很多年后,纪灿告诉她,没有那么简单。她终于开始怀疑,自己在那一年为什么轻易离开了。而后缺失的记忆一点点被拼凑,她才恍然,原来,岁月不欺人,只是他们都透支了太多美好。
  • 新妻上任,大叔请专情

    新妻上任,大叔请专情

    何沐晴这辈子都没有这么点背过,仅仅的两天时间里,先是碰见男友和闺密滚床,接着找了个小白脸出轨报复,又在男友和小三的刺激下把小白脸拖进民政局把结婚证给办了。然而报复的感觉很快乐,现实却很残酷……。某男将她抵在墙上,眉眼浅笑:“怎么?嫁给我很委屈?”何沐晴委屈得两眼泪汪汪:“你老实告诉我,你除了年龄有点大,有外债,有前妻,有儿子……还有什么?”某男:“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新妻。”何沐晴气愤地想,我都被骗成这样了,你还在这里讽刺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菜鸟除妖师

    菜鸟除妖师

    孤苦伶仃的除妖师后人尚羽,与各种妖魔鬼怪斗争,经历磨难,不断学习成长,与伙伴们策马江湖,锄奸惩恶,寻找亲人的故事。
  • 荒芜的度假村

    荒芜的度假村

    古驰是个年轻的另类画家,其作品以灵异、恐怖和诡谲著称。清明前夕,他只身来到女友小丹的故乡马家庄,准备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潜心创作。他和女友事先约法三章,作画期间,相互不通任何往来。马家庄是一个自然行政村,紧邻城郊,自然气息浓郁。这里属丘陵地带,还有一条与长江相连接的内陆河流响水河环绕,使得其地理环境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10年前,马家庄是当地著名的农家乐度假村,被称为城市后花园。然而,如今的马家庄早已变得萧条冷清,那些饭庄、酒店、歌吧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村街,也因房屋年久失修,墙皮脱落,庭院破旧,看上去一派颓败。
  • 秦王又被我撩了

    秦王又被我撩了

    遇到苏浅浅,就算你上辈子是秦王又怎么样? 苏浅浅得到了一枚戒指,戒指里住着一个魂,里面还是一个霸道自恋的王,本不想被这位王缠上,但某王一脸霸气的说。“本王的戒指可是你想带就带,想脱就脱的?简直愚蠢至极!”苏浅浅满脑黑线…我带上的时候怎么不见你出来说?后来……“女人,你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命中注定吗”
  • 竹马是个小病娇

    竹马是个小病娇

    徐修辰在乡下开着三轮车,车上驮着池易桉,卖桃子,徐修辰说道:“池易桉,你装残吧。”“干嘛?我不要!!”“你看啊,这样大家啊会同情你多买些桃子。”“哇,钱!!可是这样不好吧。”“没事,我们会多给些桃子。”“好!”晚上,池易桉问道:“买了多少钱呀~”“两百。”“这么少啊,我们的桃子可是进口的诶~”徐修辰看她的样子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宠溺的笑了笑。(桉椹:这样骗你媳妇儿真的好吗徐少爷???)
  • 华语电影传说

    华语电影传说

    历经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双周一成鼎盛时期、到21世纪初最后辉煌时期,利用个人影响力延续香港电影在亚洲的深远影响力,拓宽亚洲及全球发行渠道,立足香港背靠大陆,开创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
  • 社交艺术模板

    社交艺术模板

    模板只是一种规范要求,一种原则框架,一种理性套路,年轻人在社会上如何学会待人接物,礼尚往来,如何学会交际应酬,与人相处,应该先从模板起步,先从模仿中学起,这与具体实践中必须拥有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为任何灵活、变通或创造性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则框架和起码的规范要求。社交艺术模板就是为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和基本方法。
  • 英灵导师

    英灵导师

    老夫心血来潮的黑历史……跪求不看//-//大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