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2100000002

第2章 88岁不老(1)

中国小儿外科创建人张金哲院士

11月27日,我第一次见到张金哲院士。其实了解一位长者无须太多,只要留心他的面容就足够了。

张老的脸清瘦清净清朗,一头银发也是光洁的没有一丝杂色。只有身体健康、欲望淡薄、内心清澈的人才会活出这样的面容。

我们是并排坐着交谈,因为他的右耳听力稍好些,我便坐在他的右边。我们挨得比较近,这使我的眼睛正对着他的手。那手,指尖纤细不见僵硬粗糙。我不敢相信那是男人的手、是88岁老人的手。而且从这双手现在的状态看,我猜想它应该还能做手术。

我2006年还做了手术,是在山东医学院泰山医院做的。按照张老的说法他从23岁开始上手术台做助手,到2006年谢幕,拿手术刀的时间长达64年。

64年,而我们的谈话仅只一个小时。我只有聆听的份。聆听一位老者心的瞬间灵动。

我们的话题从张老的“院士自述”开始。1997年,他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时总结人生写了四句话: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

他说,记不清多少年之后,有一回电视里访问裘法祖,裘老对人生的理解也有四句话,而且也是一二三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我们之间没有通过气呀,张老不可思议世上竟有这等巧合!

当然毕竟张老是张,裘老是裘,一位在楚地,一位在北国。裘老是一切看空了,张老则是至今不肯“脱俗”。

他承认自己的四句话是日积月累慢慢明朗而且坚定下来的。他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他的“努力”和他的“宽容”,说白了就是两项——做事做人。做事需努力,为人且宽容。

我注意到他在“努力”的前面用了“一生”这个限定词,足见他从时间上压根就没有给自己留有偷闲的余地,须尽一生所能。

想来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有些“唯美”。

张老诙谐地自谦我是达不到成佛的境界了。但他坦承:我的想法是现实的,也是自己追求的境界。至于努力的结果怎么样?他笑笑,只能说努力了。如此说来,他绝对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总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中结果,而且有点浪漫,有点玄。他却只在乎过程,而且出奇地实在。

此前我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中国有专业形式的小儿外科最早现于北大医院,那是1950年,医生只有一名,就是张金哲。那年他30岁,是住院总医师。

有关1950年还有一段真实的记录。八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年轻的张金哲有幸到会。会上,他当着众多医学前辈的面,大着胆子把积郁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从临床统计情况看,12岁以下的外科患儿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丧命;新生儿皮下坏疽病的死亡率将近百分之百;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并不复杂,死亡率却很高……最后他在向大会发出求助的信号:如果我们有专门的小儿外科,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了……可以想见,那一天他在说此番话时急切和痛心的程度。我推想,他当时的发言在现场专家们的心里留下的恐怕只有一个声音——救救孩子们吧。当即,诸福棠教授点将张金哲,让他创办中国的小儿外科。回过头来看,诸老把开启一个学科的钥匙交到这双手上实在是件幸事,既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幸事,更是中国孩子们的幸事。

之后57年,应该说是张老一部为中国小儿外科事业努力的历史。其间他的外科思路和他的手术技法曾被一次次地推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继而又被一行行地编著成教材,最后又被一笔笔地写入院志或史料。怎么说呢,这是经得住时间打磨,砸不烂,打不碎,蒸不熟,煮不透,响当当、硬邦邦的东西。我自知没有能力将这些绵延于不同时期的东西表述清楚。

张老的谈话比较轻松,没有刻意,在诸多的成果中他说到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新生儿的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率占到肛肠外科的第二位。那时国际上推崇的方法是做三次手术:第一回把肠子先拿出来,在婴儿肚皮上做个瘘;第二回清空肠子,把缺乏神经纤维细胞的病变肠子切除掉;第三回再把肚皮外的瘘接回肚子里。这样来来回回得开三次刀。

那时我们的家长对这种方法根本接受不了。现实环境是我们连洗澡的条件都没有。那个年头,当大夫一个礼拜才洗一回澡,还得到手术室去蹭。一般人到哪儿洗澡去?然后要让这些没有洗浴条件的家长们再去弄个浑身哪儿哪儿都是大便的孩子,实在不现实。你说洗不洗?怎么洗?洗不好孩子得肺炎了。还治呀?不治了。

1962年我们医院有一个大夫从苏联系统留学回来,给新生儿做了这种手术。开第一刀之后他给100个孩子发了100封信,等待着他们的二次、三次再回来。结果真正回过头来做二次手术的孩子没有了。那时候做这个手术只有我们儿童医院一家。孩子都哪儿去了?没了,不会回来了。

他不否认,其实外国人也面临同样的困顿,说是给孩子先做了个瘘,过会儿大夫下班开着车,看见电线杆子底下包着个孩子,下车一看就是他手术的那个孩子。死了,扔了。他们也知道这招不灵。

那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把开三次刀精简为一次。我采用密闭的手术,不在肚子里打开肠子,将肠子拖出肛门外做切除。记得那时一次手术下来我们的白大褂可能要撤换几次,但孩子肚子里没有一点污染。然后我们用自己设计的钳子斜着夹住创面,等待伤口自行愈合。几天后,钳子会随着干瘪的肠壁自然脱落。

他说,其实这种手术最早是法国人Duhamel发明的,他的钳子叫Cocker氏钳。但是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它有不少缺点。首先两个钳子又大又长,那样的家伙摆在婴儿的两腿之间,挨着稚嫩的皮肤很可怕,于是我们把钳子的长度缩短了。

不久在手术中我们又发现,Cocker钳子的牙齿设计在最外端,钳齿在这样的位置很容易伤及幼儿正常的肠壁,要知道那些薄得近乎透明的肠壁,一旦破漏了便会引发盆腔脓肿,这是要命的。于是我们再次改进Cocker钳,把牙齿设计到靠后的位置。让钳齿咬在即将萎缩脱落的肠壁上。

说到这时,张老用他纤巧的左手食指搭在右手食指上,做出一个重叠的手势。他说,“Duhamel”手术还有第三个缺陷。你看,直肠与结肠的吻合是这样相错的,这就很容易形成“盲囊”,这个“盲囊”日后少不了找麻烦。于是我改用环形钳进行斜吻合,这就避免“盲囊”的形成……

张老认为,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不足开始。有缺陷才令人思变。思变是好事,事物总是推陈出新,“张氏钳”就是在“努力”中慢慢地成熟起来的。这种方法在上个世纪60-90年代一直很盛行,从此手术不再有噩耗相逼。

我似乎稍稍明白了一点,一个医生的不懈努力意味着什么,那是在一步一步地为病人找回活下去的机会。

1964年,张老在开罗第一届亚非医学大会上,介绍了自己完成的74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他的“环钳斜吻合”手法,折服了不同肤色的同行们。“环钳”也在这次会上被尊称为“张氏钳”。

但是世上的发明创造也没有哪个不存在缺陷。张老哈哈大笑,“张氏钳”也好,“张氏膜”也好,“张氏瓣”也好,虽然曾轰动一时,到头来不也统统淘汰了吗?他清楚世间万物缺陷是永存的,所以努力永远没有终点。

到了1999年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开始采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的手术。至此这类手术根本不用开肚子了,连一次刀都不用了。

接下来张老的话似乎已经不局限于医学的问题。

他回忆,那年头没有一个工厂给我们做这些手术器械。但是我有办法,我喜欢自己动手,我的家里什么台钳、钻、锯、凿样样都有。难怪,医院的同事们背地把张老的家叫“张金哲作坊”。

那时候,我到哪儿都能买到螺丝钉、铁丝、铜片什么的。遇到手术中缺的东西我就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制作。遇到不顺手的东西,我就拿回家修整修整。那时候大到麻醉机、氧气筒我都敢把它拆了修理。

被国际同行尊称的“张氏钳”也是张家作坊的产物。张老说,我开始就是买的锁门的钌铞。我把钌铞的主页中间部分挖空,拿砂轮把毛糙的边缘打平了,然后把钌铞两页之间加上旋转螺钉,保证它可以任意调节松紧……

我终于明白了,那些被世界医学史记载下来的,以“张氏”命名的各种器械,竟是如此造作出来的。可爱就可爱在张老至今对那些土造的东西没有半点嫌弃:钌铞都是钢的,弹性很好,也很结实,大的小的都有,手术中使用起来方便而且很有效。

那是不可思议的年代,没有那么些的规章条例,于是许多发明从张金哲的工作台上飞了出来,尿道夹、简易气管切开刀、吸引器等大大小小的器械至少有五十种之多。他说,我们先在动物身上试试,行;再在尸体身上试试,行,接着就上临床了。

同类推荐
  • 六月的梦

    六月的梦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讲评试卷结束后,高考倒计时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学校于6月4日开始放读,学生不用上课了,实际上学校要做好考前准备,那些教室都要腾出来做考场,必须经过一番布置,这需要时间。学校就把这三天时间称为“放读”。当然,学生也就可以趁此机会休整一下。放读前一天下午,直到最后一节课,班主任陈焕珍老师才把考生准考证发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自己所在的考室和座位号,届时凭准考证入场。其实,只发给大家看一看,然后又收回,由班主任代为保管(待考试前半小时再发给考生),以免考生丢失误了考试。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座位好不好。
  • 情却拴马镇

    情却拴马镇

    一座丝绸之路的传奇古镇,演绎百转千回的情感,再回拴马镇,是与非,爱与恨。《情却拴马镇》共十六章,包括:再回拴马镇、生死来客、天灾人祸、祸不单行、事不罢休、有情谈判、流言蜚语、杀人犯、寡妇门前是非多、丝绸之旅、多云转情、千里来相会等。
  • 箫声咽

    箫声咽

    深夜,两名道士不请自来,他们自称来自江湖第一善帮的红筹寺,此行无非两个目的,一是送回文总镖头文玮峰的尸首,二是索回红筹寺的圣物。文夫人悲愤交加,百口莫辩,想要寻找帮手,却发现无论是女儿还是其他镖师都在转眼之间没了踪影……文玮峰的女婿,云台山庄的庄主徐士清觉得岳父死得蹊跷,便请来号称“江南府门三绝”之一的仵作白志远协助破案,谁知,白志远刚找到关键线索便死于非命。若干年后,仵作之女白箫被许配给徐家大少爷,不料新婚之夜,新郎却离奇失踪。所有这些都似乎与当年的文镖师命案有关联,而武功高强的蓬莱四子更是个个有嫌疑,究竟谁是凶手?
  • 翡翠王

    翡翠王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古今传奇系列之一。本书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古今传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古今传奇类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已成经典之作。故事或奇异或感人,充满传奇色彩,让热爱古今传奇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烦恼撞了老贾的腰

    老贾是个开心人,从小爱笑。那时,他是个娃娃脸,一笑,笑出两颗门牙,像是汉白玉定制的,大又白,招人爱。现在,一对门牙在他口腔寄生四十五年了,只略为风化,迎着光亮,仍很耀眼炫目。当然,他脸型也是原样,只是发开了,多了岁月的皱褶,但浅显。黎云说,我就喜欢你这样子,喜庆。老贾是冰,黎云是暖瓶里的开水。开启瓶塞,老贾就化了。老贾和黎云是在一次同学会上结识的。当时,老贾他们订的是一家宾馆,那家宾馆同时接待一个学校的两场同学会,都在一楼大厅里进餐,人很杂,闹哄哄的。老贾那天去得迟,瞅个空座就踅过去。
热门推荐
  • 非行者言:19世纪英国人非洲行居记录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非行者言:19世纪英国人非洲行居记录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论述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史料内容。通过撷取具体内容举例,本书展示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经济史、主要酋邦或王国史、相关族群发展演变、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非洲传统社会文化等文化方面的史料。
  • 他像呼啸而过的风

    他像呼啸而过的风

    究竟是在复仇的计划里迷失,还是在爱情的蜜罐里投降?他像是呼啸而过的风,留下无限心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通灵实录

    通灵实录

    一座深山中的客栈,一个神秘的通灵少女,一位美丽的老板娘,一串来自亘古的铃铛,一宗宗离奇古怪的案件。有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阴间的鬼魂,而是阳间的人心。
  • 我的都市之崛起

    我的都市之崛起

    一段本是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承诺而改变,在这个都市之中风起云涌
  • 仙道魔命

    仙道魔命

    他曾因为一个人,屠戮了一方世界的大半强者,修的是仙道,却有魔王之称,为天下所不容。万年后的今天,他在被称作九州的大陆上重生了,这次如果有选择,成仙还是成魔?
  • 我怼了顶流爱豆

    我怼了顶流爱豆

    娱乐圈的悬疑版《傲慢与偏见》……苏夕,身为经纪人,粉的可是别家顶级流量巨星——秦骁。活动现场,她被粉了五年的秦骁吐槽“一个蠢女人”,于是嘛……她怼了他。苏夕本来是要对秦骁脱粉的,但自己艺人和他在一个综艺,周周碰面周周见,秦骁居然对自己表白了!HE,甜宠,一心一意的秦骁娱乐圈里多奇智形色不同集怪咖【剧情指路】38章开始进入悬疑单元剧分卷,主线的人物,神展开的剧情,讲述娱乐圈内和娱乐圈外的波谲云诡。
  • 唐朝第一道士

    唐朝第一道士

    《山海经之仙途妖路》新书已发。..............他是一名道士。他也是一名穿越客。他叫钟文。他也叫九首。救人命时是道长,杀人之时是钟馗。且看他如何游历天下。
  • 侦探游戏,顾教授的小娇妻

    侦探游戏,顾教授的小娇妻

    当夜幕降临时,一切看起来美好的事物,都在慢慢蜕化变质,而在大家眼里光芒四射的B市,开始出现问题。当漂亮、冷情、随性的B市中队长沈暮妍遇上腹黑、傲娇、高智商的刑事侦查专业教授顾琰,且看两人如何强强联手,还B市一个宁静。
  • 或许人间值得

    或许人间值得

    八仙过后,神庭自我封闭,再也无人成仙。几千年后,先轸以一己之力打通神凡两界后,功成身退,开了一家食堂,过起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 节能环保百问百答(青少年科普知识百问百答丛书)

    节能环保百问百答(青少年科普知识百问百答丛书)

    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