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400000003

第3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

01、中国式的“含蓄之美”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含蓄美,不喜欢过分直白。这也算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情结。

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来说,含蓄已经成为美的评判标准。中国的诗词喜欢营造意境,专于“炼字”,用精练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意境,“推敲”的典故也源于此。很多诗人以诗文浅露为俗,讲究句中有句、句外有句,诗文要饱含耐人寻味的深意。这就凸显出含蓄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也不像西洋画那么写实。曾有人批评中国画毫无章法,其实这恰恰是中国画的珍奇所在。中国的画家喜欢按心境随意抒发,追求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体现无尽之韵味,称得上含蓄。画是艺术品不是照片,看画的人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一幅画太实了反而会失去意境,水中月、镜中花才会让人无限地遐想。中国画有一种很典型的创作方法——留白,虚虚实实,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意境。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这类主题,“香”怎么画?“踏花归来”又如何表现?按中国画的技法,不用画什么大场面,只要画一匹马,马蹄上沾上些花瓣,蝴蝶围着马蹄转,“踏花”有了,“香”也有了,颇显含蓄的真谛。

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中国人也十分“含蓄”,这和我们推崇的道德教化有关。华夏文明和儒家思想密不可分,中国人过分守“礼”,假如一个人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被看成“离经叛道”之徒。因此,中国人习惯了低调谨慎,喜欢“含蓄”地为人处世。除了儒家学说,道教和佛教的兴盛,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佛教和道教都提倡“参悟”,追求一种意境,不喜欢太过张扬,不喜欢与人冲突,不喜欢举止外露。这同样也造成了中国人说话不喜欢明说,喜欢让对方领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蕴藏在行为之下,说话的时候讲究“留白”,以含蓄为主。就拿中国的父母和子女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现在,子女都很少对父母直接说出“我爱你”,而父母听到这样的话后就算很开心,也会觉得有些害羞,往往不知该如何反馈。父母和子女之间尚且如此含蓄,更何况是其他人之间呢?

西方人向来追求个人主义,崇尚自由平等。他们更喜欢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至于别人怎么想不会考虑太多,不满就是不满,反对就是反对。而中国人说话经常指东打西、迂回婉转,不习惯这种说话方式的外国人听了,可能就会闹笑话了。

我有个同学,在一家外企工作。有一天公司里的外籍主管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到了午餐时间,这位外籍主管邀请他一起用餐。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主人这么说了,客人总是会推托一句,比如说“我刚吃过”,或者“我家里做着呢”,然后主人又会再请一次,客人才会半推半就地入席。可是,我的同学客气地说了一句“不饿”,外籍主管就真的以为他不饿,自己去吃饭了。这让我的同学感到十分尴尬,却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其实,外国人只是不喜欢强人所难,即使你看起来很需要帮助,你不开口,他会觉得你不需要,会认为你喜欢一个人干,或是别人帮忙会给你添麻烦。我的那位同学说了“不饿”,外籍主管自然就认定他不想吃。这么小小的一件事,就可以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

这么看来,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意不直叙,情不直露”的含蓄。这与西方人的“直言直语”相比,不能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人人都应该学着适应,身在中国就要能听懂身边人的“含蓄”,也要学着“含蓄”一点。

02、 人为什么喜欢“话留三分”

中国有句俗话叫“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意思是话不要说得太直,也不要说得太实,说出七八分,其余的让别人领会就好了。这个现象在当今社会尤其普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暗语交谈,不仔细听还真没办法体会“话中真意”。

“话留三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为了避免双方尴尬。中国人有一种天性,就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直言相告,未免少了回旋的余地,可能会伤了彼此的面子,非常不合适。

一个老板打算在公司裁员时裁掉一名员工,于是叫来了该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商量这件事。这名员工是该负责人的表弟,当初完全是看他的面子才招进来的,但考察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此人没有什么培养的空间。但是这个负责人又是自己的得力干将,眼下要辞退他的表弟,如果说得太直白,怕伤了这位老部下的面子,寒了他的心。

于是,老板对这个负责人说:“下半年公司准备裁掉一批人,你的部门也有几个名额,你有什么想法?”负责人提了几个名字,老板也不否定,只是貌似随意地又提了几个,最后说了说负责人的表弟:“这个年轻人脾气非常随和,但有时候太随和了一点儿……不过和办公室里的同事相处得倒是不错。”

负责人回去想了想,明白了老板的意思:表弟是很合群,但也只剩下合群了,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建树,属于企业中可有可无的一种人。裁是肯定要被裁掉的,老板没有明说,也只是给自己留个面子。于是,在公司裁员的时候,负责人主动把自己的表弟“交”了出去。这种做法不仅让老板满意,也给公司其他人留下了“大义灭亲”的印象。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样的事情在职场中数不胜数。有时候“话留三分”就能比较平和地解决问题,老板最喜欢用这一套。这可以算是一种领导智慧,对谁都快人快语,估计也不会成为老板。

人们喜欢“话留三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留下把柄。精明的人不会心直口快,即使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只是随意提上一两句,让对方产生怀疑,从怀疑中自己发现事情的真相。比如说当你看到一个人被另一个人伤害时,被害者却全不知情,你便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让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不留下把柄,就要适当地运用技巧。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皇权,逼着一些开国功臣、高级将领放下兵权,当然这个“逼”非常有技巧。他在宫中举行宴会,席间对将领们说:“我当上皇帝之后总是睡不好觉。”将领们听懂了皇帝的意思,急忙表忠心:“天命已定,没有人敢对陛下您有异心。”赵匡胤摇了摇头:“我知道你们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有一天你们的部下对你们黄袍加身,恐怕就由不得你们了。”

人们都知道赵匡胤这个皇帝就是这么来的,这句话说明他的心病已经很深了。将领们慌了,赶紧求皇帝给他们一点指示。赵匡胤一步一步达到了目的,但最后还是没明说,只是感叹道:“有钱有地,过过安乐日子其实最快活。”将领们心领神会,纷纷称自己年老多病,要求放下兵权,告老还乡。赵匡胤的真正目的达到了,也没留下“卸磨杀驴”的恶名。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话一出口肯定会引起风吹草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事情是否关己,都做出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该说的话说了,但绝不显露自己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更轻松地达到目的,而自己也会“片叶不沾身”。

03、听不出“弦外音”就会受伤

人可以自我要求,却永远无法掌控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更别说是老板、客户、朋友了。高明的人不会试图去掌控别人,但是会“分析”别人,把一个人分析透了,他想什么你都知道,做起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交谈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方式,谈得融洽,往往会一拍即合;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就会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听”非常关键。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会说不会听,有的人会听不会说,还有的人既会说又会听。在我看来,人可以不会说,但一定要会听。不耐心听和听不懂话的人注定平庸;油嘴滑舌,哪里都要插句嘴的人,自以为高明,但钻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并且随时都可能遭遇“祸从口出”;“懂得听”和“听得懂”的人再不会说话,也有可能被重用。

中国人喜欢用暗语,话里面暗藏着其他的“话”,话后面还有没说出来的一堆“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听”,要是人人都能把心里的话和盘托出,那还用得着学吗?要是学不会、听不出弦外之音,那就会受伤了还不知道在哪伤的,而伤你的人早就全身而退了。

朋友大学毕业的时候和我进了同一家公司。他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很强,被公司看作重点培养的新人。老板甚至在公司会议上公开表示非常器重他,一时之间,大家都很羡慕他。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他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因为与他沟通很困难。当别人委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他根本听不出别人的弦外之音。

有一次,老板通知大家集体加班,全力以赴赶一个大单子。当时老板着重强调,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互助协作。

朋友的能力非常强,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他准备离开公司的时候,其他同事都还在忙。组长提醒他:“你的技术是组里最好的,不如留下来指点我们一下。”其实组长的意思是想让他留下来帮忙,只不过他没有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组长说的那么优秀,便扬长而去了。

他的这个做法得罪了整组人。后来,事情传到了老板耳中,老板非常生气,他觉得朋友不但非常自私,还漠视了他的命令。

可想而知,得罪了老板和同事,朋友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最后,他在公司不仅受同事们排挤,还成为老板的眼中钉,两年合同期一满,他马上就离开了公司。由于这两年中他没有参与重要项目,简历拿不出手,专业知识也没有得到巩固,因此再找工作也很困难。

此后十年,他换了很多公司,经历也都是大同小异。

朋友的遭遇确实很令人同情。不过,事情发展成这样也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他能适时调整自己,听到别人的话后再多想一想,认真思考别人的真实用意,体会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许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在生活中,如果不明白别人的真实意图,听不出弦外之音,往往引起诸多误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没有人喜欢一个听不懂话、难以沟通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很难立足。

人活一辈子总要活得明白一些,做个清醒的聪明人,才能避免听不出弦外之音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要想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就要不断地学习、摸索,提高自己的悟性。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自己的老师,不妨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认真揣摩一番。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和不断地历练,你就会渐渐地对弦外之音心领神会。

04、圆融是一种入世的智慧

现实社会中,圆融主要体现在说话、做人的技巧上。每个人都会在交际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让你的话语体现出技巧和智慧,让对方在圆融的背后,读懂其中的暗语,理解你真正的想法,就需要说话的艺术了。

也许有人觉得圆融这个词很抽象,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比如日常交往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恭维自己的客气话。虽然这话可能带有几分夸张的意味,我们心里也明白这是别人在给自己面子,但是在听完之后,仍旧有一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圆融的表现。还有的时候,遇到尴尬的情景,有人适时插入几句得体的话,给我们台阶下,也是一种圆融的表现。

中国素来就有“外圆内方”的传统,而圆融则是这个“外圆”的主旨。圆融是一种入世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处世的必要态度。

说话圆融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可以指用语言取悦他人,赢得他人的好感,避开他人的排斥与挤压;也可以指说话前慎而又慎,三思而后行,将话说得极为得体。这就好比走路一样,如果直走不行,那么不妨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很容易从中间折断。如果在说话的时候讲究“外圆内方”,学会圆融,那么将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降低办事的难度。

清朝重臣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脾气非常坏,说话锋芒太露,不懂得圆融。曾国藩母亲病逝后,他在家守制,因为心情不好,常常与家人吵架,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迁怒于别人。

曾国藩的三弟叫曾国华,因为一件极小的事,兄弟两个吵了起来。事后,曾国华专程去向哥哥道歉,本来曾国藩圆融一些,见好就收,这事就算结了。可是他却变本加厉,把弟弟训斥了一番,气走了曾国华。

后来,曾国华上了战场,参加了三河镇战役,不幸为国捐躯。曾国藩悔不当初,如果当时自己说话圆融一些,又怎么会在心中留下悔恨呢?一段时间的自省之后,曾国藩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处世不再锋芒毕露,说话变得谦和圆融了许多。后来,在给家人的一封书信中,曾国藩还这样讲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由此可见,不懂圆融的人,哪怕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往往也会在社会上碰壁,甚至你的亲人也很难包容你。而如果懂得圆融,事情就好办得多。比如说,家里来了那种侃侃而谈、很晚都不愿离去的客人,你不好直说什么,便可以客气地留他在家里过夜,客人也会读懂你要“送客”的暗语,意识到自己已经影响了别人休息。

这其实也是一种圆融的智慧,通过客气话,巧妙、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在别人的眼中,还显得谦和有礼。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会增进彼此的感情。如果上司能够用圆融的态度对待下属,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林宏经营一家化工产品公司。有一天,他到销售部门视察,发现销售部长正在训斥自己的下属,责怪他们没有完成当月的销售任务。销售部长这样说道:“你们不好好工作,就会失去加薪升职的机会,还会失去假期和福利,甚至失去这份工作。”

看到林宏走进来,销售部长赶紧笑脸迎接。林宏看了看他,说:“作为领导,如果你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为员工提供一条黄丝带,另一种是给他们提供三尺白绫,你会怎么选?”销售部长自然明白,黄丝带代表希望,三尺白绫代表绝望。显然,他只能回答:“当然是提供黄丝带了。”

林宏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一个领导者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给员工带来新的目标、新的发展、新的途径、新的创造和新的希望,从而激励他们好好工作。威胁的管理方式只能让下属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听了这句话,大家都笑了起来,先前凝重的气氛一扫而光,员工的干劲儿也鼓舞起来了。

可以说,上述案例中的林宏相当聪明,深谙圆融的技巧。看到销售部长做错的时候,他不是大发雷霆,而是巧妙地运用了黄丝带与三尺白绫来委婉地提示下属,不能总是批评员工,这样他们会感到绝望,而应该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这样的圆融不仅会让销售部长心服口服,自然也会在诸多员工中博得更高的声望。同时,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也不会让销售部长丢了面子,在下属面前下不了台。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懂得圆融的人,往往会在生活中处处如鱼得水,将身边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05、学会暗语,为成功增添筹码

相信大家都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老鼠,用猫叫的声音帮自己的同伴骗走了一只花猫。当小老鼠们崇拜地望着这位“大英雄”的时候,它得意地说:“现在你们看到了吧,学习一门‘外语’多么重要!”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我们行走于职场,生存于社会,懂得对方的暗语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这就是一门学问精深的“外语”。现在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往往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困惑。在家处理的是简单的亲人关系,在学校里处理的是单纯的师生、同学关系,一旦走向社会,处理的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不熟悉暗语,有可能会得罪人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说话客气是中国人的特点。但在这些话语背后,往往蕴含更深一层的意思。不懂这些暗语,则很难领会别人的真正意图,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冲突。同时,听不懂别人的暗语,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很难立足于社会。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则要依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由此可见,能否听懂别人的暗语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有一位洋画师,名叫郎世宁。他初到中国的时候,知道康熙皇帝喜欢小孩子,便画了一张小孩子的油画像,想以此来博取皇帝的欢心。当他把画进献给康熙皇帝的时候,皇帝说道:“这小孩子的脸上怎么能有阴影呢?”

其实,在西洋画中,很讲究光影明暗的对比。不过,精通汉语的郎世宁听懂了康熙皇帝这句暗语,皇帝的真正意思是想说中国画的留白意境比西洋画的写实更高明。

郎世宁赶紧表示,自己想留在中国的宫廷里学习中国画。康熙皇帝大悦,立刻恩准,还赏了他很多东西。

郎世宁能博取皇帝欢心,不仅是因为他精通汉语,更多的是因为他听懂了皇帝的暗语。

现实生活中,那些会来事、灵活的年轻人更招人喜欢,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建立在听懂对方暗语的基础上的。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是个做技术的内向小伙子。他平时不爱说话,下班后就直接回家,很少参加同事们的聚会。部门的领导意识到这一点,就稍稍点拨了他一下。领导说:“整天回家泡在一堆技术问题里,也挺枯燥的,不如抽时间出来放松放松,和大家玩玩。”小伙子立刻意识到,自己“脱离群众”了,领导这是说自己不合群,在这看似好心的建议后面,是劝自己要融入群体。这之后,小伙子改变了,下班后常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唱歌。果然,领导对他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还眉开眼笑地拍着他的肩膀夸道:“小伙子,有前途,一点就透,是个聪明人。”

小伙子听懂了领导的暗语,不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重视领导的点拨,而且迅速地与同事打成一片。这种“机灵劲儿”自然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他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你能听懂暗语,无疑为自己的成功增添了筹码。具有了这种能力,就好像一艘马力强劲的轮船,在披风斩浪的时候减少了前进的阻力,更轻松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同类推荐
  •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做人与做生意都不是容易的事。纵观世界各国各行业大大小小的成功生意人,总是以一种生活中做人有办法,生意中圆圆满满的高境界出现。看来,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学做人!要学做生意,先学做人,如此,才能在生活这片汪洋里拨云见日,游刃有余,开创辉煌。也许知道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后,你就能更好地做个成功的生意人了。
  • 做事别缺好心志

    做事别缺好心志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治家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治家术

    《智慧治家术》介绍136种现代家庭持家、理财、投资的管理之道,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怎样做一个女人?是单纯地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管理员、孩子的保姆,还是成为一个有自主生活方式,有自己事业的新时代女性?这是一个不算很艰难,但是却往往让人困惑的选择。曾几何时,女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生活,是一个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人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女人也有机会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准确定位。
  •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火墙

    火墙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我家太太全靠哄

    我家太太全靠哄

    【女强甜宠文】前世她被人欺骗,一辈子都成为别人的棋子。重生这一世,本小姐要虐尽天下渣男,把上一世受的罪全部讨回来。欧少:“欧夫人,你的任务就是被我宠,败家。”钱多多:“你搞什么?败家?”欧少:“这家店欧夫人要了。那个商场欧夫人也要了。”别人买东西都是一件两件,轮到她这里是一家店两家店的买。欧皓轩,你当真的吗?好不容易玩个游戏。GM:欧夫人,欧先生已经给您冲了一百万,您可以尽情败家了,游戏商城各种买,谁得罪你,拿钱砸!
  • 天下之东风夜放花千树

    天下之东风夜放花千树

    她,是天资过人的宗门传人,却一朝打入凡尘,成了一个废人。是从此一蹶不振亦或是踏上新的征程,她沈玉清不会认输,看她如何玩转江湖。
  • 她有一点公主病

    她有一点公主病

    他是出身高贵的军阀之后,少年意气,清冷孤傲。她是家族式微的财团千金,骄纵任性,敢爱敢恨。幼时惊鸿一瞥,牵扯出多年纠缠。她是他身边吵不完的蜜蜂,甩不掉的牛皮糖和打不死的小强;而他却是暖不化的冰山,打不开的黑匣和走不到的远方。阴谋、野心、动荡是非....她却不知,阻挡在他们之间的,不仅是那份淡漠疏离,还有国仇家恨。十年以前,他惨遭灭门之灾;十年以后,他云淡风轻,主持杀戮。那场屠杀屠尽几十万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她从此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死了,也有人说她跑了。他却以枪封住天下悠悠之口,一字一顿,“就算是死,我也要亲眼看见她死在我身边。”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而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涌现的诗人有2000多家,流传下来的诗作近5万首。唐以后,虽然诗人辈出,诗作大量涌出,且不乏名家精品,但总体上缺乏唐代诗人及其诗作中的那种情致与灵气,在艺术手法和题材领域上缺乏突破,故后人称诗、引诗多以唐为标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故事 大感悟

    小故事 大感悟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是睿智的人生,先辈、哲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造;先辈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一代的创造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感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它不但意味着知识的渊博、处世的精明,语言的机灵,更意味着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 每天都在修罗场

    每天都在修罗场

    为了成功回家,宋澜在异世大陆渣了几位气运之子。当自己任务完成完毕,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机器爆炸。宋澜也失去了金手指,意识里的光脑又只会卖萌,一无所有的宋澜走上了自己艰苦奋斗的道路。同时在这奋斗道路上,她遇见了被自己渣的气运之子们。宋澜:嘤嘤嘤,求放过,我不是故意的……气运之子们:呵,不可能。宋澜:……(看没有金手指的女主该怎么洗白自己,然后找到自己的真爱……啦啦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