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000000015

第15章 大都的经济生活(2)

管理大都商业市场的机构叫做大都宣课提举司,秩从五品,比警巡院和大兴、宛平两县县尹的地位都要高。提举司之下,各市分设提领或大使。元代商税按规定是三十取一,但大都建成后,旧城市肆、院、务迁入都城者四十取一。元代中期,大都商税所入为十万三千余锭,除江浙(二十六万余锭)、河南(十四万余锭)二省外,其余各省全部所入,还不及大都一地。②(参见《元史》卷九四,《食货志二·商税》)从这个数字,也完全可以看出大都商业的特别繁荣了。

大都的商铺,从其性质来说,可分两种。一种商铺主要经营生活日常用品,满足一般居民生活需要,“(大都)民物繁伙,若非商旅懋迁,无以为日用之资”③(《元典章》卷二〇,《户部六·钞法》)。例如居民食用的粮食,在大规模海运发展起来以前,“全借客旅兴贩供给”,“来的多呵贱,来的少呵贵有”④(《通制条格》卷二七,《杂令》)。这一种商铺占多数。另一种商铺主要经营满足权贵们奢侈生活需要的高级商品,如珠宝、锦缎等。有的珠宝一颗就要钞数十万锭。由于大都是宫廷所在地,集中了大批权豪贵族,因此,后一类商铺特别发达,这是大都商业不同于全国其他城市的特点之一。

大都的商铺,有的是由封建政府经营的,如部分粮食和盐、酒的买卖。官营商业,弊端极多,以官卖盐而论,“当时置局设官,但为民食贵盐,殊不料官卖之弊,反不如商贩之贱”⑤(《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盐法》)。有的是由大寺观经营的。当时寺观经营商业十分普遍,规模巨大,凭借特权,不纳商税,严重影响商税收入,以致元朝政府不得不屡次发令,要寺观商铺交纳商税。⑥(参见《通制条格》卷二九,《僧道》)此外,还有很多是权贵们经营的商铺。元顺帝的权臣马札儿台,就在“通州置塌房,开酒馆、糟房,日至万石。又使广贩长芦、淮南盐”⑦(权衡:《庚申外史》卷上。)。“有势之家,占据行市,豪夺民利”,在大都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至于一般私人经营的商业,除了少数大商人(他们一般均与官府、权贵有密切联系)之外,或为“权豪势要之家挟势强买”,或由官府以“和买”为名,“强行夺买”,受到种种非理骚扰。有的因此破产,有的吓得“不敢往来”。官府、权贵控制市场,阻碍正常的商业活动,其结果是“物价因而涌贵”,“民甚不便”①(《通制条格》卷一八,《关市》:卷二七,《杂令》)。这种情况,其他城市也有,但都没有大都这样突出。

大都周围的农村,有定期的集市贸易,进行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相互交流。元代中期,封建政府因为害怕“起立集场”,“走透课程(偷税漏税———引者)”,“滋长盗贼”,因而下令“住罢”,即取缔农村的集市。但是,经济交流的要求绝非法律所能禁止,过了不久,元朝政府不得不承认禁罢的失败:“辇毂之下(首都附近———引者),尚且奉行不至,何况外路!”②(《元典章》卷五七,《刑部一九·诸禁》)农村中的集市贸易照旧进行着。

不少外国商人来大都进行贸易活动。来得较多的是波斯、阿拉伯和高丽的商人。特别是高丽商人,因为距离较近,来大都的最多。高丽的中文教科书《老乞大》,就是以高丽商人来中国,与辽阳的商人结伴,同至大都从事商业活动为主题的。从《老乞大》可以看出,高丽商人贩运到大都的货物,主要是马匹、人参和毛施布(高丽出产的一种麻布):从大都贩运回高丽的货物则是各种日用品、纺织品和书籍等。《老乞大》这本书的出现,说明了当时高丽商人来到大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大都国际贸易的繁荣。

四、河运和海运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③(《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海运》)把江南丰富的物资,千里迢迢,运到大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河运,另一是海运。

元朝在前代基础上,大规模整修运河。平江南之初,北运粮食等物需要水陆兼运,“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陆运至淇门,入御河,以达于京”①(《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海运》)。元朝政府先后开凿和修治了通惠河(即大都运粮河,从大都到通州,长约一百六十里,前面已有叙述)、通州运粮河(从通州南下入大沽河,西接御河)、御河(从今天津南至山东临清,接会通河)、会通河(从临清至山东东平,长二百五十里)、济州河(山东东平至济宁,接泗水,入淮河),一直和南方原有的运河相连接。这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互相贯通。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大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运河运输。据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的一件官方文书说:“大都里每年百姓食用的粮食,多一半是客人从迤南御河里搬将这里来卖有。”②(《通制条格》卷二七,《杂令》)

在整修运河的同时,元朝政府又大力发展海运。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探索,最后采取了从长江口的崇明附近出海,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北趋成山(山东半岛东部),经渤海南部,至界河(海河)口的直沽,再转运大都的路线。顺风时十天左右即可到达。海道运粮,最初不过四万余石,后来逐年增加,元代中期,最多时达三百余万石。“晓日三叉口(直沽———引者),连橹集万艘”③(张翥:《蜕庵诗集》卷一,《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直沽成了一个繁荣的港口。

海运虽有一定风险,“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但总的来说,“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④(《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海运》)。自从海运大规模开展以后,运河的重要性就大为降低了。到后来,大都的经济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海运。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海运中断,运河也被切断,大都的经济生活立即陷于混乱,元朝很快也就灭亡了。

五、大都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

有元一代,大都地区的自然灾害相当频繁。特别是进入14世纪以后,水、旱、雹、蝗和地震,接踵而来,几乎无年无之。

北京的气候,春旱秋涝。在元代表现得也很突出。水灾多数集中在六、七、八月,而且往往发生在春旱之后。大德五年(1301年),“京畿大旱,自春至五月中旬。(五月)末,始雨,遂大作,连昼夜,殆二月稍霁。人罹垫溺之患,而京东平滦尤甚”①(刘敏中:《中庵集》卷二〇,《送平滦总管王仲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大都所属东安、蓟州等地春、夏旱,“麦苗枯”②(《元史》卷三三,《文宗纪二》)。到了六月,接连下了七天雨,于是又发生水灾。最大的一次水灾发生在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六月,“大霖雨,京畿水平地丈余,饥民四十余万”③(《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

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大都常有许多人处于饥荒之中。元朝统治者害怕饥民闹事,影响统治中心的稳定,常常采取发卖低价粮食的办法,来收买人心。但是这种低价粮常为权豪官吏中饱,元朝官方文书中就说:“多是官家势要并勾当里行的人每(们),使人籴买的上头,到不的贫民每(们)根底的一般。”④(《秘书监志》卷二,《禄秩》)

13、14世纪是地震活动频繁的一个时期。见于记载的大都地震共有十一次(参见附录一《大都大事年表》)。其中震级较高的是皇庆二年(1313年)六月和后至元三年(1337年)八月两次。关于前一次,有人写了一首诗,其中说:

二年六月己未朔,京城五更大地作。

卧者颠衣起若吹,起者环庭眩相愕。

室宇无波上下摇,乾坤有位东西却。

自我南来睹再震,初震依微不今若。

昨朝展席坐堂上,耽玩图书静无觉。

堂下群儿又惊报,方馔饔人丧杯勺。

栉者仓皇下床榻,门屋铿锵振铃铎。

只今犹自腾妖讹,旦暮殊言共郛郭。

大家夜卧张穹庐,小家露坐瞻星落。……⑤(范梈:《范德机诗集》卷五,《己未行》)

这首诗,写得相当具体、生动,从所描述的情况看,这次地震引起了一些混乱,但是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

元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年)八月发生的地震,将太庙的梁柱震裂,各室墙壁倒塌,压坏了不少东西。一般居民住宅更可想而知。这次地震持续了七天,影响远及怀来、宣德等地,“所损人民甚众”。①(①参见《元史》卷三九,《顺帝纪二》:卷五一,《五行志二》。)

同类推荐
  •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 武松饶命

    武松饶命

    北宋末年,徽宗倾尽全国之力以满足他的娱乐生活。其中,“花石纲”给东南地区的人民带来20多年的灾难。但影响更深的,即是徽宗时期烧制的天蓝色汝窑瓷,是瓷器中上品之中的上品,存世极少。在徽宗时期,曾经烧制出一件无与伦比的汝窑瓷,是纯正无比的天蓝色釉,但瓶口内确是幽暗的深蓝色,人不注意神识便会被其勾走,无法自拔,遂被封在宫内无人问津。后来于战乱流失宫外,而后不知所踪,元末明初,此瓶却辗转间流落到一位道士手中……
  • 齐楚风雨录

    齐楚风雨录

    一个是草原胡汉混血的小野奴,一个是躲避追杀的没落贵族,相遇在北齐的边境小镇。风起云涌之际,两个无知懵懂少年开始走上历史的前台,齐楚两国百年风雨因此而起。
  • 跌入大唐

    跌入大唐

    李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见同学跌倒,拉她一把罢了,竟也会跌倒。人从小到大谁没跌倒摔过跤啊?年轻人摔倒了,爬起来便是。可谁能想得到,这一跤,竟会一跤跌进大唐去?我是李制,可不是李治!但没用。人人都把我这个李制当成大唐的太子李治!成为太子应该是好事儿啊,但谁来告诉我,我这个太子怎么这么悲催?被追杀……被围攻……被陷害……唐朝的李治应该没这些个倒霉事儿吧?这叫我可怎么活啊?
  • 大昆仑奴

    大昆仑奴

    为何长安城街道频频汽车闪现,为何大唐铁骑坐下不是马匹而是摩托,为何妇女都用黑不溜秋品牌化妆品,为何大唐冬天火锅产业营业火爆,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何人所为?农奴翻身把歌唱,今日我王小黑就凭这一-昆仑奴身份,庇佑大唐,万世不倒。
热门推荐
  • 娇妻快跑:总裁逼上门

    娇妻快跑:总裁逼上门

    欠下赌债,强抢角色,国民千金“宁君雅”陷入最大危机!怎料角色还没夺回,就误骂千亿总裁,而且还被对方抓个正着!一场阴差阳错的意外,两个相看生厌的人却误滚床单。被人打压,为了攀上顶端,和他签订契约,本以为只是一场交易,没想到他却上了瘾。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材料纵横

    材料纵横

    尹志刚编著的《材料纵横/科普通鉴》是一本介绍现代新材料最新发展成果、发展趋势的科普读物。 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分别讲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殊性质、特殊功能、特殊应用以及对现代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的影响。各专题精心选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结构与应用图片,由浅入深地引导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迅速了解现代材料的主要类型、特殊功能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加深对“材料技术水平决定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 灵道泫

    灵道泫

    他的身上留着上帝吻印。也存在魔鬼烙下的疤痕。他贵为天之使者。亦身为玄暗之子。他出身低微。却不甘平凡。
  • 张一真

    张一真

    张一真,群像中的一员,这群人有好有坏,当面对残暴的强敌,当家园被毁,当亲人被杀,当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在心头,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张一真们面对强敌,用他们的胆略智慧演绎可歌可泣的人生。
  • 许门女将

    许门女将

    小白文作者叶离穿进自己最喜欢的书里的故事。原剧情里的许将军一生金戈铁马杀伐果断,只有唯二的遗憾至死也无法释怀——亲情和爱情。本来只是书里的寥寥几笔,没想到真实生活里这么难。苦逼女子叶离为了走剧情不得不学习做一个将军必备的技能,好在她五岁穿过去,一切还有挽救的可能。成也将军败也将军,叶离发现自己一步一步向大将军的位置爬的时候剧情崩了!那个应该娶别人的男主,你这是要干嘛?我跟你说我只是走个剧情,我有喜欢的人啦!遭了,是移情别恋的感觉!前期可能有点小无趣,求坚持下去!一直都是一个人!不管是年少的喜欢还是余生的甜蜜。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END OF

    THE END O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亮剑精神:向自己进攻、向对手进攻、向市场进攻

    亮剑精神:向自己进攻、向对手进攻、向市场进攻

    “亮剑精神”是无数精英人士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正被华为、联想、上海大众等众多优秀企业推广和学习。它体现的是气势、是人格、是胆略;是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气节;是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勇气;是面对压力不服软,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决心;是勇往直前的斗志;是对事业的赤诚。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都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敢于亮出自己的气势,即便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气壮出河!《亮剑精神》一书运用大量生活中的小品和古今中外的一些精彩故事,对“亮剑精神”做出了形象而深刻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