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24

第24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1)

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精神的宗教。中国佛教最高目标是,通过佛教道德和禅定等修持实践,实现超越生死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成就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叹白发》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注释:《王右丞集》第6卷,四部丛刊影印本。]佛教的解脱在于脱却人世的烦恼、悲伤、羁束、痛苦,进入自在的境界。所谓解脱,就是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所谓自在,就是自觉、自得、自由。表示佛教解脱境界的概念有涅盘、佛、如来、法身、净土、佛土、真如、实相、自性、无位真人等。这些概念的内涵有的是相互交叉的,如,如来与法身、真如与实相等。这里要着重论述的是涅盘、佛和佛土这三个概念。从解脱论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发展来看,佛教首先是把涅盘作为熄灭烦恼,消除痛苦的理想境界。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说明他所阐扬的教理的恒久性,他的门徒又提出法身说,也就是佛身说。后来,大乘佛教提倡多佛说,由此又相应地提出佛所在的理想空间——净土说。涅盘、佛、净土,是最典型、最集中、最形象地表述佛教理想的核心概念,也是统摄其他相关内容的关键性的概念,相应地我们将分三章依次论述涅盘、佛、净土三个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并总结其思想特点。

印度佛教涅盘学说略述

涅盘,梵语nirvana音译,又音译为泥曰、泥洹,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圆寂,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及其产生原因的境地。此外,释迦牟尼在现世成道即由人成就为佛后,其肉体死亡,也称涅盘、般涅盘、大般涅盘。

在印度,随着佛教的发展,不同的教派和经典以对涅盘有不同的诠释,其中最重要的是部派佛教、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盘经》,以及大乘唯识学派的涅盘观。

一、部派佛教的两种涅盘说

部派佛教通常视涅盘为灭除烦恼痛苦的状态、境界。如《杂阿含经》卷18云:“涅盘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盘。”[注释:《大正藏》第2卷,126页中。]那时把涅盘分为有余(依)涅盘与无余(依)涅盘,认为后者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中阿含经》卷40云:“涅盘者,无所依住,但涅盘灭讫,涅盘为最。”[注释:《大正藏》第1卷,682页中。]有余涅盘虽断除烦恼,但仍有肉体残存,肉体是残余的身,这是说,有余涅盘已灭除了烦恼,又灭除了以后生死流转的因,但作为过去世业报造成的果报身即肉体还残存着,活在世间,且还有思维活动,因而这种涅盘是不彻底的。而在无余涅盘境界中,不仅灭除了烦恼、生死的因,也灭除了烦恼、生死的果,是灰身(焚骨扬灰)灭智(灭除思维),死后不独肉体不复存在,连思维也没有了,生死的因果一起灭尽,一切归于寂灭的状态,获得彻底的解脱,这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一般认为,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只是达至有余涅盘境界,直至八十来岁逝世时,才是真正进入了无余涅盘境界。

二、中观学派的涅盘与世间无差别论

部派佛教各派虽都以虚无寂灭为涅盘的主要内涵,提倡厌弃身世,厌恶世俗,厌离世间,但对涅盘有无实体的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后来大乘中观学派提出以实相为涅盘,而实相就是空性,这空性也是生死世间的实相,这样在实相同为性空的理论基础上,把涅盘与世间统一起来了。《中论·观涅盘品》云:

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注释:《大正藏》第30卷,36页上。]

这是说,涅盘的实际与世间的实际,即两者的本来面目、状态,都是性空,并无丝毫的差别。也就是说,世间事物的实相即是涅盘的内容。中观学派以实相为涅盘,称为“实相涅盘”。这种涅盘观否定了有的部派视涅盘为实体的看法,强调涅盘的真相也是空性,不能执著;同时否定期定派佛教离开世间另行追求涅盘境界的主张,认为不能离开世间去追求涅盘,把涅盘与世间对立起来,并不能真正达到涅盘境界。中观学派的观点,在佛教人生理想论方面引发了四个转变:一是把修持所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把握世间事物的实相即空性上,也就是说,体悟实相,直悟性空,就是涅盘,就是人生理想境界。二是把修持实践的重心转向对事物实相的认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是否定性的认识,是超越语言、思维的直觉体认。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般若观照。三是彻底地、全面地确立空观,强调不仅世间是空的,涅盘境界也是空的,对理想境界也不能执著。四是确立涅盘与世间无差别论,这不仅填平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鸿沟,拉近了人与佛的距离,而且使佛教转向贴近世间,关怀人生,因而又使涅盘成为具有现实生活内容的人生理想理论。

三、《大般涅盘经》的涅盘四德说

《大般涅盘经》在般若空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部派佛教的涅盘思想,提出“常、乐、我、净”四种属性的理想境界说。

《大般涅盘经》指出,声闻和缘觉二乘所得的涅盘不是大涅盘,“二乘所得非大涅盘,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盘也。”[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2页中。]这是说常、乐、我、净是大涅盘的特性,而大涅盘唯有佛、菩萨才能得。所以称为大,是表示不可思议、大自在的意思。“常”是永恒、永久,“乐”是安乐、幸福,“我”是自我、自由,“净”是清净、高洁。此经认为,常、乐、我、净有两种:一是凡夫以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是四种颠倒的邪见;一是诸佛的常、乐、我、净,也称作大常、大乐、大我、大净。如经文说:“乐有两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又说:“涅盘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注释:“静”字,据文义加。]故,名大涅盘。”[注释:《大般涅盘经》卷23,《大正藏》第12卷,503页中。]还说:“有大我故,名大涅盘。涅盘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注释:同上书,502页下。]“身若无常则名不净,如来身常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盘。”[注释:同上书,503页下。]此经还强调:“涅盘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涅盘有。……随世俗故说言诸佛有大涅盘。”[注释:同上书,503页下。]意思是涅盘是非常纯净的,纯净就是非有,是超越世俗的有无,而涅盘有无是世俗的观念,所以说有是随世俗而讲的。同样,常、乐、我、净也是超越有无、生灭的,是不可思议的德行和境界,是不能以世俗的有无论之的。

四、唯识学派的涅盘即真如离障说

大乘佛教还从与最高真理真如的关系角度切入,来界定涅盘的意义。唯识学派就是这样阐述的。《佛地经论》云:“涅盘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注释:《大正藏》第26卷,312页中。]《成唯识论》卷10云:“此(大涅盘)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盘。此依真如离障设施,故体即是清净法界。”[注释:《大正藏》第31卷,55页中。]这部是说,真如即最高真理,它的体性是清净的,真如如实显现其本来相状,就是涅盘,而真如的显现又要通过离障的工夫,也就是说,要从主观上努力灭尽障蔽真如的烦恼,在离障灭障的努力中,真如就能自然显现,从而达到涅盘境界。唯识学派还把涅盘分为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有余依、无余依、无住处。[注释:《大正藏》第31卷,55页中。]其中有余依和无余依两种涅盘的意义和部派佛教所讲的没有什么不同,这里不加论述。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就是上面所讲的真如,真如的本性是清净的,是一切众生所平等共有的,只是凡夫的真如本性为客尘所覆障,圣者因内证而显现其真如本性。无住处涅盘,也称“无住涅盘”。这是大乘菩萨为了利乐有情,即使自己的觉悟达到成佛的水准,可以进入涅盘境界,而不进住,坚持弘法,普度众生。如相传地藏菩萨就发大愿:一定要先度尽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自己才最后一个进入涅盘境界。

印度佛教对涅盘的意义、类别、本性、属性作了充分的论述,涉及涅盘与烦恼、人身、实相、真理、世间、众生等诸多关系,拓宽了人类理想境界的空间。上述大乘中观学派、《大般涅盘经》和唯识学派的学说,都从不同角度为佛教人生理想的实现展现了新途径和新天地,影响至为深远。

汉、魏、晋时代的涅盘思想

印度佛教的涅盘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强大制约和影响下,其侧重点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汉、魏、晋时代,中国佛教学者对涅盘概念侧重以黄老的“无为”观念去比附、阐扬。东晋时,南方的慧远是以神不灭观念去阐释,北方的僧肇则用般若中观学说来贯通。南北朝时代则转向涅盘学说与心性论的结合,到了隋唐时代,又大力阐扬涅盘佛性——自性的学说。

汉以来,黄老道家的“无为”思想极为盛行。东汉的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就以“无为”译涅盘,他译的《阴持入经》卷下云:“欲度世,是为尚有余无为未度;已无为竟,命已竟毕,便为苦尽,今后无苦。”[注释:《大正藏》第15卷,176页中。]“尚有余无为未度”,即有余涅盘。意思说,因有肉身存在,涅盘还不完全彻底,仍需要“度世”。“已无为”即无余涅盘,“已无为竟……令后无苦”,是说肉体灭尽,没有生死,也就彻底消除痛苦了。牟子《理惑论》第一章也以“无为”指涅盘。直至东晋时代,郗超在《奉法要》中还说:“泥洹者,汉曰无为,亦曰灭度。”[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23页。]袁宏在《后汉纪》中说:“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注释:《后汉纪》卷10,5页。]也把无为视为僧人的人生理想目标。道家所讲的无为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与佛教涅盘的涵义并不相同。佛教学者以无为来理解、比附涅盘,就为涅盘学涂上了一层浓重的道家思想色彩。

东晋时,南方佛教领袖慧远法师,在出家前就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素养,传统的神灵不灭观直拉影响了他对涅盘的独特理解。《高僧传》卷6《释慧远传》载:“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注释:《大正藏》第50卷,360页上。]“至极”、“极”,即涅盘。“性”,法性,本性。“宗”,究极本原。这就是说,涅盘以不变为本性,而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本性,又必须以体证终极为本原,也就是要“反本求宗”。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中说:

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注释:石峻等著:《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3页。]

这是说,返归终极本原者,不以生命牵累自己的精神;超脱世间束缚者,不以爱憎的情感牵累自己的生命。如此,不仅形体生命可以消灭,进而精神活动也可以停止。这样就处于一种冥然无形的不可知的超然状态(“冥神”),处于对外界无所爱憎,无境可对(“绝境”)的超越境界,也就是最高的涅盘境界。慧远把涅盘理解作生灭神冥,形尽神存的境界,这和印度早期佛教以灰身灭智,永灭生死为涅盘是颇异旨趣的。

同类推荐
  •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浪漫派——道家、理想派——柏拉图、虚无派——叔本华、快乐派——杨朱、功利派——墨家、亚力士多德、新儒家、黑格尔等十三章,每一章都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哲学和与人生的区别与联系。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该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道德经通解(精装)

    道德经通解(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全才医仙

    全才医仙

    他,鬼门之后,人称阎王……他,旷世奇才,人呼男神…………他说,我没有吹牛皮,只是想做梦………………...
  • 重生枭妻帅炸天

    重生枭妻帅炸天

    黑枭女王遇袭重生,睡了前世死敌大BOSS!宿敌在枕边,日夜不停战。可为何他画风突变?不但帮她虐渣斗白莲,还帮她复仇查凶手。顾九爷:弄死我的不正是景大少你吗?景少委屈:世上最痛苦的是你喜欢一个人,费尽心机接近,没等表白对方挂了。世上最幸福的是你喜欢的那个挂了的人,死而复生,还活在你床上!【酸爽独宠,1v1】此文又名《我一定遇到了假的死敌boss!》《死敌boss每天都想扑倒我》《我虐死敌千百遍,死敌待我如初恋》《死敌boss总想是热心教我开车》……
  • 黄帝阴符经讲义

    黄帝阴符经讲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

    卡耐基先生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成人教育训练经验,探究了人内心浮躁、忧虑的原因,总结出了消除忧虑,让人心静的具体方案,指导人们如何打造平和且强大的内心,如何与人良好的相处,获得快乐美好的人生。《心静的力量》是一本汇聚了卡耐基毕生思想精华,极具心灵激励和实用指导价值的永不过时的心理自助宝典。
  • 等你来

    等你来

    有的人见上一面就会误了终生,比如宋佳和管羽风。宋佳是典型的狮子座女生,哪怕爱到骨子里,也要保持傲气,你若不来,我可以等,但绝不会送上门去。偏偏让她遇上喜欢欲擒故纵的管羽风,历尽艰难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虽说亲情难舍占了很大原因,但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骄傲的性情。虽然讲的主要是管羽风的故事,但里面的配角,不管是孙小鱼还是沈南,或者唐茜,他们心里都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我在等你来”。可是这句话,自始至终,谁也不曾说出口。
  • 鱼秋白

    鱼秋白

    一诺千金,百转劳心终须报;两心相印,七载伤情叹无常。感情深沉,痴情难忘旧知己;智计无双,妙计全付后来人。
  • 总裁前夫别过分

    总裁前夫别过分

    ps: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鉴于之前的简介不够清晰,很多朋友们表示看不明白,柳特修改了一版,大家看看明白了吗?六年前,他救她于水火,她心生了贪念,在他与心爱的女友负气时,嫁给了这个一点儿都不爱自己的男人,夹在他与女友之间,像是一个多余的存在。六年间,她在这场无爱的婚姻里,像是一个小丑,拼搏,奋斗,付出,讨好,牺牲,贡献,而他和女友分道扬镳后,从她的世界毫无预兆的消失了三年,若不是她那时已经怀了他的孩子,她或许早被婆家扫地出门。六年后,她将孩子抚养成漂亮健康的小宝宝,她一如既往的照顾着突然间出现的他,直到有一日,他为她准备了一场隆重的婚礼上,她和另外一个男人的绯闻,登上了娱乐头条,刹那间,满座哗然。“这么精心策划了一场,一定很辛苦吧。”他唇角那抹弧度,犹如刀枪,伤人于无形。“或许,你从来没爱过我。”他依然俊美邪魅,却早已敛去了当年的意气,当年的暴烈,但却字字如刃,别样嘲讽。面对这样一个男人,她开口道:“你就是女人们心目中那双华丽的水晶鞋,这场削足适履的婚姻,该结束了。”多么爱,多么懵懂的开始,多么傻,多么倔犟的坚持,他怎么能明白呢。她以为离婚后,他和她再也井水不犯河水,却没有料到,剪不断,理还乱,当她面对着他布下的柔情陷阱后,她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连意,如果我知道爱上你,只会万劫不复,那么,我下辈子,一定不会对你一见钟情,也不会为爱你奋不顾身,更不会对你流连不舍,去而复返。看着他携着别样的女人,抱着那个本来属于他们的孩子一起时,心头慢慢的滋生出来的痛,一如六年前,渐渐清晰。
  • 霹雳逆世之龙帝风云

    霹雳逆世之龙帝风云

    武都御宇之皇玉梁皇:孤皇一生岂是编剧写崩来定论,孤皇不望前世,不求来世,只求此生轰轰烈烈,到死的一天回想一生所为,无悔一生群882809701
  • 绝世狂妃临天下

    绝世狂妃临天下

    生命中没有爱情的人,不知为何,竟会爱上你
  •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