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40

第40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2)

佛性是本有还是始有,大乘经典历来说法不一,甚至同一部涅盘经的说法也颇多出入。南北朝时,有的佛教学者为了弥合两种说法的矛盾,变换分析角度,运用调和手段将两者统一起来。如成实论师就提出“本有于当”的说法,认为就众生必能成佛之理来说,佛性是本有,就成佛是在当来而非现在来说,佛性是始有。地论师内部因对阿赖耶识看法不同,对佛性本有始有的看法也产生分歧。后来有的地论师学者则把佛性为分理性和行性两种。“理”,指妙理,本体。“行”,指修行,实践。认为理佛性是非造作的,是本有;行佛性是依靠修行而成的,是始有。以上都是佛性既本有又始有,亦本有亦始有的调和说法。

佛性本有始有之争,从哲学思维来考察,其实质主要是关于人性、人的本性、人的善性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才有等问题的分歧。这也是思想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着眼的角度、对象的不同,一部人类文明史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异说纷纭。佛教关于这个人性问题的争论,正是思想界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阿赖耶识

[注释:南北朝时译文多用“阿梨(黎)耶识”为统一起见,除引文外,一律用“职赖耶识”。]的歧解与争论

南北朝时代译出了大乘瑜伽行派的大量典籍,其中以真谛译的无著撰《摄大乘论》和世亲撰《论释》,对佛教义学影响最大。《摄大乘论》借助于解释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摄大乘品》来阐发瑜伽行派的观点,宣扬阿赖耶识能变现万有,即一切万有都缘起于阿赖耶识的思想。又如菩提流支等译的《十地经论》,是世亲对《华严经·十地品》的注释。译出后的影响也甚为深广。该品主张“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大正藏》第9卷,558页下。]。“心”,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而世亲把“心”解释为人们的根本义识——阿赖耶识,强调第八阿赖耶识是众生获得解脱的关键环节,应从阿赖耶识处而不是其他的识去求得解脱。阿赖耶识作为瑜伽行派的根本观念和基本范畴,受到中国学者尤其是地论师和摄论师的重视,并且对阿赖耶识究竟是清净的真识,还是染污的妄识,展开了争论。这一争论又与佛性问题的探讨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佛教思想界辩论的重大问题。

一、阿赖耶识真妄辨

吉藏在评论地论师和摄论师的心识论时说:

又旧地论师以七识为虚妄,八识为真实。摄大乘师(即摄论师)以八识为妄,九识为真实。又云:八识有二义:一妄,二真。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识是妄用。《起信论》生灭无生灭合作梨耶体。《楞伽经》亦有二文:一云梨是如来藏,二云如来藏非阿梨耶。[注释:《中观论疏》卷7,《大正藏》第42卷,104页下。]

意思是说,地论师以世亲的《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认为阿赖耶识是真常净识,如同佛性、如来藏。它是不为烦恼所染污的、常住不变的精神本体,而前七识则是虚妄的、生灭变化的。为了说明阿赖耶识产生前七识的问题,地论师又说阿赖耶识是一个真妄和合的心体。即清净、真实的阿赖耶识为染污、虚妄的无明、烦恼所覆盖。其中清净、真实的本性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根据,而无明、烦恼只是辅助条件。后来地论师内部又出现两种观点,分裂成两派:一派主张阿赖耶识的真识本质部分(真如、法性)生起前七识和万法,史称南道地论师;一派主张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全体生起前七识和万法,史称北道地论师。摄论师的看法是,以阿赖耶识为妄,并在八识外另建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为如来藏。地论师以真如为事物现象的生因,阿赖耶识为众生成佛的根据。

摄论师则以第九识为一切事物现象的本原,以第八识为一切烦恼的根据。这是同样主张唯识学说的两派在阿赖耶识问题上的重要区别。

摄论师所立第九阿摩罗识,即无垢识或净识,也就是真如佛性。第九识是以阿赖耶识中纯净的识分出而立的。第九识是真如和能观真如的正智的结合。摄论师认为,众生若能不断发展阿赖耶识中纯净的识,对治阿赖耶识中的妄染识,就可证入阿摩罗识而成为佛,即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觉悟的清净阶位。由此摄论师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没有永不成佛的众生。

摄论师还受《起信论》和《楞伽经》的影响,把阿赖耶识视为真妄的统一体,主张真妄和合说。所谓真是指“解性义”,解性,指解脱的本性,是一种产生佛法、善性、佛果的因子。所谓妄是指“果报识”,果报识是指众生轮回的主体。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是由生死轮回和成就佛果的两种因素构成。这也就是说,阿赖耶识虽是妄识,但妄识中也有一份纯净的识存在。地论师肯定阿赖耶识的本质是真实的,虚妄的烦恼是后天的;摄论师认为阿赖耶识的本质是虚妄的,其纯净的识是由第九识(如来藏)的流变而残存下来的。这是两派的又一重要区别。但是,北道地论师也视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全体为万法生起的因,这和摄论师的主张颇为相近。到了唐初,北道派和摄论师也就合流了。

二、阿赖耶识与佛性

中国佛教学者由于对阿赖耶识的性质、作用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导致了对众生佛性看法的分歧,形成当常说和现常说的对立。“常”是佛性的异名,“当”是当果,未来果,“现”是现果,现世果。“当常”即说未来有佛性,“现常”即是现在就具有佛性。“当常”与“现常”的争辩,即佛性始有和本有的争辩,是地论师内部南北两道派别理论争辩的焦点。

当常说是北道地论师的主张。如上文所讲,此派认为阿赖耶识是前七识和万法的依持,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本原。阿赖耶识是真妄的合识,它的本质虽和佛性、如来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并不具足成就佛果的各种功德,这种功德是后天修持才有的,众生的佛性是众生具足一切功德成佛之后才有的,是当果而观,后天始有。

南道地论师主张现常说,反对当常说。此派也认为阿赖耶识本性即真如本性,是前七识和万法的依持,也是产生前七识和万法的本原。但又认为,阿赖耶识本性即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成就佛果的一切功德,不是众生后天修持才有的。众生的佛性是与生俱有,现果而有,即先天而本有的。

由上也可见,阿赖耶识作为众生的根本识,究竟是净是染,它与一切现象是什么关系,和佛性又是什么关系,和烦恼又是什么关系,确是不易圆满说清的问题,在不同派别甚至同一派别内部发生看法的分歧是必然的。阿赖耶识观念的流行,也标志着中国佛教学者不只是直接从众生成佛的根据(佛性)去探讨成佛的问题,而且也从众生的根本义识去探究成佛的问题。这是两个有所区别的角度,而且也从众生的根本义识去探究成佛的问题。这是两个有所区别的角度,它们是互补的。如果说前者侧重于阐述众生成佛的可能性的话,后者则是侧重于阐发众生成就为佛的关键——如何调整、改造或显示主体的深层意识。这确是一个大问题,阿赖耶识说在当时和后世,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影响是不小的。

真心本觉的提出与阐扬

真心本觉系由《大乘起信论》一书提出,该书题为印度马鸣菩萨道,真谛译。然对于该书的作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内容看来,论中所谈的“如来藏缘起”等重要思想,和马鸣主空、无我的思想并不相类;《马鸣菩萨传》中也没有说他造《大乘起信论》的记载。又论中译语和真谛译的《摄大乘论》、《佛性论》等用语并不一致,译出的时间和地点,记载混乱。据此,隋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疑问,有的学者并论定为中国人所作,我们也倾向于赞同这一说法。

同类推荐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模糊性的道德

    模糊性的道德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热门推荐
  •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快乐是生活调味剂。本书所选取的小故事不仅充满了幽默色彩,还流露出机敏智慧的闪光。阅读本书,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使其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又能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坚强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兔兔小妖妻:顾少,你碰我尾巴了

    兔兔小妖妻:顾少,你碰我尾巴了

    “不是吧,真的就化成人形了?”“这才多大啊。”“天赋异禀,天赋异禀啊。”好……
  • 总裁老公强势宠:爱与罚

    总裁老公强势宠:爱与罚

    因母亲重病顾梦芊被迫去接近h市最危险的男人,谁料,回到顾家,竟然再次遇见……女孩指着合同上第四条:甲方可以随时无条件要求乙方任何时候陪着他。顾二小姐:你拟定的合同实在太不公平,你有什么理由要我无条件听你的?是啊,太不公平了!崔先生沉思……“的确,实在是不公司,那就改成甲乙双方可以相互要求对方任何时间陪着对方?”“如何呢?顾二小姐……”
  •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她,前世是一枚毒医,却被前夫和妾侍算计虐死,这一世还不掀翻了他的王府。“你是让我杀了你还是让我休了你”某王妃一脸得瑟,抖着腿儿看着破门而入的暴戾世子!该死的女人,堂堂的世子妃,劫天牢,还满世界说要休夫,这女人不要不要的……
  • 重生外挂当学渣

    重生外挂当学渣

    重生一次,李思雨不想再做老师家长眼里的乖乖女,她要带着空间,守着外挂,走一回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学渣怎么了,学渣照样秒杀你!世界这么大,青春这么长,她就是想出去浪~顺便变成一个众人膜拜的学渣大姐大。喂,你别误会,老娘这么淑女,可是要靠脑力取胜的,看什么看!不同意打死你! 新书《我家植物敲可爱》,简介:涂思成为丧尸被系统坑的日常。
  • 秘术之主

    秘术之主

    永远都存在另一种可能,克苏鲁式故事的本质,就是为我们揭示出某种恐怖的可能。如果一切噩梦都以最可怕、最不可名状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世界的“真相”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用理智去理解的话,又会发生什么事?理智与疯狂难道真的是彼此对立的存在吗?天才和疯子之间真的有区别吗?克苏鲁昔在,克苏鲁今在,克苏鲁永在。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你自己去追寻,也只有你自己才能【亲眼】见证,接下来会发生的所有故事。
  •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替身千金:亿万总裁爱上我

    替身千金:亿万总裁爱上我

    你看这个男人,嘴上说着喜欢我,却总让我这么难过。当徐嫣然再次目睹男友背叛时,毅然选择了跳海,却不了被一个大户家的人救起,代替他家失踪的女儿完成星途之路,徐嫣然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发现暗藏的阴谋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 最后的灵魂之旅

    最后的灵魂之旅

    用最朴实的语言,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恐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