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95

第95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5)

那么,人是什么生成的呢?宗密强调人的最终本原是真心。他说:「谓初唯一真灵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变不易,众生无始迷睡不知觉知,……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相,所谓不生灭真心与生灭妄想和合。」〔注释:同上书,710页中。〕他依据《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相进行论述,认为众生本有其真实灵妙的本性,这个本性就是不生不灭真心,也即如来藏。只因众生执迷而不自觉自己的本性,于是而有了生灭心,真心与生灭心和合而为阿赖职识,再辗转生成万物。进一步,宗密又说明人的生命的产生:「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十月满足,生来名人,即我等今者,身心是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中。〕「四蕴」,受、想、行、识四种心理活动。他认为「气」是人身体之本,「心」是人心理之本。人是由身心两个方面和合而成的,身心各有所本。更进一步,宗密还推究了气和心的本原说,他说:「然所禀之气,展转推本,即混一之元气也。所起之心,展转穷源,即真一之灵心也。究实言之,心外的无别法,元气亦从心之所亦,属前转识所现之境。」〔注释:同上书,710页下。〕认为气的本原是元气,心的本原是真心。元气又是心的变现,属于六转识变现的现象。由此看来,宗密把中国传统的「元气」范畴定性为「识所现之境」,这个「境」就是心识向外投射的现象。这就是说,宗密把元气从物质的自然变化转换为心理活动的表现,并从根本上排斥了气本原说。那么心又是怎样变成物质世界的呢?宗密说:「心既从细至粗,展转妄计乃至造业;境亦从微至着,展转变起乃至天地。……据此,则心识所变之境,乃成二分:一分即与心识和合成人;一分不与心识和合,即成天地、山河、国邑。」〔注释:同上书,710页下。〕这是在心识变现外境说的基础上,把境分为有知觉的人和无知觉的物两类,用心识把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统一了起来。

综上所述,在汉代气论、元气论思潮的浸润、影响下,中国佛教一度以「气」来说明佛教的本体论学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佛教关于构成物质现象的四个基本元素(地、水、火、风「四大」)都说成是气,或者说是气或元气的四种形态,从而与中国哲学的气(或元气)本原说相协调。二是赋予气以祸福的属性,并把这些气作为因果报应的一种根源。三是企图探明气与人的精神现象的关系。由于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又使中国佛教学者难以全面揭示两者的关系。到了隋唐时代,气论思潮益趋降温,处于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如来藏思潮和唯识思潮在佛教内部广为流行,终于有宗密《原人论》问世。宗密根据佛教的唯心立场,一方面指出了气本原说在阐明人类精神现象起源方面的局限,一方面又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气在形成人的肉体和外界事物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构成为中国化佛教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道体说的牵附与会通

在黄老思想盛行的汉代,一些佛教学者竭力以「道」来比附佛教思想,为佛教在中国争取立足之地。两晋以来,中国佛教学者又吸取庄子道不离物的思维方式,来宣传佛教「道」的遍在性观念。到了唐代,虽然宗密撰《原人论》批判道法自然的思想,但是绝大多数禅宗学者还是大力吸取老庄思想,对道作了多方面的发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禅道思想。

一、以道家之「道」为佛教之「道」

牟子《理惑论》在解释释迦牟尼所体证的「道」时这样说:「道之言导也。导人致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蜿蜒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遍》第1卷,4页。〕此处的「无为」,是涅盘的意译。「致于无为」,即进入涅盘境界。「四表」,四方极远极远之处。在《理惑论》作者看来,引导人们最终涅盘成佛的乃是道,也就是说,佛是与道相契合的,佛是体道者。这里的「道」是无形无声,虚无恍惚的,也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或者说是「先天地生」的最初本原、本体。从理论思维的意义上看,这是以道家的道为佛教的道,以道家的本体为佛教的本体。又,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何晏在《道论》中说:「有之为有,待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则道之全焉。」〔注释:《列子?天瑞篇》,《诸子集成》(三),3页。〕牟子所论佛教的道与何晏所说的玄学家的道,两者在思想内涵和表述上,都可谓难以区分,如出一辙。

晋时著名的佛教学者孙绰撰《喻道论》也说:「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寂自然;无不为,故神化万物。」〔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遍》第1卷,25、26页。〕这里所讲的道与牟子及何晏所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认为,释迦牟尼所体证的道,就是道家提倡的无为自然而化的道。这都说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一些佛教学者把佛教教义等同于道家思想,以老庄学说的最终本体「道」作为佛教修持证悟的目标,以与「道」相契一体为成佛的标志。这种以道家之道为佛教之道的哲学思想,是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盛行的老庄思想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与老庄式的文化生活环境分不开的。

东晋刘宋时的竺道生在探讨成佛的基本问题时,也利用道家的「道」来说明佛教的最高境界。他说:「道之名者,在用能通。不及,无用也,未极则转进无常,极则常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32,《大正藏》第37卷,489页下。〕「极」,至极,最高境界。认为「道」在至极境界是恒常不变的。在至极境界,道「至象无形,至音无声,希微绝朕思之境,岂有形言者哉?」〔注释:《法华经疏》卷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4册,396页。〕恒常的道,无形无声,超越人们的思维、语言的分别境界,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他还说:「背道非实,名为凡夫。」〔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5页下。〕强调人与「道」相违背就是凡夫。只有不违背「道」,与「道」契合,才能超凡成圣。应当说,竺道生关于成佛的思路,也渗透着道家的思想因素。

如上所述,唐代宗密在《原人论》中批判了道本论,文说:「所言万物皆从虚无大道而生者,大道即是生死贤愚之本,吉凶祸福之基。基本既其常存,则祸乱凶愚不可除也,福庆贤善不可益也,何用老庄之教耶?又道育虎狼,胎桀纣,夭颜冉,祸夷齐,何名尊乎?」〔注释:《大正藏》第45卷,708页中。〕认为老庄道家的大道说,是肯定生死贤愚、吉凶祸福都是不可避免、不可改变的,这样,老庄学说又有什么用呢?道养育虎狼暴君,夭祸贤良忠臣,又怎么值得尊崇呢?宗密认为「从虚无大道而生」的说法是不合乎人类社会实际的,他主张「真心」为众生和宇宙的本原。

二、从「道亦虚空」到「虚空为道本」

大乘佛教般若学在汉代时开始传入我国。般若,意为智慧。般若学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也就是说,其本体是空的。这一点与中国道家所讲的本体「道」无形无为,虚无玄妙似有可附会之处。般若学者自汉代支谶起直至三国支谦都以般若学附和于道家的玄理,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吸取道的范畴和道家的思想,宣扬「道亦虚空」说。

佛教表述本体的概念通常是用「如」、「真如」。支谶、支谦等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无」为「有」之本。进而又以「本无」来译「真如」。如支谶译的《道行般若经》第十四品和支谦改译的《大明度经》第十四品的品名,均将「真如品」定名为「本无品」。支谦还进一步宣扬「道亦空虚」的本体论。他译的《大明度经》卷1《行品》说:「夫体道为菩萨,是空虚也。斯道为菩萨,亦空虚也。」〔注释:《大正藏》第8卷,478页下。〕又译文原注有说:「师云,菩萨心履践大道。欲为体道,心为〔注释:「为」,疑为「与」字之误〕道俱无形故,言空虚也。」〔注释:《大正藏》第8卷,478页下。〕这都是说,菩萨心体悟了道,与道合一,由于道是无形的,菩萨的心神也当无形;因其无形,故是空虚。这样,菩萨体道是空虚,道亦是空虚。道有视无形为空虚,以淡泊无为为「至人」境界。这里,佛教的菩萨与道家的「至人」,佛教的道与道家的道都是相通的。可以说,在支谶、支谦的心目中,佛教的真如本体与道家的道本体两者并无二致,都是同为空虚、虚无。应当说,佛教的真如性空和道家的道微妙虚无确有表面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实质并不相同。佛教的真如性空是标示事物的本质空无自性的,而道家的「道」则是说万物的本原是无形而实存的。

唐代的牛头法融禅师又提出了「虚空为道本」的命题。史载:「融大师问云:『三界四生,以何为道本?以何为法用?答:『虚空为道本,森罗为法用。』」〔注释:《宗镜录》卷77,《大正藏》第48卷,842页中。〕这里把道与法(一切事物)对举,本与用对举,认为虚空是道本,森罗万象是法用。所谓虚空,就是佛经常说的空,性空,空性,是指万物无造作、无主宰、无实体的本性。所谓道是:「牛头初祖云:『夫道者,若一人得之,道即不遍;若众人得之,道即有穷;若各各有之,道即有数;若总共有之,方便即空;若修行得之,造作非真;若本自有之,万行虚设。何以故?离一切限量分别故。』」〔注释:《宗镜录》卷9,《大正藏》第48卷,463页中。〕这是说,「道」是离开一切限量和一切分别,是自然如如的本原、本体,也称「道本」。显然,这个道是来源于道家的本体概念。法融所讲的「虚空为道本」,是认为虚空是道的本体内涵。就此命题的思维形式来说,显然是受到了魏晋玄学「以无为本」说的启发,就此命题的思维内容来说,也是与「以无为本」说相呼应的,然就此命题的思维实质来说,则是般若学与道学两种不同思想的折中、调和。

三、道体遍在与无情有佛性

在思维框架上,庄子的道本体论还直接影响了中国佛教对草木山河的体性的看法,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佛性理论。

庄子认为,道是无所不在的,蝼蚁、瓦甓,甚至屎溺都存含道,这种道不离物、道在物中,也即本体遍于一切事物的思维定势影响至深远。竺道生在无佛典根据的情况下,孤明独发,高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与庄子的道无所不在的思想影响有关。隋代吉藏进一步明确提出草木也有佛性说,《大乘玄论?佛性义》云:「若欲明有佛性者,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故肇法师云:『道远乎哉?即物而真!圣远乎哉?悟即是神也!』若一切诸法无非是菩提,何容不得无非是佛性?」〔注释:《大正藏》第45卷,40页中、下。又,吉藏所引《肇论?不真空论》原文为:「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菩提」,即道。这里吉藏论证草木也有佛性的根据,是道与一切事物相即的观念,实也受庄子的道本体普遍存在观念的影响。唐代湛然更鲜明地提出无情有佛性说,认为不仅草木有佛性。甚至连同瓦石以及山河大地也都有佛性。他说:「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注释:《金刚錍》,《大正藏》第46卷,782页下。〕这里是以万物都具有真如本体为论据,来证明无情也有佛性,同样也可见到庄子道本体遍在思想的深刻影响。此外,禅宗学者如牛头法融、南阳慧忠等人也都阐扬无情有佛性说,并明确以「道无所不遍」为立论的根据。

印度大乘佛教十分重视探讨各类众生的成佛根据问题,有的派别主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有的派别则认为一部分众生没有佛性,但各派都没有论及草木瓦石有无佛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排斥草木瓦石有成佛的可能性。中国佛教学者主张草木瓦石也都有佛性,显然是和中国人的自然观有关,特别是和庄子的道体无所不在的本体论思想直接相关。

从本体论思想而言,中国佛教吸取道家范畴「道」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带来了佛教哲学思想的深刻变化:首先,在宇宙本体论方面,一是以无形而遍在的本原「道」为本体,这就改变了印度佛教的本体思想,使佛教本体论学说发生了变异,或者说为佛教本体论学说增加了新的内容。二是中国佛教竭力消弭印度佛教的「空」(空寂、空性)与中国道家的「无」(无形、无为)的差异,把二者混淆、沟通、协调、等同起来,这是融通中印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尝试,推动了佛教本体论哲学的发展。其次,在成佛理论方面,一是以无为为涅盘,即视无为为成佛的理想境界、最高目标,这就发展了成佛境界和成佛内涵的学说。二是由于体道为佛的思想的阐扬,也极大地推动了佛教返本还源思潮的盛行。三是从道的遍在到佛性遍有,导致了草木也有佛性的新说形成,从而推动泛神论乃至无神论思潮的流传。

本无说的兴起与终结

自汉代至南北朝,「本无」是中国佛教用以表述宇宙本体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思想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如上所述,在译经初期,支谶和支谦等人就把「本无」作为佛教「真如」的译语,以表示般若学的性空思想。到了东晋十六国时代,随着《道行》、《放光》、《光赞》等《般若》类经典的流行,研究《般若》的学者对性空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先后形成了六家七宗的不同异说,其中产生阐发以「无」为本体的本无宗是最具代表性的学派,影响也最大。这一时期,本无论思潮之所以盛行,是与道家思想、玄学清谈之风的影响密切相关的。后来,僧肇作《不真空论》等文,分析批判了本无学说,从理论上宣告了本无宗的历史终结。

一、东汉三国时代的本无思想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卷,从经典作家和学者们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收录文章。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探讨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类未来的观点的介绍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这本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正式的定义或完整的答案。作者从哲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个概念着手,将哲学比喻成一条小溪,自己在溪边看似毫无章法却又条理清晰地漫游,通过对客体本质的讨论,进入因果联系和变化的讨论,接着是目的和道德行为,判断、真理,以及形而上学的最终问题。《哲学九讲》从约翰·洛克、勒内·笛卡尔开始,沿着两位欧洲伟大思想家的足迹,顺着意识与存在这一基本问题,逐层深入,不仅讨论了哲学本身,更对人性进行了探讨,比如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哲学九讲》也高度提炼了学术史上众多知名哲学家的观点,同时提供相关参考原著名称,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一步涉猎相关知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一片长风

    许你一片长风

    或许,放弃职业生涯,是最好的吧……不奢求,不渴望,也就不会看着你们受到伤害……这是一本电竞文。沙雕里有虐有甜(刀片收住!)路钦:“我愿用余生,和我所有的暴击率,来让你幸福。”别浪:“这就是你十三棍打不出暴击的理由?”
  • 萌妻套路深:总裁闹着娶进门

    萌妻套路深:总裁闹着娶进门

    年轻的歌坛新星意外身亡。她不就是说了句“他幸亏没结婚,不然他老婆不就守了活寡?”谁知道一朝穿越,竟然成了他的老婆!平行时空是个什么鬼?【总裁,离我远一点】
  • 妃自远方来

    妃自远方来

    司轻,一个莫名其妙魂穿到不知名年代的倒霉蛋儿,被迫和亲了一个木头棍子王爷,还得管着他的后院,看着他的小老婆们,可看着看着,怎么看到皇帝的后院去了……选段:封泽悦,你别招惹我,我们就这样互不打扰相安无事便好,如果有一天,你让我爱上了,那就是你的不幸,我不爱你,你姬妾成群也好,子嗣遍地也好,都与我无关。反之,我要你生死由我!爱恨因我!喜怒哀乐都要与我相关,你的身边只能有我,独我一人,王爷,你可还敢要我?
  • 二三十岁要懂的经济学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经济学诡计

    二三十岁前,你不懂经济学诡计,或许是觉得没有必要;二三十岁时,你不懂经济学诡计,小心你比别人在成功路上慢几步;二三十岁后,如果你还不能掌握经济学诡计,你便没有理由哀叹自己为什么不成功了……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解读经济学的智慧诡计,牢牢握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智慧资本吧!
  • 倾城彼岸之几世轮回

    倾城彼岸之几世轮回

    ??他与她相遇本是阴差阳错,她救了他,然而她抹去了他的记忆,她中毒记忆有损。一年后再见,便已陌路,一年了,她的性子越发越冷清,却因他,而心生荡漾。之后,她成了他的王妃,两人的心渐渐靠拢,渐渐为对方融化……可惜,两人相爱又如何,上天眷他不眷她……
  • 上清黄书过度仪

    上清黄书过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权祸天下

    权祸天下

    骨生花,花养蝶,蝶吃人!酒轻婴: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人若负我,斩草除根!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吗?不是坏人,是十全十美的人。比如:慕容凤景。慕容凤景:那一年,满天大雪,她如一支绝世的傲梅而来,既是在那样的天气里,仍旧没有丝毫的萧索凄凉。今日盛夏的艳阳天里,她纵马离去,我竟觉得天寒地冻!慕容匀凌:原以为我得了天下就可以永远保护你,可如今不过是一种失去自由的束缚,我坐拥天下,却也失去一切。李画澜:原来老天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早一步,晚一步,我们都将错过一辈子,我得到了自己所求,却被他恨了一辈子。无月:千万不要爱一个人太深,否则你会忘了爱自己。顾舜华:我享受顾家所给的荣华富贵,就必须保护树的根基。你与顾家相比,我选择顾家;可你与我相比,我选择你。慕容凤皇:为什么,他赐我凤皇之名却要杀了我?是他让我一辈子不得安宁。慕容凤烈:为什么你一出生就可以得到一切,凭什么你叫凤皇。郑玉楠:我用着别人的名字,过了自己悲哀的一生。造化弄人,我却连一丝一毫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