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000000013

第13章 《周礼》的理财思想(1)

国家的财政经济问题,在《周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宰以“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诏王经邦国,治官府,纪万民,其中“九职”、“九赋”、“九式”、“九贡”均与财政有关,几乎居大宰全部官法之半,王安石说,一部

《周礼》,理财居其半”,,不为无据。

《周礼》是一部全面讲述官制的书,因而不可能有专章专节阐述其经济思想。但是,作者在设官分职的构想之中,处处流露出他的理财谋略,因此,我们仍然可以较全面地揭示出此书的理财思想。

《周礼》的理财思想涉及的方面很多,如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管理制度等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因而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周礼》的理财思想,对于把握全书的思想脉络,推定其成书年代,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对人口和劳动力的管理

《周礼》理财思想的特点之一,是把人放到一定的自然经济环境中来认识,注重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司徒》职云: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首先是用土会之法分辨出天下的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地貌。每类地貌所出产动植物及人的体貌各不相同,因此,这是五类不同的经济区。其次是以土宜之法辨别天下十二个地域的名物,使人民定居并,任土事”,蕃育鸟兽草木。再次是辨别十二种土壤之所宜,教民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最后是以上几个步骤的落脚点:制天下之地征。不同的人民生活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特色,因此,要让人民生活在适宜的区域,种植最适宜的经济作物,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丰硕的财富,以满足国家的征用。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征收赋税时,也充分兼顾到各地区的经济特色,最大限度地加以征用。天下万民,人人有职事,必须为社会尽其职。《大司徒》职云: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第五章曰树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曰通财,七曰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材,十曰学艺,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

“学艺”即学道艺之学士,“世事”是巫医卜筮等世世相传为业者,“服事”指府、史、胥、徒等服公家之事者。由于十二职中的这三项不是直接生产者,与社会经济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大宰》将它们剔除,而成为九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大宰》九职与《大司徒》十二职之前九职,一一对应,互文见义。孙诒让说,大宰任民,主于理财,故止有九职”,至确。它包括在“五地”、“十二土”、“十二壤”上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职业,指明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经济作用。

由于万民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国家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因此,统计和核准户籍,在《周礼》中是上关天子、冢宰,下及闾里之吏的重大工程,年年时时都要进行。这样做,除治安上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周礼》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各种赋税,而赋税是按人口土地数额定的,徭役也要按户摊派。所以,准确而及时地核准户籍,就成为财政工作最基础的环节。

地官大司徒总掌全国版图。其职云:“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天官·司会》掌“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版图的副本由司会之官保管,由《大司徒》职文可知,它还包括“人民之数”。郑注云:“版,户籍也。图,土地形

象、田地广狭。

人民的精确数目,要通过经常的简稽户口才能得到。《周礼》简稽户口有一套规范的方法,称为“比法”,由小司徒掌管。《小司徒》职云:

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征令。

根据“比法”的要求,登记的内容有众寡、六畜、车辇和物。郑注云:“众寡,民之多少。物,家中之财。”登记的时间为“岁时”,贾疏云,“以岁之四时具录其数,入小司徒”,即注疏家所说的“四时小案比”。

六乡大夫受“比法”后,向州、党、族、闾逐级下达,使之于四时统计民数之等。这项统计工作在六乡中是从“闾”这一级开始的。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一闾为二十五家。《闾胥》职云“以岁时各数其间之众寡。”贾疏,“谓岁之四时,闾胥各自数当闾之内户口多少”。《族师》职云:。,

以邦比之法,帅四闾之吏,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

“属民”,贾疏云:“谓属聚其民而校比之也。”则族一级的校比,是集合四闾百家之民,按夫家众寡、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等逐项“校登”,含有目验的意义,以防虚报或欺诈。

五族为党,党正在族师案比时也必亲临现场监督,其职云:“以岁时莅校比,及大比,亦如之。”贾疏云,“至校比之时,党正往临之,恐其有差失故也”,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乡大夫为一乡之长,所以也必须“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在六遂系统中,同样有逐级进行的四时案比:

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

长:“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

鄙师:“以时数其众庶”,“数”亦有目验之意。孙诒让《周礼正义》云:“犹《党正》云‘以岁时莅校比’也。”六遂之鄙师与六乡之党正相当,可见校比之法大体相似。

遂大夫:“以岁时稽其夫家之众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与其可施舍者”。

遂师:“以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六畜、车辇”。

遂人:“掌邦之野”。“野”包括六遂及四等公邑,所以也要“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

小司徒:“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负责审核六乡、六遂、国中及四郊、都鄙的人民、男女及县都九夫为井、闾里五家为联等等的数字。

户籍统计的项目,除前面提到的以外,《秋官·司民》还有更具体的规定:

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郑注云:“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版,今户籍也。下,犹去也,每岁更著生去死。”男孩八个月,女孩七个月以上,就必须登入户籍,并注明其性别、所属地区等,人口增加、死亡情况则每年随之更动。

户籍每隔三年,必须大规模复查一次,《小司徒》云:“及三年,则大比。”郑注:“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小司寇》云“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也是指三年大比而言。

乡遂之民不得随意迁居,《比长》职云:“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迁往国中和四郊的,必须由比长亲自送往迁至地,面交当地官吏。迁往六遂和都鄙公邑的,必须持有比长发给的旌节。“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乡中无

授无节出乡者,要被投入狱城之中。

官府如此严格地、频繁地核定户籍,主要是出于征赋的需要。《小司寇》郑注云:“人数定而九赋可知,国用乃可制耳。”贾疏亦云:“国家所用财物,由民上而来,是以国用多少,要由民众寡。正因为民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周礼》于每年孟冬和三年大比之后,都要隆重地向王献民数,祭祀司民之神。《小司寇》职云:

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这是每年孟冬献,三年大比献见于《司民》: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由于民数与赋贡密切相关,所以掌赋敛之官也都有校比之法,如闾师为国中及四郊吏之长,而兼掌六乡赋贡之事,所以也,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县师为公邑吏之长,掌野之赋贡,因此也,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

户籍是各级行政长官“以颁职作事,以令贡赋,以令师田,以起政役”的依据,下面还要详细论及。

这样严密的户籍制度,在先秦的文献中很难完全得到证实。《国语·周语》仲山父谏宣王料民太原,韦注:“料,数也。”说者都认为料民是调查人口数,可惜《周语》语焉不详,很难据之下断语。《左传》成公二年,楚共王“乃大户”,杜注“阅民户口”,亦不知确否。

先秦史上户籍制度有较明确记载的,是《商君书》和《管子》等书。商鞅为了在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通过各种手段把社会财富集中到国家府库之中,以保证军需,从而使国民经济带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在户籍制度上,商鞅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把核查户口提高到关乎国势强弱、存亡的地位来强调,说“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不仅要求有准确的民人的总数,还要求有确切的壮男、壮女、老弱等等之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户籍必须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人口的实际状况。商鞅建立户籍制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使“民人不能相为隐”,“虽跖不为非焉”,“以维护其集权统治的秩序,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齐国也建立了与秦国类似的户籍制度。《管子》云:“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书比”即登记户籍人口;“月程”即依当月户籍人口数字核实;“大稽”即总稽查;“得”谓生与迁入;“亡”即无,即死亡与迁出;这是三时校比民数。

《管子》又云:“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其不为用者,辄免之;有锢病不可作者,疾之;可省作者,半事之。”《周礼》户籍制度源自《商》、《管》,但是,增添了更为鲜明的经济色彩。

西汉以后,案比、上计制度成为定格,每年由官员逐户目验年貌等,岁末将户籍档案上报朝廷。汉武帝时,天子还常常亲自受计。这种制度与《周礼》极为相似,所以郑玄在注中,每每以汉法相比况,这对于判定它的成书年代是很有意义的,证明《周礼》的著成时代不会早于战国中期以前。

《周礼》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分辨万民之中的,可任者”与,舍者”。《乡大夫》云: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

据贾疏,“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征”,郑注引郑司农云“给公上事也”,指力役之征。“舍者,谓有复除,舍不收役事也”,或作“施舍”,指可免役征者。国中之民从二十岁至六十岁,野自十五岁至六十五岁,都要受力役之征,为国家创造财富,只有贵者、贤者等六种人可以免除。

《地官·闾师》职云:

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凡无职者,出夫布。

此即大宰九职,文稍异,但所指全同。孙诒让说:“九职者,谓任民以职事,其目有九也,民各以其力所能,受职而贡其功,以为赋税。”万民各以其职所出之实物为贡,所以,《大府》云“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九职中的无职闲民,为人佣赁,无物可贡,因此要出一夫之布,以钱代实物之贡。

孙诒让认为:“此任民作贡,与后世丁口赋正同,但出物而不出泉,与后世法小异耳。”相当于后世的丁税。

九职之民还有另外一种力征,即《均人》所谓“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郑注“政读为征”,力征,人民则治城郭、涂巷、沟渠;牛马、车辇则转委积之属。”国家若有大兴作之事,小司徒、大司马推算所需人力之数,然后乡遂之官员各以其民户的正卒(每家一人)来服役。服役的时间,《均人》云:

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

《礼记》云“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大戴礼记》云“使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与此“公旬用三日”之等不合,郑玄为了牵合二者,将“旬”释为“均”:“旬,均也,读如‘畇畇原隰’之畇。《易》‘坤为均’,今书亦有作旬者。”但此说甚为牵强,《周礼》所见旬字甚多,均为十日一旬之旬,如《宰夫》云,旬终,则令正日成”,《质人》云,凡治质剂者,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江永、孙诒让等也不从郑说。江永云:,公旬者,公家力役之程日也,力役以旬计,《左传》令尹艾猎城沂,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士弥牟营成周,量事期,城三旬而毕。公旬即此旬字,旧读均,非是力役或一旬、二旬、三旬,而一夫不过三日,三日之外,他役代之。”

依江说,则力役仍为一岁三日以下,与郑说并无根本不同。工程无论大小,耗时几旬,正卒均服三日之役,那么这已相当平均了,何劳均人再来均之1再则,旷日持久的大工程又如何能应付?笔者认为,“公旬三日”,当是指每旬三日,若役作三旬则为九日,余可类推,如此于义方安。

礼书所说“使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只不过是儒家希望减轻人民负担的一种设想,与《周礼》敛财于国的经济思想并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大戴礼记`主言》云,“昔者明主关讥而不征,市而不税,税十取一,使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时,有禁而无征”,而《周礼》的关、市、山、泽都要征税,大不相同,这一点,将在后面谈到。

除九功、九赋和力征之外,人民还要承担国家的军赋。军赋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在有大军役时,六乡、六遂家出一人为兵。乡遂的家数与军数是相同的,所以平时的比、闾、族、党、州、乡,战时即成为伍、两、卒、旅、师、军的军事组织。六乡七万五千家的正卒,即为六军七万五千人。六遂也是如此,六乡之军为正,六遂之军为副,共十二军,此即《小司徒》所谓,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六乡和六遂出军不出马牛车辇,马牛车辇由国家授予。

第二,乡遂之外的公邑丘甸则出兵兼出车,如所征乡遂之兵不足用,便征及公邑。公邑行井田法,所以,每井出一人为兵,其余各家供给车牛兵器和粮食等等。

乡遂虽出兵不出马牛,但所用马牛却是由他们负责平时的喂养。《马质》云,“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乡民从有司马质’处领取马匹时,有司要逐项登记马匹之年龄、毛色以及买入时的价格,然后由乡民牵回喂养,这种劳动是无偿的。而如果马匹死了,则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马匹若在领走后一旬之内死亡,则必须以所登记的马色、大小和价格,更”,即向官府赔偿。超过一旬者,则必须交马耳于官府,案验此马与所登记之毛色是否相符。受官马者还必须将马之皮骨等鬻之于市,所得之布交予官府。只有二旬以外之死马可以不追究责任。有趣的是,《秦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凡放牧官府牛马有死亡的,,其大厩、中厩、宫厩马牛;,以其筋、革、角及其贾钱效,其人诣其官。其乘服公马牛亡马者而死县,县诊而杂买卖’其肉,即入其筋、革、角及索,入其贾钱”。这种制度不见于其他先秦文献,从而透露出《周礼》与秦的关系的信息。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道是道理

    道是道理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说话,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思考。显然,说话、办事都离不开“用心”。“心”之所在,必须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学问字字玑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万物、把握人心的规律,谙熟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无为中成就有为,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热门推荐
  •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

    死不瞑止的赵尚志

    赵尚志二十五岁那年,还没有娶上媳妇。这可急坏了赵尚志的父母,都火烧眉毛似的替他找对象,求东邻,告西舍,上道里,跑道外,忙得像走马灯。结果却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什么呢?因为赵尚志的父母着急,赵尚志不着急,介绍的几个女子都被他拒绝了。赵尚志的母亲想不开,便絮叨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中,整个浪儿哈尔滨就不够你挑了,再挑都挑成小老头了。赵尚志的父亲并不责备赵尚志,只是摇头叹息,唯有叹息而已。
  • 六十种曲灌园记

    六十种曲灌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I)(英文版)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I)(英文版)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a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set in Paris and London of the 1780s and 1790s. Dr. Manette is incarcerated in the Bastille for eighteen years without trial. His daughter Lucie grows up in London, thinking that she is an orphan. But her life changes when her father is released from pgsk.com Darnay is an emigrant who has left France because of his hatred for his family. Charles and Lucie fall in love and marry. But there is another person who loves Lucie with all his heart and will do anything for her sake. The story is set against the conditions that led up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Reign of Terror. It's a story of love, war and tragic heroism.
  • 阿飘看世界

    阿飘看世界

    且看一个人,看遍这人间。
  • 皇族魔法师

    皇族魔法师

    十年前的真相,你我命运的交错,追溯与寻觅,世界的暗面,触动心弦……
  • 妾非良妻

    妾非良妻

    前一世,她为了一个男人,斗皇后,助贤臣,拉谋士,最后他却害死了她的家人,好友,以及自己最珍爱的知己。她饮尽毒酒,发誓若有来世,绝不入宫为妃,绝不助帝家之人!哪知最后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视她如命的男人一起携手共创繁华!
  • 畺

    小种经略相公丘流丹遇到哲别,是他逃出土城北行一个月上的事,那一天昧旦时分,流丹牵着黄骠马,从藏身草窠里转出来,懵懵懂懂吃口干粮,就继续在沼烂榆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淌,天蒙蒙亮起时,正好走到玄水南岸的泥滩上,河在这里弯成河套,平淌开来,足有半里宽,河水发浑,流得犹犹豫豫,一片片凝脂似的,还没有从夜里完全解开。白雾贴着河水倾斜而起,随风变幻于南北两线灰泥之问,一缕一缕摇摆着,像是从水面蒸发而出的水草。
  • 望夫成龙:种田养成大官人

    望夫成龙:种田养成大官人

    沈茜出生时,有一僧一道门口断命。僧曰:此女命硬,克尽亲友,亲痛仇快,一生不顺,至死凄凉;道曰:此女命贵,顺风顺水,人上之人,最能旺夫,一品诰命。僧抚掌而笑:和尚悟了。原来是你对了,我错了。道摇头苦笑:道士也悟了。原来我没对,你也没错。一僧一道携手而去,飘然若仙。
  • 蒲苇2

    蒲苇2

    所谓伊人并非名门望族,也非书香门第。倒是出身微寒、家徒四壁赌徒之女,名位耿芙。奈何耿芙命运不济,芳年十五之时,其父便将其送往烟柳之地,换得几两银子便将父女之情抛于脑后。
  •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为了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品阅到最优秀的作品,获得最佳的阅读享受,编者在反复、细致讨论和斟酌之后,从小说宝库中遴选了300多篇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辑录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