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600000009

第9章 汉代人婚姻的地缘结构(2)

两汉时期,内地人民与边域民族之间存在着双向性人口流动,既有内地汉族人口迁徙至匈奴、西域、西南夷和高句丽等地,也有这些地区的人口迁徙至内地。其中,边域民族定居内地的人口,可能比汉族徙往边域民族聚居区的人口要多。这种状况,部分是由战争造成,部分取决于内地较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根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文、景时,匈奴入边杀略边民总数不超过三万人,而武帝时期匈奴昆邪王、休屠王的部众,一次降汉人数就有四万之众。迁往内地的少数民族有的以巫为业③,(③《汉书·武五子传》:“灸胡巫上林中。”)有的以商贾为业④,(④《后汉书·李恂传》:“诸国待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有的贩卖酒浆⑤,(⑤《乐府诗集》卷六十三辛延年《羽林郎》云:“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有的为人奴婢⑥。(⑥《史记·大宛列传》云:“堂邑父,故胡奴甘父。”)随着张骞通西域,打通中西交通之后,沿着丝绸之路,内地吏民、屯田之士长期居住在西域,而很多西域人也迁往内地,并定居下来。《汉书·宣帝纪》载:长安是西域少数民族留居的一个重要地区,“呼韩邪……来朝,……其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三辅地区是第二个重要留居区,《汉书·西域传下》“温宿国”下颜师古注云:“今雍州醴泉县北有山,名温宿岭者,本因汉时得温宿国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为名。”我们不清楚颜师古说法的依据,这可能是他的推测,但内地

地名以异域地名为名大约与人口移动有关,颜氏的推想是合理的。上郡是第三个重要留居地,上郡有龟兹县,“龟兹国人来附者处之放以名云”。南方的越人也有不少定居于内地,其中以河东地区人数较多。《汉书·沟洫志》云:“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如淳注曰:“时越人有徙者,以因与之,其租税入少府也。”

如上所述的人口广泛流动状况为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通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类型上看,不同民族的通婚分作两类:

类型之一,留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与内地汉族人民通婚。西汉王朝前期,就可以见到这种通婚现象,《汉书·李陵传》云:“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而后,西汉朝廷在都城长安专辟了一条街,供少数民族使节和商人居住。随着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匈奴降将、战俘大量涌入内地。由于定居于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绝大多数是男性,因此,这一类型的通婚情形,基本上是少数民族男子与汉族女子的通婚。例如,匈奴人复陆支降汉之后,受封为杜侯。武帝元鼎三年其子偃即位嗣侯。其复陆支家族的世系便一直延续下去:

侯屠耆→侯宣平→侯福①(①参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如果说,复陆支本人在降汉之前可能已与本族女子结婚,那么,其后裔屠耆、宣平和福等人则肯定与汉族女子结婚。这种现象在当时并非绝无仅有。在匈奴平民中,由于史料湮泐,难以作出量上统计;而在匈奴贵族中,则有数十例这样的婚例,占有汉一代降汉有功的匈奴大臣的1/3以上。

来自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南方的越族也存在着类似情形。例如:

(1)渠复垒以西域属国大首渠击匈奴有功,旋定居于内地,生子“乃始”(以汉人名为子之名)。

(2)驹几以西域属国骑出击匈奴有功,遂定居于内地,生子“督”,“督”又生子“崇”和“诗”(以汉人名为子、孙之名)。

(3)监居翁以南越国桂林监谕瓯骆氏降汉有功,定居于内地,生子“益昌”(以汉人名作子之名)。

(4)多居以东粤将军弃军降汉有功,遂定居于内地,生子“卯”(以汉人名作其子之名)。①(①参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两汉时期,边域地区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也有一些是奴隶社会的婚姻结构。少数民族女子与汉族男子多有来往。如疏勒河流域出土的汉简谓:“降归义乌孙女子复帬献驴一匹骍牡两抾齿□岁封颈以敦煌王都尉章。”③(③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简370,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因此,在这种民族杂居的情形下,也会出现少量的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女子与汉族男子的通婚。东汉时期的汉族男子马子硕便以羌族女子为妻。①(①参见《三国志·蜀书·马超传》注引《典略》。)

类型之二,是内地汉族人民迁往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与之通婚。这个类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和亲”政策影响之下,汉宗室女子出嫁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两汉时期,朝廷除去与匈奴贵族几度“和亲”外,还与乌孙、鄯善等西域属国上层人物通婚联姻。

其次,是内地汉族男子与少数民族女子的通婚。其中的情形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分次说明。

(1)强迫型。即少数民族首领为了达到软化和怀柔的目的,而把本族女子强迫嫁给不愿降服的汉族俘虏。如,西汉前期,张骞出使西域途中为匈奴所获,匈奴军臣单于在劝降无效后,“予(张骞)妻,有子”②。(②《汉书·张骞传》。)西汉中期,汉使苏武被匈奴所扣,也被迫娶匈奴族女子为妻,生子苏通国。③(③参见《汉书·苏武传》。)由于这种婚姻带有强迫性,所以,由此建立的家庭关系是不牢固的。张骞和苏武在回归内地时,均未将其少数民族妻子带回。

(2)奖励型。即少数民族首领为了彰扬降其的汉族大臣,把本族女子嫁给这些降人。如李陵投降匈奴后,单于以其女儿妻之。④(④参见《汉书·李广传》。)汉大将李广利投降匈奴,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⑤。(⑤《汉书·匈奴传》。)东汉时期,汉将耿恭被匈奴—车师联军围困于西域疏勒城中,匈奴单于“复遣使招(耿)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①。(①《后汉书·耿恭传》。)由于汉降人长期定居异域,因此,这种婚姻关系是比较稳固的,他们的后代有一部分人成为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

(3)自愿型。这是当时最主要的通婚状况。表现在与少数民族杂居的边境地区,汉族人民同少数民族人民的通婚;以及越境移居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人民与异族之间的通婚。如《华阳国志·南中志》云: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与夷为姓者曰:“遑耶”……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

关于文中“为姓”一词,清代学者顾广圻(千里)校勘比勒,核订为“为婚”②,(②转引自刘琳:《华阳国志校注》,366页,成都,巴蜀书社,1984。)这是颇有见地的。可以设想,在汉代西南地区,汉人与其他民族通婚者不在少数。

那么,迁居少数民族地区或在边城杂居区通婚者,汉族是以男性为主、抑或以女性为主?尽管现在缺乏更多的史料,不能作出精确统计,但总的状况和趋势还是可以把握的。西汉元帝时久居边域的侯应指出:

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③(③《汉书·匈奴传下》。)东汉时期,则有大量的边塞男子人口逃往鲜卑地区: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⑤(⑤《三国志·魏书·鲜卑传》。)

此外,自汉武帝朝中西交通线畅通之后,内地的屯田吏士、行政官员和商贾开始进入西域地区,汉政府鼓励内地人移往西域,颁令:“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⑥(⑥《汉书·张骞传》。)疏勒河流域的汉简中有“左部后曲候丞”、“伊循都尉”、“军守司马”之类的简文。⑦(⑦参见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附录《罗布淖尔汉简释文》,简3、10、7。)从文献、简牍保存的史料看,进入西域地区、匈奴和鲜卑地区的汉族人口绝大多数是单身男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定居在当地,从而形成内地汉族男子与西域、匈奴、鲜卑诸少数民族的女子的通婚格局。例如,东汉时期西域车师后王夫人的先世就是内地汉人。①(①参见《汉书·耿恭传》。)后代史家的追述,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此点。如南北朝时期西域高昌国的前身是汉代车师前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弊,其中尤困者住焉”,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高昌国“人庶昌盛”,婚嫁习俗也与内地“大同而小异”②。(②《北史·西域传·高昌》。)汉代军队全部由男性组成,高昌国人口的这些变化,或者与定居于此地的汉军将士与当地女子通婚密切有关。匈奴地区也是如此,《宋书·索虏传》云:

索头虏,姓託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

托名李陵后裔,可能有附会之嫌,但文中说的汉代内地汉族男子与边域少数民族女子的通婚的说法,则是可信的。有关此类的记述,一直到隋唐时期还流行不衰。《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黠戛斯》引唐朝安西都护府都护盖嘉惠《西域记》云:坚昆国人,皆赤发绿睛,而“发黑黑睛者,李陵之后也,故其自称是都尉苗裔”。

由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广泛存在通婚状况,在汉代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人口,前述的西南地区的“遑耶”就是一种;人数更多的则是“秦胡”。

关于“秦胡”的理解,人们的看法尚不尽相同。一曰“秦胡”系已经汉化了的胡族③;(③参见初师宾:《秦人、秦胡蠡则》,载《考古》,1983(3)。)一曰“秦胡”一词包含了两种意思,“秦”指汉族人,“胡”指非汉族人④。(④参见方诗铭:《释秦胡》,载《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1)。)我的推想是汉代史料中的“秦胡”似是当时内地对汉族人与少数民族人通婚后所生子女的称谓,这些少数民族开始是指匈奴人,而后又渐次扩大到西域诸族、鲜卑族和乌桓族。对于不同民族通婚后的后裔的专门称谓,在秦代便已出现,并在汉代颇为普遍。《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云:

可(何)谓“真”?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而是谓“真”。·可(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谓殹(也)。⑤(⑤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2227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汉代“秦胡”一词称谓的道理是与此相同的。“秦”是边域少数民族对内地汉人称谓,“胡”则是内地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谓。《古文苑》卷四《苏武别李陵》诗写道:

子当留斯馆,我当归故乡。一别如“秦胡”,会见何讵央。

这首诗是说,作者(苏武)要离开匈奴,独自一人返回内地①,(①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在归汉时,并未携带其匈奴妻子和儿子,只是在若干年之后,汉宣帝才遣人将其子苏通国领回内地。)而友人李陵此时早已与匈奴单于之女结婚。二人的后代均属于“秦胡”之类,所以,苏武在诗中进一步强调,尽管两人今后再也不能见面,但“一别如‘秦胡’”———即只有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同类推荐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作者以调侃、风趣、幽默的文笔,书写百家讲坛那些人和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悬念:学者怎样上电视?如何从"学术人"变成"电视人"?学者是否应该明星化?上了"魔鬼的床",主讲人被"截短拉长",是否还张扬个性?易中天、于丹等人是怎样被发现,并被拉上"魔鬼"之床的?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等人一讲成名,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了阎崇年青灯独对,坐拥书城五十载,厚积薄发,面对台下一名观众,一举成名;性情中人易中天妙语如珠,机智洒脱,哪怕是与央视名嘴对话,照样挥洒自如,机锋迭出;于丹为人谦和冲淡,洞察人世,掩不住顽皮活泼,骨子里侠气激荡;老夫子王立群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用苦难来磨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自己;纪连海懵懵懂懂,总是被好运眷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嘎小子,成为名动一时的中学老师……《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不仅对十大主讲人做了精彩的描述,对栏目的一些运作内幕,如何在大学里"选秀",如何"修理"大腕主讲人,都有细致生动的解读。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热门推荐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全书收录了欧·亨利最负盛名的四十二篇短篇小说,多以20世纪初的纽约为背景,集中展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风貌。作者敏锐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剥离出来,以优雅和精炼的语言加以艺术再现。小说主人公多是小职员、警察、流浪汉和贫穷艺术家之类的小人物,但同时又是恩爱的夫妻、守信的友人、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等。小说构思精致机巧,情节张弛有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整体风格乐观诙谐,行文间充满机智。
  • 不做宠妾

    不做宠妾

    他,是身份高贵,冷酷风流的王爷。而她,他与她,云泥之别可他却宠她爱她,视她为宝。她说,她不做宠妾,她要自由。他愤怒,他说他不许,偷了心便离开,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 消失的巨人族与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

    消失的巨人族与亚特兰蒂斯文明之谜

    英国记者布鲁斯·芬顿对古代文明怀有极大兴趣,他于2014年2月亲自率领探险队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南美洲厄瓜多尔人迹罕至的亚马逊丛林中,真实存在着可能由传说中的巨人建造的史前巨石遗迹!”据悉,此巨石遗迹位于厄瓜多尔中部,苍郁茂密的丛林深处。该处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险峻的安第斯山脉山区的热带雨林地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灵域间

    灵域间

    主人公林逸从小掌握雷电属性,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值得自己深交一生的兄弟和自己最爱的人,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路上黑暗就潜伏在四周注视着他们,他们都道路又会怎样呢
  • 仙境攻略

    仙境攻略

    穿越成沧浪派痴傻少女修士。有精明厉害的师父小气仙姑,男神师叔。有忠厚土豪亲师兄,美貌冷酷远房师兄。还有系统风月小仙这磨人的小妖精。等修行积分够了就可返回现代?我修行少,乃不要骗我啊。
  • 九洲楚门传

    九洲楚门传

    一个普通的小木匠,遭遇修行界十万年来最大的浩劫,在这修仙末世,不知来历的神秘珠玉却助他逢凶化吉,力挽狂澜。
  • 说英雄·谁是英雄2:一怒拔剑

    说英雄·谁是英雄2:一怒拔剑

    《一怒拔剑》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的第二部。雷纯望见一天比一天深寒的天气,自己春葱般细长、但比雪犹白的手,仿佛闻到一阵梅花的清香。遇雪尤清,经霜更艳。他的病,是严冬还是早春?这个她曾经深念过的人,她的杀父仇人,只能病,但不可以死。因为她要杀他,亲手杀他——“金风细雨楼”楼主苏梦枕。王小石因与白愁飞意见不同,而令“金风细雨楼”冒进受阻,便回到愁石斋去为百姓行医济世。然而他却遇着当朝权倾天下的蔡京,以“金风细雨楼”存亡为由,迫使他进行一项惊天的行刺行动……
  • 守望夏至的距离

    守望夏至的距离

    他缓缓地,缓缓地对我说,小夕,如果我不在了,去他那里,去秦悯哲那里。然后他的手,轻轻地,轻轻地从我的脸上垂了下去。就那样,无力地,垂落了下去。有眼泪,在我的瞳孔里被放大了。我的哀伤,在整个夏季变成了很厚地灰。但我知道,我们还得走下去,走那些未知的路,还有那些未知的人生。我抬起头的时候,夜色就沉了下去。沉在了我们身后的过往里。
  • 雨夜人偶

    雨夜人偶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雨夜时分,幽暗的霓虹灯下总有些穿雨衣的孤独人儿,似人偶般站在街道路口。那鲜艳的“红雨衣,绿雨衣”下包裹的人,似乎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控诉着城市的灯红酒绿……一个可以为爱而死的人,最后却被爱人遗弃,以为整容可以让她脱胎换骨、功成名就,不想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确,整容可以让一个人的面貌发生改变,却丝毫改变不了内在的本质。也许,这只是个小人物的悲剧,但雨衣下的人们,其实就是大千世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