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700000041

第41章 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 (5)

“自证分”与“证自证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章太炎本人曾有过疏解。他写道:“人心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前二易知,后二难验。今举一例验之。如素所知见,或往时尝已起此志愿,久渐忘之,展转误思,而当时即知其误;猝然念得,而当时即知其不误。此猝然念得者,不依见闻,不依书史,即自证分也;此当时知其不误者,亦不依见闻,不依书史,即证自证分也。”所谓“不依见闻,不依书史”,和《庄子·知北游》中所说的超越见、闻、言的“以不知知之”相同,实际上就是凭借本能、直觉、灵感。尽管“猝然念得”亦有过去“素所知见”与“往时尝已起此志愿”为其潜在的基础,但是,对于本体“真如”的把握,不是通过对凭借感觉和思维而获得的全部知识高度的概括与抽象,而是通过所谓“猝然念得”,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章太炎以“真如”为可知,同康德以“自在之物”为不可知,实际上并无原则性的分歧。因为康德一面宣称“自在之物”属于不可认识的彼岸世界;另一方面,仍然确信无疑地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承认它是现象界万事万物同一性的依据,是感性材料与感性经验的来源,章太炎的所谓“可知”,也并未逾越这个范围。

康德之后,究竟怎样理解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一直是一个不断引发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康德的许多后继者把“自在之物”看做康德哲学的一个赘疣,或康德哲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部分,而将它加以抛弃。费希特、叔本华以及在日本哲学讲坛上影响甚大的惠特曼,便都是如此。而承认在人们的意识之外有某种“自在之物”,正是康德哲学中所包含的主要唯物主义成分。章太炎一反费希特、叔本华、惠特曼等人的论调,给康德坚持“自在之物”的存在以很高评价,并对自己所坚持的“真如”做了类似于“自在之物”的解释,表明这一时期章太炎并没有完全背弃自己先前的唯物主义宇宙论。他的企图是在先前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他说过:“蠕生者之察万物,得其相,无由得其体。……有文教者得其体矣,太上有唯识论,其次有唯物论。识者,以自证而知;物者,以触、受而知。皆有现量,故可就成也。”他又说过:“凡非自证及直觉、感觉所得者,皆是意识织妄所成。故不能真知唯识者,宁持唯物。”章太炎以“真如”为客观实在,为万物之源和万物之本,并以“真如”只能凭借“自证”而知,与康德坚持“自在之物”的存在一样,确实都不是以唯物主义宇宙观为敌,而是希望借此避免旧唯物论执著于一隅的缺陷,为现象界万事万物的同一性寻求客观实在的依据。章太炎虽口说“太上有唯识论”,但就他对“真如”所做的解释及对康德“自在之物”所做的评价而言,与唯识法相宗本来的观点显然并非一回事。可以说,章太炎在这里正继承与恢复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并用以对唯识法相哲学进行了某些改造。

但是,章太炎与康德一样,并没有将唯物主义因素坚持到底。康德哲学以二元论为其主要特征,在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之间画了一条鸿沟。章太炎企图填补这道鸿沟,然而,他完全不懂得人类的社会实践,即人类改造世界的真正现实的客观活动的作用,他所求助的,是唯识法相哲学在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之外设置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和第七识“末那识”,这就使他不能不在许多方面重蹈康德的覆辙。

章太炎是怎样借助所谓“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来填补思维与存在之间鸿沟的呢?

他说,阿赖耶,又作阿罗耶、阿黎耶、阿陀那,“玄奘译义为藏识。校其名相,亦可言‘处’,亦可言‘臧’,当此土‘区宇’之义。”阿陀那,则“译义为持”。为“处”,为“臧”,为“持”,就是指其中蕴藉和潜藏有全部“种子”。“阿赖耶识,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蜀黍聚。即此种种界中,有十二范畴相,有色空相,有三世相。乃至六识种子,皆在阿赖耶中。”在阿赖耶识中,蕴藏着时间、空间、十二范畴和各种事物的“种子”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种子”,它们像蜀黍的颗粒团团聚集在一起那样,“无始时来”就存在着。这可以说是“阿赖耶识”的第一个特征。

章太炎继而说,阿赖耶识也分为能见分和所见分两个部分,然而,“赖耶惟以自识见分缘自识中一切种子以为相分”,它的“能见分”所见的只是自身所蕴藏的诸“种子”。正因为如此,“其心不必现行,而其境可以常在”,就是说,阿赖耶的能见分即使未曾活动,但由它所蕴藉的诸种子构成的境象依然不受丝毫影响地存在着。同时,阿赖耶尽管也包含有能见分与所见分,但它自身却不能像意识那样形成有关所见相的各种观点。“赖耶虽缘色空、自他、内外、能所、体用、一异、有无、生灭、断常、来去、因果以为其境,而此数者,各有自相,未尝更互相属,其缘此自相者,亦惟缘此自相种子,而无现行色空、自他、内外、能所、体用、一异、有无、生灭、断常、来去、因果等想。”这就是说,阿赖耶识中各类种子自身都不直接地表现为观念形态,阿赖耶识的“能见分”分别以各类不同的“种子”为自己的“所见相”,也同样不会产生相应的观念。这也恰好说明,“阿赖耶识”并非观念性的东西。这可以说是章太炎的“阿赖耶识”的第二个特征。

章太炎所说的“阿赖耶识”,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它处在永久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章太炎认为,正是由于阿赖耶识的运动,方才会产生六尘、六根、六识等“诸法”。“《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者何?动是也。诸法因动而见,故曰资始。”阿赖耶识自身的运动,为什么会导致六尘、六根、六法的产生呢?章太炎答称:“群动本无所宗。”“群动冥生,非有为之元本者。”“迷一法界,乃成六识、六根、六尘。”“万法因迷而起。”。“佛典言十二缘生,第一支为无明,第八支为爱。无明发业,爱欲润生,由是一切法生,流注不绝。”此处“冥生”、“因迷而起”、“无明发业”,意思完全相同,指六尘、六根、六识的产生,完全是“阿赖耶识”自在自为的运动,其间没有任何理性或意识在支配。所以,他又说:“万物之生,皆其自化,则无作者。不觉故动,则非自然。”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真如”作为万物本体,只是一至为单纯的“客观实在”,而“阿赖耶识”作为“真如”的显现物,则具有了丰满的内容,它实际上成了包含有全部现实世界景象的活动着的实体,它代表着游离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全部客观世界。就这个方面而言,“阿赖耶识”较之康德的“自在之物”,包含有更多的唯物主义成分。然而,设置“阿赖耶识”,也依然未能填补思维与存在之间的鸿沟。

列宁说过:“认识的有限性(Endlichkeit)和主观性、对自在世界的否定是认识的最初的阶段、环节、开端、起头——认识的目的最初是主观的……”康德不懂得“认识的有限性和主观性、对自在世界的否定”仅仅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把它们绝对化,结果,便使认识的主观性与自在之物的客观实在性完全割裂开来。章太炎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与康德相类似的错误。

章太炎说:“凡起心时,皆是意识,而非阿赖耶识。”这就是说,认识活动纯属意识运动,阿赖耶识自身不会产生关于自己的任何观念。他认为,阿赖耶识中尽管包含有色空、自他、能所、体用、一异、有无、生灭、断常、来去、因果等等“种子”,但它自身却不会意识到这些区别的存在,只有在纯属主观的意识产生以后,方能产生有关这些区别的种种观念。“若色、若空、若自、若他、若内、若外、若能、若所、若体、若用、若一、若异、若有、若无、若生、若灭、若断、若常、若来、若去、若因、若果,离于意识,则不得有此差别。”在这里,观念完全成了主观的意识活动的产物。章太炎把观念世界与客观实在完全割裂开来,不承认观念正是客观实在的能动的反映,而将认识的主观性绝对化,便不可能不像康德一样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与二元论的泥沼。由于将由观念所描绘的整个世界都看成了主观意识活动的产物,章太炎便根本不承认观念世界具有任何客观实在性,以至宣称:“宇宙本非实有,要待意想安立为有。”“世界本无,不待消灭而始为无。今之有器世间,为众生依止之所,本由众生眼翳见病所成,都非实有。”“是则众生既尽,世界必无毫毛圭撮之存。”只要不存在人的意识活动,经由观念而表现出来的世界景象、秩序,也就一概荡然无存。

章太炎将认识的主观性、有限性绝对化,否定了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同一性。然而,既承认“寻法本际,法无本际,惟是一切种子随心所见” ,即承认了“诸法”或世界万象是各类种子在意识活动过程中的显现,那又怎么能说意识活动所产生的观念形态与作为客观实在的种子毫无关系呢?将观念形态的东西说成纯然主观的产物,从而彻底否定古往今来全部观念形态的真理性、神圣性,固然淋漓尽致,非常痛快,但是,章太炎自己就无法自圆其说。他又说:“寻生本际,生无本际,惟是无明业力引生相续。”将世界的全部运动归之于“无明业力引生相续”,从而彻底否定古往今来全部自然规律、社会秩序的永恒性与合理性,这也非常痛快,但是,他的“无明业力引生相续”,不正是又一种新的秩序么?章太炎对此也无法自圆其说。

既然全部观念形态及它们所表现的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空无的或非实在的,那人们为什么却偏偏常常以为由观念所描绘的世界为真实存在的呢?章太炎说,这全是因为在阿赖耶识同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间,存在有一个中间环节,即末那识。

末那,译义为“意”。它之为“意”,与作为第六识意识本根的“意”并不相同。眼、耳、鼻、舌、身五识以色、声、香、味、触五尘为自己的认识对象,意识以“法尘”为自己的认识对象,而末那识则不然。“末那惟以自识见分缘阿赖耶以为相分,即此相分,便执为我,或执为法。” 末那识以阿赖耶识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并以阿赖耶识为自身或他物的本质,以此与阿赖耶识相联结。但是,末那识本身也不形成我、法等观念,它“虽执赖耶,以此为我,以此为法,而无现行我法等想”。执此阿赖耶识为本质而形成我、法等概念,仍然有待于意识的活动。末那识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又是“意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依存之所,以此而与六识相联结。正是通过末那识的中介、过渡和联结,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方才转化为意识中纯主观的观念,意识方才执持这些主观的观念所描绘的景象为实有,所以,它实际上代表“认识主体”。

就这样,章太炎自以为说明了客观实在的“真如”世界与主观虚幻的“观念”世界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然而,他的基本立场,仍旧是坚持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尖锐的甚至是近于绝对的对立。他对阿赖耶识所做的解释,使本体“真如”与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不再相互脱节,但是,他拒不承认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本体的绝对的客观实在性正存在于诸种现象相对的客观实在性之中,他以诸种现象的相对性、暂时性、表面性而否定它们具有任何确定的、客观的内在本质,这样,他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本体与现象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解决使本体“真如”与现象世界相互脱节的问题。他对末那识所做的解释,使外部世界与意识活动通过这个认识主体而衔接起来,但是,他拒不承认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客观性与实在性正表现在认识的主观性与有限性之中,这样,他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意识活动的主观性与外部世界的客观性既矛盾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结果,他自以为克服了康德的二元论倾向,事实上,却正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重复了康德的二元论。

恩格斯说:“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康德曾把他自己的哲学成就称作在哲学中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看到,哥白尼曾经从所知觉的天体运动与能知觉的主体相互关系中解析所知觉的天体运动,说明了这些运动并非被知觉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认识的主体人类在这中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哥白尼正是这样推翻了太阳绕着地球旋转的传统观念,而在天文学史中树立了以太阳为天体运行中心的学说。康德从哥白尼的理论中得到启示,通过对于所知觉的外界与能知觉的主体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认识的主体在通过认识形成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中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德的二元论,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将理性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黑格尔所说:“康德哲学的观点首先是这样的:思维通过它的推理作用达到了自己认识自己本身为绝对的、具体的、自由的和至高无上的。思维认识到自己是一切的一切。除了思维的权威之外更无其他外在的权威;一切权威只有通过思维才有效准。”康德哲学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理性法庭”提供了理论依据,开创了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同类推荐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热门推荐
  • 深宫六院

    深宫六院

    秉承着凡事无回头的道理,温家大小姐每一步都走的格外慎重。只有一步,温大小姐觉得走错了--嫁皇帝!重生一世的秦琰只有一个目标:宠妻!“娘子,这会没事我们去蒸包子吧!”“这会儿是白日吧?是吧?”“嗯,有问题吗?”“昏君!!”老实说昏君倒是不昏,正经的皇后,委实不正经的紧。包子剧场:小黄包:“我母后可说了,今晚不让我父皇上床睡觉。”侍卫:装死。小黄包:“我母后昨天被蚊子叮了,好大一片红,我说要打蚊子,然后,我父皇轮起我揍了一顿。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哪错了?”侍卫:持续装死。小黄包:“母后说了,人生不能重来,每一步都要走对。本殿下决定出宫闯荡!”侍卫崩脸:“祖宗啊!您歇歇吧!别折腾我了!”小黄包:人生不美好,老娘总在生娃,老爹总在秀恩爱!离家出走方为上上策!!
  • 末世之异形狂潮

    末世之异形狂潮

    失控的异形汪洋大海中,点亮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商门重生之纨绔邪妻

    商门重生之纨绔邪妻

    ★新文求收:戚言《豪门谋婚之大佬宠妻入骨》为了报仇,顾君柯算计了世人忌惮的神秘安家少主,成为众人倾羡的豪门主母。一个性格阴晴多变,做事不择手段,甚至包养男人。一个谦和有礼,风雅绝伦,却手握重权,薄情寡欲,一切成谜,毫无弱点。开始的时候,她说:“美人,我喜欢你~”后来,她说:“安少,我们离婚吧~”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女主负责爽文,男主负责宠文~本文简介:孟水心,最强异能家族少主,为了一个男人放弃家族,甘为废柴!一场深情换来惊天骗局,家族毁灭,家人惨死!当他搂着爱人,看着自己被折磨致死,最后一丝信念终于土崩瓦解!噬心疼痛之后,竟然重生?!这一次,她定是要将那些欺她深情,灭她家族,阴谋算计,狠心毒害之人挫骨扬灰,永世不得安宁!◆意外的是,重活一世,自己竟然得到了神秘的“魔阴异能”!元素操控;百兽之语;读心之法;空间隐身,甚至早已失传的远古时间秘术都能为她用!◆本以为是一个人的战役,可是这身边与她狼狈为奸的男人又是为哪般?这一世,她将如何在荆棘密布,豺狼环厮中,一步步夺回她的一切,登上世界巅峰的宝座?!本文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都市异能励志成长爽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
  • 还珠格格1-3部(全集)

    还珠格格1-3部(全集)

    该书讲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类型的民间格格。深受读者和观众朋友的欢迎。琼瑶根据自己编剧在亚洲大受欢迎的同名电视剧剧本改编而成其第一、二、三部先后被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第二部》、《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讲述的一个侦案故事。临江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系列公园抢劫恋人的案件,当案件毫无进展时,辖区内某娱乐城又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在侦破强奸案的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强奸案与抢劫案之间居然有联系,从而牵出了以王海天为首的犯罪团伙。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喜爱乃至着迷的事物。《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智慧故事100篇》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与恶魔交换

    与恶魔交换

    那一年,他选择了当一个恶魔。那一年,是十六岁,他无法相信家里从此少了一个人,却多了两个人。爸爸的那一句话是那么刻骨铭心,看着她那副长得楚楚可怜的脸孔,心里头的恨油然而生。她是那个女人带来的。也就是那个女人破坏了他原本美好的家庭。从此,妈妈不再回来,已经被赶离到加拿大。就这样,少了妈妈,却多了个继母和那女人的女儿。要与这个女人的女儿兄妹相称?不可能,办得到的就是圣人了。他偏偏不是圣人,也不想当圣人。因此,他决定当一个恶魔。有她没我,这是他挂在嘴边多年的原则。多年后,是二十一岁那一年。她楚楚可怜的模样问道,“多年了,究竟要怎样,彼此才能好好相处下来?”她也实在受够了他这恶魔的脾气,彼此同一屋檐下,只希望可以好好相处。他看着她,结果给她说了一个办不到的条件,“除非你是我的女人了!”啊..他的女人!爱恨之间,只不过一线之差。爱的时候,犹如淡淡的蓝色天空那样柔和;恨的时候,犹如暴雨前夕的乌云那么不能平静;虐的时候,犹如风雨交加的雨夜那么可怕
  • 心魔杀局

    心魔杀局

    一个三岁孩童便背负父母失踪王国破灭的故事,且看他能否踏破九宵重新找寻那一温柔
  • 盛世宠妃:皇上别过来

    盛世宠妃:皇上别过来

    将门之女司马瑶在灭门后死里逃生,后学得技艺入宫,她步步为营,宠冠六宫,本应手刃仇人,可后来却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