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700000051

第51章 致力于民族文化近代化的巨匠 (3)

什么是“经”?这是研究传统经学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无论是在今文经学家那里,还是在古文经学家那里,“经”都被解释成经天纬地、万古不刊的永恒真理。班固纂辑的《白虎通德论》解释经的含义说:“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刘熙《释名》说:“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郑玄《孝经注》说:“经者,不易之称。”刘勰《文心雕龙》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这些解释,不仅为今文经学家、而且也为古文经学家所公认,它突出了经书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也突出了经义内容的永恒性与适用的普遍性。章太炎的许多文章都论证了这些解释完全靠不住。

章太炎指出:“世人以经为常,以传为转,以论为伦,此皆后儒训说,非必睹其本真。”他依据历史事实说明:“书籍得名,实凭傅竹木而起,以见言语文字功能不齐。”一些书籍之所以名之为“经”,发端于古代竹简系用“绳索联贯”。“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异于百名以下用版者,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义为经,盖彼以贝叶成书,故用线联贯也。此以竹简成书,亦编丝缀属也。”这里丝毫不包含任何神秘或神圣的意味。同样,“传”之得名,“论”之得名,前者是发端于“簿书记事”,后者是发端于“比竹成册”,也没有任何特殊的伦理含义。

经书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为无限尊贵,是因为它们早就与孔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按照今文经学家的说法,《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孔子“制作”,专门用以教化世人,为千秋万世确立一整套人们应当虔诚遵守的永恒准则。西汉纬书《春秋纬·演孔图》说:“孔子仰推天命,俯察时变,却观未来,预解无穷,知汉当继大乱之后,故作拨乱之法以授之。”就是今文经学的代表性论点。康有为撰《孔子改制考》,更将这一观点发展到极点。书中反复宣扬:“孔子受天命,改乱制,通三统,法后王,托古改制。”孔子以前的文物都茫昧难考,所谓夏、商、周三代文教之盛,都是孔子虚拟。“圣人但求有济于天下,则言不必信,惟义所在。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先王以行之。”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孔子方才制作“六经”。康有为并断言:“学者知六经为孔子所作,然后孔子之为大圣,为教主,范围万世而独尊者乃可明也。”1907年刊行的皮锡瑞《经学历史》一书也强调:“必以经为孔子作,始可以言经学;必知孔子作经以教万世之旨,始可以言经学。”对于孔子与六经关系的这些观点,又该如何评价呢?

章太炎先前也曾附和过今文经学家关于孔子借助《春秋》“黜周王鲁,改制革命”一类说法。1989年12月,他发表《今古文辨义》一文,就已抛弃这些观点,并对这类说法提出了批评。文章所直接针对的,是曾经给康有为以重大影响的今文经学家廖平。廖平在《群经凡例》和《古学考》等著作中,坚持“六经皆孔子所撰”,说“尧、舜、汤、武之治皆无其事”,孔子是借助撰述六经“构造是事而加王心”。章太炎在文章中指出,所有这些说法,都与历史的实际状况不符。即以尧、舜、汤、武之事而论,不仅儒家经典中谈到,九流中的其他八家也曾谈到,“八家所说古事,虽与经典不无龃龉,而大致三代以上,圣帝、明王、名臣、才士,亦略不异于群经,且嵬琐小事,亦有与群经合者”。章太炎反诘廖平:如果尧、舜、文、武之事都是孔子虚构的,那么,与孔子同时代的这些著述,“使其各为一术,则孔子以前坟典具在,孔子不能焚去其籍也,彼诸子者,何为舍实事不言,而同于孔子虚拟之事乎?”文章认为,“尧、舜、周公适在前,而孔子适承其后,则不得不因其已成者以为学,其后亦不得不据此删刊以为群经”,“六经自有高于前圣制作,而不得谓其中无前圣之成书”。在《訄书》修订本《订孔》篇中,他又重申了这一论点,说:“六艺者,道、墨所周闻,故墨子称《诗》、《书》、《春秋》,多太史中秘书。女商事魏君也,衡说之以《诗》、《书》、《礼》、《乐》,从说之以《金版》、《六弢》。时老、墨诸公不降志于删定六艺,而孔氏擅其威。”这就证明,六经并非孔子制作,而是孔子依据旧籍删定而成;六经中的古代史事也并非孔子杜撰,而是为老子、墨子都熟知的陈说。

出狱东渡以来,在说明六经编纂过程时,章太炎则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主要有以下这样一些论点:

一、“古之学者,多出王官”。这个论点早在《汉书·艺文志》就已提出过,儒、道、阴阳、法、名、墨家等等,在《艺文志》中,被说成分别出于司徒之官、史官、羲和之官、理官、礼官、清庙之官……章太炎根据这些记载,进一步从古代历史的沿革,说明古代学术、文化、典籍完全为国家所垄断,“学在王官,官宿其业”,一般人根本没有受教育和从事学术文化事业的权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世卿用事之时,百姓当家,则务农、商、畜、牧,无所谓学问也。其欲学者,不得不给事官府为之胥徒,或乃供洒扫为仆役焉”。在这种情况下,“非仕无学,非学无仕,二者是一,而非二也”。这也就决定了那时人们不可能使自己的学说、著述摆脱同官学的联系。

二、经,“本来只是官书的名目”。尽管“经不悉官书,官书亦不悉称经”,可是,就《易》、《诗》、《书》、《礼》、《乐》、《春秋》而言,则毫无例外地,都是“本官书,又得经名”。这些官书称之为经,并非因为它们有经天纬地之义,而是因为它们所书写的竹简有特殊的规格,这就是长二尺四寸,三十字一简,与只有六寸长、只能书写八个字的手版即传有别。“原夫古者名书,非有他义,就质言之而已”。这也恰恰证明,《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不可能是孔子凭空制作,而只能是由原先的官书删定改编而成。

三、“六经皆史之方”。章太炎在这一点上坚持并发展了章学诚所提出的“六经皆史”的观点。他强调说:“《尚书》、《春秋》固然是史,《诗经》也记王朝列国的政治,《礼》、《乐》都是周朝的法制,这不是史,又是什么东西?惟有《易经》,似乎与史不大相关。殊不知道,《周礼》有太卜的官,是掌《周易》的,《易经》原是卜筮的书,古来太史和卜筮测天的官,都算一类,所以《易经》也是史。”这就表明,“六经都是古史”,“经外并没有史,经就是古人的史,史就是后世的经”。正因为如此,孔子在编订六经时,便只能“因当官之文”,而绝不能凭空制作。章太炎批评“六经皆孔子制作”论者说:“惑者不睹论纂之科,不铨主客。文辞、义理,此也;典章、行事,彼也;一得造,一不得造。”编撰史籍时,如何措辞,如何评价,可以凭主观认识的不同,各抒己见,而典章制度和事实本身,则是客观存在,不能凭空臆造。章太炎并引用孔子自己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证明孔子在删定六经时“亡变改”。

四、“孔子问礼老聃,卒以删定六艺”。而老聃则是管理四方文书与国家文献典章的史官“柱下史”、“征藏史”,由此也可了解,孔子所删定的六经,本是出自史官所收藏管理的古籍。在叙述孔子与老聃这段师承关系时,章太炎还对孔子做了一番很不恭敬的描绘,说:“老子以其权术授之孔子,而征藏故书,亦悉为孔子诈取。孔子之权术,乃有过于老子者,孔学本出于老……而惧老子发其覆也,于是说老子曰:‘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老子胆怯,不得不曲从其请……于是西出函谷。知秦地之无儒,而孔氏之无如我何,则始著《道德经》,以发其覆。”后来,鲁迅即依据这段故事写成了著名的历史小说《出关》。征藏故书,系从老聃那里诈取而来,再据以删定而成六经,这也足证,经书并非那么神圣。

章太炎除去通过这些史实驳斥了六经皆孔子制作、古事皆孔子虚构等论点外,还以比之《訄书·订孔》更为尖锐而激烈的言辞,说明了孔子同样只是一个凡人,而绝不是什么完美无缺的“上帝”与圣人;孔子删定六经,在保存古代典籍方面确有很大贡献,但是,孔子没有,也不可能为百世制法;孔子所删定的六经,不是,也不应当成为千秋万代崇奉的神圣经典和永恒教条。

出狱东渡不久,在东京留学生所召开的欢迎会上,章太炎就责备孔子“最是胆小,虽要与贵族竞争,却不敢去联合平民,推翻贵族政体”,指出“孔子《春秋》上虽有‘非世卿’的话,只是口诛笔伐,并不敢实行的”,孔子本人先是依傍鲁君,后来依傍季氏,所教的弟子,也“总是依人作嫁”。章太炎认为,孔子的这种种品格,都是不足取的。

在这之后不久发表的《论诸子学》,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剥去孔子神圣外衣、深刻批判孔子思想的一篇最有威力的论文。这篇文章指出:“孔子当春秋之季,世卿秉政,贤路壅塞,故其作《春秋》也,以非世卿见志。其教弟子也,惟欲成就吏材,可使从政。而世卿既难猝去,故但欲假借事权,便其行事。是故终身志望,不敢妄希帝王,惟以王佐自拟。”就孔子本人而言,他的最大问题,一是湛心荣利,“苦心力学,约处穷身,必求得雠,而后意歉,故曰:‘沽之哉,沽之哉,不沽,则吾道穷矣’”。二是干七十二君,开游说之端,随时抑扬,哗众取宠;三是倡导所谓中庸,“道德不必求其是,理想亦不必求其是,惟期便于行事则可矣”,致使“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用儒家之理想,故宗旨多在可否之间,论议止于函胡之地”。这些事实,确凿地证明了孔子也只是一个凡人,而绝非什么大圣、神明圣王、大地教主、天下归往的制法之主。

章太炎对孔子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整理六经、保存古代史事的业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孔氏者,当沙汰其干禄致用之术,惟取前王成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春秋》而上,则有六经,固孔氏历史之学也;《春秋》而下,则有《史记》、《汉书》,以至历代书志纪传,亦孔氏历史之学也。”《春秋》的价值与《史记》、《汉书》相同,而“《春秋》所以独贵者,自仲尼以上,《尚书》则阔略无年次,百国春秋之志,复散乱不循凡例,又亦藏之故府,不下庶人,国亡则人与事偕绝。……是故本之吉甫、史籀,纪岁时月日,以更《尚书》,传之其人,令与《诗》、《书》、《礼》、《乐》等治,以异百国春秋,然后东周之事,粲然著明。……以诒后嗣,令迁、固得持续其迹,讫于今兹,则耳孙小子,耿耿不能忘先代,然后民无携志,国有与立。……故《春秋》者,可以封岱宗、配无极。”对于孔子热心教育、不信鬼神而专讲修身治国等人间事务,章太炎也给予了肯定与赞扬,说:“有商订历史之孔子,则删定六经是也;有从事教育之孔子,则《论语》、《孝经》是也。”“孔氏之功则有矣,变祥神怪之说而务人事,变畴人世官之学而及平民,此其功亦夐绝千古。”

章太炎承认孔子确有夐绝千古之处,同时又坚持孔子的贡献也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他指出,“今以仲尼受天命为素王,变易旧常,虚设事状,以为后世制法”,其实情况恰好相反。以《春秋》一书而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不足尽人事蕃变,典章亦非具举之。即欲为汉制法,当自作一通书,若贾生之草具仪法者。今以不尽之事,寄不明之典,言事则害典,言典则害事,令人若射覆探钩,卒不得其翔实,故有公羊、穀梁、驺、夹之传,为说各异,是则为汉制惑,非制法也”。如果认真考察一下汉代制法的实际情况,那就不难发现:“卒其官号、郡县、刑辟之制,本之秦氏。为汉制法者,李斯也。”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之说,完全是汉代五经家“欲以经术干禄”编造出来的。至于孔子作《春秋》且为百世制法这类说法,就更属荒诞,因为“法度者,与民变革,古今异宜,虽圣人安得预制之?《春秋》言治乱虽繁,识治之原,上不如老聃、韩非,下犹不逮仲长统”。六经中其他各经,情况也不例外。以《礼经》而论,“《礼经》一十七篇,守之贵族,不下庶人。皇汉迄今,政在专制。当代不行之礼,于今无用之仪,而欲肄之郡国,渐及乡遂,何异宁人欲变今时之语返诸三代古音乎?”再以《诗经》、《论语》等等而论,其中一些训辞、格言,后世并非不可沿用,“然人事百端,变易未艾,或非或韪,积久渐明,岂可定一尊于先圣?”章太炎还特别指出:“《春秋》三统三世之说,无虑陈其概略,天倪定分,固不周知。岂有百世之前发凡起例以待后人遵其格令者?”

为了使经学不再成为中古时代的旧神学,也不致蜕变为一种不伦不类、亦新亦旧的新神学,章太炎提出了经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以下一些原则:

一、坚持以六经为古史。“仆闻之,《尚书》、《春秋》,左右史所记录,学者治之,宜与《史记》、《汉书》等视,稽其典礼,明其行事,令后生得以讨类知原,无忘国故,斯其要也。”

二、研究经学是为了弄清古代历史实际,而不是为了所谓“通经致用”。“抑自周、孔以逮今兹,载祀数千,政俗迭变,凡诸法式,岂可施于近?故说经者所以存古,非以是适今也。先人手泽贻之子孙,虽污垢佇劣者犹见宝贵,若曰尽善,则非也。”章太炎特别强调指出:“《春秋》断狱,《禹贡》治河,三百五篇当谏书,无过以典训缘饰,不即曲学干禄者为之。……学者在辨名实,知情伪,虽致用不足尚,虽无用不足卑。古之学者,学为君也;今之学者,学为匠也。为君者,南面之术,观世文质而已矣;为匠者,必有规矩绳墨,模形惟肖。审谛如帝,用弥天地,而不求是,则绝之。”必有规矩绳墨,就是坚决反对主观臆断,以坚持真理、坚持科学性为第一位,反对狭隘的实用观。

三、研究经书应当重视古文。“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是以贵古文。”古文经系用先秦古文书写;今文经则是借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今文”著之竹帛的,里面夹杂着各代师说。以稽古而言,后者的可靠性就远不如前者,更为后出的纬书当然就格外靠不住。

同类推荐
  • 环境公正

    环境公正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面向当代中国的环境实践,系统、全面、深入地解剖环境公正问题,从时空维度把环境公正分为国际环境公正、族际环境公正、域际环境公正、群际环境公正、性别环境公正和时际环境公正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西方文明经典文献之一。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热门推荐
  • 缘浅典当铺

    缘浅典当铺

    这里是缘浅典当铺,缘来缘散,我是店长,九月。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之千手观音

    千门正、提、反、脱、风、火、除、谣八将齐聚后,等待这些江湖人的不是风平浪静而是杀机陡起,门主高阳等人纷纷遭袭,江湖外八行其余七门(盗门、索命门、兰花门、神调门、蛊门、红手绢、机关门)也蠢蠢欲动,一时间江湖乱象横生,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千手观音身上,到底是什么让千手观音像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人人争夺?千手观音像又和千门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渊源呢?到底千门想干什么?
  • 美女总裁的全能高手

    美女总裁的全能高手

    超级高手混迹花都,懂医术,会武术,看他如何横行都市,谱写传奇!——读者群:623988408
  • 亲人的故事

    亲人的故事

    母亲这段婚姻还真是不顺。再有两个月母亲就到古稀之年了,可她老人家有时却还像孩子样的执拗。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老小孩儿么?可我又一想,母亲也不是老了才这样的,只是这几年更厉害了。十三年前父亲去世时,母亲哭得山崩地裂,端庄的脸扭曲着,几粒棕色的雀斑聚到了一起,鼻涕眼泪弄了我一身一脸,把她自己的脸也弄得一塌糊涂。说实话,父亲又不是没病,母亲也不是没有侍奉了父亲——父亲的最后两天,母亲甚至是一直捉着他的手度过的。当然,那时父亲已经深度昏迷。
  • 九日

    九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季,流过一场心雨

    雨季,流过一场心雨

    雨季,流过一场心雨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对峙爱与爱的磨合谁能冲破命运之茧,坚强的面对未来?谁能拨开迷蒙之雾,努力地寻找幸福?谁能放弃生命之息,勇敢的守护公主?谁能抛开嫉妒之心,虔诚的忏悔过去?坚强的她,执着的他,能否化解一切矛盾,纠葛,共同描画爱的彩虹?善良的他,能否放弃一生至爱,对他们的幸福,选择旁观?善妒的她,能否扰乱缘分注定的三生石?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一起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本书讲的是一个患有心脏病女孩的雨季故事她的成长经历,以及寻找真爱的旅途让我们随她一起看一看孤高冷傲的冰山王子是否能够继续他与她童年的承诺,阳光帅气的天使骑士能否得到公主的回应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身边叮当作响站在人生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叫做明天的地方我在生命转弯的地方等你,让我向昨天一样的问你你是否可愿与我同行?我自己做的视频去看看吧http://pgsk.com/swf/pgsk.com?ispause=0&moliheid=994043051044099207051043026029028043&playmode=1&refer=qq_ext我的QQ号:617578798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奇迹一班

    奇迹一班

    奇迹中学2018届一班学生的成长历程,见证全市最好初中的不为人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