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700000057

第57章 致力于民族文化近代化的巨匠 (9)

自从中唐韩愈、柳宗元发动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即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成了“文”与“文学”的正宗和文坛的正统旗帜。经过宋、元、明三代,到清代桐城派手中,古文因在内容上囿于“文以载道”,在形式上陈陈相因,早已从全盛走向衰微,以至气息奄奄,成了抱残守缺、尊古蔑今的文字工具。势穷必变。沉寂了漫长岁月的骈文,作为对前者的惩罚,到清代中叶,骤然中兴起来。一大批汉学家,不仅擅长骈文,而且公开树起旗帜,同宗法宋学的桐城派古文家争夺文学的正统地位。萧统在《昭明文选序》中给“文”下过一个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者为文。”清代许多汉学家都利用这一定义来与古文家抗衡。阮元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说:“《选序》之法,于经、子、史三家,不加甄录,为其以立意纪事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今之为古文者,以彼所弃,为我所取。立意之外,惟有纪事,是乃子、史正流,终与文章有别。”他还专门写过一篇《文言说》,挟孔子《文言》而为骈文张目,说:“千古之文,莫大于孔子之言《易》。孔子以用韵比偶之法错综其名,而自名曰‘文’。何后人之必欲反孔子之道,而自命曰‘文’,且尊之曰古也?”同上书,《文言说》。这就是明白宣称,只有既用韵又尚偶俪的骈文方才配称“文”,方才代表了“文”的正统。章太炎为“文”与“文学”所下的定义,就是针对以上这两种流行的论调而做的。

章太炎在《论文学》中写道:

何以谓之文学?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凡文理、文字、文辞,皆谓之文。而言其采色之焕发,则谓之。……或谓文章当作彰,此说未是。要之,命其形质,则谓之文;状其华美,则谓之。凡者,必皆成文;而成文者,不必皆。是故研论文学,当以文字为主,不当以彰为主。

在《文学总略》中,章太炎对这一段话又作了许多补充。直接针对阮元的《文言说》,章太炎写道:“今欲改文章为彰者,恶夫冲淡之辞,而好华叶之语,违书契记事之本矣。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盖谓不能举典礼,非苟欲润色也。《易》所以有《文言》者,梁武帝以为文王作《易》,孔子遵而修之,故曰‘文言’,非矜其采饰也。”

这里,章太炎以有文字著于竹帛为“文”,以文字著于竹帛的法式为“文学”,给“文”与“文学”下了一个界限最为宽广的定义。按照这一定义,信奉“文以载道”的古文辞固然可称之为文,信奉“以翰藻为归”的骈文也可称之为文。而“文”又不仅仅限于这二者,更不是仅局限于其中的一个。这一定义,显示了“文学复古”将在何等广大的领域内进行。

章太炎强调“文者,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者而为言”同上书,71页。,首先是为了反对将“文”引向专门崇尚形式而忽略现实内容的歧途。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中说过:“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阮元借用文与笔的这种分别,极力抬高专务华辞偶俪的骈文,而贬低朴简写实的散体。章太炎直率地指出,专以用韵、用偶等来限定“文”完全不科学。他指出,魏、晋以前,并不存在什么“文”、“笔”分别,那时,“所谓文者,皆以善作奏记为主”,并非如后人那样“摈此于文学外,沾沾焉惟华辞之守”。晋代以后,文与笔渐渐有所区别,但当时许多著名作者都文、笔并重,并没有以为笔非文而摈之于文苑之外。他认为,由于所要反映的实际不同,骈体、散体,或文、笔,都有必要各适其所需而得到运用与发展。“盖人有陪贰,物有匹偶,爱恶相攻,刚柔相易,人情不能无然,故辞语应以为俪;诸事有综会,待条牒然后明者……反是或引端竟末,若《礼经》、《春秋经》、《九章算术》者,虽欲为俪无由。犹耳目不可只,而胸腹不可双,各任其事。”很明显,章太炎并没有对骈体简单地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只要内容需要,运用骈俪就是完全应当的。在这一点上,他同古文家的立场就大相径庭。事实上,当他坚持应当把作品的内容放在第一位、形式必须服从内容时,他同时也有力地批判了古文家。在作为《文学总略》姊妹篇的《论式》中,他就指名道姓地批判了韩愈、苏轼等人,说:“夫李翱、韩愈,局促儒言之间,未能自遂;权德舆、吕温及宋司马光辈,略能推论成败而已;欧阳修、曾巩,好为大言,汗漫无以应敌,斯持论最短者也。若乃苏轼父子,则佞人之戋戋者。凡立论,欲其本名家,不欲其本纵横。儒言不胜,而取给于气矜,游豮怒特,蹂稼践蔬,卒之数篇之中,自为错牾。古之人无有也。”同上书,《论式》,122页。这恰好证明,他关于“文”及“文学”的定义,与骈文家、古文家这两大传统流派都截然不同。

章太炎提出“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彰为准”,把文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探索几乎所有文章的“法式”,实际上也就提出了全部文风、文体如何改革的问题。早在《文学说例》中,他就已对这一问题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写道:“文学之始,盖权舆于言语。”然而,言语并不等于外界事物,一旦表现为文字,则必然会与外界事物产生更大的距离。他引用姊崎正治的《宗教病理学》“言语本不能与外物吻合,则必不得不有所表象”、“人间思想,必不能腾跃于表象之外,有表象主义,即有病质”等论点作证,说明“言语不能无病,然则文辞愈工者,病亦愈剧”。他指出:“是其分际,则在文言、质言而已。文辞虽以存质为本干,然业曰文矣,其不能一从质言可知也。文益离质,则表象益多,而病亦益甚。斯非独魏、晋以后然也,虽上自周、孔,下逮嬴、刘,其病已不訾矣。”正因为如此,对中国整个传统的文辞便都有进行变革的必要。为了克服“文益离质”的毛病,章太炎提出,一要“断雕为朴”,二要勇于“解剖”。他指出,“中夏言词,盖有两极而乏中央,多支别而少概括”,“所以为名词、形容词者,亦甚纯简”,这对于缜密而准确地反映实际非常不利。所谓勇于“解剖”,就是要求能够更为细致、更为深入地揭示客观实际的本来面目。为此,他大声疾呼,要敢于打破自诩为“天然之完具”的旧文辞,而锻造出“真完具”的新文辞。他写道:“金之出矿必杂砂,玉之在璞必衔石,练钘攻锻,必更数周,而后为黄流之勺,终葵之圭。夫如是,则完具之名器,非先以破碎,弗能就也。破碎而后完具,斯真完具尔。任天产之完具,而以破碎为戒,则必以杂沙之金、衔石之玉为钜宝也。”

章太炎追溯文的起源,将文分作“有句读文”和“无句读文”两大类。“无句读文”包括图画、表谱、簿录、算草四种;“有句读文”又分“有韵文”与“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哀诔、箴铭、占繇、古今体诗、词曲六种;“无韵文”包括学说(诸子、疏证、平议)、历史(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国别史、地志、姓氏书等)、公牍(诏诰、奏议、文移、批判、告示、契约等)、典章(书志、官礼、律例、公法、仪注)、杂文(符命、论说、对策、杂记、述序、书札)、小说六种。章太炎认为,“文学复古”所涉及的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这些方面;至于它们究竟应当如何变革,则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

章太炎首先说明,“有句读文”与“无句读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纯得文称”,主要表现了“文字之不共性”;而前者“兼得辞称”,主要表现了“文字、语言之共性”。他说:“文字初兴,本以代言为职,而其功用有胜于言者。盖言语之用仅可成线,喻如空中鸟迹,甫见而形已逝,故一事一义得相联贯者,言语司之。及夫万类坌集,棼不可理,言语之用,有所不周,于是委之文字。文字之用,可以成面,故表谱、图画之术兴焉。凡排比铺张不可口说者,文字司之。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之委之仪象。仪象之用,可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 这里所说的“言语”,指口语。章太炎的这一段话,具体分析了形诸文字与原先的口语“共性”、“不共性”究竟何在。他指出:“文字本以代言,而其用则有独至,凡无句读之文,皆文字所专属者也。文之代言者,必有兴会神味;文之不代言者,则不必有兴会神味。”正是以这一分析作依据,章太炎分别给各种“有句读文”及“无句读文”提出了变革的标准。

关于“有句读文”,章太炎指出:“凡有句读文,以典章为最善,而学术科之疏证类亦往往附居其列,文皆质实而远浮华,辞尚直截而无蕴藉。此于‘无句读文’最为邻近。”然而,“魏晋以后,珍说丛兴,文渐离质”,作史者即“不能为表谱书志”,中唐以后,降及北宋,“论锋横起,好为浮荡,恣肆之辞,不惟其实”,学说科的“疏证”之学也日渐粗疏,以至文辞“日趋浮伪”同上书,53~54页。。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章太炎提出,对于书、志说来,“必不容与表谱簿录同其繁碎”,它的要领当在于“训辞翔雅”;对于疏证说来,“必不容与表谱簿录同其冗杂”,它的要领则在于“条列分明”。他并提出:“以典章科之书志,学说科之疏证,施之于一切文辞,除小说外,凡叙事者,尚其直叙,不尚其比况。”他以为,在“有句读文”中,除去“有韵文”情况有所不同外,这一准则应当为所有各科共同遵循。“夫解文者,以典章、学说之法施之历史、公牍,复以施之杂文,此所以安置妥帖也;不解文者,以小说之法施之杂文,复以施之历史、公牍,此所以骫骳不安也。”在这里,他便将“质实”、“直截”、“训辞翔雅”、“条列分明”的写实主义,确定为“有句读文”中全部“无韵文”所应追求的共同目标。

至于“有韵文”,章太炎认为情况不同,应当按照另外的标准加以要求。他说,“论辩之辞,综持名理,久而愈出,不专以情文贵”,韵语则不然,“由其发扬意气,故感慨之士擅焉”。正因为两者有这样的区别,诗歌便应当以抒发情性为重。“语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此则吟咏情性,古今所同,而声律调度异焉。”纵观韵语发展的整个历史,可以发现,当“其民自贵,感物以形于声,余怒未渫,虽文儒弱妇,皆能自致”时,当诗人“其气可以抗浮云,其诚可以比金石,终之上念国政,下悲小己”时,当诗赋能够“颂善丑之德,泄哀乐之情,故温雅以广文,兴谕以尽意”时,诗歌便能兴盛,卓然有成,否则,即必然颓败惰弛。比如,中唐以后,“近体昌狂,篇句填委,凌杂史传,不本情性”,诗赋便由是不竞;到了清代,“考征之士,睹一器,说一事,则纪之五言,陈数首尾”,致使“歌诗失纪,未有如今日者”,更是明证。韵文除去以抒发情性为灵魂外,表现形式又自有特征。章太炎认为,韵文所重,不在直叙,而是比兴,这就是所谓“韵文贵在形容”。诗体由四言而五言、七言,代有变更,反映了不同时代声律调度的差别。这一更迭是势所必至,“数极而迁,虽才士弗能以为美”。据此,章太炎便将“本情性,限辞语”确定为发展诗歌创作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并断言:“要之,本情性,限辞语,则诗盛;远情性,喜杂书,则诗衰。”从形式上看,诗歌创作所要求的似乎不是写实主义。从实质上看,其实并不例外。本情性,是反映和发抒真实的志向与感情,它同样“不得以兴会神旨为上”,而必须坚持“修辞立诚其首”同上书,《文学总略》,75页。,所以,这仍然要努力贯彻写实主义。

于此可见,章太炎所倡导的“文学复古”,中心就是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旧习气,反对雕琢、浮华、颓败、陈腐的旧文风,而要求树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新风尚,树立立诚、质朴、抒情、新鲜的新文风。他不仅要求狭义的文学领域必须这么做,而且要求哲学、历史、公牍、典章等也必须这么做,以便在各个文化领域进行一场全面的变革。

经过对历代诗文的权衡比较,章太炎以为,魏晋古文及五言古诗最能适应“文学复古”的需要。他不仅大力鼓吹提倡,而且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

以文而论,章太炎认为,汉代之文与唐、宋之文都不足为法,只有魏、晋之文,最值得作为楷模。他说:“夫雅而不核,近于诵数,汉人之短也。廉而不节,近于强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根,近于草野;唐、宋之过也。有其利无其病者,莫若魏、晋。”魏、晋之文,长处在哪里呢?章太炎写道:“魏、晋之文,大体皆埤于汉,独持论仿佛晚周。气体虽异,要其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尤其是在注意到“名理之言,近世最短”这一情况时,能够“甄辨性道,极论空有”的魏、晋之文便更值得师法。也正因为如此,师法魏、晋之文,便必须以雄厚的学力为基础:“依放典礼,辩其然非,非涉猎书记所能也;循实责虚,本隐之显,非徒窜句游心于有无同异之间也。效唐、宋之持论者,利其齿牙;效汉之持论者,多其记诵;斯已给矣。效魏、晋之持论者,上不徒守文,下不可御人以口,必先预之以学。”

就实践而言,章太炎本人论政、述学、叙史的文字,确实处处表现了魏、晋风骨,处处突出显示了他雄劲的学力。他曾自述:“余少已好文辞。本治小学,故慕退之造词之则,为文奥衍不驯。非为慕古,亦欲使雅言故训,复用于常文耳。……三十四岁以后,欲以清和流美自化,读三国、两晋文辞,以为至美。由是体裁初变。……魏、晋之文,仪容穆若,气自卷舒,未有辞不逮意,窘于步伐之内者也。……秦、汉之高文典册,至玄理则不能言,余既宗师法相,亦兼事魏、晋之文。……由此数事,中岁所作,既异少年之体,而清远本之吴、魏,风骨兼存周、汉。”

在诗歌创作方面,章太炎主张:“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古诗断自简文以上。唐有陈、张、杜、李之徒,稍稍删节其要,足以继《风》、《雅》,尽正、变。”他所宗法的,是魏、晋古诗。他本人的诗歌创作,实际地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他自述:“余作诗独为五言。五言者,挚仲治文章流别,本谓俳谐倡乐所施。然四言自《风》、《雅》以后,菁华既竭,惟五言犹可仿为。余亦专写性情,略本钟嵘之论,不能为时俗所为也。”这一段话表明,章太炎是如何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同他的诗歌理论统一起来。

就狭义的文学创作而言,诗歌代表了章太炎的主要文学创作活动。章太炎留下的诗作数量不多,但确实如他所说,他是在备尝险阻艰难的过程中,“既壹郁无与语,时假声韵以寄悲愤”而写出这些诗歌的,正因为如此,这些诗作,“采之夜诵,抑可以见世盛衰”。

辛亥革命前,章太炎的韵文作品总共不过数十篇(首)。以五言为主,也有少量四言、七言。除去古体诗,他还写了一批赞、颂、赋、铭、哀辞、祭文。

就内容言,这些韵文大体分作两类: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Ⅲ(第21卷)

    本卷主要讨论四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和国际主义问题以及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三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和理论贡献;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18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俄国、美国、非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 平等

    平等

    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是最流行、最重要的分配正义原则,但是这些都不是没有争议的。关于平等的争议既存在于平等主义的内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面。内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的平等”,即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外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平等的规范性,即平等主义如何能够得到证明?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布丽娜塔罗的血

    布丽娜塔罗的血

    剥开父母离世后的重重迷雾,她发现自己原来身负强大的能量,而这却让她走上了一条更为凶险的道路……(本文很虐,请做好心里准备,但我会写个完美的结局)
  • 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这是梁博和他的同学们经历生死离别之时感悟到的哲理。健康与病痛相连,生命与死亡并存,每天有很多人拖着一身的病痛走进医院,又有很多人从医院里治愈后健康地走出医院。肝胆外科规培医生梁博和他的研究生同学们都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带着医生的使命进入医院这个神圣的殿堂。即使曾经有过迷茫与困惑,即使遭受生命的威胁,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以及时常萦绕着心中的那个苏格拉底誓言。规培这些年,梁博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医生真正的使命和职责,决心在医疗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人鹘传说

    人鹘传说

    华夏抗鹘大帅意外身亡,死因不明。人皇不理朝政,鹘勾来袭,华夏武林挺身而出共抗鹘勾。但好景不长,武林纷争四起,内斗不断,看坚毅少年如何一统江湖,抗击鹘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警科技席卷末世

    红警科技席卷末世

    当红色警戒遇到末日丧尸,不一样的系统流,一样的爽!
  • 江城半暖我爱你

    江城半暖我爱你

    5年前,江城车祸,半暖离开,江城恨半暖抛弃他,恨半暖离开他5年后,半暖回国,江城复仇,可,当昔日爱人回归,他,是否有这个勇气?他以为半暖抛弃他,却不料半暖是被逼离开,5年后,萌娃宝妈回归,骄傲宣战:江城,来呀
  • 强势宠婚:老公,晚上好

    强势宠婚:老公,晚上好

    一觉醒来,她和陌生男人在一起了。丈夫容貌尽毁,婆婆不断刁难,她签下这个男人的协议,周旋在丈夫和他之间,直到有一天——“殷御宸你躺下,让我检查一下!”男人眼里闪过一丝寒芒:“你想干什么?”顾小西脸色骤然绯红,她只是想看一下他身上是否有和自己丈夫一样的胎记,不是要那样……
  •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最强霸道升级系统

    主角:我叫庄风,我要吟诗一首“魂穿异世得系统,装逼升级打天下!逍遥之路万里长!唯有老子最疯狂!”作者:“2018都市巨作,嗯,是吹牛的味道!……不需要细品,咸淡适中!”读者:“确认过眼神,看就完了!”
  • 玉门少主

    玉门少主

    十年前,七岁的玉门少主被绑在祭天神台,血蛊之虫在她体内涌动,身上的血一滴滴打在冰冷的祭神台上,整整七天七夜,血流尽。“他死了,把他的尸骨扔到祭渊之底,祭天之人可震慑邪魔。”七大家族如是说。十年后,天空风云巨变,乱世之光乍现,七星连珠,血红之星大放光芒,星象预示:七大家族面临灭顶之灾。玉琉幻,十年修炼,蜕变归来,七大家族曾用她祭天,她就用七大家族祭自己!玉蜃楼,他是身份神秘神玉族尊主,具有诛魔力量的傲天之尊,眼看着“邪魔之主”四处作乱,所以出来维护正义。至爱和正义他怎么选?自然两者都要。---------------------------------------------本文是一个脑洞巨大的奇幻世界,倾力谱写一场旷世白首之恋,欢迎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