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00000284

第284章

第284章 入太行(下)

邓肃来的时候是半夜,谈了许久,出来时尚日出。萧铁奴的帐篷内点有火把,但不知为何,邓肃却反而觉得外面连月亮也没有、只有几颗星星的暗夜也没有帐篷内那么阴森,心道:“虽然看得出六将军能顾大局,但他带兵的手段,委实与二将军大大不同!”

他离开后,种去病才从帐中出来,心道:“他似乎没认出我,是因为没有留心,还是因为夜里看不清楚?”忽又摸了摸自己的脸:“还是我的样子已经变得连他也认不出来了?”

不说这边种去病感叹身世,却说卢彦伦第二日跟邓肃来见欧阳适,一路上卢彦伦只看得两眼发直!他虽然在大辽上京呆过,上京的城市面积比塘沽内城要大得多,但如何有这等繁华的商业气息,口中啧啧称赞,心中道:“要是六将军不加约束,让军中那帮崽子看到这些富贵,不发疯来抢才怪呢!”又想:“听说这里才建港一年多,若是津门,不知是什么样的气象!这次回辽南,一定要见识见识。”又想:“津门虽好,但比起汴梁的百年基业又有不如!若有机会到汴梁走一遭,那才不枉了呢!”忽然竟想到汴梁不算汉部的“窝”,不知七将军会否容许军马入城抢掠一番,脑袋里胡思乱想,脚下已到了欧阳适的寓所。

卢彦伦进门,邓肃引见过后,便陈述萧铁奴的意思。

欧阳适听了道:“老六到了家门口,自然要进来的。不过内城军区狭窄,确实纳不下太多人了,他安扎在外城也好。这事情你差人去办吧。”

邓肃便要与卢彦伦同去,卢彦伦道:“六将军有些私人事情要我转告。”邓肃看了他一眼道:“那我到外厅等候。”

邓肃出去后,卢彦伦便上前磕头道:“四将军万安。”

欧阳适呵呵笑道:“老六调教出来的人就是知趣!不像老二老七身边的人那般无聊!起来吧,你主子让你来可有什么要紧事?”

卢彦伦颇知萧铁奴和眼前这位四将军的交情与别个不同,又磕了一个头才站起来道:“六将军让小的转问四将军,可有什么他进城前才方便作做的事情没有?”

欧阳适想了想道:“没有。我在这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逍遥得很。你让铁奴快些进来,兄弟俩一起快活快活。”

卢彦伦道:“既然如此,小的便出去办事了。”磕了个头,这才出门。

欧阳适叹道:“六奴儿手下的人可真是懂事。怎么陈正汇便没这么乖巧呢?”摇了摇头,便听下人来报:“忠武军种彦崧、滞留宋将杨可世求见。”

欧阳适冷笑道:“他们来干什么?”

那下人道:“好像是听说金军要进城,要来将军这里问些什么消息。”

欧阳适道:“我不见他们。你找个借口帮我推了。”顿了顿道:“以后他们的事情,都转到邓肃那里去,让邓肃去处理!”

主子的态度,那下人全看在眼里,出去后便没怎么给杨可世种彦崧好脸色看,杨可世忿忿不平,回去后便张罗着早日南下,不久雄州方面传来命令,让他前往沧州镇守边寨。

种彦崧见欧阳适的态度转冷,心中也不好受。眼见杨可世南归也请命归宋。但童贯对他可没什么好感,加上他们对忠武军的来历本来就有些疑心,原先是因为看汉部的面子才给他番号官爵,这时一与汉部交恶,连带着连忠武军也厌恶起来。童贯本不打算理会他,但幕僚王瑰献计,建议调忠武军去太行山一带平贼。原来耶律大石和萧干等相继兵败以后,辽军逃入边鄙者甚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窜入燕云、两河交界处的山地,凭借复杂的地形落草为寇。那一带无论对雄州来说,还是对析津府、大同府、太原府来说都是鞭长莫及,眼下金宋两国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燕京的归属问题上,谁也没心思去理会这些盗贼,因此太行山山脉在辽宋旧界一带便成了逃兵聚集呼啸的渊薮,不但形势复杂,而且兵力加起来也有数万人之多。童贯的幕僚这般建议就算不是借刀杀人,至少也是把种彦崧往火坑里推!

但种彦崧却没考虑这些,他年纪还轻,身上的荣誉感甚强,在他心里,有个正经的军事行动让他去干,却远胜过在塘沽的外城空耗,因此接到命令后马上下令准备出发。

这时林翼正在种彦崧军中负责平输转运的钱粮事宜,听到消息赶紧来见种彦崧,跟他剖析时局,劝他不要去送死。

种彦崧听了林翼的话,沉吟半晌道:“既是军人,便当为国家效力!听说太行山那边的盗贼逃兵四处劫掠,祸害周边百姓,我们此番去不但是为国,而且也是为民。若不幸战死沙场,却也不丢了祖宗的脸面。”

林翼呆了呆,心道:“以前总觉得只是一个世家子弟而已,如今看来七将军选中他确有道理——他未必不知道此去之难,却是知难而行!”心中微生敬意,但仍然劝道:“就算要去,也不能去得仓促!种兄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这一千多个弟兄考虑啊!”

种彦崧怔了一怔,随即微感愧疚,他和手下相处经月,感情早已颇深,这时想到自己如果孟浪行事会给他们带来大危险不禁自责,说道:“谢林兄直言。只是军命已下,我若不去,却也不成!”顿了顿又道:“太行山那边盗匪虽多,但大部分是乌合之众,我这一去未必没有胜算。”

林翼道:“打仗的事情种兄想来心里已有打算,但粮饷却该如何解决?”

种彦崧怔了怔道:“粮饷?童太师既然下令,想来必有粮饷接应。”

林翼冷笑道:“他有说要负责我们的粮饷么?”

种彦崧奇道:“这还用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

林翼苦笑道:“种兄太老实了!且不说童太师和令祖一向不和,就是不计较这层关系,但看他的作风,只怕向他要钱粮也甚难。再说,我们忠武军一向是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忽然要伸手去求人,却不窝囊!”

种彦崧被林翼点破后也觉得有理,对于入山打贼他还是有些把握的,但要是童贯给他来一手毒招断了他的粮饷,那时便进退两难了!当下道:“林兄可有什么好主意么?”

林翼道:“我的意思是:粮食我们也自己带着。”

种彦崧道:“这外城的农庄牧庄,我们也才搞了几个月,还没到收成的时候呢!哪里有那么多粮饷给我们带去?”

林翼道:“这些农庄牧庄虽还没到收成的时候,但基业已经打下,眼看过个一两年就会变成一块快宝地。这可是可居奇货啊!不如便把这些地方卖了,套成现钱现粮,带到太行山去也够我们吃一段时间了!”

种彦崧喜道:“好主意!咱们手里若有粮草,一来不用去耗费大宋国库,二来也不用去看童贯的脸色行事!只是卖地买粮不和汉部打个招呼不行,但如今欧阳将军对我们冷淡得很,这事怕不好办。他若说这地本来就是他们的,白白要收回去,我们也无可奈何。”

林翼道:“既然欧阳将军难说话,我们不如直接找小杨将军!”

种彦崧心中一凛,问道:“小杨将军?他也在塘沽?”

林翼道:“他不在,但他跟家兄多有生意来往,我有把握能找到他!若是得他支持,那时候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甚至兵器、马匹、人才也可多要些!只是我们却得把出兵的事情略为延缓。”

种彦崧沉吟道:“好!反正童太师那边也没催得很急。这事就拜托林兄了。”

林翼当下拟了书信飞鸽传往津门,跟杨应麒说了自己的计划。陈正汇看了后道:“林翼建议顺水推舟让这支人马进驻太行山,这提议有些意思。”见杨应麒却连连摇头,陈正汇奇道:“七将军反对这件事么?”

杨应麒笑道:“我不是反对,我是觉得林翼胆子和器量都太小!他竟然只想着带一大批钱粮过去,却没想到把那一带变成一个根据地!”

陈正汇眼睛一亮道:“根据地?这……这行么?”

杨应麒道:“那个地方,产粮牧马未必足以自给自足,但若加上经商,多半便可以了。”

陈正汇道:“经商?可那里道路阻隔,交通甚是不便。而且离塘沽又有些远,这商路未必走得通畅。”

杨应麒道:“不然!那里离塘沽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尤其有三大条件,为别处所不及。”

陈正汇便问是哪三大条件,杨应麒道:“第一,便是地处边界,又是山区,加上山高林密,龙蛇混杂,只怕几年内金宋两国都没功夫管到那里去,正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所以容易发展成自由度极高的自治领地!第二,那片地方在行政上是边鄙,在地理上却是几处要地的中心!往西北是大同,往西南是太原,至于东面,更有燕京、塘沽、雄州!若能拓开往南的商路,则沿太行而下,离汴梁其实也不是很远。第三,那个地区,附近有用的物产极多,据我所知,光是煤铁二项,便足以立起一个国内之国了!若种彦崧能把那边地方的盗贼处理干净,嘿!前途不可限量!”

陈正汇沉思半晌,忽然道:“既然那里这么好,为何汉部当初不直接在那里扎根呢?”

杨应麒哈哈大笑道:“因为汉部当年没有忠武军如今的条件啊!”

陈正汇问道:“忠武军有哪些汉部没有的条件?”

杨应麒笑道:“忠武军的条件,可比我们当时好得太多了。最要紧的一个,是他们有大宋的正式番号,入山讨贼又是名正言顺,所以他们进入山林后只要主事者处理得宜,便不会沦为盗贼。再者,由于忠武军打的是大宋旗号,河东、河北一带的富商闻到铜臭过去投资也不会有太多的顾忌,不用害怕被朝廷目为通贼!还有,将来那里出来的商人,有大宋正规军队的番号作掩护,西入太原、南下汴梁都会比较顺利。最后……”

陈正汇不等杨应麒说完便道:“最后,忠武军有我们做靠山,不但后勤无虞,而且西北入大同、阴山,东北入燕京、塘沽都会有我们照拂——七将军,我说的没错吧?”

杨应麒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就是这样。所以我刚才才说林翼的建议,无论格局器量都太小了!这事你亲自安排一下,除了给忠武军增加一些农夫、车马以外,再调一批工匠和僧人!此外,再从管宁学舍物色几个可用的学生到忠武军中学着当幕僚,同时看看那边的地形人情,若可以便在那边建一所学舍。嘿,咱们好不容易拉起这样一批人马,又得了这样一个好机会,不能浪费了。”

同类推荐
  • 长安的落日

    长安的落日

    彭成穿越到唐末,咸通九年。原以为可以是个太子,王爷什么的,结果什么都没有,被山贼抓了,被派去平叛,被人诬陷,被陷害……彭成,好难。
  • 联大八年

    联大八年

    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华,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一九三八年,三校再南迁至昆明,旋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六年,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于五月四日结束。联大八年,正是中国抗战之八年,“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本书初版于一九四六年七月,由当时联大的学生自主约稿、编撰,自筹经费出版,被学界公认为是关于西南联大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资料。
  •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上下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本书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 圣心盛源

    圣心盛源

    中华五千年历史承载着国家璀璨文明,但璀璨的文明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无数艰辛磨难、刀剑血火让历史车轮一次次偏离轨道,但也让历史又一次次重回正轨。世人观史,偏爱灿烂盛唐,却不愿谈及魏晋南北。战火纷飞,国家沦丧,这段历史被史书轻描淡写般记录、传承。然而记录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神话传说。或许神话只是国家民族根据历史的深加工再创作,稗官野史罢了。或许……真正的历史已被神话,而流传的历史只是冰山一角。
  • 大炎演义

    大炎演义

    英雄不问出处,豪杰起于草庐。天下终归乱世,浑噩有谁一统?西武末年,少主年幼,外戚专横跋扈,卖官鬻爵之事亦不为少数,又恰值饥荒恶疾肆虐横行,各地民不聊生,各乡村民、诸侯纷纷揭竿而起。然苍生大道,究竟有谁来护,又究竟有何定数?乱世之中,究竟谁人称王?
热门推荐
  • 超神制造

    超神制造

    易飞在全球最火热的虚拟现实游戏里遇到了一个BUG,本以为可以靠着这个BUG实现人生巅峰,哪儿料这根本就是系统挖的大坑,不知不觉间连同他在内的两亿玩家同时穿越进了游戏原世界,想要重返现实就必须统一这颗百分之九十的面积都是海洋的星球。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幸存者的尔虞我诈,还有着原住民世界的冰冷残酷。好在易飞获得了BUG创造者“零号”的帮助,成为了两亿幸存者中唯一保留了制造面板的“玩家”,故事也重新在那座荒芜孤僻的小岛上开始。裙号:814558927
  • 觉醒元尊

    觉醒元尊

    苏柏士发现老妈子重生到自己的脑子里,更难以理解的,老妈子还成了一个什么觉醒系统。“儿子,老妈子助你成为全球顶级觉醒者。”“别闹了。滚犊子!”“搞不好,能成为全球主宰者哦。”“试试,反正不会缺胳膊少腿。”“合适,砸门母子俩开始升级打怪去咯。”“滚犊子!”[收起]
  • 神武故事25

    神武故事25

    正邪!神魔!神与武,注定的未来!命运,要改变吗?
  •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比如这个问题,就曾经引起过许多大科学家的讨论……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夜空的黑暗和宇宙有关,即宇宙时空的有限性和宇宙组成成分分布的无限性密切相关。
  • 神道炼香火

    神道炼香火

    手握蓬莱传承,一人两身,日为道长,寻道法之极,夜为山神,享神道富贵。白日阳间求仙道,夜晚幽冥掌轮回。
  • 丛林历险

    丛林历险

    小男孩被狼妈妈收养,由狼妈妈的乳汁喂养大,棕熊教给他“丛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要语”,黑豹传授给他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狼孩机灵敏捷、善良勇敢……
  • 愿向花间留晚照

    愿向花间留晚照

    天下第一门派玄天派掌门最喜爱的弟子江遥与万魔谷谷主的手下安瑾的恩怨情仇。天下苍生和她的性命孰轻孰重如何抉择?。“江遥,谢谢你。”“瑾儿,别怕。”这世间的任何一句情话,都抵不上他对我说一句别怕。玄天台上,清风正好,晚霞将至。她轻轻的靠在他肩膀上,这一生也没有此刻般活的安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之潇洒大帝

    异世之潇洒大帝

    在斗气与体术修炼的社会里,修炼的主角一直是专精一脉并将其发挥至巅峰者,直到一个猛虎少年无意中捡到一节指骨,自此两种修炼开始变得密不可分,斗体大陆的历史就此被改变,且看一代天帝如何笑傲苍穹。
  • 大汉钱潮悠悠情

    大汉钱潮悠悠情

    小说以西汉武帝时期六次大的钱币改革为背景,讲述的是在币制改革的过程中,传奇人物使君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代铸币高手的感人故事。系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金融文学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