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5300000015

第15章 投资未来有发展的企业(6)

如何运用盈余与公司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随着公司的成长,它的成长率、销售、盈余以及现金流量都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在发展阶段,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得花去很多钱。接下来是快速成长的阶段,公司开始获利,但快速的成长可能使得公司无法负担;因此公司通常不只保留所有的盈余,也以借钱和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措成长所需的资金。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公司的成长率减缓,并开始产生发展和营运所需的现金盈余。最后一个阶段衰退期,公司面临销售和盈余的萎缩,但仍继续产生过剩的现金。

在第三和第四个阶段中,特别是在第三个阶段,公司最常面临到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盈余?”如果将过剩的现金用在内部转投资上,而能获得平均水准以上的股东权益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那么就应该保留所有的盈余做转投资,这只是基本的逻辑罢了。如果用做转投资的保留盈余比资本的平均成本还低,这么做就完全不合理了。这也是一般的普通常识。

只有其投资报酬在平均水准甚至是平均水准以下,但却一再产生过多现金的公司,可以有下面三种选择:

①它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以低于平均的回报率继续做转投资。

②它可以购买成长中的企业。

③把盈余发放给股东。

这就是巴菲特判断管理阶层优劣的关键。不良的经营体系因缺乏理性思考,而会在这里犯错。

一般而言,管理阶层会在认为回报率过低只是暂时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做转投资。他们相信以自己的本领,一定可以帮助公司赚钱。股东们被管理人员预测公司情况一定会改善所迷惑。如果公司一直忽略这个问题,现金将逐渐被闲置,股价也会下跌。一个经济回报率低、现金过剩、股价偏低的公司将会引来入侵者,而这通常就是丧失经营权的开始。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主管人员一般会采用第二个选择:收购其他成长中的企业,促使公司成长。宣布收购计划可以激励股东,同时也能吓阻入侵者。然而,巴菲特对于那些需要靠收购换得成长的公司持怀疑态度。原因之一是,成长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原因之二是,整合并管理新的企业容易犯错,而这些错误对股东来讲就是付出昂贵的代价。

巴菲特认为:对于那些过剩现金不断增加,却无法创造平均水准以上的转投资回报率的公司而言,唯一合理而且负责任的做法是将盈余返回给股东。因此,有两个方法可以使用,即提高股利或买回股票。

巴菲特相信,只有当投资人拿着现金所做的投资,比公司保留盈余转投资的回报率来得高的时候,这才是一件好事。多年来,伯克希尔已经从其资本上获得很高的回报率,而且一直保留所有的盈余。在回报率高的情况下,如果把股利分给股东反而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毫不意外地,伯克希尔完全不支付股利。而且股东对此也都没有意见。巴菲特1985年向股东提出了3个股利选择:

①继续将盈余转投资,不发放现金股利。

②发放营业盈余5%到15%的现金股利。

③以一般美国产业的股利发放标准,发放盈余40%~50%的现金股利。

在所有回应者之中,有88%的人倾向保持原来的政策。这项对于股东信心的最终测试,促使公司将100%的盈余用于转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对巴菲特深有信心。

有时候,股利的真正价值会被误解。同样地,回归盈余给股东的第二种方法——购回股票也会被人误解。事实上,从各方面来看,采取这种做法对股东的利益较不直接,也不具体,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成效。

巴菲特认为:以购回股票的方式处理盈余,报酬会是双倍的。如果当时的股票价格低于它的实质价值,那么购买股票是很正确的做法。假设某公司的股价是50美元,而它的实质价值应该是100美元。那么每花1美元钱购买股票,所获得的实质价值就有2美元钱。这种交易的本质对于选择继续持股的股东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除此之外,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如果企业主管积极地投入股市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就表示他们以股东的利益为第一优先,而不是只想草率扩展公司的架构。这样的立场带给市场利多的信息,并吸引另外一批投资人,他们寻找能够增加股东财富的绩优公司作为投资目标。通常,股东会有两次的获利机会,一次是在初次买入股票时,一次是在股市投资人对这只股感兴趣时。

(2)管理层对他的股民是否坦诚

巴菲特极为看重那些完整且翔实报告公司营运状况的管理人员。尤其尊敬那些不会凭借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隐瞒公司营运状况的管理者。他们把成功分享给他人,同时也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永远向股东保持坦诚的态度。

财务会计标准只要求以产业类别分类的方式公布商业信息。有一些管理者利用这些最低标准,把公司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归类为同一个产业类别,借此混淆投资人的视听,使得他们无法掌握有关自身利益的个别商业动态。

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标准,还提供了许多额外的信息。巴菲特详列了伯克希尔所有的企业的个别盈余以及其他认为可以帮助股东分析公司营运状况的相关资料。巴菲特敬重那些采用同样坦白作风向股东公布资料的企业主管。

他同时也赞许那些勇于公开讨论失败的企业主管。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大多数年度报告都是虚假的。每个公司多多少少都会犯下一些大小不等的错误。他相信,大多数管理者所提出的报告都过于乐观,而不据实以报。这或许可以照顾到他们自己短期的利益,但是长久下去,每个人都会受害。

在他对伯克希尔股东所作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的经济现况和管理成果,不论好坏,都保持公开的态度。他曾经承认伯克希尔在纺织业和保险业上面临了困难,也承认自己在管理这些企业时所犯的错误。在伯克希尔‘哈萨威1989年的年度报告里,他开始以一个名为“头二十五年的错误(精简版)”的正式行动,列出他曾犯下的错误。两年之后,这个行动改名为“每日错误”。在这里,巴菲特不只承认错误,也列出因为他未能适时采取行动所丧失的机会。有人批评巴菲特之所以能轻轻松松地公开承认错误,是因为他拥有伯克希尔企业42%的股权,根本不必担心饭碗不保。这的确是事实。但除了这些批评之外,营运报告上的改进也是有目共睹的。巴菲特相信,开诚布公至少能带给管理者与股东相同的好处。他说:“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

(3)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如果管理层坚持面对错误可以增长智慧及受信赖度,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的年度报告只宣扬成功的业绩呢?如果资本支出的配置只是如此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怎么会有那么多资金运用不当的事情发生呢?巴菲特认为就好像旅鼠盲目地行动一样,企业的管理者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其他管理人员的行为,不管那些行为是多么愚蠢,多么违反理性。

巴菲特承认,这是他企业生涯里最让他惊讶地发现。在学校里他一直以为,企业界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是诚实而聪明的,而且懂得做出理性的营业决策。等到真正踏进了企业界,他才知道,“一旦盲从法人机构开始发酵,理性通常会大打折扣。”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盲从企业的行为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一个机构拒绝改变它目前的运作方向;第二,如同工作量扩大,占满所有可利用的时间一样.所有的计划与并购行为,也将消耗全部的可用资金;第三,领导者在任何企业上的行动计划,不管有多愚蠢,都会迅速获得属下的支持,他们提出详细的回报率及策略研究作为回应;第四,同级公司的作为,不管它们是正在扩张、收购、制定主管人员的薪资或者做其他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被仿效。

国家偿金公司的负责人杰克·林区,帮助巴菲特发现这种盲从行为的毁灭力量。当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收益不足,或甚至赔钱的情况下承保的时候,林区拒绝遵循这样的市场趋势,他不接受这种保险。同样地,在储贷业界通行的策略偏离正轨的时候,芒格与巴菲特当机立断改变储贷公司的投资方向。

同类推荐
  • 开店赚钱七大招

    开店赚钱七大招

    这是一本适合广大想开店的人或者已经开了店但没多少钱进帐的人阅读的通俗读物。书本主要介绍了七大开店赚钱妙招,内容包括:靠卖场赚钱、靠促销赚钱、靠服务赚钱、靠特色赚钱、靠产品赚钱、靠管理赚钱和靠观念赚钱。
  • 《案例。》系列(第3辑)

    《案例。》系列(第3辑)

    《案例》(第3辑)作为国内第一份以公司案例为内容的商业读本,由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主编的《案例。》的出版,无疑给我们在本土财经写作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声音,它既不是讳莫如深的学院式研究,也不是时效性的简单叙述,《案例。》所发出的声音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它让“案例”写作变的轻快但不失厚重,简洁而又易于阅读。本书为《案例。(第3辑)》!
  •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世界500强总经理的管理笔记

    管理者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员工凭什么跟你混?这样的魅力,你有吗?企业管理,为什么会乱象丛生?好的公司,靠的是法治还是人治?如何打造高效的管理模式?如何让企业快速、倍增式发展?世界500强企业的崛起,无不依靠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只能培养出一群老油条,小绵羊;不会管理,管理者纵有三头六臂,也是自己累到死。本书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案例,作者利用自己在一些成功企业里的多年实践经验,将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人才运营、对外并购等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以作为众多企业管理者参考之用。
  • 微信改变世界

    微信改变世界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网络新经济研究者、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邱道勇先生撰写的国内第一本微信相关书籍《微信改变世界》在京上市发售。该书从微信应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微信的发展,也收录了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 互联网+:营销与创新

    互联网+:营销与创新

    早一步开始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个性服务布局,就能早一天收获丰硕的果实,无论是企业经理还是个人,如果你还没有对“互联网+营销”引起重视,那么你就很可能从互联网的世界OUT。
热门推荐
  • 人生玩家:蔡澜生活美学(全2册)

    人生玩家:蔡澜生活美学(全2册)

    本套装共2册,分别为《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随心随意去生活》。《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一书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澜书写人生态度的散文随笔集。本书谈读书、交友、饮食、茶道、旅行、情感、婚姻、家庭、花鸟等主题,涉及人生意义、生活情趣、情感培养、养生休闲等诸多内容。《随心随意去生活》一书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澜书写生活方式的散文随笔集。
  • 全面

    全面

    遗忘作为归宿,将过往埋葬再次向前。所得所见是否能斩断曾经的……
  • 大宋元戎

    大宋元戎

    绍定之夏,孤魂入蜀。拖雷,孟拱,完颜陈和尚,曹友闻,窝阔台,皆当世之人杰。三关五州,藩篱门户。秦岭散关,封疆边土。为了活命,也为了国家。既然来到此世,就势必要守卫这片宋土!
  • 快穿系统boss你好

    快穿系统boss你好

    一只米虫正过着专属于米虫的生活,无忧无虑,忽然,一只阿飘飞过……某女主:哇,一只阿飘……某统:去你的,我是你统哥!某男主手指扣了扣桌子,语气上扬:是吗?某统瑟瑟发抖:不,她是我栗姐姐!某女主傲娇的仰起了头1V1,甜文哦
  • 刀剑丹尊

    刀剑丹尊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朗朗乾坤,皆有定数何为正邪,皆由人定
  • 风雨江湖路遥遥

    风雨江湖路遥遥

    永清年间,一桩悬案让本来互不干涉的庙堂与江湖都渗入其中!而十多年后的天禧元年,一青衫少年出走青州城,故事又从此开始改写!且看失意失利的凌罡如何一步一步,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苍茫大地,执三尺利剑,路还有多远?
  •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精选作者李邦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分别研究了:①列宁银幕形象,介绍了列宁题材作品的概况、演变、成就与不足,列宁扮演者经验介绍等;②阿·托尔斯泰,着重研究其人生道路、创作倾向、艺术理念、主要作品等;③为外国电影电视发展史中的一些理论探讨与创作成果。
  •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地心之火:火山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某某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某某

    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笑得开怀心里却无比沉重,总是战战兢兢地不愿犯错。还有一种表面上沉默寡言内心却好像什么都懂,愿意活的肆意洒脱,行走在天涯海角。如果有一天我碰见了你,你会不会包容我脆弱的不安的内心,你会不会愿意原谅从前的我。你只是世界上某一个并不起眼的人,却总能充当某个人独一无二的世界。希望活到最后,我们都能做一只特立独行的某某。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与研究人类历史。编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外重大历史悬案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开掘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同时,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