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700000004

第4章 开元盛世背后(4)

饯行酒喝完,齐澣一直目送好友渐渐远去,又站在原地伤感了一小会儿,才带着离别的惆怅返身回城。麻察则是一步三回头,作依依惜别状,等到齐澣的身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立刻快马加鞭,从另一条小路绕回了京城,然后飞也似的冲进皇宫,将刚才的一幕向玄宗作了禀报。

玄宗晕了。

从前有个张暐,后来有个姜皎,现在又出了个齐澣!玄宗在这一刻的惊讶和愤怒可想而知。所以,齐澣前脚刚迈进家门,宫中的传召使者后脚就到了。

当齐澣入宫觐见玄宗时,看到的是一张因暴怒而扭曲的面孔,听到的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齐澣!你担心朕不能保守秘密,却把什么都告诉了麻察,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保守秘密?麻察历来轻薄无行,难道你齐澣不知道?”

齐澣全身暴汗,面如土色,紧接着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谢罪。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怪只怪齐澣宦海浮沉大半生,却不知舌头可以杀人的道理;怪只怪他不懂得“朋友”这个东西,不仅是用来交的,也可以是用来卖的。

数日后,玄宗下诏,以“交构将相,离间君臣”的罪名,把齐澣和麻察双双贬到了天涯海角,一个贬为边地县丞,一个贬为边地县尉,都是九品。

齐澣和麻察黯然离京的这一天,再也没有人来为他们饯行了。

虽然齐澣失手了,没能一举扳倒王毛仲,但高力士并没有觉得失望。因为,齐澣本来就只是一颗问路的石子。

经过这番投石问路,高力士至少可以确认一点——玄宗对王毛仲已经生出了戒备和猜忌之心。

够了,这就够了。

一只老虎站在高峰上,看上去固然威猛骇人,可当它脚底下的石头开始松动时,应该感到害怕的就是老虎自己了。这时候你不用管它,只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在石头上轻轻给出一个推力,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高力士很有耐心,一点也不着急。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年底,机会终于来了。王毛仲又有了弄璋之喜——他老婆又生了个儿子。孩子出生三天后,玄宗让高力士前去贺喜,不但赏赐了一大堆酒肉、金帛,还授予这个婴儿五品官职。高力士强作欢颜地到王毛仲府上恭贺了一番,回宫复命时,玄宗问他:“毛仲高兴吧?”

时候到了。

给出致命一推的时候终于到了。

高力士不紧不慢地答道:“毛仲抱其襁中儿示臣曰:‘此儿岂不堪作三品邪?!’”(《资治通鉴》卷二一三)王毛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对臣说:“这个孩子难道不应该封三品吗?!”

玄宗闻言,顿时勃然大怒:“王毛仲这个狗奴才!当年诛杀韦氏的时候,这小子就首鼠两端,躲得无影无踪,朕都没有怪他,如今竟敢为了一个小孩子埋怨我?!”

高力士在心里无声地笑了。

王毛仲啊王毛仲,你小子也有今天!

“皇上圣明!”高力士凑前一步,压低嗓门说,“北门禁军这帮奴才,势力太大,而且跟王毛仲勾结在一起,若不尽早铲除,必生大患!”

就在高力士这几句轻飘飘的话中,王毛仲等人的末日就降临了。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正月,玄宗下诏,以“不忠”和“怨望”为由,将王毛仲贬为瀼州(今广西上思县)别驾;同日,葛福顺、李守德、唐地文、王景耀、高广济等禁军高级将领,也全部被贬为边远各州的别驾;王毛仲四个年长的儿子,均被贬为边荒地区的参军;此外,还有数十个朝臣遭到了株连。

不久,王毛仲行至永州(今湖南永州市),被玄宗派出的使者追上,就地缢杀。

这场宠臣与宦官的对决,以宠臣的彻底失败和宦官的全面胜利告终。高力士在这场胜利中,充分展示了舌头的力量。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向我们证明——舌头的确是世界上最柔软也最致命的一种武器!

随着宠臣势力的垮台,宦官集团的势力更为强大,作为宦官首领的高力士更是权倾中外。凡四方进奏文表,都要先经他过目,再上呈玄宗;有些事情他认为无须上奏,便可自己“专决”。玄宗对他极度信任,曾公开表示:“力士当上(值班),我寝乃安!”(《新唐书·高力士传》)

由于王毛仲死后,高力士一枝独秀,所以玄宗内廷的权力斗争总算落下了帷幕。但是反观外朝,自从泰山封禅之后,宰相之间的矛盾纷争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平息过。在开元中后期的二十余年间,帝国朝堂仿佛成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大擂台,宰相们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见面就急眼,一急眼就死磕;上一届宰相刚刚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继任者袖子一挽又开始干仗,真是让玄宗焦头烂额、大伤脑筋……

帝国大擂台:宰相们的对决(上)

自从开元十四年把张说斗倒之后,财政专家宇文融就抖擞起来了。

他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加上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倚重,用不了多久,自己一定会入阁拜相。

但是与此同时,他还是有一点不大不小的担心。

他担心张说会再度被玄宗起用。

既然张说当年有本事梅开二度,如今又凭什么不能卷土重来?

有鉴于此,宇文融决定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张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随后,宇文融再度和御史大夫崔隐甫联手,开始在朝中大肆交结朋党,一边加紧打造自己的势力,一边频频向玄宗呈上密奏,拼命诋毁张说,一心要把他搞臭搞烂。

面对不肯干休、咄咄逼人的宇文融,张说当然也没闲着。他虽说已经离开了相位,可这么多年的宰相也不是白混的,朝中还是有不少人得到过他的提拔,受到过他的恩惠,所以张说大手一挥,便有一帮老部下应声而起,向宇文融发起了反击。

你想让我死,我也绝不让你好过!

双方就此展开死拼。

这种官员集体掐架的现象,在历史上的学名叫“朋党之争”,可要说白了,不过就是双方老大为了个人利益,各自招呼一帮喽啰聚众斗殴而已,实在没多大意思。

玄宗天天听他们吵架,最后终于被惹毛了。

领着朕的俸禄,却成天为了私人恩怨打架,朝廷的活谁来干?!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月,玄宗下诏,勒令张说致仕,仍在家修史;崔隐甫罢官,回家侍奉老母;宇文融贬出朝廷,担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刺史。

都给朕滚蛋!好让朕清静清静。

但是,尽管张说和宇文融都滚蛋了,玄宗却还是清静不了。

因为他不久前刚刚任命的两个宰相,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两个人,一个叫李元紘,一个叫杜暹。

如果单纯从个人品质来说,这两位其实都称得上是正直清廉的好官。由于前任宰相张说因贪财好贿而罢相,所以玄宗重新物色宰相时,就刻意挑选了这一对廉政模范,希望他们能像开元初期的宰相一样,同心同德,共创佳绩。

关于李元紘和杜暹公正廉洁的品行,各自都有一段佳话。

中宗神龙年间,李元紘担任雍州(京畿地区)司户,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窦怀贞。有一次,太平公主和当地的寺院争夺一处磨坊,官司打到了李元紘这里。李元紘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是太平公主仗势欺人,于是不管什么公主不公主,当即大笔一挥,把磨坊判给了寺院。窦怀贞吓坏了,命他赶紧改判。没想到李元紘竟然拿起笔来,在判决书后面加了一行大字:“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窦怀贞拿他没办法,只好悻悻作罢。

从那时候开始,李元紘的正直耿介之名就传遍了朝野。

当上宰相后,李元紘更是大力推行廉政建设,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请托求官、徇私舞弊之风,让那些走后门、搞腐败的家伙又怕又恨。“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旧唐书·李元紘传》)

由于为官清廉,所以李元紘当了好几年宰相,依旧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不但宅子是从前的旧宅子,仆人是过去的老仆人,就连每天上朝骑的马,也还是多年前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朝廷所赐的钱物,李元紘也是随手散给了穷亲戚,从来不留分毫,大有当初的清贫宰相卢怀慎之风。

而杜暹也是一样,“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旧唐书·杜暹传》)从青年时代起,杜暹就立志当一个清廉的好官,发誓绝不接受亲戚、朋友或同僚的任何馈赠。比如他早年在地方上任职,离任时,当地的小吏要送他一件贵重礼品,就遭到了他的婉拒。

什么贵重礼品呢?

纸。一万张纸。

纸算什么贵重礼品?还一万张?既要雇人手来搬,又要找车马来运,这不是活活累死人吗?

如果我们这么理解,那就错了。要知道,那可是唐朝,不是现在。

现在,纸张都是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只要机器一开,要多少有多少。可在当时,纸张都是手工业生产,质量高,数量少,属于异常紧俏的消费品。所以,古时候普通人家的孩子练习书法,只能在水缸里或沙地上比比画画,根本用不起纸张。

杜暹一见有人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一口拒绝显得太不讲人情,要接受又违背自己的意愿,最后只好象征性地从中抽了一百张,算是领受了对方的盛情。当时给他送行的一个同僚见状,大为感叹:“古时候有‘一钱太守’,不曾想今日又见此事啊!”

所谓的“一钱太守”,说的是东汉刘宠的典故。刘宠是东汉时的会稽太守,由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师任职。临行前,当地父老感念他的德政,执意要送给他几百钱,刘宠不忍拂其心意,只取一钱收下。上路之后,他就把钱扔进了会稽附近的一条河里。据说那枚钱扔下去后,河水顿时变得无比清澈。这个故事从此流传开来,被千百年来的老百姓传为美谈,而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浙江绍兴市的钱清镇。

既然李元紘和杜暹都有如此令人称颂的嘉言懿行,性格和志向又如此相近,按理说在工作上也应该会互相配合、同心协力才对。

可是,他们偏偏就掐架了。

关于他们掐架的原因,史书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有这么一句话:“元紘、暹议事多异同,遂有隙,更相奏列。”(《资治通鉴》卷二一三)而具体有何异同、有何嫌隙、如何在玄宗面前互相参奏,史书则付诸阙如。

虽然史书无载,但我们至少可以作出一个判断,那就是——性情相近的人共事,更容易掐架。观诸开元初期的宰相,无论是姚崇与卢怀慎、宋璟与苏颋,还是张嘉贞与源乾曜,都是典型的一刚一柔、一主一辅,所以他们既能在性格上形成互补,又能在工作上分出主次,矛盾自然也就少了。而李元紘和杜暹,性情都是同样的刚直耿介,遇事当然也就不善于拐弯和妥协,一旦对事物的看法相左,必然要争一个是非对错,因而矛盾纷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对于李、杜的矛盾,玄宗也是无可奈何。

最后,玄宗只好采取了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把两人一起赶下台。

开元十七年(公元727年)六月,李元紘和杜暹双双罢相。

也许是担心继任者又跟他们一样,在性格和处世方式上不能互补,所以玄宗这回特地挑选了三个人,希望通过人数的变化,给宰相班子增加一些弹性、注入一些活力。

新任的三位宰相,一个叫萧嵩,一个叫裴光庭,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理财专家——宇文融。

玄宗之所以会既往不咎,让热衷于搞党争的宇文融回朝拜相,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一个字——钱。

是的,钱。

随着太平盛世的来临,此时的玄宗早已不像开元初期那样克勤克俭了,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流露出了好大喜功、奢侈享乐的倾向,所以,尽管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财政收入日益增长,可玄宗还是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钱。

而满朝文武,最能搞钱的是谁?

那当然就是宇文融了。

宇文融没有辜负玄宗的殷切期望。

一坐到宰相的位子上,宇文融就使出了浑身解数,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特使”,然后把他们派驻朝廷的各个部门,开展争创经济效益的竞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搜刮民脂民膏,看谁刮得多、刮得巧妙,谁就能加官晋爵、青云直上。

如此一来,玄宗自然是开心了——钱这个东西嘛,不就像海绵里的水吗,挤一挤总是有的!

可是,文武百官却叫苦不迭——权力都让特使夺走了,部门职能也都错乱了,规章制度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这工作还怎么干?

而最苦的,莫过于底层的老百姓——今天交这个捐,明天纳那个税,后天又来个巧立名目的摊派,这日子还怎么过?

当然,百姓的痛苦和百官的烦恼宇文融是看不见的,他只看见了皇帝的笑颜。

还有什么能比皇帝的笑颜更能证明一个臣子的能力和才干呢?还有什么能比皇帝的笑颜更能让一个臣子心花怒放、干劲百倍的呢?

没有了。

由于博得了天子的欢心,所以一向矜夸自负的宇文融越发得意忘形。当宰相没多久,他便到处扬言:“只要让我在相位上待几个月,保管天下太平!”(《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使吾居此数月,则海内无事矣!”)

宇文融到底有没有致太平的本事不好说,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在相位上确实只待了几个月,然后就灰溜溜地下台了。

宇文融之所以下台,是因为发生了两件事。

首先,是裴光庭等人在背后狠狠参了他一本。这一参,玄宗总算听到了朝野的呼声和百姓的怨言。然而,他还是舍不得罢免宇文融。

最后促使玄宗下定决心的,是另一桩弹劾案。

当时有一个宗室亲王名叫李祎,时任朔方节度使,因与吐蕃作战立下赫赫战功,颇为玄宗所器重,宇文融担心他以军功入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一直想找机会堵死他的入相之路。

开元十七年九月,李祎因事入朝,宇文融当即授意心腹御史李寅整理黑材料,准备瞅准机会递上去。不料这个李寅也是个大嘴巴,刚弄完材料就把事情泄露了。李祎得知后,立刻入宫禀报玄宗,说:宇文融打算陷害我,明天就会让御史李寅上章弹劾。

玄宗本来还有些半信半疑,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李寅果然就把奏章递了上来。玄宗勃然大怒,当即把宇文融贬为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刺史。可是,宇文融刚走了没几天,玄宗就有些后悔了。

因为钱不够花了。

玄宗忍不住对裴光庭大发牢骚:“你们老是挑宇文融的毛病,这下倒好,朕把他轰走了,可朝廷的开销也不够了,你说说,该怎么办?如何帮朕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

裴光庭无言以对。

就在玄宗琢磨着该不该把这个挣钱高手重新请回来的时候,宇文融的倒霉事又来了。有人写了一封匿名信,指控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曾滥用职权,贪赃受贿。有关部门一查,还真有这么回事。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再次把宇文融贬为平乐(今广西平乐县)县尉。

同类推荐
  • 穿越之大庆帝国

    穿越之大庆帝国

    一名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他死了。但是他的记忆,送给了大庆帝国的最小的皇子宏时。大庆帝国,在位的永正皇帝过于心软,过于中庸,皇权的缺失,造就了各个势力力量的蓬勃,而在各个势力的碰撞之中,最小的皇子一步一步的化险为夷,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 淮北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淮北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淮北素为战事要地,同时自先秦起便学术思想活跃,文化积淀深厚,如今又是安徽省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华东地区主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本书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系统地向读者叙述了淮北市的市情概览、历史沿革、史海钩沉、风土民情、名胜大观和精致淮北六个方面的内容,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 蛮荒的足迹

    蛮荒的足迹

    新书《回到上古当大王》发布了,求点击收藏!如果6500万年前的那场大灭绝没有发生时间长河从这里分出一条支流那么世界将走向何方人类还存不存在这个世界是否依然是巨兽横行一次意外王朗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地球.书友交流群:558328338
  • 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

    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

    阴差阳错之下重生为赵云,这一世,我要做君主,逐鹿中原,争霸天下,荡平贼寇,八方臣服,但凡吾所看中,何人敢抢夺?且看赵云如何在乱世中一步步走到至高的位置。《重生之战神吕布》正在持续更新中,坑品有保证!
  •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中国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秘辛、传说、野史、杂闻,绝对满足你的好奇心!
热门推荐
  • 你把白首许他人

    你把白首许他人

    宁洛歌抱着他许的一生白首的诺言,忍受着所有爱带来的痛苦,期盼着他能回头看她一眼,可是家破人亡,腹中孩子变成一捧灰,她才忽然间明白,那个爱她的人早就死了,死在那个白首的诺言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瑶石山人稿

    瑶石山人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梦恒古武尊系统

    一梦恒古武尊系统

    落寞少年偶然获得神奇系统,得传神秘功法,及神古之期菩提老祖的一梦恒古秘术。从此以后与神雕侠侣闯荡江湖,与如来佛祖讲经论道。白天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可是晚上他却是一个在个个时空穿梭的神奇男子。“什么你说我这是在做梦,我告诉你,我这就是在做梦,你不服还是咋地。”
  • 别让心态害了你

    别让心态害了你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解心态和情绪的掌控原理、方法和现实运用的心灵读本,全面、深入、系统地讲解怎样消解不良情绪,怎样激发积极情绪,最终达到掌握心灵和情绪的目的,为那些正处于负面心态和情绪的人们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途径,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积极、乐观的生活中来。
  • 男神选我我超甜

    男神选我我超甜

    暗恋十年,阮绵对顾邺停心心念念,好不容易混到协议结婚,做了男神名义上的妻子。可当红影帝不是盖的,高冷繁忙,结婚三年,手指尖她都摸不着。合约提前结束,男神为了补偿,陪她参加一档夫妻真人秀。做为最后撩男神的机会,阮绵很珍惜……第二期节目,她就进展飞速夺了男神初吻,为了庆祝,在村头放了挂鞭炮,村里鸡飞狗跳。隔天,阮绵荣登头条。结婚三年,顾邺停突然发现,他的戏精小妻子,有点意思。
  • 无上焚天

    无上焚天

    我若灭世,谁人敢拦?天若有怨,葬之何妨?神纹天下,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一个蚍蜉王爷的心声…………。
  • 三国1:大乱之兆

    三国1:大乱之兆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一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桃园之卷:刘备为母买茶途中遭遇黄巾贼,被张飞相救,后结识童学草舍教书先生关羽,三人志趣相投,在桃园结为兄弟,故事由此正式开始。群星之卷:三国风云人物悉数登场——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曹操荥阳首败、孙坚袁绍因玉玺反目、连环计吕布诛董卓、吕布战败投刘备……各方势力杀伐不断,群雄逐鹿愈演愈烈。
  • 我老婆是个小锦鲤

    我老婆是个小锦鲤

    【1V1.双强甜宠.逆袭锦鲤.现实职场】遇到霍凌云之前,柳绵绵衰神附体,倒霉的很,考上大学不能念,老娘逼婚拿她换礼钱!遇到他之后,突显锦鲤体质,人生仿佛开了挂!“宝贝,没有学历,咱们自学考一个!”工作没业绩,有人来帮忙,变身年度新人王!“老婆,喜欢小娃娃,咱们自己生一个!”渣女不服想虐她,被啪啪打脸。换工作直接越级做主管!离婚后,以为这辈子的好运气都用光了。某人变身盛虹集团掌门人,邪魅一笑:“老婆,回咱们家公司当总裁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大老教授的耶鲁三题

    北大老教授的耶鲁三题

    5月的纽黑文牵动着多少人的心。一年一度的耶鲁毕业典礼总在5月最后的一个星期一(阵亡将士纪念日)举行,2003年是5月26日。城中的旅馆早已住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就连附近城镇的旅馆也火爆一时。这是耶鲁建校以来第302个毕业典礼,首届毕业典礼是在1702年9月16日。但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学院,校名还不叫“耶鲁”,地址也不在纽黑文。我和学敏来纽黑文,已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