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000000008

第8章 里仁第四(1)

本篇共二十六章,主要论述君子成就“仁”的途径。孔子认为,“仁”对君子的要求虽然很高,但只要把“仁”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也可以达到“仁”的境地。首先,要选择风气好的环境居住,这是培养“仁”的社会环境(即“里仁为美”);其次,在人生的不同境地都能安于“仁”,这是培养“仁”的主观努力(即“仁者安仁”);第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守正道,而不能违背“仁”的原则,这是成就“仁”的内在修养(即“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本篇的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仁”这个中心,通过谈论对“道”的态度、义与利的关系、孝亲的原则,以及“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作风,等等,揭示了“仁”在待人处世、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本篇第十五章,曾参以“忠恕”概括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忠恕之道就是待人之道,其核心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忠恕体现了“仁”的基本精神,忠恕之道就是仁道。

4.1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译文】孔子说:“居处在民风淳朴的地方是理想的。选择住处不考虑民风是否淳朴,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注释】①里:宅院,居处。仁:仁爱。这里指民风淳朴。美:完美,理想。②处:住处。

③知:通“智”,明智。

【解读】孔子认为,民风体现一个地方民众的品德和素质。民风淳朴,体现人的仁爱、遵礼;民风粗野,反映人的品德、素质低下。因此,孔子认为“里仁为美”,选择居处一定要选择民风淳朴的地方。后来出现的“孟母三迁”的事,也体现了孔子“择居而处”的思想。现实生活中,不但居住要考虑环境,而且交友要考虑其人品。否则,与好逸恶劳、不求上进、贪财好利的狐朋狗友交往,其后果不堪设想。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②。仁者安仁③,知者利仁④。”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处于困窘,也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仁爱的人安于仁,明智的人利用仁。”

【注释】①约:穷困,困窘。②乐:安乐。③安:安于,对环境或事物感到满足。④利:利用。

【解读】孔子通过对三种人生境界的叙述,说明对“仁”的不同态度,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困窘和安乐的环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品德,没有仁德的人自然不能久处;对实行仁德是否感到心安,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仁德的标志,仁爱的人自然安于仁;明智的人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所以能够实行仁(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三种人生境界中,孔子认为“仁者安仁”是最高境界,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喜爱好人,憎恶坏人。”

【注释】①好:喜爱。人:这里指品德好的人,即好人。②恶:憎恶。人:这里指品德不好的人,即坏人。

【解读】孔子在这里提出了爱与憎的原则,足见他提倡的“仁者爱人”不是无原则的爱。由于他始终坚持爱憎分明的原则,他官至司寇而能弃官不做,周游列国而不被重用。这个原则,源自于他的“仁”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态度。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仁者……以真情示人,故能自有好恶。”

4.4子曰:“苟志于仁矣①,无恶也②。”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行仁,就不会有恶行。”

【注释】①苟:连词。假若,如果。志:立志。②恶:指恶行。

【解读】人的行为包括待人和处世。待人应爱憎分明,处世应明辨是非,其根源都在“仁”。因此,孔子认为一个人立志行仁,才不会有恶行。注重品德、情操的修养,以仁德之心待人和处世,就能成为一个仁爱善良的人,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处也②。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③,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④?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⑤,造次必于是⑥,颠沛必于是⑦。”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不能得到。贫穷和微贱,是人们所嫌恶的,不依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不能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么成就名节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仓促紧迫时一定这样,颠沛流离时也必须这样。”

【注释】①以:用。道:方法。这里指正当的方法。②处:处理。这里指接受、得到。③得之:应为“不得之”,即“去之”,意思是抛弃、摆脱。焦循《论语补疏》:“古人文法有急缓。不显,显也,此缓读也。《公羊传》:‘如勿与而已矣。’何休注云:‘如即不如,齐人语也。’此急读也。以得为不得,犹以如为不如。”(见徐刚《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④恶(wū):疑问代词。怎么,如何。⑤无:没有。这里意思是不会。终食之间:一顿饭的工夫,指一刻、任何时候。⑥造次:仓促,紧迫。于:介词。为,是,这样。⑦颠沛:倾覆,仆倒。这里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解读】向往富有和显贵,嫌恶贫穷和微贱,是人之常情,孔子也不能例外。但孔子认为,获得富有和显贵,要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穷和微贱,要有正当的途径。否则,就是抛弃仁。针对这种情况,孔子强调,作为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仁。这说明孔子所倡导的仁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主导着人的一切行为的观念和品德。当今社会,为了追求富有和显贵而不择手段,为了摆脱贫穷和微贱而丧失人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可见,在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加强品德修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①;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②。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③?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喜欢仁的人、憎恶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认为没有什么能超过仁;憎恶不仁的人,他要是去行仁,是不让不仁的东西出现在自己身上。有谁能整天致力于仁吗?我没有见到精力不够的。也许真有这样的人,但我没有见到。”

【注释】①尚:超过。②加乎其身:加在自己身上。意思是出现在自己身上。③力:力量。这里指精力。④盖:句首语气词。也许,大概。

【解读】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新旧制度交替、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处在这样的时代,由于生活的困顿,人们很难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人格、品德的修养上,崇尚仁的人自然很少,因此孔子说自己没有看到“好仁”和“恶不仁”的人。可是孔子并不放弃,他坚信只要有志于行仁,就会有精力去进德修仁,并成为品德高尚的仁德之人。为了重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他与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宣传他的“德治”和“礼治”思想,即使不被当政者采纳和重用也不懊悔。这种为了理想和信念永不言弃的精神,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4.7子曰:“人之过也①,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矣③。”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各属于一定的类别。观察一个人的错误,就知道这一类人是否仁德了。”

【注释】①过:过失,错误。②党:等类,类别。③斯:连词。则,就。

【解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上的人,或因志趣相投而成为朋友,或因利害相关而结为同伙。总之,从古至今,人是分为不同类型的。因此,孔子认为对人的错误也不能一概而论,仁德的人犯错误和邪恶的人犯错误,有着根本的不同。孔子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错误,来判断一类人是否仁德,是从本质上考察人,是通过“一个人”了解“一类人”。这种由点到面的观察人和事物的方法,值得借鉴。

4.8子曰:“朝闻道①,夕死可矣②。”

【译文】孔子说:“早晨领悟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

【注释】①朝(zhāo):早晨。道:规律,事理。闻道:领会某一道理。这里指领悟真理。②夕:晚上。可:可以。意思是没有遗憾。

【解读】孔子所追求的“道”,不是一般的规律或事理,而是事关品德人性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大道、真理,是处理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准则、规范。对于这样的“道”,孔子要以毕生精力去追求、领悟,这体现了他“重道”的决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4.9子曰:“士志于道①,而耻恶衣恶食者②,未足与议也③。”

【译文】孔子说:“知识分子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粗茶淡饭为耻辱,就不值得与他探讨真理。”

【注释】①士:泛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②恶:劣。恶衣恶食:不好的衣物和食品。比喻粗茶淡饭。③未足:不值得。议:谈论,探讨。

【解读】孔子认为,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应该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为真理而舍弃一切的精神。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中,不乏为了求知而舍弃物质享受,为了做学问而焚膏继晷、潜心钻研的人,也正是这些人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并使他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李泽厚先生说:“‘士’译知识分子,似正合适。‘士’不只是有知识有文化而已,而是所谓‘有使命感’的人,正‘知识分子’本义。”(《论语今读》)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①,无适也②,无莫也③,义之与比④。”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应当做的,也没有不能做的,怎样做合乎道义就怎样去做。”

【注释】①天下:指天下的事。②适:适合,恰好。《中华大字典》:“师古曰:适,当也。谓事理当然。”引申为应当。③莫:毋,不肯。引申为不能。④义:道义。比:靠近,依从。与比:与它靠近。意思是就怎样去做。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义”。就是说,要从所遇到的每件事的实际出发,看怎样做才合理,才合乎道义,就怎样去做。这种不以陈见、不按陈规办事的态度,与今人所说的实事求是何等相似!

4.11子曰:“君子怀德①,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

【译文】孔子说:“君子爱惜德行,小人关心处境;君子关心遵守法纪,小人关心个人利益。”

【注释】①怀:想念。引申为留恋、爱惜、关心。②怀土:留恋乡土。意思是关心处境。③刑:刑罚。指遵守法纪。④惠:恩惠。指个人利益。

【解读】此章孔子所说的君子、小人分别指君主、官员和普通百姓。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关心的问题自然不一样。但孔子要求君主和官员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处境,只关心个人的利益,而应该爱惜德行、关心国家大事。可见,孔子对国君、官员这类君子,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是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如果君主、官员不爱惜德行,不施行仁政,遭殃的就会是普通百姓。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①,多怨②。”

【译文】孔子说:“依据利益来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注释】①放:通“仿”,依据,遵循。行:行事,做事。②怨:怨恨。

【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但孔子认为,一个人做事不能只考虑“利”,而应该首先考虑“义”,即考虑做的事是否合理、适宜。如果只顾自身利益,甚至利欲熏心,其后果恐怕不仅要招致怨恨,而且要违法乱纪,害人害己。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孔子的这句话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①?何有②?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③?”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礼用来干什么呢?”

【注释】①让:谦让。朱熹《论语集注》:“让者,礼之实也。”是礼的具体内容之一。为:治理。②何有:“何难之有”的省略。意思是有什么困难。③如何:怎样。如礼何:怎样对待礼。意思是礼用来干什么。

同类推荐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热门推荐
  • 郡主追夫

    郡主追夫

    南煌的娴雅郡主,容貌倾城,智谋无双。他是南煌的昭王,八岁入朝,十二岁入军营,战功赫赫,无敌战神。片段一:“看来小白发胖是郡主的杰作。”昭王随意的在就近的一张椅子上坐下,看着许瑾彤,语气不善的说。许瑾彤赶紧起身,往昭王处走了两步,福身道:“臣女惶恐,不知小白是王爷爱宠,擅自喂食,还请王爷责罚。”嘴上这么说,但却半点不见惶恐之色。“责罚?”昭王冷笑一记,接着说:“郡主是皇上和皇后心中的爱女,本王可不敢随意责罚。”许瑾彤可以很肯定昭王这是故意的,明明那日她已经表明了态度,昭王却故意提起,许瑾彤笑容更加灿烂,再次福身一礼,“娴雅给昭王叔请安。”随是请安,一双桃花眼却笑眯眯的看着昭王,挑衅的意味鲜明。
  • 妖啸九天

    妖啸九天

    她,与生俱来的妖冶之祖,跟鸿钧分掌正邪之气,却因为莫名的陷害被关入了黑洞。幽怨,忿恨纠结上心,她发誓,要让所有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鸿钧,你跟女娲狼狈为奸,害我如此,三千年后,我将借怨气重返人间,必然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我,姬妖,以天妖者的身份发誓,他日重生,必然让我妖族啸傲天地,混淆人间。”三千年的等待,一朝重生,她颠覆九天。神,算什么,在她眼中不过是一颗沙砾。佛,算什么,在她面前不过是一阵尘土。魔,算什么,不够她手指轻轻一按。女娲,算什么,不过是她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蛇怪物。鸿钧,算什么,就算是唯一和自己亘古一同而生存的,她同样要让他痛彻肺腑,她当初所受的苦,要他十倍偿还。他,是亘古就来的创始之祖,天地三界创造者。因为一次的失误,却让自己悔恨三千年。三千年的等待,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偿还过去的亏欠。神,是他所创,却为她可以亲手毁掉。佛,是他点化,却为她可以再送迷障。魔,是他培养,却为她可以弑杀。他为她可以化神为妖,为的是她回眸一笑。三千年的恩怨,一旦再度纠缠。到底是她的怨还是他的劫。只是只有纠缠过后才明了,原来阴阳正邪不光是对立,其实也可并存。姬妖啸言俏语娇柔:“父皇,你真喜欢我吗?我可是你的女儿,你要喜欢我的话也可以,你就要拿出你的真心来,这样吧,就让这三千后宫之血来证明你对我的爱,记住,三千血,一个都不能少。”妩媚妖冶:“女娲。我是妖,你也是妖,不要以为别人尊你一声人母你就真以为你是人了,妖就是妖,再改变还是妖,可惜你,只怕连妖都做不好,不人不妖,留在这个世间又有什么用?”霸道嚣张:“天地算什么,不过是混沌的产物,你能让它存在,我就可以将它毁灭。鸿钧,我说过,我要颠覆你的宇宙,血染整个天地。”……作品推荐:凤的转型作品:《凤破苍穹》好友作品:倾城殇《黑道之魁首争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赢家必读:选股策略与技巧

    赢家必读:选股策略与技巧

    本书共分为11章,分别向广大股民介绍了多种选股方法,以及选股买入时机,介绍了根据价值投资、题材概念、分时图、K线、均线和趋势线、成交量、技术指标、股票行情、庄家动向选股的方法,以及选股买入时机,涵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投资者可以从中寻找到符合自身投资操作方式的选股之道。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在进行选股理论基础知识介绍的同时,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进行配套说明,并将选股策略要点进行单独总结概括,使股民将理论和实战进行结合理解,从而提高投资者的选股水平。
  • 天道梦境系统

    天道梦境系统

    “通常来说,你们人类把做梦归结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难道不是?”“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能力,每一个梦境都连接着一个平行世界。”“吹牛。”“本系统,不打诳语!”(书友群:251273535)
  • 轮回寻情者

    轮回寻情者

    千百年过去了,感情轮轮回回,我欲寻回感情。抢亲、起死回生、与神对抗,也只是不在为感情留下遗憾!
  • 孤星泪煞

    孤星泪煞

    因为一场无妄之灾,山庄被血洗,他成了孤儿,独自踏上艰苦的复仇之路。杀神殿,地狱式的训练,让他成为绝世高手,不但做了将军,甚至还成了武林中最神秘组织的领导者。报仇的路上总会遇上更多的事,他想抱着老婆热炕头都不行。因为,是男人,就要有责任感,有道义和担当!
  • 柯亭词论

    柯亭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巅峰御魂师

    巅峰御魂师

    这里是灵皇统治的世界,整片大陆被无边无际的黑水包围着,像一个巨大的囚牢,任何人都无法离开这片大陆,唯一的信仰就是灵皇,除此无他。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更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 腹黑娘子不好追

    腹黑娘子不好追

    记住,永远不要让你的仇人夺舍重生!一朝身死,一朝重生。她凤眸睥睨,持一枝笔傲立苍穹!炼丹师?抱歉,我只是喜欢吃糖豆豆;符阵师?对不起,我只是在鬼画符;师父?不好意思,姐只是个传说。还有那死皮赖脸从下位面一直追到这里的那位,本姑娘可不会娶你。某妖孽邪笑,本座嫁给你便是。唉…还是怀念过去那软糯糯的蠢鱼啊……被拥入怀中的某女主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