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12

第12章 乡愁母题(2)

古典式的“乡愁”,主要是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那方水土的眷恋,以真挚恬雅的意境和温润娓约的笔触,悉心找回并竭力呵护那些久远的记忆。诚如一位加拿大华裔作家所写的,

让这种乡愁——

淡淡地浸入最薄的宣纸里

幽幽地烧进最脆的瓷器里

纤纤地绘在最小的烟壶里①① 汪文勤:《素描中国》,《白雪红枫》第190页,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出版社。

此种情境和意绪,恰似守着冬夜的炉火,品嚼古典沉香的温暖。在这方面,一切与乡土文化有关的东西,诸如天真的童趣,祖辈的叮咛,山水的怀恋,故居的旧事,风物的描叙,人生的遗憾等等,都在作家的追忆中重新活跃起来。

散文名家琦君的书写,是这种乡土性的典型个案。

琦君本名潘希珍,性行惇慧,熟悉古典诗文,泛览中外辞林,历任教职,陶冶作育,木铎传薪。她专擅温润秀逸的散文创作,其旅居美国多年的文字,展现了温馨感人的氛围和真挚纯朴的感情,大多以怀旧——思念家乡、怀念故人为主。她在《烟愁》一书的《留予他年说梦痕——后记》中便写道:

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因此,在散文中,琦君多数是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回忆亲人、师长与朋友,从中体现了自己对故乡的一份淡淡的思念之情与个中的离愁别绪。

在琦君的散文中,体现乡愁母题的作品包括《水是故乡甜》、《桂花雨》、《月光饼》、《烟愁》、《晒晒暖》、《春节忆儿时》、《春酒》等等。琦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微小的事物,联想到故乡的人、事、物,并以细腻的笔锋,简朴淡雅地勾勒出她在故乡时的许多童年时候的生活往事或趣事。通过对生活中细节的描写,她不仅让整个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乡愁和那一份难以言喻的哀愁与惆怅。琦君对诗词的喜爱与造诣也影响了她的写作手法。她在散文中不时穿插引用一些诗词,不但让她以更凝练的字词来进行表达,也更能够突出自己的耐人寻味的情感。郑明娳在《谈琦君散文》中也提及:“她时常能于笔端濒近过度的忧伤之前,忽然援引一句古典诗词,以蒙太奇的声形交错,化解几乎逾越限度的忧伤,抢救她的文体于万隐之间,忽然回头,保持琦君散文的温柔敦厚。”

琦君不仅在散文的主要篇幅中写出自己的乡愁,也总会在散文的结尾部分,总结或以疑问句来说明自己对故乡的怀念。散文《水是故乡甜》通过了琦君和外子在欧美旅游时的一件小事物——所饮用的矿泉水,说出了她的感受:水依旧是故乡的比较甘醇香甜,并带出了她对故乡的思念。文中写琦君和外子在旅游的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但水喝起来清淡中却略带一点苦涩,比不上她故乡的山水。接着,她细腻地描绘了母亲因为体恤工人每天早上到溪边挑水的辛劳,便教导工人如何用竹竿从山上引来山泉之水,并用这泉水为父亲冲泡家乡的明前茶、雨前茶和龙井茶。

琦君一家人迁居杭州后,父亲虽然非常喜欢喝杭州虎跑梦泉冲泡的龙井茶,但却念念不忘故乡的明前茶、雨前茶和清冽的山泉。她在文中写到“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并借用了母亲的话:“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委婉地道出了淡淡的愁绪与深沉的情感。文中写琦君和外子拜访在德国的亲戚时,亲戚用亲人从杭州带来、让他慰藉乡愁的龙井茶款待他们,“我本来不辨茶味,但那一盏龙井的清香,却是永远难忘”,“尽管用来沏茶的水不是从故乡来的,但只要是故乡的茶叶,喝起来也会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吧”。她从泉水写到亲戚那盏故乡的茶,都是以简洁的笔锋,对比了异国矿泉水的清淡苦涩和故乡泉水的甘美、故乡茶的淡淡香甜,凸现了思乡之情。

在另一篇散文《桂花雨》中,琦君借以中秋时节的桂花飘香,回忆自己的故乡,继续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散文开篇便写道“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琦君通过中秋节的小事物——桂花和桂花的芳香,回想起故乡。琦君以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桂花,一种是月月开的、淡黄色的木樨,她曾在台湾见过;一种是只有秋天才开的、较大朵的、金黄色的金桂,以前在她的故乡家里的大宅院中就有。琦君通过五种感官的作用,说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一、桂花是金黄色的,这是桂花的“色”。

二、桂花的香气迷人,这是桂花的“香”。

三、桂花可以做成糕饼,可以“吃”,这是桂花的“味”。

四、“摇桂花”是琦君童年的趣事。“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作者的父亲即兴作了一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不只写出是桂花的“香”,还通过桂花“纷纷落下”,撒落满地、落在树下人的身上,写出了桂花的“声”和“触”。

琦君简单又细腻地描绘了“摇桂花”的过程,并通过父亲所作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孩子的纯真与欢愉,让读者看见了桂花落下如秋雨的情景,这是故乡的秋天,“桂花雨”的秋天!而这样的秋天、这样的故乡,就是琦君所怀念的。

全文尾声写到琦君在杭州念中学时,杭州也有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回家时总会给母亲送一袋桂花。但母亲却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不仅是母亲的感受,也是琦君的感念,从而对照了开端描写故乡的家中大宅院的金桂,体现了她的思乡之情。文中没有刻意的雕饰,只有简约的叙述,体现了琦君的质朴的写作风格。

无独有偶,《月光饼》写的也是中秋节。月光饼其实是琦君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时节,家家户户及各商店便会用月光饼供月亮,之后再烤来吃。因为分量不多,所以一个人只可以吃一个,而小时候的她总是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咀嚼品尝。琦君以纯朴简约的手法,详尽地描写了在小时候的家乡,人们如何以月光饼“庆祝”中秋节,述说了自己吃月光饼的往事,并回忆和比她大两岁的表姑争着吃月光饼的事情。过程写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自然生动,历历在目。文中结尾写道“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地,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琦君又是通过疑问句,点出了她的乡愁,那是一份思念,也是一份惆怅。

琦君的散文中的乡愁母题,展现了整体性的特点。她的散文所采用的题材,多数是她对儿时的人、事、物的回忆,而对事物或事件细腻的描写和简朴的文字就是她的写作特色。这样的题材和写作方式,凸显了她所要传达的讯息——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感情,更具有“古典”的意味。

琦君和她的同道们的书写,可以印证劳伦斯的一个说法:“每一大洲都有它自己伟大的乡土精神。每个民族都被凝聚在叫做故乡、故土的某个特定地区。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都洋溢着不同的生气,有着不同的震波、不同的化合蒸发、不同星辰的不同吸引力——随你怎么叫它都行。然而乡土精神是个伟大的现实。中国出中国人,还要继续出。”①① [英]戴·赫·劳伦斯:《乡土精神》,参见《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第23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乡土的愁思,不仅是人情的自然牵挂,也是抵御自我迷失的良药——而对于海外华文作家来说,乡愁原是每个人最深的那个回忆,如果失去了,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心所安顿的自由王国。

现代式的“乡愁”,则更增添了思索的元素,发展为海外华人所特有的“现代的乡愁”。这种“乡愁”是时代、也是距离所造成的特殊心理现象,即一切都在“遥望”之中,在“遥望”中一无所遇,又在“遥望”中等待“归乡”,这种矛盾重重的“遥望”,触动着、也温暖着半生相随的希亟。

许多年长的海外华文作家,确实离家太久、太久了。旅美的王鼎钧坦露了这样的心迹:

不要瞒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乡已没有一间老屋(可是为什么?),没有一棵老树(为什么?),没有一座老坟(为什么?),老成凋谢,访旧为鬼。如环如带的城墙,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是我从未见过的地方。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它才越真实,你闭目不看才最清楚……

“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这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业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①① 王鼎钧:《大气游虹·臣心如水》。

在王鼎钧的心目中,“故乡”是他“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是“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同时也是“不能希望再有结局”的“异乡”。但不论是“故乡”还是“异乡”,毕竟是在同一个天空之下,受到不灭之日光和不死之月魂的笼罩,王鼎钧自称“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

我是异乡养大的孤儿,我怀念故乡,但是感激我居过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啊,故乡,故乡是什么,所有的故乡都是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涧溪赴海料无还!可是月魄在灭终不死,如果我们能在异乡创造价值,则形灭神存,功不唐捐,故乡有一天也会分享的吧。①① 王鼎钧:《大气游虹·臣心如水》。

这种矛盾的心绪,这种焦虑的状态,这种在“故乡”与“异乡”之间难分难辨的漂流,生长出又一种有变数的现代“乡愁”。再看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曾晓雯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其中主人公舒嘉雯的一段梦境:

一辆火车远远地驶过来,火车散出的黑烟让冰城夏日的天空变得阴郁了。小嘉雯经常站在家乡冰城的小火车站里看火车。火车可以把她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而她是多么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站在铁轨旁的小嘉雯突然惊悚不安了起来,因为她看到了一朵白色的雏菊在铁轨中间伸出稚嫩的脸来,在太阳下安心地微笑着。如果她扑过去摘下那朵雏菊,它就会在她的手中慢慢枯萎;如果她让它继续留在铁轨中间,它就可能被奔驰而来的车轮碾得粉碎。总之,那朵白色的雏菊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开放在了一个错误的地方……①① 曾晓雯:《梦断得克萨斯》第241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小说中舒嘉雯平时最心仪的着装是衣服上的花饰白雏菊。显然,梦境里的白色雏菊是她的自喻,小火车站则是家乡与外界的连接点。白雏菊如今也是开放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让舒嘉雯这个“天生的漫游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处境。何处是乡关?人们在不停地求索,长亭连短亭,一个停泊地接着一个出发地。然而,一如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恒久,也一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白似壁、绿似翡翠的雏菊不会枯萎,不会被呼啸而来的车轮碾碎,它是历经磨难也求得生存的象征。这是家乡的白雏菊啊!

于是,这种“现代乡愁”成了旅美作家张错所说的“甜蜜折磨”。诚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

从没有在如此近的距离

远远遥望

那么熟悉

又那么生疏

那么渴切

又那么冷淡

那么接近

又那么遥远

那是另一种遥望

另一种甜蜜折磨①① 张错:《另一种遥望》,台北同神出版社1993年版。

“甜蜜折磨”与“等待”相随相生,是在身与心、熟悉与生疏、渴切与冷淡、接近与邈远的两两对立中的矛盾心律。这里已没有慷慨长歌,而是在无以安身立命之地寻求灵魂的安顿,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已无传统意义上的悲悲戚戚。“乡愁”不能承受之轻,轻的不会是寻找的心路历程和审美艺术。尽管描写分裂的、相对破碎的乡愁,但这种“现代乡愁”超越了家园之思、国族之思,其思考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为了提升人性,沟通心灵。

如果说,古典式乡愁是“远离母体”时勾起记忆的乡愁,那么,现代式乡愁往往是“文化失落”时等待归家的乡愁。两者都构成了“乡愁”母题的中介,时空经纬每每织就了作家的梦里锦绣,距离阻隔也平添了浪迹无根的“愁思”。这一切都会令人想起柳宗元着名的那首“乡愁”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①①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乡愁一旦能化作奇幻之笔,此愁绪当属痴绝。此时,我们也不必细分“乡愁”的古典式或现代式了。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确认,海外华文文学对世界文学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对“乡愁”母题的表达。这种“乡愁”往往超越了具体的一乡、一地、一时,它和人生无常、命运多波的慨叹一旦联系起来,就变成华文文学中的一种魂魄,一种心灵的律动,一种无所不在的空气,一种天地化育的笔墨,苍凉而又美丽。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发表百多年后,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西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个版本已成为英译本经典版本。故事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第二部分,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回到英国后的种种遭遇。
  •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行脚八方

    行脚八方

    一段幸福大都市居民与自然的难舍情缘,访古迹、赏美景、品美食,郑培凯带您行脚八方。
热门推荐
  • 秋风起叶落何处

    秋风起叶落何处

    你的爱情是否还在路上?还是步入了神圣的殿堂?或是一切如镜花水月,独赏芳华?
  • 白玉应无暇

    白玉应无暇

    初遇时,她问他:“公子姓甚?我姓张名白玉。”他笑答:“字无暇。”张白玉自始至终都喜欢吴子道,兰垨知道,沈非也知道,就连十里街上卖豆腐的大娘也知道,就吴子道不知道。“吴子道,今晚去酒馆喝酒去吗?”“不去了,佩一会不高兴的,你也知道了……”吴子道还没说完,就被张白玉打断,“行了,我知道了。”不去就不去……吴子道你可知我也会不高兴?看着她一如既往大大咧咧的笑,吴子道颇为担忧,“白玉,你也该改改你的性格脾气了,不然以后可嫁不出去咯。”张白玉上手就是一巴掌拍过去,“你能不能盼着我点好?”“我也是看跟你关系好才这么说的。”关系好?是啊,关系好。不就是兄弟吗,难道我还不知道吗!可是,吴子道,什么时候你才能稍微喜欢一下我呢?是不是等我变温柔之后?张白玉又是一巴掌拍过去,“算了。”算了,吴子道,我变温柔之后就不喜欢你了。嗯,我发誓。白玉无暇cp这是一个关于竹马弃权,蓝颜待命的故事。
  • 影帝AI:压倒白日梦大神

    影帝AI:压倒白日梦大神

    这是一个AI引发的血案……咳咳,这是自负轻狂,性格不定的主角进入自己设计的全息网游里狗血的失去记忆的故事,这是死而复生却懵逼的发现自己成了自己的AI影帝的追妻之路。一个是把游戏当人生玩的内部人员,一个是不受限制可以充当BUG的AI大神……在这个以玩家梦境为基础建立起的游戏世界,大杀四方。众玩家表示累觉不爱……还能不能让人家好好做个梦了啊!新作一篇,作者没有玩过网游(*/ω\*),想想有点羞涩~不会弃坑,1v1。结尾大揭秘,主角们实则来自大界面。这是一篇假未来架空文,真仙界玄幻文。打算按系列文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玄宝典

    太玄宝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乖,听话

    乖,听话

    李宇玉怀着不甘嫁给乐沨,而乐沨以满怀热情期待自己的婚姻却被泼了冷水。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怪圈彼此都以尖锐,刻薄,甚至负面的太对来应对彼此的挑衅。最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是否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的婚姻?当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做选择的时候,这场被动的婚姻是否还能继续?
  • 都市之最强修士

    都市之最强修士

    扬帆,杨家曾经最杰出的天才,因人陷害被赶出杨家。这一次,苍天有眼,所有予我的恩怨情仇,我必当十倍百倍的回报!
  •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应对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应对

    本书从工业化与生态风险的关系、生态风险治理思想及其借鉴意义、中国工业化面临的生态风险及其治理等角度,根据风险社会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风险治理思想等现有理论,剖析了传统工业化破坏环境的本质,批判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转移,关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本书从工业化的本质与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两方面,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湖有点凶

    江湖有点凶

    一抹凶光炸现,随后外挂在手。这是一个高手云集的血腥江湖,各路牛鬼蛇神拥有着独特的武林高招,层出不穷的江湖套路围绕着天下第一凶客栈展开……叶八卦以无敌外挂之身,在客栈跑堂位置混的风生水起,巧破各种江湖风月骗局,原来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挂逼……江湖有点凶,手掌中的江湖,不一样的武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