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500000004

第4章 魏国崛起(1)

洪水渐渐退去,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

被洪水淹没在晋阳城下的,除了荀瑶的大军,还有那个被称为“春秋”的漫长而纷乱的时代。

另一个时代披着宽大的火红长袍,缓缓而来。它被后人称为“战国”。

对于春秋何时结束,战国何时开始,后人有多种不同的意见。具有权威性的意见就有四种:

一、以《史记》六国年表开始的年份,即公元前476年为战国起始之年;

二、以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年,即公元前481年作为战国起始之年,因为那一年也是传说中孔子修订《春秋》的终止之年。这样计算,显然是为了让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无缝衔接;

三、以公元前453年智氏灭亡作为战国的起点,因为“智氏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所谓三晋,即赵、魏、韩三家。晋阳之战后,三晋完全将公室架空,实际上已经成为有实无名的国中之国;

四、以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列为诸侯(本书很快会讲到)为战国的起点,《资治通鉴》即持此说。

从公元前481年到公元前403年,时间跨度七十八年,分歧可真不小。本书无意对哪种意见更为合理进行投票,因为春秋战国,本是一个时代的两个阶段,其间并没有改旗易帜的标志性事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后人会以“春秋战国”来命名他们的时代。对于他们来说,“活在周朝”也许是更为贴切的描述。毕竟,春秋战国的绝大部分时期,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所谓的周天子。

当然,春秋和战国,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有时空隧道,让我们可以采访春秋战国之交的中国人,他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雒邑城中的周天子,似乎越来越不受诸侯待见了。听说原来还有那么几位诸侯,隔个十年八年会带着点礼品去朝觐一下天子,现在基本上没人搭理他了,真是人心不古啊!

原来的诸侯,特别注重祭祀,祭天,祭地,祭祖宗,祭鬼神,祭山川,祭河湖,一年到头祭个不停。卿大夫们也将祭祀看得特别神圣,如果能够从祭祀祖宗的大釜里分到一块祭肉,那可是不得了的荣耀!所谓“国之大事,祀与戎也”。现在呢,只剩下戎了,一个劲发展军备,祭祀只是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只怕连祖宗是谁都不知道啦!

最不像话的是那三晋,自从消灭了智伯,就把自己当成晋国的主人了,不断瓜分蚕食公室的土地,仅给晋侯留下区区两座城池。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不去朝觐晋侯,反而要晋侯每年轮流到三家的居城去朝觐,这都什么世道!

齐国的田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以下犯上,把持朝政,目无尊长。可叹当年齐桓公好心收留陈完,没想到两百年后鸠占鹊巢,田氏反而骑到了姜氏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主要目的是争霸。身为霸主者,又要尊王,又要攘夷,还要调解同盟的矛盾,分明是三世修来的好人。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密,规模更加庞大,死伤更加惨重,主要的目的不是争霸而是兼并,是大鱼吃小鱼,是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自打孔丘去世,这世上被称为“子”的人便多起来了,什么墨子、曾子、吴子、鬼谷子……他们或各占山头,广收门徒;或出入宫廷,为诸侯师;或离群独居,著书立说,言必惊世骇俗,行必惊天动地,为这个本来就不太平的世界推波助澜,搅得天下风起云涌。

唉,乱世啊!

魏斯礼贤下士

公元前445年,晋国魏氏宗主魏驹去世,其子魏斯即位。这位年轻的宗主环顾四周,很快发现自己的日子不好过。

日子不好过,倒不是因为穷。赵、魏、韩三家分晋,赵氏获得的领土最多,魏氏排在第二,无论如何不算少。而且魏氏领有的土地,包括河东(今山西黄河以东)、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和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当时统称“三河”,土壤肥沃,良田众多,人口密集,是极为富庶的地区。

问题是,这些富庶之地的面积都不算太大,而且互不相连,还与齐、秦、赵、韩、郑、卫等势力犬牙交错,一旦发生战事,魏氏将四面受敌,首尾难顾。

魏斯就像一个家财万贯却没有围墙的土财主,必须得时刻盯紧自己那几口装满珠宝的箱子,生怕它们被别人拿走。而不幸的是,他的邻居中有那么几位,老早就盯上了他的珠宝,只要逮着机会就闯进来偷,偷不成就抢——这样的日子,你说他能过得开心吗?

最让魏斯头疼的,就是西方的秦国。

自秦穆公年代开始,秦国便觊觎三河土地,只是畏于晋国强大,一直不敢轻易动手。智氏灭亡后,晋国实际上已经分裂,秦国趁机向东扩张势力,多次派兵入侵三河。魏氏一方面加强防范,一方面也会派兵越境反击,秦魏双方互有攻守,但总的来说,秦国人占了优势。

《孙子兵法》第四篇第五条记载:“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也就是说——土地的纵深决定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实力决定可投入作战的人数,部队的人数决定战斗力的强弱,战斗力的强弱则是胜负的关键。

魏氏之所以斗不过秦国,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战略纵深。魏军攻克秦国一城两地,对秦国来说只是皮毛之伤;秦军攻克魏氏一城两地,那就是伤筋动骨,甚至有性命之虞。

如何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一个名叫卜商的人出现在魏斯的视野里,他将成为魏斯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如果有读者对这个人名表示“没听过,真的没听过”——没关系,孔丘听过吧?他就是孔丘的得意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被世人尊称为卜子。

还是觉得印象不深刻?那好,请看下面几句话: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贤贤易色。”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前面三句,即出自卜商之口;后面一句,则是孔丘对卜商的告诫。在孔门弟子中,卜商的地位至少可以列入前十名,而且最重要的,他被认为是《论语》的主要编辑者。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一天卜商问孔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是什么意思?”

孔丘看着院子里的一株桃树,漫不经心地说:“画画的事儿,不也是最后才加以勾勒吗?”

本以为卜商会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卜商马上说:“您的意思,人必须先有忠信之质,然后再用礼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吗?”

孔丘又惊又喜,连声说:“卜商这孩子,我可以跟他谈论诗歌了!”

这个故事记载于《论语》之中。孔丘循循善诱,卜商一点即通,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当然,考虑到卜商本人正是《论语》的编辑,我们也可以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孔丘死后,卜商游历天下,最终在晋国的西河地方安顿下来,设馆收徒,传授学问。

这个地方,正是魏氏的势力范围。当魏斯听说卜商到来,便主动找上门去拜访。

魏斯第一次见到卜商,请教了一个关于音乐的问题:要我穿得整整齐齐去听周朝古乐,总是昏昏欲睡;但是听郑、卫之音,就精神百倍,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

儒家讲究礼乐教化,周朝古乐多记圣人教谕,被视为乐之典范,孔丘还花了大量时间来整理它们。而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多写男女私情,是在市井之间流传的民间小调。

卜商回答:“周朝古乐,是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郑、卫的小调,乃是靡靡之音,毫无节制。您问的是乐,爱的是音,依老朽之见,您是把乐和音搞混啦!”

卜商顺着这个话题,劝魏斯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注意自己的爱好,检点自己的行为。

魏斯大受启发,当场向卜商行弟子之礼,并且邀请卜商到安邑去讲学,担任他的顾问。

卜商欣然应允。

在当官这件事上,卜商和他的老师一样,没有任何扭捏。正如他自己说的,“学而优则仕”。如果空有一肚子学问,不通过当官来实施,岂不是等于空谈?

但是,他和孔丘也还是有所区别。孔丘终其一生,志在克己复礼,幻想恢复传统秩序,将周礼的复兴作为最高理想;卜商则不拘泥于周礼,只希望能用自己的学问解决现实问题。

换句话说,孔丘是理想主义者,关注“这个世界应当如何”;卜商是经验主义者,关注“如何改良这个世界”。后世有学者认为,卜商的学术主张在某种意义上孕育了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卜商的到来,给安邑带来一股清新务实的学风,同时还给魏斯带来一批能人志士。这些人或是卜商的学生,或是卜商的朋友,或是卜商的仰慕者。他们听说卜商在魏斯那里受到重用,纷纷来到安邑寻找自己的前途。一时之间,魏斯门下人才济济,形成了战国时期第一个人才集聚中心。

有一次魏斯请卜商的学生田子方宴饮,席间有人奏乐。魏斯精通音律,难免要卖弄一二,说道:“钟声有些不协调,左边的高了一点。”田子方笑而不语。魏斯问:“先生为什么笑呢?”田子方说:“为人君者,不应该把心思放在娱乐上面。音乐嘛,听得明白就行了,像您这样善于鉴赏音乐,我担心会疏于管理朝政。”魏斯点头称善,虚心接受了意见。

一日魏斯的世子魏击出行,遇到田子方。魏击下车行礼,田子方却大大咧咧,一笑而过。魏击很恼怒,拦住田子方说:“究竟是富贵者盛气凌人,还是贫贱者盛气凌人?”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啦,富贵者哪里敢对人无礼!国君盛气凌人就会亡国,大夫盛气凌人就会失去封邑。像我这样贫贱的游士,话不投机,行为不爽,拍拍屁股就告辞了,有什么好操心的呢!”魏击马上向田子方赔礼道歉。

魏斯听说这件事后,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在贤人身边,怎么会听到这样的真知灼见呢!”

段干木也是卜商的学生,一心治学,不想出来做官。魏斯亲自登门拜访,他竟然翻墙而走。魏斯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段干木,每次经过段宅时,总要在车上起身以示敬意。有人问道:“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何必如此行大礼呢?”魏斯回答:“段干木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然住在茅草房子里,贤名却远扬千里,我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后来段干木终于答应与魏斯见面,魏斯听他谈治国的大道理,一直站着,几个时辰不敢坐下休息。这件事传出后,魏斯礼贤下士的名声就更响了。

连魏氏的宿敌秦国都感受到了安邑的变化。据说有一次秦厉共公想讨伐魏氏,有人劝道:“魏氏现在人才济济,连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名士都在为其服务,恐怕不是用武力能够征服的。”秦厉共公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当然,这样说有点夸大其词,从此后的历史记载来看,秦国并没有放弃对魏国的进攻。

真正让秦国人有所忌惮的,是一个名叫李悝的人。

李悝变法

公元前425年的一天,一支秦国军队逼近魏氏领地上郡——“郡”是春秋末年的新兴事物,当时三晋都在各自的战略要地设置了郡,主要目的是巩固边防。郡的军政长官称为守,也尊称太守。上郡地处西河,与秦国交界,不消说,就是为了对付秦国而设的。

这支秦军遭到了上郡军民的阻击,两军还未接触,魏军便箭如蝗飞,秦军将领一开始并未在意,但是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魏军射过来的箭又狠又准,而且似乎射程更长,瞬间倒了一大片秦军。他犹豫了片刻,刚想下令撤退,猛地一阵疾风迎面扑来,还没来得及惊呼,脑门上已经中了一箭。

当他从战车上栽倒的时候,眼睛的余光正好扫到了远处那面迎风招展的“李”字大旗。

这支魏军的统帅,就是上郡守李悝。

现存史料的记载中,找不到关于李悝身世的记载,只知道他曾受业于卜商的弟子曾申,算是卜商的徒孙,来到安邑后,受到魏氏家相翟璜的赏识,被推荐担任上郡守。

李悝到上郡不过数年,上郡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了,社会治安变好了,更重要的是军事力量变强了。

原来,李悝为了提高上郡军民的射箭技术,下令用射箭比赛的方式来判决官司,“中之者胜,不中者负”。在这种激励下,上郡军民个个苦练射箭,培养了一大批神箭手,每次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魏军都因射术高超而大占便宜。

因为李悝在上郡干得成绩斐然,翟璜卸任后,魏斯将他召到安邑,继任了家相。

魏斯的初衷,是要李悝将上郡经验推广至整个魏氏领地。他没有想到,这一人事变动悄然拉开了战国时期第一场变法运动的序幕,魏氏政权从此被拉上了富国强兵的快车道,其速度之快,不只是秦国望尘莫及,其余各国也莫不瞠目结舌,望洋兴叹。

李悝是那种给他一个小舞台,他能演好《图兰朵》;给他一个大舞台,他就能整出一场奥运会开幕式的人。

早在上郡工作期间,李悝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方圆百里的土地,除去山川、村落,约有六百万亩耕地(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八十万亩)。如果农民精耕细作,每亩可增产粮食三斗,反之则减产三斗,总计差额有一百八十万石。

这个数字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成人一年的口粮约十八石,一百八十万石可以供应十万人一年的口粮。

寻常年景,一石粮食可以卖三十钱(铜币),一百八十万石就是五千四百万钱。当时一头猪的价格约二百五十钱,五千四百万钱可以买二十一万六千头猪。

一个农民一年衣着费用约三百钱,五千四百万钱可以解决十八万农民一年的衣着费。

要想民富国强,不用偷也不用抢,把自己脚下的地种好就行了。在李悝的领导下,魏氏政权颁布了“尽地力之教”的三条政策:

第一,指导农民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避免单一的品种遇到灾害难以弥补;

第二,命各级官吏督促农民抓紧耕种,及时收割,以免灾害天气影响收成,也不让周围的强盗有可乘之机;

第三,要求农民利用住宅周围的土地栽种桑、果、蔬菜等,扩大副业生产。

在现代人看来,这些措施也许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意义重大。前面说过,春秋时期的国家大事有两件,即“祀与戎”,战国时期竞争残酷,求老天告祖宗也不管用,国家大事便只剩下“戎”。李悝“尽地力之教”,却是以农为本,将农业生产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魏氏的影响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发展农业的同时,李悝强力推行法治,编撰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李悝认为,法律最根本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让人民安居乐业,不受盗贼的侵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因此《法经》六部,以《盗法》和《贼法》为首,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同时也强调专制政权下的尊卑等级制度,对各等级划分及其占有的田宅、奴隶等权力都进行了严格规定,超出规定叫作“逾制”,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可惜的是,这部法典的原文早已失传,后人只能通过《汉书》《晋书》的记载窥知一二,因此本书也只好一笔带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部《法经》奠定了李悝的学术地位,使他被后人视为战国时期法家的先驱。数十年后,商鞅由魏入秦,在秦国推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变法,就是带着这部《法经》去的。后来秦国的《秦律》,甚至汉朝的《汉律》,都是在这部《法经》的基础上扩充而成。

李悝还从市场的角度思考粮价问题。他认识到,粮价如果太贱,农民将入不敷出,生活困难;粮价如果太贵,则城市居民负担加重,政府的财政也难以保障。因此粮价无论太贵还是太贱,都不利于维护统治。另外商人为了追逐利润,囤积居奇,丰年低价购入大量粮食,灾年高价卖出,也导致社会不稳定。

同类推荐
  • 梦回隋唐之我是程咬金

    梦回隋唐之我是程咬金

    男儿热血久未平,欲回乱世成英雄。哪知古今皆同世,无功难成功与名。叹隋唐,惋惜程,身临其境始方明。沧桑历尽享太平,急流勇退知性情。知性情,轻功名,千年一梦今朝醒。阴霾散,身体轻,云卷舒,心自轻。逍遥自在。才是我心倾。
  • 穿越三国之山贼

    穿越三国之山贼

    他的生命,像是波涛汹涌海面上沉浮的浮萍,在风浪中,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却始终难以寻找到自身的归宿。可是他真的真的爱她,不能没有了她,舍不得放下她。因此他的人生中,又多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最终,他踏上了一段又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路程,在异界他乡中寻找自己人生中幸福的起点和终点。于是,他的故事开始了……。
  •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代表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们的作战经历,以及走向失败的过程。
  • 朕绝不当皇帝

    朕绝不当皇帝

    某个有为青年疯狂的朝着门外砸书,呐喊:“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这皇帝,谁爱当谁当,我只想守护我的小家,没那么大的心装的下天下人。”一人跑进来在青年耳旁低语一番。青年瞪大眼珠子,急促道:“快,把朕的龙袍拿来,立刻,现在,马上登基,隔壁那两个二傻子要登基了,必须抢到前面。”——朕香!讲的是一个青年只想守护自己的小家,却一步步在皇道上越走越远,直到称霸全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让世界为闻华夏之名而颤抖!!这是发生在平行宇宙的故事,与地球的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老天爷打个喷嚏,历史发展拐了十八道弯,世界变了。ps:书友群:857541273,喜欢的朋友加进来一起吹吹水,装逼有风险,以防翻车,请文明开车,挑刺者勿入,出门右拐,谢谢! ——一切以本书为主,欢迎一起交流,较真党,喷狗勿入。
  • 大明封神

    大明封神

    “我不叫高三元,我叫高向天。我不做科举的奴隶,我要封神!”高向天看着高尚说。一代兵王穿越大明,破衣烂衫如何,手无缚鸡之力又如何?待我一朝崛起,必能平步青云、置顶封神!
热门推荐
  • 何故心悦君兮君不知

    何故心悦君兮君不知

    论身份,林陌认为的他不配;论感情,沐离以为他不爱。行至千山万水,才发现万千风景终是抵不过那灯火阑珊处的那一回眸牵绊。
  • 吉祥公子

    吉祥公子

    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步步高升,公子,快点给红包
  • 牧宜

    牧宜

    她一名人民警察,来到这未知的朝代,被挂名老爹嫌弃,被继母算计,被同父异母的妹妹夺了妃位……风水轮流转,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马熊

    马熊

    就跟鬼上了身似的,他提起磨得尖细的伞骨就去了延春诊所。门口的大音箱放着《喜刷刷》,震得人心慌。院子里围着一群人在打牌。看见王连林进来,李安德喊:“苏水生,你爷爷来了,快喊爷爷。”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从人堆里站起来,怯怯地,冲王连林叫了声爷爷。小男孩活脱脱是王勇的翻版。王连林慌忙掏口袋,尖利的伞骨也掉到了地下。他掏出两百块钱塞给小王勇,嘴里却说不出话来。低头去捡伞骨时,却碰到了小男孩的手。小男孩的手细嫩,暖和,烫得他半天没回过神。周围的人和他说什么,他都没听清。也顾不上拿伞骨了,只是抓着小男孩,半天,终于挤出几声好好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疑仙传

    疑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懒癌治愈法则

    懒癌治愈法则

    高级智能生命体系统0000001回到五千年前的星际大开发时代,历经艰辛才找到了最符合治愈条件的宿主。这人果然符合父上的条件1.懒2.非常懒3.足够以及非常的懒这个人类,简直太完美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宿主的“治疗”意愿,系统0000001,特意制定了以下治愈法则——1.绝对不给宿主任何偷懒的机会;2.要给宿主灌输偷懒是不正常的概念;3.必要时可以使用任何道德或者妖艳贱货级别的手段,只为了满足宿主的治疗愿望!ps:本文星际背景,含有反穿元素,无cp。
  • 我要修仙!

    我要修仙!

    我在国旗下时,我就会牢记五千多年的使命,赚钱、养家、圆梦、报国;但在玄幻修真世界里——我要修仙!
  • 华清若水·花开尽

    华清若水·花开尽

    我知道,是连家,杀了宠我疼我的父皇,夺走我大昭的江山。是你,连锦年,我曾经的驸马,代替我的父皇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我以为,随着光阴的散去,一切都会在我的记忆里渐渐幻化不见。只是命运总是不愿意轻易让尘埃落定。我明白,一味的躲避只能遭受更多的迫害,我不得不担负起国仇家恨,利用你对我的愧疚、你对我的无可奈何……我笑着,假装忘记了父皇的死,忘记了江山的易主,自己依然是那个骄傲的公主,以纯白的姿态重回皇宫,对你步步紧逼。没料到,深情总是难却。我自认机关算尽,却不知,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静静地看着我演出这场独角戏,淡若梨花的笑容里只有宠溺。原来爱恨情仇早已落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Winterkill

    Winterkill

    Emmeline knows she's not supposed to explore the woods outside her settlement. The enemy that wiped out half her people lurks there, attacking at night and keeping them isolated in an unfamiliar land with merciless winters. Living with the shame of her grandmother's insubordination, Emmeline has learned to keep her head down and her quick tongue pgsk.com the settlement leader asks for her hand in marriage, it's an opportunity for Emmeline to wash the family slate clean—even if she has eyes for another. But before she's forced into an impossible decision, her dreams urge her into the woods, where she uncovers a path she can't help but follow. The trail leads to a secret that someone in the village will kill to protect. Her grandmother followed the same path and paid the price. If Emmeline isn't careful, she will be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