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600000001

第1章 引子

倘若,今儿那些崇拜政治的,

又从红楼里考出了皇宫里的人物故事呢?

红楼里有这么一段:

刘姥姥吃醉了。

睡到宝玉的床上。

袭人进来之后:

“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

依我之见,《红楼梦》是个小说。

属文学。

压根儿就不是秘史、总结材料、密电码之类。

研红者若无视它的本性,便是再自信再聪明,也必是刘姥姥闯荡大观园,“不知那一处是往那一路去的了”。没准儿因到处碰壁,“把头碰的生疼”,且闹出许多笑话来。

怀揣着这个念想,我自一九八六年起,花十五年工夫蹭到了红楼门前,弄了个书稿就叫“红楼叩扉”。同学李键却来了苦口良言:“你太不厚道。那么多人吃红学饭。你这一本书,把人家的饭碗都砸了。”

我有致命的,且终生难愈的三大顽疾:太认真、太谦虚、太慈悲。

书稿便掷进了抽屉。

红楼之心却掷不了。遂如贾兰追赶的鹿,“箭也似的”在园子里奔。奔来奔去,《冯蜂鸣探索〈红楼梦〉·宝黛钗恋情内幕》便出了笼。因听到赞扬便又鼓舞起来,二○一○年春,翻出“叩扉”重新作弄——它在抽屉里才待了十年,我竟长大了。至于砸不砸什么饭碗,哪里还理会得许多。

本书叨登些什么呢?

红学里有“本事”,文学理论有“生活原型”。我却以为《红楼梦》原是一坛蜜,雪芹即是酿蜜的蜂子。这蜂子采的是什么花粉?是山上的枣花,抑或河边的槐花?这便是本书要仔细正解的。

雪芹年轻时,作得一个《风月宝鉴》。他后来心境渐高便觉不满,且又发见新的花粉正与自个心灵相契,这便拆碎《风月宝鉴》,酿入新蜜,成就了红楼。

那新蜜,恰是红楼之精魂——黛玉、湘云、探春、妙玉、晴雯、芳官、龄官、宝琴等,气韵超绝的姣人才女。更有那代拟杏帘诗,静日玉生香,妙词通戏语,艳曲警芳心,飞燕泣残红,梦兆绛芸轩,闷制风雨词,群芳开夜宴,联诗悲寂寞……光彩照人的芳文华章。

我干的这营生,就是为这些姣人与华章,还原出“花粉”来的。

此间,我对红楼作者及其身世,无甚兴趣。钱钟书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何况,红楼作者到底是谁,亦无确定。近年的新论又似春笋遇雨,且有朋友论断红楼作者并非一人,亦有我的先祖。我诚惶诚恐之余,只有回敬谢意。我想,只知这小说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中年男子所作,也便够了。即使他果然不叫“曹雪芹”,我越性以“雪芹”呼之,作为红楼作者之称,料也无妨。

欲寻“花粉”,倒应留意脂砚斋、畸笏叟那些批书人。他们确为雪芹提供过些许的素材。雪芹的花粉来源,他们也是知晓的。便是个别的文笔隐意,雪芹亦是告诉了他们。譬如,太虚幻境里的茶叫作“千红一窟”,批书人当即解密说是千红一“哭”;酒叫“万艳同杯”,批书人又说是万艳同“悲”。汉文字的这种玩儿法,若非作者,他人是断断解不得的。

批书人仗着这几样优势,也便潇洒起来,诸如“惟批书人知之”(甲戌),“且深知拟书底里”(庚辰)等语,也就不一而足了。然而,这些人的文学素养,却与雪芹差距过远,丝毫不可同日而语。且容举例:

省亲的元妃赞赏小戏子龄官“极好”,遂命再作两出戏。贾蔷命唱《游园》《惊梦》,“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龄官执意唱的是《荆钏记》。剧情是小丫头云香手指他人,疾声厉色的污言秽骂。此刻唱与元妃,自是不宜。

雪芹这般写,既有对皇族之蔑视,又为塑造龄官鄙视权贵之高风。

可那批书人,竟是领会得倒了个子。他说:

按近之俗语云“能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经之人,现形于纸上……

庚辰

批书人或许向雪芹提供过家养戏子的素材,便是元妃省亲的花粉,抑或是批书人经过的康熙南巡之接驾。在批书人眼里,雪芹写龄官拒演,是写龄官之“可恶”;而作家雪芹所写,恰是龄官之可敬。于批书人心中,元妃一场戏是“借省亲事写南巡”(甲戌);而作家雪芹,却分明是借南巡事写省亲。故批书人所指的花粉出处,原本可信,而一经说到雪芹酿成的蜜之韵味,他们根本就是懵然不解的。

常人不大明白,真作家是不讲政治的。且对那皇室啊,宫廷啊,至极的腻烦。雪芹尤甚。只举微例罢:

元妃对祖母、母亲说至自己处境,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她这贵妃常见的皇帝,不是人吗?

北静王将一串念珠赠与宝玉时说:“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宝玉转赠黛玉,黛玉却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皇帝和王爷,是臭男人吗?

雪芹原是这等的意思。他怎么可能把那不是人的、臭男人的,弄到红楼里来“南巡”呢?

倘若,今儿那些崇拜政治的,又从红楼里考出了皇宫里的人物故事呢?红楼里有这么一段:

刘姥姥吃醉了。睡到宝玉的床上。袭人进来之后:“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

另有一事尚需交割。

佛家讲,说出来的不是禅。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红楼里第一件不可说不可道者,即花粉之谜。可我为何使坏,定要将其挖出来且解开来呢?

雪芹于开张第一回里就打发“二仙师”,同着甄士隐肆意卖弄:

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

玄机不可预泄。

雪芹还命批书人没完没了地聒絮:

“甄士隐”即“真事隐”。

甲戌

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庚辰

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甲戌

万不可被作者瞒骗了去,方是巨眼。

甲戌

始终呼应着雪芹的狂言傲语——“谁解其中味?”

这可不是犀利地挑衅?

故此,我便揪住这红楼第一大谜,大打出手了。且如晴雯开箱,“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读者阅后,亦必是要说:“哇!真是这样子哩。”

然而,我这作为有失做人的敦厚,且有些狂妄。好在雪芹一旦有知,他也必是高兴的。因这“玄机”“真事”,已是隐藏了——或曰将读者“瞒骗了”——两百多年了。我若再不说得出,雪芹也必是要说:“我也不忍的!”

(注:研究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以及其他版本《红楼梦》原著)

《红楼梦》的摄受力过于强了。因此它一出世,红迷们就如遇惊艳美人,急于要获知其来历与身世,这便纷纷地索求起红楼“本事”来。种种推测臆猜,虽如元妃省亲那般热闹,却因过于荒诞,早已是“蛛丝儿结满雕梁”了。唯有两说,至今深入人心。一是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中所述,“皆作者自道其生平”。后经俞平伯力推,影响渐广。唯红楼作者,此刻尚未划归曹雪芹。

胡适遂于《红楼梦考证》中,认定曹雪芹即红楼作者,且考出一些雪芹家事,而后得出结论:

《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的化身;

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胡说”一出,即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依红楼小说中贾府经历,考证曹府兴衰者,有之;依宝玉情节,列出曹雪芹年谱者,有之;依捕风捉影的曹府轶事,验证红楼小说情节者,有之;依黛玉、湘云等人物,造出曹雪芹情人者,有之;以宫廷秘史对接红楼人物及其情节者,有之;甚而那史湘云也被弄成了脂砚斋,且强逼她成了曹雪芹的小老婆……这结果却是:

抓着人家头发,下死狠地打,却不知打的是个和尚。

若必定要说宝玉即是雪芹的“化身”,我们便看看宝玉竟是何等样人。他与写出《红楼梦》的雪芹,竟有几分相近。

同类推荐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本书主要以中国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史实为基点,锁定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张爱玲、汪曾祺、贾平凹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钩沉和比对,并加以较为充分的论证和反复的考量,以尝试求证:这些作家的文学创作及其创作理念与明清性灵文学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内在共通性,以及后者是如何接受明清性灵文学的深刻影响的;此类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的价值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 人间有至味

    人间有至味

    这是汪曾祺的散文选集,全书分三个部分:有味/有乐/有思,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味”的涵义,展现汪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汪曾祺关于美食的散文脍炙人口,而且广为流传。他的饮食、文章和生活都讲究一个“味”字,这个“味”字有很大的阐述空间,可以是食物的味道,可以是生活的乐趣,也可以是人生的况味,于是就有了这本《人间有至味》,多维度地展现汪曾祺的生活之“味”。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七兄弟

    七兄弟

    本书是柳建伟电影剧本选第一卷,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主要电影剧本,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反映、记录重大事件及国家建设成就,如以宇航员飞天之梦为主题的《飞天》、以98年抗洪为背景的《惊涛骇浪》等,剧本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处理精彩。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座武道馆

    我有一座武道馆

    秦牧拥有一座武道馆,门面不大,师资力量却是一流。学员:馆主,刚才经过那红脸大哥,是不是关二爷。秦牧:不,他是后厨配菜的,你一定是看花眼了。正说着,厨师冲出了后厨,咆哮道:“谁偷了我的方天画戟!”秦牧表示,管理这帮家伙好难,咱们还是以德服人吧。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 风琅传

    风琅传

    在上古时期,天地孕育了八大灵珠,人类修士们抢夺不休。在一次惊天动地的灵珠大战后,新的世界出现了。不过,好景不长,人类的贪婪是无止尽的。在血莲天公子带领下,亓官和司空两大隐族,突然袭击拥有血灵珠的华西隐族轩辕一族。最终,轩辕灭族,血灵珠下落不明。不过,江湖的恩怨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血雨腥风。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专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 九战幽冥

    九战幽冥

    凤尾镇,在几百年前曾是一个极度繁华的小镇,在凤尾镇曾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凤尾镇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
  • 宝宝夫人带走了

    宝宝夫人带走了

    她偶然间穿越到虚拟王朝,遇上他,他很霸道,很酷,有时候也很坏!他是诺特国高高在上的王,遇上她,她很倔强,很怪,有时候也很可爱!因为误会,两人分开,她穿越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后她才发现怀了他的孩子,顿时思念,痛苦涌上心头。她的离去,他猛然觉得空虚,他发现自己其实不能没有她。问题是,他该这样穿越回现代带回他的女人?
  • 原来竹马是大神

    原来竹马是大神

    游戏中,大神腹黑毒舌,爱憎分明;现实中,大神风流倜傥,惹人嫉妒。游戏中,大神身经百战,无人匹敌;现实中,大神步步为营,引君入瓮。朝夕相处中,恋爱雷达迟钝的黎子棠终于开窍。后知后觉喜欢上大神的她,突然惊恐地发现,原来大神也和她一样,是武林的后裔……
  • 快穿妖妃绝色逆袭

    快穿妖妃绝色逆袭

    一把匕首,三尺白绫,结束了她荒唐的一生。生前,她是祸国妖姬,媚惑红尘,引得天下霸主争夺。死后,她遗臭万年,谩骂无数,天下共庆。她穿梭时空,为无数的过客完成遗愿,她终究浴火重生。复仇的女王重生回来,引得天下动荡。那些视她为玩物的男人,她必将报仇雪恨。(PS;无CP,女主人见人爱,没有感情)
  • 一卡在手

    一卡在手

    各位亲爱的对手,上辈子我用努力和天赋战胜了你们,我知道占尽先机的你们让我一路逆袭,心中肯定非常不爽,我保证这辈子再也不会了!这辈子我决定换一个姿势,全程躺赢你们!
  • 别让强迫症害了你

    别让强迫症害了你

    本书就是写给正在处于炼狱与绝境中的强迫症患者的,目的就是帮助强迫症患者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功能。在书中,我们清楚地阐释了几种常见的强迫症症状,如清洗、检查、整理、观念附体、顾虑过重、暴力性念头的困扰等,为那些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的朋友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解释。而且,每一小节都有强迫症病友的真实案例,和相关的数据分析,能使读者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了解强迫症。我们希望强迫症患者不要因为失去自由意识,或过于痛苦,而放弃对抗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