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900000006

第6章 汲取受益一生的营养(1)

“名师出高徒”,看看曾指导过欧阳自远的老师都是业界翘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时至今日,欧阳自远依然念念不忘恩师带给自己的营养,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欧阳自远的个人努力,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殷切希望。而苏联人的卫星更让欧阳自远尘封了一段时间的梦想再次被唤醒,一个新的学术思路在他脑海中呈现,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开始展露在他的面前。

$师从名师

欧阳自远在大学学习的外语是俄语。最初,他总是很难记住那些复杂的俄语单词发音。后来,他琢磨出一个窍门,那就是通过唱俄语歌学习。随着会唱的俄语歌越来越多,他所掌握的俄语单词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欧阳自远不仅掌握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还学会了100多首俄语歌。时至今日,有时还会不经意地吟唱起《三套车》的旋律,那时还经常唱的就是那首在苏联人庆典活动中的经典曲目《俄罗斯》:“你能找到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比我们祖国还美丽,到处是开阔的原野,鲜花怒放开遍了山谷……”每每唱起,总觉得心灵中充满了股股暖流。

欧阳自远至今仍对那时候的考试与学习津津乐道。那时候的考试没有笔试,完全是口试,进入考场前有很多纸条,进考场的时候就随便从中抽一张,一张纸上有3个题目,题目有大中小之分,但每张纸上的题目都和别的完全不同。坐在位子上准备5分钟,就进入考场接受考试团的检验,考试团的成员全是老师或相关专业的专家,按照纸张上的题目口头作答。考试团就会考查你的理解和表述,讲述完毕后,考试团还会根据情况加问一些问题,最后打分。

1956年,4年大学生活就要完成了,欧阳自远撰写的毕业论文《河北兴隆县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因》,因为论据充实、准确而独具见解被评为北京地质学院优秀毕业生论文,由此揭开了欧阳自远迈上科学人生之路的第一页。

大学毕业后,经过学校的挑选,欧阳自远成为苏联导师地球化学家拉蒂斯的副博士研究生,学习了半年,因为导师家里临时出了状况,匆匆回国而不能返回中国,研究生学习被迫中断。就在这时,学校相关领导找到了欧阳自远,建议、动员他报考中国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的全国统一考试。欧阳自远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涂光炽教授的矿床学研究生。

当时,在全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里,“向科学进军!”“向副博士进军!”成了最神圣也最时髦的口号。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1955年底,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只有47个,到1957年底,已增加到68个。政府划拨的科研经费也陡然增长了,1956年比上一年高出2.3倍。该院在为科学家们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外,并于1956年首次设立了一套奖励办法,次年1月即对34项科研成果颁发了奖金。

中国科学院制订了一个从1956年开始为期12年的科学发展综合规划,主要项目几乎经天纬地:石油及稀有金属储量勘探,矿藏资源开发,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新型电子技术研究,喷气式动力装置研究,生产自动化流程开发,重型机器的研制与开发,整治黄河与长江的技术问题探讨,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及化肥使用问题研究,严重疾病研究,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

那是中国第一届研究生会考,挤满了整整一个礼堂的考生。所考的题目也都写在一张纸上,一共有5个题目,都是天大的问题,拿到题目考生们开始奋笔疾书。最终,这场考试矿床学专业只招录了3个人,欧阳自远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专业录取,师从以学风严谨著称的矿床地球化学家涂光炽教授。

涂光炽1920年生于湖北黄陂,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应聘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地质系助理教授,从事试验地球化学研究。1950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涂光炽于当年9月同上百名进步留美学者,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登上了回国的航程。同船的除涂光炽外,还有后来被称为“中国核弹之父”的邓稼先和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张炳熹、叶笃正等。经过一个月的漂洋过海,他们到达了香港,由深圳入境回国。回国后涂光炽参与和领导了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在铀矿地质方面提出了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些矿床。他领导了地球化学所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了成岩成矿多成因观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他从事层控矿床、铁矿及金矿研究,提出了我国层控矿床形成机制、发育特征,我国富碱侵入岩带特征,及我国金矿类型、找矿方向与北疆矿床分布规律等见解,为我国矿床地球化学学科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可以说,涂光炽先生对欧阳自远的人生影响深刻。

在涂光炽先生的指导下,欧阳自远主要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铜、铁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是当时地质学中前沿性课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最有名的铜矿是铜官山,就是现在的铜陵市;铁矿主要是大冶铁矿,是武汉钢铁厂的矿石基地。两个矿的规模当时还不大,但他们已经推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肯定是铜矿、铁矿很富的一个地带,对于国家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崛起的湖北武钢、安徽铜都即为明证。

还在地质学院读大四时,欧阳自远就听过涂光炽先生的课,对他十分崇拜。涂光炽先生渊博的学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欧阳自远受用一生。涂光炽先生先后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他向每一位研究生传授着他治学思想的精髓:“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试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意赅。”

1959年,欧阳自远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研究生论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决定派欧阳自远去苏联科学院留学,师从柯尔任斯基院士,学习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的“双交代理论”。

通过考试和组织考察,确定让他去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再强化一年俄语,然后派去苏联留学。在外语学院上课时,连苏联老师都觉得奇怪,怎么一提问题,这个学生回答起来都像是诗一般的语言,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欧阳自远的俄语都是从歌词中学来的。苏联老师欣喜地建议,“您应该学习俄罗斯文学而不是自然科学”。欧阳自远在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强化学习俄语四个月,通过了留学苏联的俄语考试。

1960年,虽然欧阳自远去苏联攻读副博士研究生的手续全部顺利完成,出国置装和火车票都已经办好,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的分歧明显公开化,最后没有成行。欧阳自远很庆幸,假如去了苏联,便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魂牵梦绕的太空梦!真是“祸兮福之所倚”!

$埋头研究

欧阳自远很反对将学生摁在教室里死读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总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欧阳自远读书的年代,往往是由老师开出书单,书单上的书目往往是全外文的,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几个月后老师进行考试。考试的形式也是口试,老师天南海北地问各种问题,学生必须在这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准备、见解、分析一一条分缕析地展现给老师。欧阳自远从中获益颇深。

此外,在涂光炽的指导下,欧阳自远几乎钻遍了长江沿岸的各种矿井,1957年至1958年的很多日子,欧阳自远孤身一人,用的都是一张日程表——

每天东方既白,带好一壶水,两个馒头,下到深深浅浅的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每次还要带着相机下去拍照,当时没有闪光灯,用的是镁光灯,照一张得炸掉一个灯泡。每次下井前,欧阳自远都会在口袋里小心翼翼放好三个灯泡,拍照时反复比较选择角度,保证每炸掉一个灯泡,都能诞生一张有科研价值的照片。

渴了,拧开水壶倒一口;肚皮咕咕响了,这一刻得取下脖子上的毛巾,包着馒头往嘴里送,若不包着,坑道顶上的泥土和矿屑簌簌地往下掉,吃进嘴里得磕掉大牙。

直到倦鸟归林,暮色阑珊,欧阳自远才出现在井上,背上是大包矿石,脸上是汗迹纵横,像是刚刚从山林落叶与泥土中钻出来的一只犰狳。每次回北京,欧阳自远都要拉回十几箱石头。

这期间,欧阳自远还几上九华山,每次去都要住上一个月左右。寺庙林立、香烟缭绕,传说是地藏菩萨得道的九华山,不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在地质地理上也有它独特的地位。听晨钟暮鼓,攀悬崖断壁,欧阳自远查清了九华山花岗岩基,它的每个支脉都有矿藏,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铜矿、铁矿,多是以九华山为根基延伸出去的。在山岩的叠层和裸露的矿根上,能读出比史前更久远的南方大地的奥秘,让欧阳自远这个刚走进地质学界的年轻人充满了喜悦。

这喜悦,常常化成小油灯上一团橘黄色跳跃的光斑,伴着佛号梵音,欧阳自远写了一篇又一篇关于长江中下游矿藏成因的论文,陆续发表在专业杂志上、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为矽卡岩矿床的理论研究和寻找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准确地预测了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储藏有大量的矽卡岩型铜、铁矿藏。

1956年至1958年,欧阳自远还参加了全国稀有元素资源十大基地和寻找急需矿种后备基地的协作大会战。

对于这一段人生道路,除了在艰辛的条件中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外,欧阳自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幸运。

彼时的中国正值大跃进时代,超英赶美,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切都要为政治服务。在祖国大地风云骤变、玄机莫测的那段岁月中,欧阳自远因为常常在野外出差,幸运地躲过了种种运动。就是回到地质研究所,因初来乍到,一个刚录取不久的研究生,尚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此外,埋头业务,也难得从业务里倦意地抬起头,即便偶尔驻足抬头看看,目光里对周遭的一切也是一片茫然,茫然中自然也没有丝毫兴趣。

当然,1957年只有22岁的欧阳自远,还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份幸运。

而在这一年,欧阳自远最大的兴奋点却是在苏联。

$苏联人的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哈萨克大草原上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天气晴朗。

人造卫星发射塔上竖立着一枚大型火箭。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由密封的铝壳连缀,直径只有580毫米,重83.6千克,壳内装着一节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两台双频率小型发报机。

随着火箭发动机的一声巨响,火箭升腾,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这颗直径580毫米、重83.6千克的卫星,在现场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次日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俄国人又打开了通往宇宙的道路”等等。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为老大哥这一石破天荒的成就而由衷地高兴,并对祖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满怀憧憬。

在故宫清冷的一角做古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先生,也挺激动,他对人说:“啊呀!真了不起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都能搞上天……”

像欧阳自远这样的年轻人,那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虽然“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只会在太空中嘟嘟作响,但它标志着人类的活动疆域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太空,人类的地缘政治、科技、日常生活都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空间时代的帷幕拉开了!

1957年11月3日,为给载人航天活动做预试验,苏联又发射了第一颗载有名叫“莱依卡”的小狗的“卫星2号”人造地球卫星。

欧阳自远的喜悦难以言表,这颗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像一道强劲的蓝色弧光,一下照亮了那个在永新夜晚时喜欢看天上月亮的孩子,更照亮了那颗曾被尘封但从未被遗忘的向往天上月宫的心灵。欧阳自远隐隐地感觉到了过去与今天某种相同的可能性。

同类推荐
  • 白玉蟾诗集新编(道教南宋研究系列)

    白玉蟾诗集新编(道教南宋研究系列)

    白玉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道教思想家和诗人,其诗文多被收入《全宋文》、《四库全书》和唐宋诗词集各种版本中,文辞典雅、清空飘渺,后人多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宋代杰出道教诗人和道教文学家,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白玉蟾诗词集》是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白玉蟾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的配套项目,是作者历时八年在详尽占有典籍文献和地方志、碑刻、笔记小说等史料,采用传统目录文献学方法和考据方法,通过《道藏》内外典籍文献与地方志史料和考古文献互证,整理和辑存散佚白玉蟾诗词总汇。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追寻与发现:新世纪家庭叙事研究

    追寻与发现:新世纪家庭叙事研究

    《追寻与发现——新世纪家庭叙事研究》,以一个文学研究者的身份从家庭叙事角度展开论证,以家庭文学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中家庭意象的变化及衍生出的人物形象、情节架构与主题立意的断裂与转型等,以及对当下家庭生活书写的探索与思考。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男神只有我能撩

    快穿系统:男神只有我能撩

    自古以来,和闺蜜翻脸有两个原因:一是财富,二是男人。而安遇夏跟闺蜜翻脸,恰好把两个原因……
  • 锦城夜笙歌

    锦城夜笙歌

    他说,此生只爱笙歌。她说,我爱你。他说,我会给你最繁华的婚礼。她说,我等你。他说,我们要不离不弃。她说,我信你。那时,他叫子遇。后来,他叫锦城。他的此生不再只爱笙歌。他也没有给她婚礼。他和她也没有不离不弃。她说,希望来世我们是相爱的。他们就像词中说的那样:锦城笙歌,青衫远目,心字犹缺,寂景空寥人影乱,昔人去,风景曾谙。
  • 快穿万人迷不我不配

    快穿万人迷不我不配

    宛微是一个没有记忆的任务者,她需要修复位面找到自己的记忆,可是,为什么她做着好好任务,会有了一个万人迷光环啊?某忠犬:我才不会说是我手滑买错了
  • 岁语

    岁语

    天山的土地爷一生不易,以前是修炼不易,后来是生活不易,最后是生存不易。 当年一时不察亲手给自己招了个面面具克自己的祸害回来,若这祸害居心不良就算了,自己还能一举灭了这祸害。偏这祸害一心只有自己,还为了自己落了一身伤病。而自己的好兄弟因为一时心软也给自己招了个祸害,他这祸害也是一心只有他,唯一不同的是,这祸害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祸害,差点灭了自己的祸害不说,还顺带收割了半个云城,最后带看他好兄弟两人在地府百年游。而土地爷自己呢,为了自己招的祸害,兢兢业业彻彻底底的把自己搞成了不得探视的终身监禁。简介无能,新手一枚,文笔浅淡。不可免俗,如有雷同,纯属脑洞。请不要骂我,谢谢大家。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贺超叔叔说西游:不一样的西游(第2册)比武大会

    贺超叔叔说西游:不一样的西游(第2册)比武大会

    在《比武大会》中,《西游记》中的主要神话人物: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哪吒、二郎神、嫦娥、玉兔纷纷出场,神仙们修炼的同时,也时常切磋,于是在太白金星的组织下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大会,故事的最后也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出场做了铺垫。
  • 六零年代好家庭

    六零年代好家庭

    比一个人穿越更可怕的事,是一家四口全都穿了越。比清穿更可怕的事,是直接穿到了吃不饱穿不满的六零年代。新鲜出炉的一家四口仰天长啸,贼老天你这是在玩我们?为了吃饱穿暖,周爸周妈带着周氏姐弟不得不开始了咬牙坚持的奔小康之旅!ps:文章类似半架空。文笔幼稚不说,还写得比较天真,如果有不科学的事情发生,大家可离开避雷,希望看文的亲们轻喷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老周和他的女儿们

    老周和他的女儿们

    龙村长想了一夜,决定给他的小儿子龙铜锁改个名字。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就去村小学找唐老师。“就叫转锁吧。”唐老师揣测了下村长的心思,装模作样翻了几本字典,然后才说,“取转运的意思。”听到这个名字,村长却放声大笑起来。两人站在一排白杨树底下,猛就感觉地面一阵震颤,连白杨树叶子都止不住一阵阵痛苦的战栗。“老东西,又打胡基了。”“周书艺家的房子还没盖起来吗?”唐老师望着对面山坡上老周家的方向。“应该快了吧,老周的胡基都打了三年了。”村长笑得越加意味深长了。
  • 十二星座搞怪生2(对战篇)

    十二星座搞怪生2(对战篇)

    为了打破圣星学院不合理的积分制校规,为了祭奠逝去的好友,特怪生花解语选择继续留在圣星学院,并加入了以射手座为首的“反不合理校规联盟”。身份不明的神秘校队誓将特怪生赶出学院,特怪班全班出动予以反击。有了强大的天蝎座风纪委员加盟,有了狮子座会长的暗地支持,特怪生组成的“反不合理校规联盟”能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而校队成员又有着怎样的神秘背景?学院乱斗即将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