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7800000043

第43章 附录

敬悼许地山先生

郁达夫

我和许地山先生的交谊并不深,所以想述说一点两人间的往来,材料却是很少。不过许先生的为人,他的治学精神,以及抗战事起后,他的为国家民族尽瘁服役的诸种劳绩,我是无日无地不在佩服的。

我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创造社初在上海出刊物的时候,记得是一个秋天的薄暮。

那时候他新从北京(那时还未改北平)南下,似乎是刚在燕大毕业之后。他的一篇小说《命命鸟》,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大家对他都奉呈了最满意的好评。他是寄寓在闸北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编辑所近旁的郑振铎先生的家里的。当时,郭沫若、成仿吾两位,和我是住在哈同路,我们和小说月报社在文学的主张上,虽则不合,有时也曾作过笔战,可是我们对他们的交谊,却仍旧是很好的。所以当工作的暇日,我们也时常往来,作些闲谈。

在这一个短短的时期里,我与许先生有了好几次的会晤;但他在那一个时候,还不脱一种孩稚的顽皮气,老是讲不上几句话后,就去找小孩子抛皮球,踢毽子去了。我对他当时的这一种小孩子脾气,觉得很是奇怪;可是后来听老舍他们谈起了他,才知道这一种天真的性格,他就一直保持着不曾改过。这已经是约近二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其后,他去美国,去英国,去印度。回来后,他在燕大,我在北大教书。偶尔在集会上,也时时有了几次见面的机会,不过终于因两校地点的远隔,我和他记不起有什么特殊的同游或会谈的事情。

况且,自民国十四年以后,我就离开了北京,到武昌大学去教书了;虽则在其间也时时回到北京去小住,可是留京的时间总是很短,故而终于也没有和他更接近一步的机会。其后的十余年,我的生活,因种种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个绝不规则的历程,和这些旧日的朋友简直是断绝了往来。所以一直到接许先生的讣告为止,我却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和他握过最后的一次手。因为这一次过香港而来星洲时,明明是知道他在港大教书,但因为船期促迫,想去一访而终未果。于是,我就永久失去了和他作深谈的机会了。

对于他的身世,他的学殖,他的为国家尽力之处,论述的人,已经是很多了,我在此地不想再说。我想特别一提的,是对于他的创作天才的敬佩。他的初期的作品,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大家所熟知的;但到了最近,他的作风,竟一变而为苍劲坚实的写实主义,却很少有人说起。

他的一篇抗战以后所写的小说,叫作《铁鱼的鳃》,实在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品,我在《华侨周报》的初几期上,特地为他转载的原因,就是想对我们散处在南岛的诸位写作者,示以一种模范的意思。像这样坚实细致的小说,不但是在中国的小说界不可多得,就是求之于一九四○年的英美短篇小说界,也很少有可以和他比并的作品。但可惜他在这一方面的天才,竟为他其他方面的学术所掩蔽,人家知道的不多,而他自己也很少有这一方面的作品。要说到因他之死,而中国文化界所蒙受的损失是很大的话,我想从短少了一位创作天才的一点来说,这损失将更是不容易填补。

自己今年的年龄,也并不算老,但是回忆起来,对于追悼已故的友人的事情,似乎也觉得太多了。辈分老一点的,如曾孟朴、鲁迅、蔡孑民、马君武诸先生,稍长于我的,如蒋百里、张季鸾诸先生,同年辈的如徐志摩、滕若渠、蒋光慈的诸位,计算起来,在这十几年的中间,哭过的友人,实在真也不少了。我往往在私自奇怪,近代中国的文人,何以一般总享不到八十以上的高龄?而外国的文人,如英国的哈代、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弗朗斯等,享寿都是在八十岁以上,这或者是和社会对文人的待遇有关的吧?我想在这一次追悼许地山先生的大会当中,提出一个口号来,要求一般社会,对文人的待遇,应该提高一点。因为死后的千言万语,总不及生前的一杯咖啡乌来得实际。

末了,我想把我的一副挽联,抄在底下:

嗟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许地山故居

一说起名人故居就会让我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蜀相》,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总能让我联想到那些逝去的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那些曾经辉煌一时,鼎盛一时的名人、伟人也许会被历史慢慢遗忘,可是只有那些矗立在风雨中的红砖蓝瓦,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那一段段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变化和那些无法磨灭的文化。

许地山先生的故居坐落在广东省徐闻县的徐城镇,我们绕到东关署前街现人民法院的后巷就可以看到故居的所在。在现代高挺楼阁的掩饰下,故居已不是很明显,并且显得有些破旧,但是还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鉴于许地山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也成了许多文人学者谈古论今的地方。

许地山出生于台南,后由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台湾沦陷,所以举家搬迁到福建龙溪。后来,因父亲任广东省徐闻县知县,所以其随父前往,当时许地山刚刚九岁,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

在许地山先生的《窥园先生诗传》和《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徐闻活动的痕迹和生活故址。但是文中提到的徐闻县的县衙已经破毁,知县只能用考棚作为公馆,而公馆东邻的三官祠就是许地山的书房,当时除了许地山外,还有许地山的三哥、著名画家许敦谷先生在这里读书。在故居的两边为守备署,东边为三元堂,如今三元堂已废,现移往宾朴路西侧,距考棚有200米左右。当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把贵生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并亲自教授学生,可想,许地山也曾在贵生书院学习过。

在许地山先生追忆父亲的《窥园先生诗传》中提到故居时是这样说的:

徐闻在雷州半岛南端,民风淳朴。先生到任后,全县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师爷助理,其余会计钱粮诸事都是自己经理。每旬放告,轻的是偷鸡剪钮,重的也不过是争田赖债。杀人越货,罕有所闻。“讼庭春草荫层层,官长真如退院僧”,实在是当时光景,贵生书院山长杨先生退任,先生改书院为徐闻小学堂,选县中生员入学。邑绅见先生热心办学,乃公聘先生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讲经史二时。有清以来,县官兼书院掌教实在罕见。先生时到小学堂,与学生多有接触,因此对于县中人情风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于忧患,死于晏安”警策学生。又说:“人当奋勉,寸晷不懈,如耽逸乐,则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到那时候,身心不但没用,并且遗害后世。”他又以为人生无论做大小事,当要有些建树,才对得起社会,“生无建树死嫌迟”也是他常说的话。案头除案卷外,时常放一册白纸本子,如于书中见有可以警发深思德行的文句便抄录在上头,名为补过录,每年完二三百页。可惜三十年来浮家处处,此录丧失几尽,我身边只存一册而已。县衙早已破毁,前任县官假借考棚为公馆,先生又租东邻三官祠为儿辈书房。公余有暇,常到书房和好友徐展云先生谈话,有时也为儿辈讲国史。先生在徐闻约一年,全县绅民都爱戴他。

……

如今,那栋古旧的房子已被掩映在闹市的楼群中,总是时时被过往的人群所忽略,可是它仍在历数着过去的一点一滴,无休无止,毫不吝惜。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1893年,许地山出生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旁的窥园。两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台湾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沦陷。尚在襁褓中的许地山,只好随父亲内迁至大陆——福建龙溪。后随父亲到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只好放弃学业,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

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后来又进入宗教学院学习,获得神学士学位。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之中,并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合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10月,许地山和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等人,组成了“文学研究会”,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团体。许地山也由此成为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1年,许地山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并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并声名鹊起。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许地山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宗教,后获得硕士学位。

1924年,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1927年,许地山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他的作品集《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危巢坠简》相继出版,代表作《春桃》、《缀网劳蛛》成为脍炙人口的现代名篇。与此同时,许地山还编著了《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等宗教类的书籍,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当时其已在学界大有名气。

1935年,许地山在胡适的引荐下,应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开始出任港大教授和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预感到民族前途的忧患,于是愤然走出书斋。

1938年3月,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时大批文人与青年学生在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他开始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号召全体华人一致抗日,共赴国难。其间,他写了在当时影响巨大的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通过作品表达了人们要同敌人顽抗到底的决心,得到了极大好评,被文艺界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1941年8月,许地山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49岁。

1“唔”等于“不”,读如英文m。

2“我地”等于“我们”。

3“人地话”就是“人家说”。

4“睇”就是北方的“瞧”字。

5“啖”等于“如此”,“这样”。

6“慨”等于“的”,“地”。

??

??

??

??

同类推荐
  • 工厂女孩

    工厂女孩

    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 你我

    你我

    《你我》散文集,共收录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
  • 情迷现代主义

    情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二十年代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艺术家为反抗19世纪末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感受与想法。李欧梵这本散文集《情迷现代主义》,来自于伍迪·艾伦的《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师或写作者致敬,这份名单中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兴、北岛、韩素音等。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本书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行迹遍布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车轮紧贴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部当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删,全新修订,再度出版。
热门推荐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真谛,在做人中感悟做事的奥义,做人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以心攻心、赢得好感、化敌为友、左右逢源、获得支持、八面玲珑、路路畅通。做事在于热情洋溢、眼光敏锐、灵活变通、工作到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以退为进、有礼有节、甘当责任。
  • 落星追魂

    落星追魂

    落星追魂白云飞练成落星秘籍追魂十二巧打,被黑白两道追杀,因为谁能击败他,谁就是天下第一。满怀仇恨的白云飞血洗少林、峨嵋各大派。武林三大堡被闹得鸡犬不宁,四川唐门的飞蝗阵被一招破去,这些乱局到底事出何因?白云飞和温柔娇艳的罗刹仙子之间血腥复仇和美丽的爱情纠缠牵扯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寻觅金经

    寻觅金经

    细雨如丝的春夜,我敲响了彰德府的府门。府门高大巍峨,书有“彰德”两个隶书大字的两盏大红灯笼在微风中摇曳,和门前那两只雄狮一起,显示出当朝一品大员兵部尚书田中枢田大人的威仪。田大人是开国元勋,几年前隐退,皇帝钦赐府邸并赐号彰德,以表其功。家父曾是他手下爱将,后来因为看不惯官场倾轧而辞归乡野。半月前,父亲的好友,开镖局的史大叔找到父亲说,他接到了一桩奇镖,镖主是元觉寺的方丈石头和尚。他要史大叔将镇寺之宝大藏金经送到河南嵩山万部华严经塔内接受永久供奉。
  • 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百家姓

    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学经典:百家姓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我国三大蒙学读物,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人广泛传颂。本书既是一部启蒙教材,又是从古至今人们研究中国姓氏文化的宝贵资料。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之军娘在上

    未来之军娘在上

    什么叫人生赢家?当然是喝最烈的美酒,驾驶最强的机甲,看最美的星海,抽最犯贱的二货,成为最强的军娘,征服最强大的敌人!哦,还要拖走最爱的男人!这是一个剑修强者变身暴力军娘,一路大杀四方,跌碎旁人眼镜的故事。某人笑意吟吟:沅,你要拖走谁?仲孙沅:呵呵,求别闹!
  • 手臂录

    手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诡案之犯罪心理

    诡案之犯罪心理

    史无前例的诡异案件惊现沥城——城市恐吓者:神秘凶手残杀路人,武术高手被诬入狱,不白之冤该如何洗刷?天生杀人狂:红裙女子接连被杀,十二年秘案再起波澜,谁在布局?审判之手:车祸失踪受害者、正义路人,谁是谁非?拷问人性底线!灭门屠夫:四口之家同时殒命,面部均现神秘笑容?自杀他杀?恐怖盘恒在上空,恶魔在狞笑……贺君行凭着敏锐的罪案现场触觉和犯罪心理模拟,抽丝剥茧,揭开迷雾真相。作为一名执法者,需要拥有缜密的思维和无畏的勇气,但更重要的是面对黑暗,永远要保持一颗光明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潜伏台湾

    潜伏台湾

    在上期《暗杀勃列日涅夫的卫士》一文中,傅索安装扮成卖报女,成功完成了前往日本刺杀叛逃者尤里·巴甫伦夫的任务。之后,作为克格勃间谍的她,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傅索安从东京返回莫斯科后,受到了克格勃对外谍报局的嘉奖。克格勃总部派一名将军以总部名义接见了她,称她为“有功人士”。几天后,主管暗杀、绑架业务的克格勃行动执行部部长钦巴尔少将也亲赴傅索安下榻的对外谍报局第三招待所接见她,并赠送了一块瑞士出品的金壳女式手表。傅索安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工作汇报后,被送往克格勃在黑海海滨小镇巴索里亚尔附近的一个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