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400000040

第40章 节日民俗(4)

凤冠,是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期,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称为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将其列入礼服行列。明代时,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穿着不同绣纹的帔子,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霞帔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穿着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迎亲

以花轿迎娶新娘,临到新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新娘按惯例拖延上轿时间,俗称“捱上轿”。在迎亲者“三请”、“四请”后,穿霞帔、戴凤冠,盖大红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临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不忘养育之恩,然后母女俩放声大哭。迎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

婚宴

婚宴,是指为了庆祝结婚而举办的宴会。在中国,婚宴通常称为喜酒。

鸣炮奏乐

鸣炮奏乐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将其视为盛大典礼中最辉煌的序曲,并予以高度重视。只有伴随着乐曲的高奏、炮的鸣响,盛大典礼的种种内容才会正式登场。新郎新娘结婚当天,在拜堂前,就会鸣爆竹奏乐。

交杯酒

交杯酒是中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婚礼上,夫妇各拿一杯酒,手臂相交各饮一口,以此表示夫妻相爱。在古时,交杯称为“合卺”,由于卺酒异常苦涩,夫妻二人同饮卺中苦酒,象征两个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两个人先饮一半,然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的礼仪没有了,“攥金钱”已被“掷纸花”代替,只有“交杯酒”的礼仪仍然存在。

闹洞房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婚礼的最后一次高潮。这一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当时的婚礼淳朴、肃穆,没有非常热闹的场面。到了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沉闷的旧式婚礼,开始大操大办起来,使婚礼蒙上了世俗的喜庆色彩。民间传说,洞房中恐有狐狸鬼魅作祟,而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闹洞房能增添热闹喜气,驱除冷清之感,使亲朋好友彼此熟识,增进感情。还有一个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

回门

结婚后三日、七日至九日,甚至一月,新郎陪着新娘回娘家,称为“回门”。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又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意思。回门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以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的美好意义。

春秋时期,就有回门的习俗,后代沿袭至今。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要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女家这天要设宴款待,入席后,新娘要引导新郎拜见自家的亲朋好友。

送终

送终,是指亲人照顾临终的亲属,当亲属去世后,为其办理丧事。当亲属病危垂死的时候,儿孙及其直系亲人必须在床边守候,不可以喧哗,更不可以哭泣,要保持安静,并目送其安详离去。在亲属去世前,要给亲属吃口“鞔饭”。如果死者是男性,在其去世前,妻子和女儿不可以握着他的手足。反之亦然,这一风俗在清末民初时尚存。在亲属去世后,亲人齐声嚎哭恸哀,还要拆去帐子,表示让亡魂出去。

报丧

当人死后,子女要随即向亲友报告死讯、丧期、葬期等有关事情,称为报丧,又称“告丧”、“赴告”。可以说,报丧是人死后的第一项仪式,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报丧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去世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即便是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按照惯例去报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有的地方响3次火炮;有的地方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死了人的家门前;有的地方在门外悬挂纸条等。其实,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友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入殓

入殓,是为死者遗体举行沐浴、更衣、入棺的仪式。《礼记?问丧》中记载:“死三日而后殓。”但是,各地有不同的入殓时间,有死后当天入殓的,有3天或7天入殓的。入殓用的棺材,一般以木棺为主。入殓时,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在民间习俗中,给死者穿的入殓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算层不算件,不可以是偶数,因为丧事不是好事,不可以成双。人殓完毕后,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会留缝隙,等待择定的时辰盖棺。孝眷遗属穿着孝服,披麻戴孝,准备举行奠礼。

吊唁

吊唁,是指亲友接到报丧后,前来哀悼死者,并慰问死者的家属。古时候,吊唁有一套繁琐的礼节。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而吊唁的人需要向死者赠送衣被等。如今,吊唁的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主要是通过向死者的家属致唁函或唁电、送花圈,或者赴灵堂参加遗体告别会等方式进行悼念和慰问活动。前来吊唁的人身穿素色的衣服,佩戴白花和黑纱,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亲属说几句劝慰的话,劝慰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出殡

殡,是指死者大殓后至下葬前的期间,把灵柩停放待葬。出殡,是指把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根据《礼记·王制篇》中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如今,出殡的时间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亲人到否、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决定。时间可长可短,但是均须单数。出殡的时间确定后,就要告诉亲友,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材抬出灵堂,放在预先绑好的架子上,然后抬到坟地。时辰到了,即刻下葬。

落葬

落葬,又称“下葬”,是在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各个民族有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但是都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认为坟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必须是太阳落山。当灵柩放入墓穴后,亲人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称为“添土”。亲人须绕坟墓转3圈,在回家的路上就不可以再回头看了。埋葬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用来驱除晦气。

家祭

家祭,是家庭中祭祀祖先和祭礼宗祠活动的简称。丧礼中的行奠方式,在服丧期满日、纪念日时为之,称为“家祭”。唐代时,就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并相沿施行。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有几种不同形式,即家祭、庙祭、墓祭、年祭。家祭时,要将族谱挂于墙上正中,“神主碑”按辈份环列于供桌之上。各地家祭的时间、次数、方法等有所不同,但都应设祭品、焚香、奠酒,家主率其子女、儿孙,向神主行“四叩首”礼,家主讲述先人业绩,诏示子孙,以示不忘及效法。

舞狮、舞龙

人们觉得狮子是祥瑞之兽,而舞狮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他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请来舞狮助兴,以祈求吉利。据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的活动从西域传入中国。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龙代表了吉祥、尊贵,更是权力的象征。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经过不断发展改进,舞龙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服饰

上衣下裳

早在夏朝时,衣和裳就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到了商周时期,上衣下裳成为普遍现象,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的两种基本形制之一。上衣下裳的形成,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分层和风俗习惯。《说文解字》中记载:“上曰衣,下曰裳。”穿在上身的称之为“衣”。商代时,上衣一般交领,窄袖,右衽,衣长至膝,衣领、袖的边缘都有纹样装饰,腰间束宽带。穿在下身的称之为“裳”。春秋以前,都没有裤子,男女都穿裙子,所以当时的裳实际上就是裙子。如今,衣裳泛指衣服。

胡服

同类推荐
  •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本书是“故事会图书馆文库.学者讲坛丛书”的一种,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唯一的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文学家周作人是以思想家周作人为根本,而思想家周作人的面貌主要就展现在这本书里。此书是“新文学”的奠基作之一,是研究新文学产生及周作人思想的重要材料。
  •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间的20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同样致力于诗剧创作的艾略特在戏剧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进行了仔细爬梳,将莎士比亚、马洛等剧作家置于笔下进行了缜密而谨慎的分析,同时在最后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并提出古典文学修养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著作,评骘臧否,多出新见,比如对吴祖光、巴金、老舍、李广田、孙犁等的作品和其复杂人生经历的讨论,同时也延伸到对现代文学史和社会生活层面的广阔思考上去了。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康藏行吟

    康藏行吟

    一本散文集,一本美文集。作者在康藏高原上行走,缤纷的高原给行走者灵感,边走边吟,赞美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叹这块沃土所蕴藏的神奇历史文化。屏住呼吸,把康藏高原的一切尽收心底,放飞心境,把真诚奉献给这方水土。
热门推荐
  •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陛下不好了,娘娘把皇宫烧了——”某男挑挑眉“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帮她煽风点火。”“陛下不好了,娘娘去逛妓院了——”某男眉头微蹙“把所有妓院都给我烧了。”“陛下不好了,邻国王爷派人来抢亲了——”某男冷笑“这次我亲自出马。”公布一下群号:482089306验证码:小说人物名字
  • 实习生

    实习生

    普通工薪家庭的草根女,靠什么逆袭成为“女神”?名校毕业、走入职场,等待她的,除了难缠的顶头上司,还有什么?隐瞒身份的富二代,开超跑上班领取微薄薪水。他想挣脱父辈的光环,远离人人羡慕的庇佑,靠自己打一片天下,他能做到吗?还有她、他和他们……青春,就是一无所惧;年轻,就是热血沸腾!他们走出校门,摩拳擦掌,准备踏入职场,开启自己的人生。在这段青春与成人之间的时期,热血混合着冲动,梦想被现实裹挟,他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眺望未来,他们的身份是“实习生”……
  • 梦不曾消失

    梦不曾消失

    他们是相爱的啊!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给分开的呢?他们还会在一起吗?他们的爱情还会持续下去吗?也许会,但是阻碍着他们爱情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在一起太难了,那么,怎么办呢?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感情还那么好,他们天天见面感情却无人知晓。不过,女主角是不会放弃的!
  • 冷夜弦光

    冷夜弦光

    第一世,她是凡尘孤女,他是神界神君,他将她逼至绝路,她祝他永世孤寂;第二世,她是无情道修,他是魔道修士,她将他亲手杀死,他说来世依旧爱;第三世,她潇洒放纵,他冷心冷清,再次相遇,他说定护她一生安好恩怨纠葛,天意宿命,终抵不过他们的执着不悔
  • 成功店长训练

    成功店长训练

    作为门市店经营的中坚角色,店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开设一家甚至十几家分店并非难事,但要培养一个甚至十几个强有力的店长并非易事。本书将现代化门市店长应具备的经营管理运作上的技术与能力,包括店长应具备的商品战略管理、销售业绩管理、店铺人员管理、卖场管理与运作以及顾客服务与管理能力汇整而成。
  • 红魔崛起

    红魔崛起

    乱世出英雄,但即便是英雄,也难以阻拦命运的碾压。在历时八千年后,昔日辉煌的红魔帝国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内有贵族篡权,外有多族联军,暴风雨即将到来。在生死存亡之时,红魔一族的未来何在?究竟是死战至最后一刻,还是······放弃这片养育了无数红魔族的土地,去往新世界重现红魔族的辉煌?
  • 蝴蝶上阶

    蝴蝶上阶

    Z大法律专业毕业的庄缄语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她一边准备司法考试一边应聘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死去多年的小姨留下的日记本,为了完成小姨的心愿,她应聘进入陆缔集团,设计接近董事长陆杭。陆则麟是陆杭的独子,也是陆缔集团的总经理。因为初遇时的误会,使得庄缄语阴差阳错进了陆缔集团,但得到的职位竟然是保洁员。庄缄语为了小姨,准备忍辱负重潜伏在陆缔,她费尽心思接近陆杭,却屡屡和陆则麟生出事端,两人心中暗含情愫。庄缄语对陆杭的刻意接近,引起了的陆则麟误会,陆则麟愤然把庄缄语赶出陆缔,陆杭却不答应。因此父子差点反目……
  • 快穿:黑化炮灰有点撩!

    快穿:黑化炮灰有点撩!

    为了复活报仇,秦笙绑定了一个快穿系统,完成千奇百怪的世界任务!谁知她被系统坑了,人家穿的不是主角也是重要女配,而她……她就是一个炮灰?不能肆意虐渣也就算了,还得时时刻刻防着真被炮灰!秦笙只好脚踏实地的做自己的路人甲,岂料……高冷总裁:嫁给我,我宠你上天。病娇魔主:嘤嘤嘤,要你亲亲才能好。系统大汗:小祖宗,你要注意你只是个炮灰啊喂!秦笙:“……”一不注意就抢了主角的风头,她也很无奈。(指定男主,撒糖不断1v1)
  • 蜜宠甜心:总裁霸爱

    蜜宠甜心:总裁霸爱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家庭变故分道扬镳,在女生找到自己归属的时候,男生突然回来了为了和现任男友维持关系,女生选择了隐瞒。平时和男友一边如胶似漆,一边还要应付前男友的猛烈攻击。窗户纸总有一天会被捅破,现任男友知道之后给了女生很多机会,可是女生还是选择隐瞒,导致男友伤心离去。在男友离去的阴霾和前男友的猛烈攻势下,女生的心慢慢明了,终于等到男友回归,并与前男友展开激烈的抗争。
  • 失落的文明探索

    失落的文明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