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400000050

第50章 山川地理(4)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人家聚居之地。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这里有时如泼墨写意,有时如浓墨重彩,就好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故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绵延至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原为胡姓人家聚居地。整个村落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街巷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中国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一颗明珠。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多尊,代表了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建造出了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宗教、建筑、音乐都是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料。

云南“三江并流”

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和大江交替展布,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千米,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自然地理奇观。“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天然高山花园”。同时,这里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历时230多年,先后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位妃嫔、1位太监。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孝陵”,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明孝陵的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而这些陵寝制度,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古代高句丽王国的王城及王陵

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夫余国王子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故称高句丽。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其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和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其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包括中国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教堂遗址、修道院、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所西式大学、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座西式剧院等。城区内的大部分建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中国四川省境内,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其面积9245平方千米,由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地跨12个县或县级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保护国际选定的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丰富的植被种类,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于此,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而且,这里还是金丝猴、雪豹、羚羊、云豹等独有的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安阳殷墟

殷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西北郊,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1973年之前,在安阳殷墟发掘出53座建筑基址。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发现了80多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这些建筑基址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居住、防卫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在鼎盛时期,开平碉楼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风格之多样、建筑之精美,在中国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走进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四周的竹林、村前水塘、村口榕树、村后碉楼,这些构成了村落特有的优美共性,而共性中又有独特的个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由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组成。云南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天下第一奇观”;贵州荔波是苗族、瑶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地方”;重庆武隆喀斯特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形成于距今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1460平方千米。

古代地理

古代方位代称

在古代,地理方位是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来表示的。如今,则用东、南、西、北来表示。玄武是北方之神,代表北方,如唐朝长安的玄武门就是指北门;青龙是东方之神,代表东方,如青龙镇、青龙港、青龙河、青龙塔等,都代表着它们的位置在东方;朱雀是南方之神,代表南方,中国很多旧城的南门均以朱雀冠名;白虎是西方之神,代表西方,常以其作禁入的要地之名,如白虎堂、白虎厅,而这些地方的大门都是朝西的。

三秦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三秦”。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于是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中原

中原主要是指河南省。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是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据了四个,分别是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河东

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秦汉时,河东郡地是指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河东泛指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发生在河东这块土地上。愚公移山、舜耕历山、神农氏尝百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也都发生在此地。

关中、关西、关东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秦朝时,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关中地处陕西渭南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代地区。关西,是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古函谷关在今天河南灵宝市东北,新函谷关在今天河南新安东)。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江东、江左、江右

因为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所以以这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东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在古时地理上,以东为左,故江左就是江东;江右的名称来源于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故江右即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

中华

“中”,侧重自然,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因此,“中华”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伟大实体,寓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美好心愿。在古代,中华指黄河流域一带,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的融合,“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海外常将中华作为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及台湾的合称。

九州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了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来,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

赤县,中国的别称,最早记载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一般都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海内

古代传说,中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今,海内亦指世界各地。

四海

四海是中国古时所指的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六合

六合,古名棠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棠邑县。东晋、南北朝时,先后置棠邑、义成、秦郡、尉氏、横山、方山、齐郡、瓦梁等县、郡。隋开皇四年(584年),因境内六合山山有六峰,峰峰相连,形状奇特,于是改县名为六合。如今,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

八荒,又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是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来,其泛指周围、各地。

江河、西河

在古代的很多文章中,江河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是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表、江南、淮左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南,是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淮左,是指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山东是指在山的东面。但是,“山东”之“山”是指泰山、华山、崤山、太行山等数种不同的山,所以“山东”指的地域不尽相同。

西域

古代时,西域是指中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狭义上,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上,西域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和印度半岛地区。

岭峤、朔漠

岭桥,又称五岭,是指都庞、越城、骑田、萌渚和大庾。朔漠,也可单称“朔”,是指北方的沙漠,泛指北方。

百越

在先秦古籍中,“越”是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的统称。百越,又称“百粤”、“诸越”,是指古代越族居住的江浙闽粤各地。

五岳

“岳”,是指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京畿

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和主爵中尉(不久便改为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治理京畿地区,故合称“三辅”。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该左、右内史和主爵都尉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如今的陕西中部。于是,三辅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和县之间。隋朝时期,废除郡,以县直隶于州。唐朝武则天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改称府。

先秦时,中国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东汉时,州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新中国建立后,在藏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行政地位介于省和县之间。

道、路

道,是中国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汉代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唐代时,道是监察区,后演变成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时,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

在中国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地名由来

中国的由来

我国古代,“国”是指“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中央之邦”的意思。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6种不同含义,一指皇帝所在的京城;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为“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中国”一名虽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古时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近代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中国。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更换它的名称。据统计,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60多个。比如,北京,上古时代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辽代称燕京,金代称中京,元代称大都,明代开始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北京的名称。古时都城称京师。北京的“北”字,是根据它的地理位位置来取的,所以金陵为南京,长安为西京,汴梁(开封)为东京。

上海的由来

同类推荐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绣履追尘

    绣履追尘

    街上行人匆匆,逆着下午的阳光,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目及之处——县人民礼堂,我看到了他。他用手撕扯着所有进去听下午戏的门票。我肯定这不是在制造一种戏剧效果,因为,这是我的初恋。我站在那个抬头正好目视他的地方,想我该找一个机会和他交谈。这种机会让我在这样的时空界限里等待了一年,我站在这里的全部意义就因时间的提示愈加无奈了。事实上,是我自己在单恋。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 爱的赞美

    爱的赞美

    《暖情》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的故事。冬冬的妈妈下岗后,爸爸也选择了下岗。妈妈一气之下与旧恋人为投资新的项目,离家远去。冬冬在家庭面临破裂的情形下,平日与爸爸靠打工度日。之后,父子走上寻妻找母的征途。期间,为维持生计,冬冬和爸爸扫马路。《暖情》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今天下午,我们实验小学学生汇聚电影院,伴随纷纷泪水,观赏电影《暖情》。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热门推荐
  • 世纪人生

    世纪人生

    随笔日记,我的网上日记本。享受生活,我的现实幻想录。
  • 地府的未成年阴差

    地府的未成年阴差

    文章缺失。。。。。。。。。。。。。。。。。
  • 江湖笑之风起连云

    江湖笑之风起连云

    两大组织,新旧交替。十二门派,各领风骚。武林盟主,一决雌雄。无名无派,穿梭其中。不是一般的江湖,亦有绝世的武功。是高居庙堂还是浪迹江湖?愿永葆青春,还是快意人生?清风浮云起波澜,江湖一笑江湖缘。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 最强极寒仙尊

    最强极寒仙尊

    一名普通的少年,在一次生死历练中,身体内偶然融入了一根寒冰骨。寒冰骨,可冰封一切,化作能量为己用。从此,他凭借寒冰骨,一路逆天修行,横扫各大圣地宗门。
  • 空姐前规则

    空姐前规则

    我失恋在酒吧买醉,却被一位空姐“捡”回了家……
  • 凌天神王

    凌天神王

    沉寂三载,少年叶天携绝世武魂强势归来,狂踩无上妖孽人杰,脚踏蛮荒星空古路,若有不服,统统揍趴,一顿不够,那就两顿,即便是龙,你也要给我盘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猫腻

    猫腻

    村长说:“眼熟不是不可能的,马乡长原本就是咱乡政府的副乡长嘛。这回他跟你一样,不知咋的转了一回运,副的屁地一下变正的了,鸟枪换炮了。”突然老七就想起马乡长为什么瞅着眼熟了。那个给了他一张名片和两支香烟的人,可不正是他嘛!他就啊了一声,身上呼呼啦啦地热了起来。
  • 帝女凰后

    帝女凰后

    百里芷晴,南阳国嫡十一公主。她化名为白芷晴为了凤尾花前来东凌国。可为什么她堂堂一国公主却给东凌国三皇子当婢女?她从与他斗智斗勇,到最后爱上了他。他们的爱情,过中秋、掉悬崖、斗海盗、治瘟疫、忘情水、夺皇位……看这个武功强大,性格活泼,身份强大的小公主的倾世绝恋。此文不仅是甜文,还有无数对情侣的虐心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