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利不过是注意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他人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由此可见,细节对一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身边细节无处不在,从自身形象的好坏,到谈吐语言的礼貌,再到接人待事的态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能有一个严谨不散漫的生活态度,使他具备注重细节的能力。
建议二:让孩子养成规范做事的习惯
“规范做事”就是说,孩子做事情应该一步接一步地来,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瞎忙,否则不但完成不了任务,反而还有可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父母要指导孩子,使他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尽量做到按部就班,完成一步才能继续下一步,在完成的过程中尽量完善所有细节,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
10岁的钱林十分喜欢做航模。但这天他在组装一架新的飞机模型的时候却总是失败,他十分沮丧。爸爸走过来站在他身边看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你是按照说明书组装的吗?”
钱林摇摇头:“我都组装了那么多模型了,哪里还用看那个?我想怎么装就怎么装。可是这一只模型却怎么装都有问题。”
爸爸想了想说:“你看,组装模型,需要按照说明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才不会缺少零件缺少步骤。像你这样只凭自己判断,当然会失败,所以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只有完成一步再进行下一步,及时检查修补漏洞,你才能最终成功啊!”
钱林听了爸爸的话,将所有零件全部拆卸下来,重新按照说明一步一步地来,果然,没费多少工夫,模型就组装好了。
爸爸拍拍钱林的肩膀说:“其实,生活和学习也需要像这样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一步一步不能着急,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办事效率。”
钱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要想规范做事,只有一步一步地踏实进行,才会注意到每一步的细节,进而完善细节,将事情做成功。就如钱林做模型,不按照说明要求和遵照说明要求两种做法,结果就完全不同。父亲通过做模型的事情教育钱林,让他了解到细节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抓住身边细节,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
建议三:鼓励孩子从身边细微之处做起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在众多参训的预选宇航员中被选中,成为人类首位登上月球的人,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训练官发现,每次进入试验舱训练,只有他不厌其烦地脱下鞋进舱。可见,细微之处,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很多方面的素质,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机会。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做起,让他逐渐学会注重细节。
5年级的陈辰放学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他原因,他苦着脸掏出一张作文纸说:“我的作文,没写名字。老师没给我成绩。”
妈妈听后问他:“这样的问题你应该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吧?”
陈辰吐吐舌头,在他的记忆里,因为不写名字而被老师训斥的事情似乎发生过好几回了。
妈妈又继续说:“你看,你总是粗心大意,不注意这些小事情,老师不给你成绩也是在给你个教训,为了让你记住。咱们来假设下,如果你将来参加高考,依然忘记写名字,那你答题答得再好也不会有成绩的。那样你十几年的学习不就白费了吗?所以,这些小细节马虎不得,作业上一定要写清楚自己的名字、班级。你以后一定要记住!”
陈辰听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凡事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从这一点一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品德。故事中陈辰忘记写名字的错误,可能有许多孩子都遇到过。在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像陈辰的妈妈那样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知道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的细节,对一个人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想成大事,必须先从身边小事做起。父母要多对孩子加以提醒与指导,帮助他认识到从细微之处做起必不可少,多注意细节很重要。
建议四: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跑步比赛的时候,大家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情况:冠军只比亚军快那么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却会让一个运动员训练一年甚至几年。也许可以这样说,冠军与亚军相比,可能就是在某一细节上强了那么一点点。
比如,上课听讲,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坐不住、走神。父母可以通过日常训练,锻炼他听人说话的注意力,让他学会倾听与思考;写作业的时候,父母要督促他保持端正的坐姿,看准了再动笔,尽量不用橡皮擦,要专心致志,还要爱惜纸笔;朗读的时候,父母要让他集中注意力,大声且认真地将文章读出来;还有衣物整齐、保持个人卫生,等等。
这些生活、学习上的小事情,如果父母能让孩子每天都坚持做下来,那么他每一天都会在进步。而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自控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父母不要忽视孩子某一细节上的进步,积少成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哪怕每天只前进1%,日积月累那也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父母要提醒孩子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个小细节,为他的成长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本。
金玉良言
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有可能会改变人生的方向。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父母都要时刻提醒孩子多注重细节,让他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有责任心:孩子做事成功的有力保证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中国)梁启超
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某电视台曾播出过一个访谈节目。节目中的嘉宾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瑞士访问。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声响。由于这声响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然而,就是这一看让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他向前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令这位嘉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小男孩全身的每个细胞。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人从一出生就和父母建立了关系,就有了照顾父母、奉养父母的责任;等长大结了婚,对自己的家庭和另一半也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待到自己成为父母,对孩子有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同时,作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份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也有该担负的职责;而作为一个公民,同样也有自己要负的责任……
有句话说:“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社交和消费活动中,每天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尽心尽力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无论在扮演的角色中,遇到了多么困难的境遇,都会勇猛承担,绝不推卸和逃避责任。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一个有责任心的母亲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能经营出幸福的家庭,一位有责任心的医生会义无反顾地救死扶伤,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
而有责任心的人也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他会努力去做好该做的事情,在工作中不断地“做好”,成功就会越来越近,在生活中不疲不厌地“做好”,幸福就在眼前。然而,责任心是一个人习惯性的行为,是一种内在的潜质,父母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培养建议
建议一:要学做尽职尽责的父母
父母的责任意识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若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父母如果为了家庭的兴旺,而不断努力付出,孩子也知道该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因为,父母总是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位父亲特别有责任心,干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平时,不在家的情况下,他总是会和妻子、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他总是第一时间就修补好;答应朋友的事情,总是及时去帮忙……
父亲的行为都被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看在眼里。儿子在班里学习好、人缘好,被老师和同学选为班长,班里的事情他都会认真操心处理。每天放学后,当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他总是留下来检查窗户有没有关好,垃圾有没有倒掉,黑板有没有擦干净等等。他就像老师的左右手,像同学们的长兄,深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爱戴。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责任心就是对任何事尽心尽力的心。只要父母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才有敏感度去引导孩子。而且,父母平时少说推卸责任的话,特别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阻碍时,要少说责备和抱怨的语言,这种语言本身就是在推卸责任,在暗示“我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父母如果是这样,当孩子遇到不顺心时,也会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父母的言行不容忽视。
建议二:把适当的任务分配给孩子
孩子责任心的建立不是通过口头教育完成的,而是孩子在动手去做的过程中逐渐体会责任的重要。其实,不只是孩子,当一个人的肩上被赋予一份重任的时候,都会因自己被重视而高兴,同时也会努力去完成这项任务。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懂得给孩子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把一间房屋的卫生交给孩子,或者把洗碗的任务交给他,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买菜等。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赋予孩子100%的信任,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打击,而是教给他更好的方法,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一位勤劳能干的女人,家里家外的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做了、自己参与了才放心。儿子的衣服从来都是她给洗,儿子要是自己洗不干净,她就会重新洗。丈夫除了工作以外,想做点什么,她一定要干涉。但丈夫和她的思维方式不同,总是达不成一致,最终她的强势都会使丈夫败下阵来。
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在外地工作,一有闲暇就带着照相机到处摄影,很少回家,而且无论她怎样催促儿子该考虑婚姻问题,儿子都保持“独行侠”的风范。而丈夫除了一点退休工资外,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家中的大小事情一概不管。
在所有人眼里,她依然勤劳但是很辛苦,她也埋怨丈夫的懦弱和儿子的叛逆,她认为这两个男人都没有责任心,都不知道帮她分担,反而还要让她操心。
其实,不是儿子和丈夫没有责任心,而是女主人夺走了他们负责的机会。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懂得放手。因为适当的放手是对孩子的信任,大包大揽的父母只能教育出懦夫或者叛逆者,而怯懦或叛逆的孩子都会显得不负责任。实际上,不是孩子不愿负责,而是父母不让孩子负责。
总之,父母要放下心来让孩子去做事,不怕孩子做错,就怕孩子不做,孩子只有在做事的过程才能激发责任心。当然,孩子做错之后,父母一定不能埋怨又指责,只有父母平静地引导和鼓励,才能让孩子进一步地负起责任来。
建议三:让孩子知道负责任的好处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因为负责而得到认可的例子,让孩子知道只有负责的人生才是轻松和自由的人生。
一位公司老板在应聘一个年轻人的时候,经过交谈,发现这个年轻人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于是,老板很客气地和年轻人道别。当年轻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年轻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之后和老板道别。
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年轻人。事后,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诸如这样的故事,父母可以多讲给孩子听,孩子就会知道责任可以创造机遇,责任是人生最安全的保障。孩子的心很纯,接受这样的故事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责任,如何做才是负责。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个人的责任心不仅表现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更要表现在做错事时是否能勇敢的承担后果和责任。比如,孩子不小心损坏了公共物品,父母是否鼓励孩子一定要道歉和赔偿。当然,道歉和赔偿是孩子应该负的责任,而父母千万不要因孩子的小过错就打骂孩子,这只能导致孩子以后再做错事后以逃避的态度来对待。
一位母亲对女儿责任心的培养很重视。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女儿突然想起来,今天在学校借了同学的笔记,但是忘记还给同学了。母亲知道后,就赶快让女儿给同学打电话,看什么时候方便给对方把笔记送过去。母亲告诉女儿:“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影响同学温习功课,这既是对同学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女儿后来说到:“这件事对我以后责任心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确,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没有一件事情是小事,父母一定要要有教育敏感度。比如,孩子们在相处时出现的不愉快,父母引导他们各自反省,反省本身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又如,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谁家的玻璃,父母不要责备,让孩子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一定要让孩子给对方道歉并赔偿物品。这样,孩子渐渐就会形成负责任的习惯。
建议五: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
父母可能因为太爱孩子,而忽略孩子的细小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孩子的小错误也就一味迁就。但是,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建立,因为孩子没有办法从自己的行为中体会什么是责任。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让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很有责任感。”
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时,茨格拉夫人对此表示理解,但她也明确地告诉儿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这样,就让儿子意识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后果,他就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茨格拉夫人认为:“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做出很‘遗憾’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