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14

第14章 赏识孩子就是最好的激励(3)

每一个孩子都是通过自己做事来积累成长经验和能力。如果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赏识,无形中就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一旦得到了激励,孩子不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而且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经典事例】

王艳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一次,学校组织师生大扫除,她和其他年级的同学被分配到音乐教教室,由音乐老师带领他们做清洁。

音乐老师把擦桌子的任务分给了王艳。在大家分别劳动的过程中,音乐老师看到王艳擦起桌子的动作不是很熟练,于是,就过去指导她。告诉她从桌面擦到桌底,哪些位置要特别注意,哪些位置容易忽略,包括保持抹布的干净等等。

音乐老师先示范一遍,当王艳自己动手的时候,只要做得对的地方,老师就会及时说:“对,就是这样,没错,很好!”看到王艳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说“不是”、“不对”等否定的言语,而是说:“来,是这样做,我示范给你!”

老师总会用正面的语言和王艳交流,并在王艳擦桌子的过程中不断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在老师的赏识和自己的练习下,她很快掌握了擦桌子的技巧,越干越熟悉,越干越起劲。没想到,最后王艳被评为“小组最有潜力劳动能手”。受到鼓舞的她,在日后班级的劳动中总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并被推举为卫生委员。

【教育启示】

每一个孩子在刚刚接触事情的时候都会表现出生涩和笨拙,因为孩子对所做的事物是不熟悉的。就像王艳一样,不会擦桌子是很正常的表现,而老师并没有以成年人的高姿态去教训她,而是以耐心引导,并肯定王艳的表现,受到了激励的王艳自然会调动浑身的潜能投入到擦桌子中。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

作为父母,能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肯定他、赏识他,就是在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的成长首先是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自信,而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常常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认可孩子,孩子对自己也会有正面而积极的判定;相反,如果父母常常责备和埋怨孩子,孩子也会认为自己能力有限。

而任何一个人,只有当他认为他自己“一定行”的时候,很多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孩子也是一样。所以,父母在孩子做事过程中的赏识,就是在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潜力。那么,为人父母者,如何才能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赏识孩子?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不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父母要想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赏识孩子,首先就不能以成年人做事的能力衡量孩子的能力,否则,父母很难不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父母要清楚孩子与成年人相比,无论是体力、智力、身体平衡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劣势,如果父母因此而认为孩子“不行”,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冤枉。

周翔上小学3年级。一天,妈妈在家做清洁,正准备去卫生间提桶水。周翔便尾随妈妈身后,表示要帮助妈妈。当水盛满后,他试了试,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提起,于是他对妈妈说:“妈妈,让我帮你提到阳台上吧!”

“你自己可以吗?”母亲问道。

“可以!”周翔很自信地说。

于是,母亲离开卫生间去了阳台,等待周翔提水过来。没过1分钟,只听“咣当”一声。母亲赶忙出去一看,原来周翔把水桶倒翻在地上。

这时,母亲说:“看吧!还说可以,撒了一地吧!赶快赶快,拿拖把去,这点小事都干不好,你能干什么?……”

周翔只能沮丧地去拿拖把。

如果说王翔自己不知道有没有能力拿水桶,作为母亲的成年人应该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多少能力。当然,父母能不能预见孩子的能力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当孩子没有能力做好的时候,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当父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时,是否想过:对于父母而言是小事的事情,对于孩子而言有可能是需要突破的成长之处。而父母这随口表示不满的一句话,却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成长中,时间长了,就会阻碍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

建议二、父母能教好孩子才能做好

当父母看待做事时的孩子,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态度。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即使不用语言表示赏识,但内心一定会表示认可,而这种内心的态度孩子很容易感觉到,也会因此而得到激励。

但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父母是不是会觉得:孩子这么笨,真是没办法让人欣赏。如果是这样,父母应该清楚地知道,当孩子“不行”、“不能”的时候,为人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变得“能”和“行”,而埋怨和指责孩子是父母推卸责任的表现。因为孩子做事做不好,根本原因是父母没教好,原本是父母的责任,为什么要推给孩子呢?

如果父母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就不会以挑剔的眼光看待正在做事的孩子,即使遇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从内心提起来的是一份帮助孩子“做好”的责任。当父母有了一份帮助孩子的心情,说话的语气自然会平和,孩子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此时,孩子会表现出让父母可喜的能力,父母也会为孩子的表现而赏识。所以,只要父母愿意帮助孩子成长,就是在激励孩子做好自己。

建议三、换个角度看孩子

父母是否能够赏识做事时的孩子,主要看父母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好”的地方,还是在孩子“做不好”的地方。如果在一件事情的进程中,父母总是关注孩子做不好的一面,那无论如何也从孩子身上找不到值得赏识的地方。所以,父母会不会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赏识他,完全看父母关注什么。

李刚上初中二年级,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也不喜欢学英语。母亲请了一位教英语的王老师来给他做家庭教师。李刚一开始很排斥,但在和王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地接纳了这位家庭教师。因为王老师从最基础的部分给他教起,一遇到他学会的时候,就会非常肯定地说:“嗯,对,不错嘛!”要是遇到他不会的地方,王老师从来不认为“这么简单你都不会”,而是耐心教他。

每次下课前,王老师都会让李刚把今天学过的单词挨个读一遍,大部分李刚都能读得很标准,只要他读对了,王老师都会发出“嗯”,表示肯定,如果遇到读错的,王老师也不会批评或责怪他,而是把正确的发音读出来,并再让他练习几遍。

一次,王老师在给李刚的母亲交代当天布置的作业时,母亲对李刚说:“来,把今天王老师教给你的单词给我读一遍,我看对不对!”李刚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但还是读了。在他读单词的过程中,只要读对的地方,母亲一声不吭,一遇到读错了,母亲马上说:“不对!”或者遇到正在犹豫处,母亲就不容等待地把正确的发音说了出来,母亲的态度让李刚极度的反感。

看到这个情景,王老师找机会和李刚的母亲长谈了一次,希望她能改变一下看待李刚的角度,建议她在李刚做得好的时候,要学会说肯定的语言,当李刚做得不好时,批评的语言慢点说。母亲也表示愿意接受。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气氛,父母如果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无论做什么,父母都习惯挑剔一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自卑的同时不断想在父母这里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可悲的是,“挑剔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孩子在父母挑剔的眼光中永远无法证明自己。那么,父母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孩子?

父母应该常常看到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好处。正如虽然李刚有几个单词读错了,但是大部分都读对了,针对他读对的地方,父母就应该赏识。而且,父母如果先赏识孩子,再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会很容易接受。只要父母能够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孩子会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起来。

建议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赏识他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程序和做法已经熟练地掌握并且成为孩子自身的能力时,父母就可以把对孩子的赏识用到孩子更需要的地方。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孩子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那么,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赏识。

笑笑的爸爸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在和笑笑相处时,总是细心观察女儿在做事过程中各各方面的表现,并常常说:“不错!就这样!”但是,当他发现孩子现有的表现已经成为一种能力时,他就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她向下一个目标进发或者给她提出更细致的要求。

当然,这位父亲因为对女儿很了解,所以给孩子的新任务不会太难,但是也需要笑笑努努力才能做到。一般在这个过程中,他都会毫不吝啬对孩子的赏识,因为他知道此时的赏识是最好的激励。

父母要知道,在孩子需要时给予的赞赏是不会有“副作用”的。每个孩子面对自己要突破的事情时,都会体现出一种热情和力量,只要父母给他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在孩子努力的时候不断给予肯定和赏识,孩子就会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教育箴言】

父母赏识做事时的孩子,就是在激发孩子的潜力。孩子不但会在父母的赏识中体验成功、体验成长,而且还学会了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孩子不仅提升了能力,更得到了与人相处的法宝,就是互相欣赏。这样,孩子的生活一定会幸福而满足。

20.表扬孩子要讲究一点艺术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任何一种语言如果使用得适时适度,自然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表扬也是一样。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如果能够讲究一点艺术,孩子就会在表扬声中得到最大的激励,也会避免因表扬而产生的“副作用”。

【经典事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育才小学当校长。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敬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教育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完全把表扬的艺术体现了出来。他原本是要批评学生,却用了表扬的方式使学生自我反省并认识了错误。他有如此的智慧,根本原因是有一颗宽容的心、平等的心和实事求是的心。

如果陶先生念念不忘要教训这个学生,又怎会在一见面的时候表扬学生不迟到?如果陶先生唯我独尊,又怎会发现学生对他的尊重?如果陶先生没有私下调查情况,又怎么会知道王友打人的真正原因?如果没有前三次的表扬,王友怎么会主动发现并反省自己的错误?由此可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艺术地运用表扬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心境。

而心境的改变和提升,也要通过实践来完成。作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所处年龄的特征。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可能父母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达到了表扬的目的,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可能就需要父母语重心长地把对孩子的肯定表达出来;而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当父亲说一句“你比爸爸小的时候强多了”,孩子会得到莫大的激励;但孩子年龄大一些时,这种表扬就显得幼稚而无力了。

而父母对孩子表扬的艺术在于激励孩子的同时,又几乎没有“副作用”。如何才能做到,在于父母对孩子充分的了解,当父母和孩子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即使是批评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建议作为参考,具体表扬的艺术还请父母在实际的生活中去探索。

【教育建议】

建议一、用表扬的方式提醒孩子

父母表扬孩子,不是只有孩子做好时才给予表扬。而表扬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有时候,孩子不一定是有心做好事,有可能是好奇心作祟,此时,父母完全可以肯定孩子的行为,以便提醒孩子这样做是对的。

李佳上小学1年级,每次妈妈扫地的时候,她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要拿着扫帚扫两下。妈妈也知道她是因为感到“好玩”才参与的。但妈妈并没有揭穿她的心理,而是说:“不错啊,知道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一看就是爱劳动的孩子。”听到赞扬的李佳,扫得更起劲了,母亲看到她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就拿着另一个扫帚,示范给李佳正确的扫地方法。只要看到李佳做对了,就表扬说:“对,就是这样,没错!再来!”

就这样,没过几次,李佳就从一开始对扫地的好奇变成了喜爱。母亲也会强调说:“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

当孩子正在成长的时候,总会因为热情和好奇去做事,而父母不要仅仅认为,孩子的行为只是3分钟热度,不是发自内心愿意,所以没什么好表扬的。当然,孩子的确是一时兴起,但是孩子是否能将“热度”持续下去,并且成为自己发自内心的意愿,这就要看父母是否能利用表扬的艺术提醒或暗示孩子了。

只有父母能把孩子沉睡的积极性从孩子的好奇心里激发出来,孩子自然会把“偶然的热度”变成优良的品质,因为始终有父母在为他加油。

建议二、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

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明确。比如:孩子帮助了别人,父母仅仅说“你是个好孩子”,不如说“你能帮助其他同学,真好!”父母对孩子明确的表扬,孩子就会知道今后该如何做。

田野刚刚3岁,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每天,妈妈都和他说很多话,他也会不断重复妈妈的话。一次,妈妈带他去公园玩,迎面走来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个头比他高一点。他主动叫了一声:“哥哥。”那个小男孩也停下脚步,两个孩子对望时,小田野又说:“你好!”那个小男孩也笑了。

同类推荐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主要收录了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孩子犯了错既不能吼也不能叫、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亲不亲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孩子的青春期需要一个理性的家长等内容。
  •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本书所展示的教子问题,更多的是从精神胚胎养育的角度,去分析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这几年里我们接触过的众多父母,反映了教育孩子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理解和领悟的。书中突出“实践”,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育龄女性解答教子问题,问题涉及孩子的年龄跨度从0岁一直到16岁,包括了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例如:职业女性怎样面对工作、孩子教育的双重焦虑?孩子性格太温和,会不会影响长大后的社会竞争力?孩子很善良,学习也不错,为什么不合群,得不到同学的认同?孩子对作业、考试特别焦虑怎么办?
  •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本书是一本写给所有男孩父母的家教类图书。书中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打骂式”和“溺爱式”两种传统家庭教育误区,提出“爱与管教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全书围绕尊重男孩、“穷养”男孩、巧用激励、善用奖罚、品性打磨、因材施教、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教会父母如何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杰出的男孩。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也罢,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热门推荐
  •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精选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作品。 书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 ,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总裁大人的甜蜜仙妻

    总裁大人的甜蜜仙妻

    绝世女王之王者归来 第一世,她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一场意外去世。第二世,她是缠绵病榻的闺阁小姐,父母宠爱,却逃不过病魔的魔爪。第三世,她成为了非人类?!老天能更会玩一点儿吗?老天:想更刺激,有,保管刺激得你欢天喜地,对我感激涕零。奚菡菡:……我现在拒绝来得及吗?显然是来不及了。作为一个修仙的非人类,要成仙得经历很多的挫折。前路的无数挫折她都走过来了,然而在成仙的关键上,她却被打败了。因为,她要成仙,要得到一个叫令狐安的大总裁的真心,还得和他发生关系。老天:刺不刺激,惊不惊喜?PS:女主一心修仙,找男主做任何事都是修仙,前期心里没有任何的情情爱爱,但女主人很好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冒险追踪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卿仪传

    卿仪传

    出生即万千宠爱,随着年岁增长,福兮祸兮?两次出家,是红颜祸水,还是为国祈福?四处潜藏危机,究竟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 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穷途末路

    穷途末路

    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好脾气,但我娘进门以后,奶奶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直到我出生后……
  • 幻想世界双生

    幻想世界双生

    天上是地,海下是天,又有什么样的秘密藏在面具后,被封印到封印之中。
  • 电梯死忌

    电梯死忌

    电梯里的禁忌: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头,并且向上抬眼看你的时候,千万不要走进去。2 :千万不要在电梯里照镜子。3 :在电梯中有人问时间,千万不要回答。 我14岁进帝都当维修工,干了十年了,运气不好,经历了一些肮脏的事情,现在想写下来,让大家多警惕一些,这个世界上危险很多,年轻人切记不要瞎玩。绝对真实的经历,告诉你电梯不为人知的一面······
  • 纪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无疑是王安忆极富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是一个城市人的自我“交待”和自我“追溯”。《纪实与虚构》作为“自传性”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有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即它不仅告诉了我们她经历了什么,而且在告诉我们在如何“叙述”。
  • 重生炮灰未婚妻

    重生炮灰未婚妻

    她坠楼了,然后穿书重生了……她是炮灰的未婚妻,本人也是个炮灰……炮灰叠加的功力太强,秦昳最大的愿望就是淌出新路,戏份坚持到happyending只是未婚夫,我不想再和你捆绑炮灰cp,离我远点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