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800000035

第35章 高跟鞋下的转型民国

于鹏远

民国时期,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逐渐转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国家的社会结构、价值体系、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医疗教育、生活器物、语言词汇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张爱玲曾在《沉香屑·第二炉香》写道:“整个世界像一个蛀空的牙齿,麻木木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只是风来的时候,隐隐的有一点酸痛”。此时的中国,仿佛这蛀空的牙齿,麻木木的。但它面临的何止是“一点酸痛”那么简单呢?此时吹来的风,是强大的西风。它迫使中国面临社会转型时所带来的剧痛。社会各阶层的种种事物,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而这种变化,也能从女性脚下穿的高跟鞋看出来。

1917年,蒋梦麟回忆自己离美返国,在回到上海时,看到上海街头高跟鞋的流行景象:

“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高跟鞋的青年妇女。当你听到人行道上高跟皮鞋的急骤的笃笃声时,就能知道年轻的一代与她们的母亲已大不相同了。过去的羞怯之态已不复存在,也许是穿着新式鞋子的结果,她们的身体发育也比以前健美了。从前女人是缠足的,天足运动是中国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开始于日俄战争前后,但是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前进展始终很慢。我想高跟鞋可能是促使天足运动迅速成功的原因,因为女人们看到穿起高跟鞋婀娜多姿,自然就不愿意再把她们女儿的足硬挤到绣花鞋里了。”

蒋梦麟是留美派,思维新潮,受西化影响颇深,其回忆录就径直名曰《西潮》,自然对国内接受外来的高跟鞋持有欢迎的态度。他甚至认为是高跟鞋促使“天足运动”迅速成功,仿佛高跟鞋是天足的解放者一般。但远在长沙的黄醒的态度则明显不同。在1919年9月22日的《体育周报》上,他曾以“脚的解放运动”为题,谈到中西的女足其实都有解放的必要。在写到西式女鞋时,黄醒说:

“外国女子的脚,又怎样呢?也可以看他的鞋子了;他们的鞋子也很尖,也很瘦;甚至一位大胖子也穿很尖很瘦的鞋子;若是用比例尺将西洋肥胖女子同中国女子比算起来,恐怕她那脚也同三寸金莲一样。……在我眼中见过的人,无论何种国的,我都觉得她那脚有解放的必要。”

此文虽没有明文提及“高跟鞋”,仅用“西女鞋”泛而言之。但当期报纸登出中、日及西洋鞋式之图片,图片中西女鞋则明显为高跟鞋。可见在蒋梦麟眼中为天足“解放者”的高跟鞋,在黄醒的眼中恰恰是天足的“束缚者”,与“三寸金莲”无异。可见当时人们对高跟鞋的复杂感情。

这种复杂感情,到二、三十年代仍在持续。一方面是留洋的新女性、大都市的摩登女郎开始穿上华丽的旗袍、美丽的高跟鞋,在街头招摇、吸引眼球;而另外一方面,是知识界对于高跟鞋的警醒与反思。那时有很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对于高跟鞋并不认同,最常见的指责就是像前文提及的黄醒一样,将高跟鞋比附于中国古代“缠足”的恶习,对之进行口诛笔伐。比如1921年9月《妇女杂志》所载的《女子服装的改良(二)》一文就对女性的衣、裙、冠、履提出了改良的意见,其中关于“履”这一条,作者羆士写道:

“近来妇女,喜穿西装之履,窃以为非善策也。盖西装之履,其头既锐,其底复窄,且后踵又过高。夫头锐,则御之者足趾过于挤逼,致有生胝之弊;底窄,则横迫足部,有碍血脉流通;踵高,则足部重心力不能均平,趾部受压过甚;三者皆非卫生之道。故欧西生理学家,力劝人勿用此种履,至比之于中国之缠足,非苛论也。吾国女子,近始脱离缠足之苦,乃甘作第二次别派之缠足乎?”(46页)

此时,作者还只用“西装之履”,没有直称“高跟鞋”,文章写得半文不白,仿佛胡适说自己的新诗是“放大了的小脚”。羆士对高跟鞋的态度,虽以反问方式表达,然亦非常明显,即高跟鞋不过是“第二次别派之缠足”。1924年第10卷4号的《妇女杂志》则有人直接劝告女士们“袜子不一定用丝,鞋不要高跟,最好自己做的,因为皮底的不如布底的好”。这篇文章,作者用了“高跟”一词,简单地说出皮底鞋不如布底的好。

但无论是这些知识人说高跟鞋如缠足一般恐怖也好,或直接进行实物比较,证明高跟鞋不如布鞋舒服也罢,西化的大潮毕竟已经全面侵袭而来,这浪潮将《体育周报》、《妇女杂志》专栏作者们的微言大义、正言劝告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逐渐为人们忘记。有人在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女学生时就说:

“女学生,朴素诚实的,固不能抹煞,而妖冶玩艳的实居大多数。她们上课走读,稍微差些;如果遇着星期日或放假的时候,出街便打扮得光怪陆离,短其袖,高其裤脚,窄其腰,高其鞋,还不算怎么一回事,那几十块钱一件的衣,几十块钱一套的嵌衣边的裙,几十块一对的鞋,她们还不觉得怎么贵。”

从此段文字可见当时高跟鞋之流行程度,也可见专栏作家文字劝告的效果之差了。难怪到了1924年,还有人犹如推石头上高山的西西弗斯,继续在《妇女杂志》第10卷第5号上发表文章,对知识阶级的妇女们提要求说:

“你们最好把你们自身来做个社会改革的模范,实行人格的感化,再用口头来宣传。这样对于风俗的改良,坏嗜好的废除,不会不见功效的,否则,你们口头上尽说着,实际上对服装方面却天天趋于奢华艳丽,那么你们即使嘴巴说破,什么服装朴素,耳环不应穿,铅粉不应涂,高底鞋不应着,都是丝毫无用的;非特无用,且一律模仿你们的。”

但说教式的劝说似乎还是无效,知识女性们也如广州那些女学生一样,开始穿着高跟鞋招摇过市,而爱美的女士们也开始竞相模仿。而这一模仿,就真的模仿开了。高跟鞋的脚步声开始响彻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的寻常陌巷之间、石榴裙之下。笔者曾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第二十四辑中看到过一帧身着婚礼服的冰心的照片。照片上冰心所穿的那双白色的高跟鞋给人印象尤深。冰心曾回忆:“我们的婚礼是在燕大的临湖轩举行的,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五日是个星期六。婚礼十分简单,客人只有燕大和清华两校的同事和同学,那天待客的蛋糕、咖啡和茶点,我记得只用去三十四元【1】。”从高跟鞋,到蛋糕、咖啡,我们已经看到了1929年中国知识圈内的西化痕迹。而知识女性、女作家张爱玲就曾在《童言无忌》一文中用更加直白的口吻写道:“十岁我要穿高跟

鞋”。张爱玲十岁时是1930年,正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开始。这一句简单的欲望,无疑也代表着中国正在逐步地转型。

知识人看到自己文章的良苦用心仿佛春风过驴耳,完全起不到作用,这让他们颇为担忧。于是一些知识人又开始在《东方杂志》重新地“苦口婆心”,提醒着人们高跟鞋的坏处了。1931年第17卷第5号的《妇女杂志》就有李一粟的专文“从金莲说至高跟鞋”,他写道:“我以为穿高跟鞋,根本就是变态的缠足。缠足固然要反对,高跟鞋更不应让它有存在的余地。”看这“更不应让它有存在余地”的口气,仿佛高跟鞋是魔鬼撒旦,最好直接打入阿鼻地狱,永不复生为妙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同样在刚才张爱玲的“呐喊”中),我们已经看不到类似于“西女鞋”、“西装之履”、“高其底”或“高底鞋”这样的词汇了,我们看到的是“高跟鞋”三个字。

1934年10月《东方杂志》第31卷第19号一位名为“克士”的作者也在杂志上撰文“关于妇女的装束”,文中写道:

“不久以前,中国多数女人就都有缠足的,穿着尖小的鞋子。行走时扶墙摸壁,走不动。如果把它当作刑罚看,大概不是很轻的刑罚吧?现在这种‘恶习’是渐渐的去掉了,但是那‘瘾’还没有戒除,穿西洋的高跟鞋子来代替。”

此文作者态度相对平和,不再反问“乃甘作第二次别派之缠足乎”这样的问题,而是直接用不无揶揄的口吻说,中国女性的缠足“瘾”还没有戒除,虽然已经放了天足,但却又用高跟鞋来替代。

同一期《东方杂志》还有一篇赵竹光先生撰写的“高跟鞋对于妇女健康之影响”。赵先生从生理医疗的角度论及了高跟鞋的危害。他在文中评论道:

每次当我在马路上见着那些穿着高跟鞋“步履维艰”的女子在跑着路的时候,往往使我联想起从前女子缠脚的悲剧来。因为我的先母是缠过脚的,所以她在我少时就把其苦处告诉我。现在缠脚之恶习是没有了,但好好的一对脚而套上一对畸形的鞋——高跟鞋,其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全之影响,虽无缠脚之甚,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又看到了缠足与高跟鞋的比较。当然,这种比附,并非是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因为西洋人也会“心理悠同”地由缠足的小脚联想到高跟鞋。被迫向乾隆行“单腿下跪”礼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早就曾回忆道:

中国将女人较小的脚趾挤压放入婴儿鞋中,此种习俗极其扭曲变态,吾人绝无为此种习俗辩解之意。然而,被世俗时尚所扭曲、蒙蔽者甚伙,就连在贫苦阶级之上的中国绅士们,亦将此视为女性之成就,不可或缺。不管怎样,或许我们西方人也不能免于类似的愚昧。虽然我们还没有像中国人那样走极端,但我们自己也是这类事物的崇拜者:绷紧的鞋子、高跟鞋子以及笨重的鞋扣。如果说这样没有使淑女们的脚致残,但它们也受压迫甚多。而这种压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

没想到马戛尔尼这西方的大老爷们儿看到中国女人们的小脚,一方面是斥责,一方面却也能想起西方女士们的高歌鞋来反思一番。但西方女士们可没想这么多。长沙雅礼护校的美国校长何爱德,就曾回忆自己1936年的业余生活,是乘坐着湘江的划子,到江中的橘洲岛的俱乐部进行社交生活,她回忆当时“穿着长长的晚礼服到橘洲岛的俱乐部可决非易事。所有的女性都是穿着平底鞋,然后将高跟鞋放在包里。抵达‘万国俱乐部’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坐下来换鞋”。

反正无论知识界如何地反思、反问,怎么样地从恶俗、生理卫生去解释高跟鞋的种种坏处,高跟鞋伴随着西方的娱乐生活,伴随着电影、舞厅,势不可挡地进入了中国的市民生活。就连知识界的妇女们也开始从善(或从恶?)如流地接受了高跟鞋。同时,有学者指出旗袍与高跟鞋的关系:“从30年代起,无论是穿中式旗袍,还是西式长裙的女性,脚上无一例外都是一双高跟鞋。这可是从当时的月份牌广告,或影刊画报上的美女倩影中得到的证明”。正是因为高跟鞋在三十年代的风靡,于是便有张爱玲们开始“童言无忌”地大叫“我要穿高跟鞋”;于是,新感觉派的穆时英也开始大胆地描写咖啡厅、舞厅。他在《上海的狐步舞》里就如此写道:“精致的鞋跟,鞋跟,鞋跟,鞋跟,鞋跟。飘荡的袍角,飘荡的裙子,当中是一片光滑的地板。”而这个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鞋跟”显然不会是布鞋的。

当年的知识女性,显然也同留洋、西化、摩登、新思想等关键词有着种种联系与联想,如前文提到的“海归”女作家冰心。前文还提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妇女杂志》有文章反问当时的女性“乃甘作第二次别派之缠足乎”?著名学者季羡林或许没有读到过这篇文章,也没有责任帮助女性回答这篇文章。但他的一段回忆却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鲜活的答案。彼时他还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读书,国文老师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频。胡也频的夫人、著名女作家丁玲也因为胡的原因来到了济南。季老回忆:

济南那个路,跟上海比不了——不平。特别是(山东省立)高中,外边是下坡,垫着石子。丁玲(那时)穿着高跟鞋,身体挺胖的,(走路不方便),结果胡也频成了她的手杖了。没有胡也频帮她,她走不了路。

显然,身体肥胖、小心走着坡路的丁玲,要注意脚下的低洼不平的道路,无暇去看《妇女杂志》这篇文章,也没有心思去回答作者羆士提出的问题,也更不会去想有没有模仿她了。另外,值得提一句的是,民国时代的男士流行戴毡帽、手持文明杖,季羡林无意识的比喻,却散发着时代的气息。丁玲女士不用像男人那样手持“文明杖”,因为胡也频就是她的“文明杖”了。

如果“以老公为文明杖”的丁玲,看起来似乎略为夸张、颇有些兴师动众,那相比起民国名媛林徽因来,则又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林徽因患肺病,在香山疗养,徐志摩常去看望。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回忆:“林徽因很在意穿着的高雅,形体的优美,就连在香山上养病,也还是穿高跟鞋。……穿高跟鞋,上坡容易下坡难。走下坡时,就常由他和徐志摩左右搀扶托举着下来。”

看来,丁玲也好,林徽因也罢,这些民国时代的新女性们,都颇热衷于西式的高跟鞋。她们深信“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在舒适和魅力中间选择了后者。难怪有人笑言,昔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撬动整个地球”,对女人来说,这个支点便是高跟鞋那一方小小的高跟。当然,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有辩证的眼光,高跟鞋虽美,让男人们拜倒在石榴裙下,但穿戴过多,也容易损害健康。然而,高跟鞋既非民国一些知识分子所言的裹小脚的酷刑,也非现代广告所宣传的,或现代女性们所想象的征服男人的工具。说它对于身体健康不利,或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必要将其妖魔化成缠足的工具,好比糖果味道甜美,但多吃也有让人肥胖、患糖尿病等不利因素,但我们也绝不会说糖果就是慢性毒药一般。高跟鞋只不过为女性提供了多一种的装饰选择。在传统社会朝现代社会转型中,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与选择,高跟鞋不过是众多鞋子种类之一,穿与不穿,应该取决于女性自身的选择,而非言语或道德上的恫吓或劝告。

(作者简介:于鹏远,湖南长沙人,硕士,供职于湖南广电,文史爱好者。近期将与陈先枢合作出版《外国人眼中的老长沙》专著。)

【1】见“我的老伴吴文藻”,《冰心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170页。

同类推荐
  •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较为系统的体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历史主义思想的兴起,之后,西方历史认识才得以突破传统,进入一个反思更为深入、研究更为系统的时代。《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作者“自我”的立场出发,表述对于历史认识核心要素的认知,对西方现代历史认识中的科学主义和符合论真理观加以批判,进而阐述后现代主义给当代历史编纂和观念上带来的震撼,如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等人对于时间,变化、历史性等主题所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作者表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认识引入到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系统之中,必将促使史学家更加自知、自律、自尊,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乃至研究行为本身进行历史的思考。
  • 宦官与太监

    宦官与太监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宦官与太监》对宦官和太监这一人们不易区分的 概念进行讲解,《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宦官与太监》从历代统治者身边的好坏宦官与太监谈起, 把推动王朝繁荣兴盛、对统治者尽心竭力的宦官和太监进行了赞扬与肯定, 也把其中的为患朝政、祸国殃民之流加以抨击和批判,并且深刻指出了这一 中国特有的人物群体是受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支配,受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的 制约,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明末球长

    明末球长

    这不是一本打内战的穿越文300人乘坐的一艘星际飞船,穿越到了400年前的明末时代,当李向前知晓这一切后,他所想到的,唯有征服。大明,北方俄国,中南半岛,印度阿三,欧罗巴,凡是太阳照耀下的土地,都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观江南美女,唱红色小调,伦敦调教牛顿,让丫把高数从头到尾做一遍,还得用中文!欲要马甲者,请在书评区留言,写明姓名,职业等等
  • 历史的乡愁

    历史的乡愁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沐府君临

    沐府君临

    如同神话般一统乱世的枭雄君羽,终究逃不过诅咒的厄运——英年早逝……当他于无边黑暗之中重新睁开双眼后,却赫然发现自己已经重生于另一个世界——一个与前世很多地方极其相似却又略有不同的新世界。本想着就这样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度过一生的他,却忽然发现命运似乎从来都在和他开玩笑……长篇另类架空历史:既有欢笑轻松的日常、又有刺激装比的战斗,最重要的是御姐、萝莉、女王的膝枕,沐烨表示都很流连忘返啊!欢迎各位书友尝鲜
热门推荐
  • 同样人生别样过

    同样人生别样过

    王木钟重生了,一觉醒来,她回到了暮雪山庄。前世最大的过错就是轻信他人,成了替死鬼。她要改变前世悲惨的命运,重生后一件事就是远离前世的好姐妹,第二件事就是离开暮雪山庄。只是这下山没多久,被一个苗疆小姑娘整了一顿,小姑娘来中原找师兄,无依无靠怪可怜的,就发发帮帮她吧。二人行没多久,就遇上了土匪。咳咳→_→不劫财,不劫色,就要将人绑上土匪窝当仆人……土匪窝了不起呀,土匪头子是个痴情种,绑了个绝世美女做压寨夫人,养在山头几个月,一直舍不得碰,却被王木钟一不小心拐跑了……她不会被人追杀到天涯海角吧?Ps本文姐弟恋就是本武侠背景的言情文,不热血,很狗血。女主武功平平,男主身负血海深仇。
  •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专题研究》以专题的形式对以下国际刑事司法问题进行了研究。(1)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的模式;(2)国际刑事法院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公正性最引起争议的三个问题:被告人不在场甚至未归案的情况下被确认指控或者被宣告有罪,是否侵犯了被告人审判时?
  • 辰光已入鬓

    辰光已入鬓

    信手捻来占星辰,百年携手绾青丝。本无交集反纠葛,不害相思却相知。“既有占星之术,为何不占?”她浅浅一笑:“命里既定是他,何须占星。”“你有未婚夫婿?”他杀气肆意:“那又如何?我家夫人是我抢来的。”
  • 影后萌妻:首席爱上我

    影后萌妻:首席爱上我

    我是无数宅男心中的女神,他却跟我的粉丝团长……真心喂了狗,我只想虐渣男,夺公司,登顶娱乐至尊。可坐拥华夏国半数财富的唐少却步步紧逼:“安安,十年前的约定,该兑现了吧。”我表示一脸茫然,十年前?约定?那个人是你?!
  • 暮色笙歌繁华烬

    暮色笙歌繁华烬

    【女方剧场】莫名其妙的遭遇刺杀,又被风靡天下的揽月楼楼主救了,祈缙(字淮月)总觉得事情不简单,于是将计就计的假装失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受命运的指引,陷入了一场谁都无法逃脱的真香定律。【男方剧场】他为复仇而来,精心布局,只是为了覆灭仇人的家国,但在这场布局中,他渐渐迷失了本心,动了不该动的情。也许是寂寞太久,这感情似星火燎原,燃烧了他的整个世界。【观众剧场】君煜轩与祈缙是一段佳话,一场大火,一切一夕之间化为乌有,那名满身风华的男子随之消失不见,整个揽月楼也慢慢沉寂无声。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消失多年的故人回归,满载一身怨恨,而这怨恨仿佛一场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噩梦。【小剧场】“为什么第一个来救我的人,总是你?”女子低着头,看不清神色。“…可能是因为…,我最担心你?”男子眼神隐隐有些心疼。“…你,担心我?”女子仰头看他,冬日的阳光刺眼。男子扶起她,声音虽温柔却颇有力量道:“不如说的直白点,淮月,我喜欢你。”
  • 新城录

    新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己芳醉

    己芳醉

    枯图澄宄作为大陆第一位花灵,死亡两千年后复活,痴迷话本子,失去了混世的雄心壮志。日常坑别人家的孩子,听别人家的故事,过自己的快活人生,再也不管别人家的闲事。
  • 妃临天下

    妃临天下

    -------藏头诗------静从心生本禅机女由天成自清纯其眸一回惊花雨姝色凝眸若翩云爱恨纠缠,情意迷乱,阴暗皇宫,快意江湖,杀场征战……看懦弱隐忍的小女子如何成长为一代天骄,如何左右几个男人的一生!让静姝带你去祁国,经历血腥风雨,柔肠千转!投票,投票,还是投票!收藏,收藏,还是收藏!留言,留言,还是留言!===============推荐自己的文:穿到古代寻美男,笑到手脚抽筋:火爆王爷虐情妃,爱到肝肠寸断:极品小太监(BL)另类刺激的爱:*******☆☆★★隆重推出【潇湘十二少】大作★★☆☆蓝大少:【傻儿相公】颜二少:【丫鬟不出墙】本人:段家三少:【妃临天下】云四少:【冷宫弃后】诺五少:【抢孕妈咪】丫六少:【妻上夫下】乐七少:【吃你吃上瘾】彤八少:【王爷,我休了你】吧十少:【圈养绝色相公】银十一少:【无福消受美男恩】妖十二少:【养个奴隶做老婆】好友冷雨:【次品奶爸驯稚妻】蓝颜紫妖:【堇色柔妃双面皇】http://m.pgsk.com/edit/静的博客
  • 人偶与骑士

    人偶与骑士

    emmmmm,明日方舟的同人哦,因为明日方舟也好好玩~作者君努力双开中~~嗯,这是一个名叫“格里芬”的安保公司在泰拉世界努力工作,赚钱度日(入不敷出)的故事。嗯,你们当真的听。真的!这真的是方舟同人……大概加了点少女前线的元素
  • 寻梦之血誓樱花

    寻梦之血誓樱花

    繁花纷落,舞尽这人世凄华。终,坠于她身旁。樱花飘散,道尽一切世俗情缘,隐瓣间,浮现此生一世凄缘,留下的,一抹消影散于樱间。“为什么!竟然……是你。”他颤抖。不可能,所有的一切竟然是她设下的!“答案。”他轻启嘴唇,拿着绝云对准了她。“你不需要知道”她站在崖边,樱树旁。如此冰冷、绝情。他咬紧嘴唇,只盼无声地泪下,“从此,你我恩断义绝。”转身,只留下离去的背影。她亦转身,望着他,却泪水漪涟。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樱花吻落她肩,天边已云翻腾涌。“樱灵,”她轻唤。“尊主,”“‘血痕’。”“是。”天边,红光辉映,灵力冲霄。繁花又尽,他立在窗前。一切自那日天边红光之后,奇迹般恢复。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