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600000046

第46章 际遇的另一种心态(1)

恐惧/【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成时译

必读理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人类留下了极丰富、极珍贵的艺术财产。他用典型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虽说只有一个人物形象,但已足以让人觉得画面丰富,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著名作家,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主要作品有《穷人》《白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这时,一阵剧烈的敲门声,终于使他彻底清醒过来。

他突然想起他从老太婆那里拿来的钱袋和东西都还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还没有藏起来……他马上跑去把它们掏出来,扔在桌上。等他把一切东西都掏了出来……他便把那整整的一堆东西拿到墙角去。在墙根那里,有的地方糊墙纸破裂开了,他马上开始把一切东西都塞进墙纸后面的那个洞里去。

“全放进去了!钱袋也看不见了!”他快活地想着,站了起来,茫然地瞅着那个洞。忽然,那个洞好像鼓起来了,他吓得浑身发抖。“上帝!”他绝望地嘟囔道,“我是怎么一回事?这算是藏起来了吗?这是藏东西的方法吗?”……他精疲力竭地在沙发上坐下,立刻又发了一阵难受的颤抖。他机械地从身边一张椅子上取来他那件旧而暖的,但是破烂不堪的学生冬季外套把自己盖住,不多时,他失去了知觉。

没有过五分钟,他猛地跳了起来,马上又疯狂地扑过去抓住他那些衣服。“我怎么能够什么事都没有做又去睡觉呢?是的,是的,我还没有从袖管上把活结取掉哩!我忘记了,把这样的一件事情忘记了!这样一个真凭实据!”

他把活结扯掉,慌忙地把它撕成碎片,把碎布片塞进枕头下的衬衣里。“无论如何,破衬衣的碎片不会惹起嫌疑的。反正我想不会的,我想不会的!”他反复地说,他站在房间当中,又拼命聚精会神地来瞅一瞅他的周围、地板和各处,他想弄清楚屋里是不是还有作案后的痕迹。他以为自己一切能力都没有了,甚至于记忆力、最简单的思考力都没有了,这种确信渐渐成为一种难堪的苦楚。“莫不是已经开始了?莫不是惩罚降临到我身上来了?是来了!”

他从裤子上割下来的磨坏的破布确实放在房当中的地板上,谁进来都会看见的!“我是怎么一回事!”他又喊道,好像一个神经错乱的人似的。

突然,他脑子里又起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以为或许所有的衣服都染上了血,或许有许许多多血点,但是他没有看见,没有注意到,因为他的知觉力不足,已经四分五裂了……他的理性模糊了……他忽然想起钱袋上也有血!“啊!那么口袋上一定也有血,因为那时我是把湿钱袋装在口袋里的!”眨眼间他就把口袋里面翻了出来,不错!在口袋布里子上有痕迹,有污点!“可见我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性,可见我还有点脑筋和记忆力,因为这是我自己猜想出来的。”他得意扬扬地想着,自慰地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不过是发烧虚弱、短时间的昏迷罢了。”

他把整个的里子布从裤子的左口袋里扯了出来。这时候,阳光照在他的左脚靴子上,从破靴子里露出来的袜子上仿佛也有血迹!他把靴子脱掉。“的确有痕迹!袜尖全浸着血。”他一定是那时不小心踏进血泊里了……“但是现在对于这件事怎么办呢?我往哪里放袜子、破布和口袋呢?”

他双手拿着这些东西,站在房间当中。“放在火炉里吗?但是他们首先便要搜查火炉的。把它们烧掉吗?但我能用什么烧呢?连火柴都没有。不,不如出去,把它们扔到什么地方去。是的,不如扔掉。”他重复说道,却在沙发上坐下。“而且马上就扔,毫不耽搁!”但是他的头却倒在枕头上了。他又打着难受的寒战,浑身软绵绵的,一点精神也没有。

他几次想起身,想立即把那些惹人注目的东西扔掉,但人仿佛已瘫在沙发上,他在心里喊道:“马上,马上……”这时,一阵剧烈的敲门声,终于使他彻底清醒过来。

心灵感悟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想象的恐惧中生活。这种恐惧是病态的、不正常的,不但会损害人的生理机能,而且会破坏了人类心理的平衡。恐惧对于人类,没有丝毫的益处。

怒气/【英国】培根曹明伦译

必读理由怒气是要不得的,它影响心情,也会形成坏的心情效应。培根运用理性的语言、冷峻的思维围绕关于“怒气”的三个问题来讨论,层次清晰,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可谓完整严密,让人从中获得最实用的益处。

不管你是谁,如果你缺乏忍耐就将丧失灵魂。

怒气存在于随时随地,每个人身上都会不时具有,所以如果想要彻底杜绝发怒是不可能的。我们只需注意,生气归生气,千万不可动怒以致发生罪恶的行为,更不必因怒气而终日闷闷不乐。对怒气必须从程度和时间两方面加以节制。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

(1)如何克制自己不发怒。

(2)如何避免因发怒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

(3)如何才能使人发怒和息怒。

对于第一点,我的建议是在我们发怒之前,先冷静地想想可能招来的后果。塞涅卡说:“怒气犹如重物,将破碎于它所坠落之处。”《圣经》则教导我们,忍耐能使灵魂宁静。不管你是谁,如果你缺乏忍耐就将丧失灵魂。我们绝对不能像蜜蜂那样,“把整个生命全用在对敌人的一蜇中”。

容易发怒是一种卑贱的素质,只有生活中的弱者才会受它摆布,如儿童、女人、老人、病人。由此,我提醒你,当你被激怒时,你应当轻蔑使你发怒的人或事,而不可在愤怒的同时掺杂任何的恐惧。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这将使你在精神上保持自制力和对对手的优势。只要你有足够信心,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对于第二点,我认为属于以下三种情况的人最易发怒。首先是过于敏感的人。这种人的神经太脆弱,一点儿小事就足以刺激他们。其次是认为自己受到轻蔑的人。别人轻蔑自己会激起怒气,其效果胜于其他伤害。最后是那种认为自己名誉受到损害的人,这种人最易被激怒。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最好能如高德瓦所说:“人的荣誉之网应当用粗绳索来编制。”

等待时机是人在受到伤害后的最好制怒之术,克制忍耐,把复仇的希望保留到将来。

人在发怒时千万要谨慎两点:第一,不可乱骂一气,这不同于一般的对世情发牢骚,而会因此种下怨毒之根;第二,不可因发怒而轻泄隐秘,这会使自己无法再受到别人的信任。总之,不管你的心情是多么的汹涌澎湃,但切记,万万不可将心中的澎湃表露于行动,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使人发怒的方法非常简单,它与息怒之术相同,重在把握好时机。人在急躁或心情不好时最易激怒。这时倘若你要激他发怒简直易如反掌。而要平息一个人的怒火,首先,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和场地谈一件可能使他发怒的事;其次,要设法解除他因受轻蔑而感到被侮辱的感情,可以将这种伤害解释为并非蓄意,而是由于误会、激动或其他什么偶然的原因。

心灵感悟

怒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它就像一只长满毒刺到处乱串的气球,伤人又害己。它不但使人失去理智,而且容易让人在血气沸腾之际,表现出冲动过分的言行。

事实上,机遇来源于自己的心态,心静自然凉。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给这个气球消消气吧,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

论求知/【英国】培根何兆武译

必读理由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举例等多种修辞方法,简洁精辟的语言,论述知识在塑造性格方面的重要力量,精辟深刻,给人启迪。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烦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心灵感悟

海洋之大,无尽无边;书海徜徉,当之精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之博大精深,用心才是路途,思辩才知有味乃大智者一生所求。

论高位/【英国】培根王佐良译

必读理由人常说“高处不胜寒”。是的,位处高位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培根运用入骨的语言、大量的假设论证,从种种不利因素写起,步步深入,把位居高位者的境况揭露得淋漓尽致,真不失为一篇佳作,在现代社会也有其不凡的意义。

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仆役:君主或国家的仆役,名声的仆役,事业的仆役。所以他们是没有自由的,既没有个人的自由,也没有行动的自由,也没有时间的自由。要寻求权力而去掉自由,或寻求凌驾他人的权力而失却统治自己的权力,这一种欲望是一种可异的欲望。要升到高位上,其经过是很艰难的,但是人们却要吃许多苦以取得更大的痛苦;要升到高位上,其经过有时是卑污的;然而人们却借着卑污的手段达到尊严的地位。在高位上居留是很不稳的,其退步或是复亡,或者至少是声名暗晦,——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当你到了今日之我非复昔日之我的时候,就没有再要活下去的理由了”。真的,人们在愿意退休的时候是不能退的,并且在应该退休的时候是不肯退的。反之,人们都不耐退休的生活,甚至于在老病之中,需要隐居的时候亦复如此;就好像有些城里的老头儿一样,总要坐在街门口,虽然这种办法使人家看不起老年。无疑地,居高位的人们得要借他人的意见才能以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若是他们依着自己的所感来判断,则他们不会发现自己是幸福的。但是假如他们自己想一想别人对他们作何感想,并且想到别的人如何愿意做他们;那么他们就好像是由外面的谈论而快乐了,同时在内心中也许正是相反。因为这些人是首先发现他们自己的忧患的人,虽然他们是最后才看出自己的过失的人。无疑地,居高位的人们对自我是陌生人,并且在事务匆忙之中,他们是没有时间来照管自己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健康的。“如果一个人在死的时候,别人过于知道他,而自己不知道自己,那么死亡之降临可真是一桩大祸了”。

在高位之中有为善与为恶的自由;而后者乃是一种可诅咒的自由:因为谈到作恶最好是不愿意,其次就是不能够。但是能有做好事的权力那才是真正的而且合法的希望之所系。因为好意,虽然上帝接受,然而对于世人,要是不实行出来,则不过如好梦一般而已;而要行好事就非有权有位,有一种居高临下之势不可。

功与德乃人类行动之目的,而感觉到自己已经有了这两样才是令人自足的成就。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参与上帝的剧场,那么他也可以参加上帝的安息了。“于是上帝转身看他手造的一切,看见它们都是很好的”,此后就是安息日了。

在执行你的职务的时候,在你面前要有最好的模范;因为模仿就等于是一套箴言。以后,过了些时候,可把你自己的模范放在面前,并且严格地自检,是否你从前做得好而现在是退步了。也不要忽视从前那些在同样的位置而不称其职的人的例子;这并非是要用诋毁前人的名声的方法来显出你自己的好处,而是要指导你自己,当以何者为戒的意思。因此,你应当不带着欺凌毁污前代或前人的意味而改革以往的不善,而同时也要给自己立规矩,不但要仿效,并且还要创立好的先例。你须要把事物追究到最早的起源,并且考察它们因何并且如何变为退化的,但是仍要向古今两个时代都去求教;向古时要问何者是最良好的;向现时要问何者是最适当的。

你须要努力把你的行事之道做得很有规律,前后一致,如此他人可以知道他们可以预期什么;但是也不要过于一定或确凿,并且在你违背那常规的时候要把自己所以如此的缘由解释得清清楚楚。保持你自己的地位应享的权利,但是不要引起法律上关于此点的争论:宁可静静地在事实上享受这种权利,而不要用要索和强争的手段去公开吵闹。同样,保持下属的权利,并且以居首指挥为荣,而不要以参与一切为荣。

在执行职务上欢迎并邀请帮助和忠告,不要把带消息给你的人认为是好管闲事者而逐之使去;反之,要好好地接待他们。高位的过恶主要的有四种;迟延、贪污、粗暴与易欺。关于迟延,应使人易于得见,守约定之时间,当前之事应即做完,并勿以不必要之事掺杂其间。

关于贪污,不仅要约束自己的手和仆役的手,毋使接纳贿赂,并当约束有所请求的人们的手,毋使呈献贿赂。因为一个人自己实行的节操是约束自己和仆役的,而宣扬出去的节操,再加上公开的对贿赂的厌恨,则是约束他人的。又应避者,不但是纳贿之事实,而且是纳贿之嫌疑。一个人要是被人认为反复无常,或者无明显的原故而公开地变更了,就要招致贪污之嫌疑的。

同类推荐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1.《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收录了汪曾祺历年来发表散文作品。书中谈花草树木、各地风物、人间百态、成长经历、先辈故人、戏剧、文学等,从各方面来展现汪曾祺的人生观与处世观,以及他的成长过程和特定年代的历史背景,字字可见作者的赤子之心。2.寻常日月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在汪曾祺的笔下也变得姗姗可爱起来。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美好,是“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的恬淡雅致。世间万物于他,都带了点小小的善意和慈悲。3.在纸页间交错的时光里,用煎一盏茶的心态,把文字来细细的熬煮,炖出一碗满满的人间烟火。看似清淡的文字,却能从中咂摸出丰腴的滋味。……
  • 寄小读者(冰心三部曲)

    寄小读者(冰心三部曲)

    《寄小读者》是冰心重要的代表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何建明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国家故事”讲述者,他“四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讲述国家故事”。《何建明报告文学论》汇集了何建明40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共70余万字,是全方面、多角度了解何建明报告文学的必读作品。这部创作专论集分为四个部分:创作谈、访谈、评说论道、作品评论。第一部分“创作谈”是何建明现身说法,谈报告文学的创作,第二部分“访谈”是各大媒体记者对何建明的访谈,第三部分“评说论道”是何建明为其他报告文学作品所作的序和评论,第四部分“作品评论”是关于何建明报告文学的解读和评论.本书既是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重要史料,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热门推荐
  • 忆语迁尘

    忆语迁尘

    岁月为鉴,不是归人;斯人已逝,墨(梦)已成殇。你不再需要我,这是我给自己的理由你不用那么冷淡,我从未想过纠缠(多余的期待叫妄想)
  •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朱丹红编著的《李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 讲述了: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由于一 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 他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 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咀嚼回味揣测的 名篇,连带着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显得神秘。《李 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即是以小说体的形式, 来写李商隐郁郁悲苦的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9项修炼

    本书从心智、口才、交际、才智、习惯、性格、养心、学养、敢为等九个方面阐述成功。
  • 解除限速

    解除限速

    他从长途大巴跳下,在一个陌生的小镇展开全新生活。每件事都那么上轨道:取得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和美丽的图书馆员共进晚餐、工作受肯定得到提薪。好事一件接着一件,他似乎马上就要走向普通人所梦寐以求的幸福人生,但与此同时,他脑中浮现数起血案的模糊记忆……他能否摆脱那掺杂着酒精、不断流亡的黑色过去;或者抛弃所有、逃离一切的轮回就是他无法斩断的宿命?
  • 摆渡人2:重返荒原

    摆渡人2:重返荒原

    女孩迪伦和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经历了异常惊心动魄的抉择之后,终于打破生死界限,有惊无险地来到了现实世界中。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苏珊娜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他们逃离了荒原,也心生向往,渴望来到现实世界里生活,为此她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并引发了一场巨变……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安然无恙的时候,命运的审判者骤然降临,它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冷酷地下达了判决:摆渡人,你离开了荒原,放弃你神圣的职责。你要失去你在人间窃取的生命。你将返回荒原,成为那些恶鬼中的一员……
  • 将军那些小心思

    将军那些小心思

    听说大将军秦玉轩是个外冷内热的闷骚男人。那都是骗人的!护妻狂魔秦玉轩只对谢云舒明骚、暗骚!其他人但凡欺负了谢云舒。一律打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刺玫瑰静静开

    带刺玫瑰静静开

    每个男人的心里都至少有两朵玫瑰,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沾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
  • 魔君别乱撩

    魔君别乱撩

    她是上神,而他却是魔尊,光与暗的极致对立!第一世,她嫁给了他,却痛苦一生!第二世,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嫁给别人第三世,他与她凄惨一生后来,他听说她回归神界,并成为上神他却挑动六界纷争,搅得苍生不宁她奉命斩杀他,却自己魂飞魄散他悔了!他不该如此而她还会回来吗?
  • Cranford(III)克兰福德(英文版)

    Cranford(III)克兰福德(英文版)

    A rich and illuminating portrait of life in a small town, Cranford has moved and entertained readers for generations. The women of the small country town of Cranford live in genteel poverty, resolutely refusing to embrace change, while the dark clouds of urbanisation and the advance of the railway hover threateningly on the horizon. In their simple, well-ordered lives they face emotional dilemmas and upheavals, small in the scale of the ever-shifting world, but affectionately portrayed by Elizabeth Gaskell with all the weight and consequence of a grand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