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9400000015

第15章 沉思录I·卷五(1)

与傻瓜对话我们即成傻瓜

凡你所见之物,都将迅速消亡,那些目送过一切崩溃的人也不久于人世。长命百岁者与早年夭折之人都会被带到完全一样的地方。

这些人的理性是什么?他们的忙碌所为何事?他们喜欢与尊崇的理由是什么?设想你直接看到了他们可怜的赤裸的灵魂。如果他们以为自己的谴责会造成伤害而夸赞会带来利益的话,这可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思想啊!

失去只是另一种变化的形式。但宇宙的本性就是热衷于变化,而且,就是因为服从它,万事万物在目前都进行得很好,自古以来,宇宙始终都在如此运动,而且未来也将继续下去没有终结。那么,你说什么呢?难道你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恶,并将一直为恶,诸神没有行使能力去矫正它,而使世界陷入无止境的恶中吗?

所有事物的腐朽,恰恰是一切事物的根基所在。水、灰尘、骨头、垃圾;再者,坚固的大理石,其实只是土的硬化;金与银,只是沉积物;衣服,只是一堆毛发;紫袍的染料,其实是血。其他一切也都是如此。就算是会呼吸的人,也符合这一规律的变化,从这个变成那个。

生命如此不幸,充满抱怨和可笑的阴谋,已经足够了。你为什么烦恼呢?那有什么新鲜的呢?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不安?难道是事物的形式吗?你要看透才行啊。或者是内在的实质?也要看得透彻清楚。但除这两者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所以,信神吧,现在,一切都终于变得更简洁更好了。我们无论是花一百年,还是花三百年来考察这些事物,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犯了错误,那么最终受损的是他自己。但是,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

或许,一切事物皆源自同一个理智的本原,并且集合成一整体,那么作为部分就不应不满,因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或许只存在原子这一物质,除了原子的混合与分解,别无他物。那么,你为什么烦恼呢?难道你会对理性说:你死了吗?你衰败了吗?你是否在扮演伪善者?你难道要变成一头野兽吗?你跟其他人活在一起有什么不满吗?

神灵或者有力量,但也可能没有力量。如果他们没有力量,你为什么向他们祈祷呢?如果他们是有力量的,那么你为何不向他们祷告,祈求神灵赐予你不再畏惧任何事物的力量,或者赐予你不再有贪欲的力量,或者赐予你不再为任何事物痛苦的能力,反而祈求神灵发生或不发生这些事呢?的确,如果神灵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他们肯定会让我们如愿以偿的。但是,你或许要说,神灵早已把这些能力赋予了你。

那么,不如像一个自由人那样,去运用你的能力,不强过你像奴隶和卑贱之人贪图不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吗?谁告诉你神灵不会帮助我们去实现力所能及的事业呢?你还不如这样去祈祷,看看结果如何——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跟那个女人共度春宵呢?而你要这样祈祷:我如何才能使自己放弃这种色欲呢?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从此摆脱?你要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不起摆脱的欲望?一个人这样祈祷:我怎么做才不会失去我的孩子呢?你要这样祈祷:我怎样才能做到不会害怕失去爱子呢?总而言之,换一种心态去祈祷,看看结果如何。

伊壁鸠鲁说:就算生病了,我也不会说出身体很痛苦的话,我也不会对看望我的人说这些。我会将原先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着重这一点,虽然心灵会因为可怜肉体的痛苦而分心,但需要免受其侵扰。他说:我从来不会让医生摆出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好像他们所从事的事情是多么的伟大,而实际上我的生命继续在平静和幸福中度过。

因此,无论你在病中还是做别的事都要如此。永远不要放弃哲学,在各种哲学派别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对无知之人或不懂自然本性的人,不要做无谓之谈,不如多注意你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和行事的方法。

当你因为无耻小人得罪你而苦恼时,不如问问你自己:世界上没有无耻之徒可能吗?不可能。不可能的事不要强求。因为,这个冒犯你的人,也只是世界上存在的无耻之徒中的一个。假如你碰到招摇撞骗者、背信弃义者以及其他行恶之人时,不如也想想这个同样的道理。唯有如此,你才可以随时提醒自己:这些人是必然存在的,既然如此,在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上都更和善些较为妥当。

在当下,下面的想法也是有用的——对那些与一切邪恶行为势不两立的人,自然赋予了他们什么样的美德。自然特别赐予了人们某种与众不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无异于一种解毒剂,因为其可以让人们抵制住愚蠢、疯狂以及其他的恶行。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劝导那些迷失于尘世的人并让他们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因为每个人都会由于做错事而误入歧途。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伤害到你呢?因为你会发现,在那些冒犯你的人之中,根本没有一个人做了什么能让你心灵被玷污的事情;所谓的伤害,只存在于人心。如果做出毫无教养行为的人,根本没受过教育,那么又能带来什么伤害呢?有什么奇怪的吗?想想,你是不是还不如谴责自己呢,因为你根本没有想过这些人会犯下如此的错误。

因为,你本来完全可以很理智地预料到他的这一错误,现在只是你遗忘了,并且还对他所犯的错误抱以大惊小怪的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在你谴责一个人背信弃义时,实际上都可以回过头来谴责你自己。因为很显然的是,这错误是你自己犯下的,或者是你自己误以为这些人会信守诺言;或者说,在你待人为善的时候并不彻底,你不应该希望从施恩中得到回报。

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还会想得到更多回报吗?你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你的本性,难道这样你也不满足,一定要从中获取回报吗?好像眼睛视物要求回报,用脚走路也要求回报。这些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为某种特殊功用而赐予人类,按照它们各自的结构工作才成为它们自己;人也是如此,人在先天上就是为了行仁爱,当人们做出仁爱善举,或者做出公益之举的时候,他就是依照本性而为,才成为他自己。

依性情而为就能得享幸福

这一反思可以帮助我们驱除对虚名极度追求之欲望,即你的能力无法像哲学家一样掌控自己的一生,或至少长大成人之后的生活。世间芸芸众生与你一样,都明白自己与哲学家相距甚远,所以你的生活陷入混乱,而你也不再可能得到一个哲学家的名声,你的人生规划完全与其南辕北辙。假如你已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就请去除杂念吧,只要你按照依循本性的方式去度过余生,你就可以从中得到满足。

你需要去考察与探究你的本性究竟意欲何为,并且不要让心外之物使你误入歧途。因为,你有过不少四处飘荡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找到最终的幸福。不在三段论中,不在财富中,不在名声中,不在享受中,你在每个地方都找不到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幸福就在你依循本性而为的事情之中。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实现它呢?如果这个人拥有着统率其自身情感与行为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又是什么呢?它是关于是非善恶判断的准则:如果一个事物无法使一个人拥有公正、谦和、勇敢和自由的品性,那么对这个人而言就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好的,如果它不使人变成与上述情形相反的品性。

在做出任何行动时都扪心自问:其与我有何干系呢?我会不会在将来后悔呢?还有一点时间我就将死去,那么所有一切皆如浮云散尽。如果我当下所为之事,乃理性之人、社会之人及与神同受法则约束之人当为之事,我又有何求呢?

亚历山大、盖乌斯和庞培等人与第欧根尼、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相比算什么呢?他们对事物了如指掌,深刻了解事物的原因(形式)与内在实质,而且他们大都拥有同样的精神指导原则。但相对后者而言,前者不得不关注多少事物?而且他们被多少事情所奴役啊!

但是,你别忘记,人们依然要去做这些事情,纵使你勃然大怒。

首先,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切莫庸人自扰,因为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符合宇宙之本性,而你自己却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荡然无存,并毫无踪迹可寻,就像是哈德良和奥古斯都那样。其次,要全神贯注地盯紧你手头上的事情。

与此同时,你要记住,尽量成为好人是你的职责所在,无论人的本性有着什么样的要求,做事时不要抱逃避态度;言谈要尽量恰当贴切,只是做到好的气质与温和谦逊即可,切莫虚伪。

宇宙的本性的一个工作便是,将属于此地之物转移到另外的地方,改变他们,使这些事物从此处到彼处。一切事物皆在变化之中,但我们无需害怕新事物;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对象,而这些事物的总体分布情况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当每一个自然事物在依循本性而行的道路上行进得很好时,当然会对自身心满意足。而一个理性自然实体要在其前进道路上一帆风顺的话,自身的各种思想必须摒弃一切错误或不确定的内容,其活动仅朝着社会行为的方向前进,将其自身的欲望和憎恶限制在它能力范围之内,完全满足于共通的自然分派给它的一切事物。

因为每一个特性都是共性的一个部分,正如叶子的本性是其所属植物本性的一部分一样。只不过对植物而言,叶子所属的本性部分是没有感知力和理智能力的,而且这种本性非常容易被阻碍。但是,人之本性所属的那个自然本性是不受任何干扰和妨碍的,有智性和正义感,因为它对每一个事物都分配了平等的份额,并且根据价值、时代、内容、原因(形式)、活动以及事件来决定最终的赐予。

但我们考察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去揭示出任何一个事物和其他个别事物相比较在各个方面都是完全平等的,而是要将一个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摆在一起,然后将其逐一与另一个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比较。

你或许没有闲暇时间或能力去阅读,但你肯定有空闲或能力来戒除自己身上的傲慢之气;在需要超越快乐和痛苦时,你肯定会有时间的;在需要戒除对虚名的过分热爱时,你也肯定会有时间。不要因为那些愚蠢和忘恩负义的家伙而焦躁,你完全可以不理他们。

不要让别人再听到你对宫廷生活或自己生活的抱怨之声。

后悔是这样一种事情:你忘记去做某件非常有用的事情,所以你感到深深自责。因为好的东西必然有可用之处,至善之人应当孜孜以求之。但至善之人并不会因为错过了什么感官快感而心存遗憾。所以,快乐既非为善之物亦非有用之物。

这一事物,它自身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这一事物的物质内容和组成原料究竟是什么?这一事物的外形(或形式)又是什么?它正在这个世界上做些什么呢?它能存在多长时间?

如果你赖在床上不想起来,那么就请想想:你的天性和作为一个人的本性都要求你必须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而就睡眠本身而言,无理智的动物也同样有此习惯。但是,即使是依据个体之本性的东西,也有着专属于他自身的特性,而且这一专属特性更符合这一个体的本性,所以在实际上能给这一个体带来更多的快乐。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坚持用物理学、伦理学和辩证法来对待灵魂的每一种感知。

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人,都要记得问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人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什么样的呢?因为,对于苦与乐、因与果、荣与辱、生与死等问题,他有各种看法,会做出各种事情,这是不值得惊讶和感到新奇的事情,但我会在心里记住的是,他是不得不这样做的。

记住,无花果树结了无花果,如果你对此感到大惊小怪,那么你应该感到羞愧,就像对世界产生了本该由它产生的事物感到惊奇也应羞愧;就像医生或舵手对于病人发烧或风向不对感到惊讶一样应该羞愧。

记住,观点是可以改变的,听从指出你错误所在的人,这并不违背自由的原则;即便是在你犯错时执迷不悟,也同样如此。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一选择是根据你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点来做出的,所以在实际上也符合了你自己的理解力。

如果这件事是你力所能及的,那么为何不做呢?但是,如果这件事在别人的职责范围之内,那么又能责怪谁呢?——原子(偶然)还是神灵?怪谁都是荒唐可笑的。你根本无需责怪任何人。假如你真的想做点什么,那还不如去纠正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找不出问题的根源,那至少去改正事物本身,而如果连这你也做不到的话,那么你光发牢骚又有何用呢?没有什么事物不带有某种目的。

即便事物寿终正寝了,但仍在宇宙的范围之内。如果它依然留在这里,那么也会有所改变,化解为恰当的成分,即宇宙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你自身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都在变化之中,但却不抱怨。

事物存在于世,必有其功用之处,如一匹马,一棵葡萄树。为何你还奇怪呢?就连太阳神也会说,我的存在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其余的诸神也会说出类似的话来。那么,你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呢?为了贪图享乐吗?问问你的良心能否说出这个答案。

自然对每个事物关怀备至,不论在开始、过程中,还是在最后,都是如此,就像一个人把球抛上去然后接住一样。那么对这个球来说,被抛上去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球在落下来以及不小心没接住落在地上的时候,又会给它带来什么坏处呢?再以气泡为例,聚合在一起对它有什么好处?被弄破又对它有什么坏处呢?这个道理对闪电来说也同样适用。

深入考察它(身体)内部,并看清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事物;在身体老化的时候,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在身体生病的时候,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论是赞美之人还是被赞美之人,缅怀之人抑或是被缅怀之人,他们的生命都是非常短暂的,而这些只是发生在世界中的一个角落里;即便在这里,也无法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甚至连同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候也会不协调。然而,整个地球本身也只不过是宇宙世界中的一个点。

专注于你面前的事物吧,认清它是一种思想、一个行为抑或只是一句话而已。

你要公平地忍受,因为你的选择是明天成为好人而非今天。

我是否有所作为?我所为之事皆关乎人类福祉。我可有得到回报?我坦然接受,并将其奉于神灵,神灵是万事万物发生之肇源,一切发生之事物皆由此而来。

在你洗澡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些东西——油渍、汗垢、污物以及脏兮兮的洗澡水,所有这些东西都令人恶心。我们生命的每个部分乃至一切事物,其实都是如此。

同类推荐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真理求索历程

    真理求索历程

    作者在充分的事实和说理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并提出建设天堂般地球的数点构想。作者提出了宇宙科学和哲学新理论。并能很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作者的散文、诗歌辅助佐证着以上理论。这样,我对取消型唯物论还是很敬仰的。但反过来,我认为我的二元中和理论也许没错:(1)灵魂不朽从来没被反证明;(2)即使灵魂随肉体消失而消失,但灵魂不朽作为一种信仰,可让人们的心灵慰藉和道德规范于此生世界中。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取自德国思想家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而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所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极为接近,如健康、财富、荣誉、名声、待人接物所应遵循的原则等。书中含有几分孤芳自赏的自我辩白和自我激励,甚至还流露着顾影自怜的几丝悲凉、几许惆怅,但更多的还是他因为自尊而隐匿在文中的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感悟,以及由此而来的坚定与自信、清醒与睿智。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本书分理解哲学、思辨人生、生活智慧、历史视野、文化反思、叩问信仰六辑,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近年来有关哲学与人生的随笔漫谈六十余篇、哲思断想百余篇。作者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大海,是安身立命之学。哲学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用,要让哲学走出书斋,走进人们心中。本书结合作者丰厚的人生阅历和观察思考,阐释困扰人们的哲学认知、人生智慧、历史文化、价值信仰等重大命题,让人们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战。
热门推荐
  • 诸天大圣人

    诸天大圣人

    穿梭诸天寻大道!逆时光河不倾负,天道轮回几多苦;帝临诸天而扶摇,圣承天命而司牧。滔天神通,无穷法力,诸天鬼神,万法不侵!修九阴九阳,学炼尸制符,夺长生秘药,练诸般法术,拥洪荒之力,聚万千异火,命星悟道,九龙拉棺、大闹天宫,摆诛仙剑阵!(射雕、僵尸先生、精绝古城、神话大秦、风云、聊斋、诛仙、花千骨、白蛇、斗破、历史大唐、择天、遮天、西游、封神、大世界)
  • 王府里的小娘子

    王府里的小娘子

    满京城都听说了,六皇子新娶的正妃是个刚还俗的小尼姑。道贺之余,大家也很好奇,王妃“无欲无求”,夫妻生活怎么过?对此,皇子妃挑了句禅语当答案:饥来食,困则眠。六皇子皱眉,提笔蘸墨:困则一起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不坏

    世界不坏

    因为开始说好是一场游戏,所以大家都不可以变脸,更不可以哭,不过……可能因为你笑的不好看,所以别人才想让你哭一下看看!
  • 紫清指玄集

    紫清指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魅传奇

    九魅传奇

    她本是公主,因为母妃不想她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长大,所以将她送给自己的闺中好友抚养。她爱武所以有一身好功夫。因此她认识的了二哥的师兄,二人相爱,可是因为她是皇家公主,而他又背叛师傅投靠别人,她心碎之后只能离他而去。
  • 情深厚爱:鲜妻很抢手

    情深厚爱:鲜妻很抢手

    一夜醒来,身旁竟躺着个令人一望室息的优等极品男人,才几天的时间他们又重演了一遍那晚疯魔的种种……可是她是他的大嫂,两人意外在一起到底是陷害还是……某日外出,言浅浅盯着身后不要脸的男人。“你给我滚!避嫌知不知道!男女有别!”“不知好歹的女人!”语毕,他霸道的抬起她的下巴,浅浅的在她樱唇上落下一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重生之泪灵

    末世重生之泪灵

    【(正文完结,无男主)前四十章与末世无关,看末世的请跳到四十章后】 末世第十年,林灵死了。十年的忍辱负重,为了报仇她苟延残喘地活着,生不如死。最后,为了所谓的“大局为重”,竟眼睁睁地看着仇人笑着离开……而她,只落得一个被丧尸分食的结局?可笑的是,在死亡的前一刻,她发现她所求的,不是复仇,而是好好地活下去。神秘声音出现,她在黑暗中向祂许下一个看似可笑的愿望。然后,当林灵再次睁开眼时,她发现,她真的重生在了一切错误都未开始的二十五年前。满心欢喜地开始重启的人生,封存的记忆也被拾回,命运的轨迹开始改变。这一世,她会还曾欠下的债,守护好想要守护的人。只是……非人类是什么鬼?
  • 总有温暖等着你

    总有温暖等着你

    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有坎坷曲折,命运不亏待任何一个,也不偏爱谁,总会在某个时间弥补之前所有的遗憾。
  • 沐坤传

    沐坤传

    现实的失败让我堕落沉沦。原想着来到另一片大陆能够出人头地,事实证明我真的做到了。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我为何不翻云覆雨痛快的活上一回。“白寒,吴倩你们可以不出来。”“祖巫老头你想利用我,别怪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