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400000053

第53章 宪问篇第十四(5)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度地怀疑别人,有时候会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会影响到自己对别人的正确判断。然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又不能疏于防范,以免被小人欺骗伤害。现实生活中,做到不怀疑猜测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健康的心理和心态;遭遇坏人时,能及时防范,保证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也是一门学问。能将这二者结合,作一个“先觉者”,真是很难。所以,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察觉”的心态,但也要心存仁厚,尽量不要误会别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真诚待人;如果发现别人不真诚甚至欺诈的话,要内心清楚,慢慢疏远;这才是比较圆润的为人处世之道。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q西栖③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④也。”

注释

①微生亩:鲁国人。②是:如此。③栖栖: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④疾固:疾,恨。固,固执。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呢?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吧?”

孔子说:“哪里敢显示自己的口才,而是痛恨人们的顽固无知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张居正注:“微生亩,是当时的隐士,盖年高有德之人也。栖栖,是依依不舍的意思。佞,是便佞。疾,是恶。固,是执一不通的意思。微生亩是齿德俱尊的人,但其所见偏执,故圣人对之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解读

像孔子这样执着布道的人,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甚至经常遭受讥讽、挖苦和批判。微生亩是一个隐士,对于热衷于现实的人很不屑,他讥讽孔子终日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该不是为了卖弄口才吧!孔子答道,不是自己为了显示口才,而是因为这个世间有太多顽固不化的人。

其实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都深受“固”的伤害。固的形成,与人的性格、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乃至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紧密相关。比如说,一个人的饮食起居,一旦形成一定的习惯,就很少有人想着去改进。因为改良的行动,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坚持自己有时是一件好事,说明一个人有毅力。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是有毅力能坚持的人。但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事物,就很危险了;它会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在“固”这个问题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这样人生才会走向更开阔的境地。

14.33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

孔子说:“对于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量,而是称赞它的品质。”

名家注解

朱熹注:“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

张居正注:“骥,是良马之名。德,指马之调习驯良说。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可用之才,以其有可贵之德也。譬如马中有骥,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驰骤之力,以其有驯良之德也。盖马之任重致远者存乎力,然使虽有力,而不免于蹄啮,难于控御,则亦凡品而已,何得为骥乎?人虽有才,而苟无其德,是亦小人而已,何得为君子乎?故人不可徒恃其才而不修其德,观人者,论其才而又当考其德也。”’

解读

对一匹好马来说,应该赞赏的不是它日行千里奔驰旷野的力量,而是它服从调教驰骋纵跃有度的品德。孔子用千里马来做比方,认为一个贤能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为第一。

一个人不能只有才气而没有美好的品德。无德者难能善终,有德者拥有天下。

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但是却非常有才能,任用他之后,他造成的危害会非常大,有时候甚至会到致命的程度,祸害百姓甚至断送江山。反过来说,一个人品质很好,能力虽然差一点,但他只要虚心好学,提高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到完美。所以,人才的品质要比能力重要。这是我们在考察干部、选拔人才时不能不遵循的原则。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看重品德而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比较全面地说,应该是德才兼备最好,如果二者不能得兼时,德重于才。

7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①,以德报德。”

注释

①以直报怨: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张居正注:“夫观或人之言,非不近厚,而反不得其平;圣人之论,既得其平,而亦未尝不厚。诚权衡万事者之准也。”

解读

孔子认为应该以正直来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即以直报怨。

以怨抱怨,就如我们俗话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争斗下去,只能让人更受伤害。所以孔子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抱怨以直,意思就是当面直接道出和他的怨恨,而不要曲折委婉,旁敲侧击,总之就是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怨恨。不忍气吞声,不逆来顺受,不黑白不分、善恶不分,更不能不讲原则地以德报怨。有怨报怨,有德报德,忍怨而不报,不符合人之常性;冤冤相报,不符合社会的和谐稳定;报怨以直当是最好的境界,但不是最高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对待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恩德,我们要懂得感恩,做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当遭遇伤害、被人冒犯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逆来顺受,而要用正当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以直报怨。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平!”

注释

①尤:责怪、怨恨。②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会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知识而通达高深的学问。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注:“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朱熹注:“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尽性至命,与天合一,其独得之妙,真有人不能知而天独知之者,然下学上达之一言,乃万世学者之准则。人于可知可能者,逐一讲求,则于难知难能者,自然通透,固不当躐等而进,亦不可畏难而止也。有志圣学者,宜究心焉。”

解读

本章描述了孔子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精神状态。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终其一生,应该说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胸怀坦荡,不忧不惧;用尽全力推行仁道,哪怕道路坎坷,屡屡受挫,他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但是在这里,孔子却发出了“只有上天了解我”这样的感慨。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在宣扬儒家之道的路上,一再受挫,不可能~点怨言都没有,这就是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后的一种十分自然的矛盾反映。但是他提醒自己,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教育人们要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谦虚之心,学人伦、学人事、参悟万物,到最后完全透彻地理解所有知识。现实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我们仍旧要积极努力,不找借口也不推卸责任,尽力改变现实以实现理想。

14.36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②想:同“诉”,告发,诽谤。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告诉了孔子,说:“季氏孙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让他陈尸在集市上。”孔子说:“我的道德理想将会施行,那是天命决定的;我的道德理想将会被废弃,那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察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张居正注:“公伯寮,是鲁人。想,是谗谮。子服景伯,是鲁大夫子服何。夫子,指季孙说。杀人而陈其尸叫作肆。圣人于得失利害之际,惟义是安,本不待决之于命而后泰然也,其言命者,特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然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者,即此亦可见其一端矣。”

解读

公伯寮诋毁子路,子服景伯打抱不平,想要除掉公伯寮,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实行,自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来检验,历史进程不容许个人捣乱。公伯寮的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不会那么容易就实现。

有的人说坏话说得婉转曲折,一点一滴地渗透,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则单刀直入,直接命中要害,有切肤之痛。但是不管这些人说得是委婉还是直接,孔子一向的态度都是置若罔闻,沉默以对,听之任之,不信、不传、不理,尽人事而听天命。至于“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子所说的道,是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不可违背,不是小人所能够破坏的。反对暗杀,反对暴力,坚信道义的力量,坚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既反映出孔子仁义的道德品质,也体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见识。

14.37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

“作者七人②矣。”

注释

①辟:同“避”,逃避。②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译文

孔子说:“贤良的人逃避乱世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别的地方而居,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脸色,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言论。”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张居正注:“孔子说:‘贤者之心,未尝不欲有为于天下,然时不可为,则不得不高蹈远举,避而去之。故有见世之无道,即隐居不仕,而终身以避世者矣,其次有见此邦无道,去而之他邦者,谓之避地,其次有见君之礼貌既衰而去者,谓之避色,其次有因君之议论不合而去者,谓之避言。此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也,世有此人,世道之衰可知矣。’七人,今不知其姓名,夫子叹之,盖深为世道虑也。”

解读

孔子认为贤者归隐有四种方式:避世,避地,避色,避言。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就要学会“用行舍藏”。

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事纷争很多,天下动乱不平。邦无道之时,所有的努力都不起作用,所以要保全生命,保持住气节和尊严。而做到这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规避,这是无奈的明智之举。乱世中,贤德的人往往都避世。次一等的是避地,就是离开一个特定的地方。而避色和避言,说到底就是避人,所避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国君。孔子离开齐国,是避开齐景公;离开鲁国,是避开季桓子和鲁定公;离开卫国,是避开卫灵公。但是无论孔子怎样避地避色避言,却都没有真正避世,他一直在坚持着向世人布道,宣扬儒家的思想。

我们现代人,当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尝试换个环境,不用看别人脸色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理睬那些耗费我们心神的事情。

14.38子路宿于石门①石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同类推荐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知己”的学问

    “知己”的学问

    文集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关于西方哲学方面的论文24篇。主要有:启蒙的精神与精神的启蒙、哲学作为爱自由的学问、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论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研究等,反映了作者近些年来在西方哲学方面的新进展。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听南怀瑾讲《庄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

    本书以生动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述了《庄子》一书中的智慧,是作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庄子讲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全书分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七篇。
热门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孕中晚期是最适合实施胎教的时段,《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特别为你们一家三口准备了一份100天的胎教计划书,只要STEP BY STEP,不但会让宝宝在和爸爸妈妈的爱心互动中长得更好,聪明的宝宝还能帮助妈妈顺利分娩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完美告白:轻声

    完美告白:轻声

    多年后再遇,她鼓起勇气跟他打招呼。“好久不……”换来的却是他冷淡至极的“借过。”幼时初识,他护着她,陪着她。她以为他是一个淡然漠世的少年…直到有一天,某人露出了狐狸尾巴,她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入了坑……“因为遇到了你,所以这个世界开始温柔起来。”“喜欢是什么声音?”“轻声似无声。”“是心声。”
  • 顾盼流年知我意

    顾盼流年知我意

    江知意这辈子最意外的事就是嫁给了顾西洲,而顾西洲这辈子最正确的事就是娶了江知意。奈何自家媳妇自带桃花,顾大总裁情敌成片,实在坐不住了!绑了人,带走,生娃!某女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痛心疾首:“顾西洲,我把你当兄弟,你居然……我要离婚!”某男得意地凑近:“你知道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吗?”“什么?”他缓缓道:“温水煮青蛙。”
  • 点金神指

    点金神指

    千年前的隋唐时期,连年征战!被逼入绝境的“突厥人”带领仅存的残余势力机缘巧合踏入神秘之地…他们在群山之巅开创自己的部落,并围剿屠杀神秘门派“点金门”意图染指点金术,其目的为了复兴部落,搅乱历史长河发展!时隔千年,出生于现代社会的金明有缘取得藏书,却也不幸被牵扯到更大的危机之中,拥有与失去之间,他将会如何抉择?
  • 名门女王

    名门女王

    冰冷的手术台上,他无情的话将她彻底打入地狱。原来痴心守望两年,却换不来他一点留恋。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当迟来的外公问她是否愿意离开这里的时候,她答应了。她与这个城市最后的羁绊,也就只有那个孩子了。当所有人都以为她难产死了,她却以新的身份,登上了欧洲的上流舞台。金钱、权力,都是她脚下草芥,所有人都对她阿谀奉承。她不再是以前那个爱得卑微的女人,现在的她是这个世界的女王!再次回归这座城市,她已是浴火凤凰,尊贵无双、翱翔九天。顾秣——有些东西,过去就是过去,没有谁会在原地等你。就算你后悔,但是对不起,我也不是那吃回头草的马。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流泪,我要做当之无愧的女王!苏日安——有些东西,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他曾经视她为无物,但是却不知,她早已如空气般渗透每个角落。直到她难产而已,他才发现,自己早已爱上她。我们还是否能够重来?◆声明◆1.本文中出现的一些相关名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2.本文一对一,但不是回头文,男主也绝不会是负心男哦亲~3.本文男配多多,美男多多,欢迎收藏~4.推荐我的完结V文《重生-腹黑千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君同心情深似海

    与君同心情深似海

    来自21世纪的灵气少女韩夏汐遭遇史上最狗血的剧情—-穿越了,穿越后人生开挂的她所向披靡,不但腰缠万贯,更觅得良婿。
  • 穿越狂妃:邪帝,速接驾!

    穿越狂妃:邪帝,速接驾!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千金大小姐,因古玉穿越,发誓要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