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5900000038

第38章 局长爱K歌

局长爱K歌。爱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一次陪省里的客人K歌,至凌晨结束时大家都睡着了,唯有局长一人还在引吭高歌。

虽然局长也偶尔抽烟,喝酒,打麻将,但全局人人皆知,局长最爱的是K歌。

局长喜欢民族唱法,尤其擅长那些激情澎湃的传统歌曲。

每逢迎接上级领导检查,酒后的保留节目必是K歌。局长在聚光灯下亮着秃脑门:“算抛砖引玉吧,我献上一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向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翩翩起舞……”

众人的掌声异常热烈,起始甚至还打着节拍,但局长的音调总是跟不上节奏,后来的掌声就有些稀落。局长却依然忘我。一曲唱罢已是气喘吁吁。局长兴致更高:“谢谢各位的捧场,希望这首歌唱完后,真正请出一位高手来……我再献上一曲《咱当兵的人》!”

掌声继续响起,并且热烈,不过,这次局长的嗓音分明有些声嘶力竭。

如果局长酒喝得不多,必是先唱两三首,然后才把话筒交给下一个人。如果喝高了,就基本变成局长的独唱会了。这种情况,一般在场的都是上级领导,与局长是铁哥们。局长不再忌讳唱得好与坏,他要表达的是兄弟似的热情,是他曾身为军人的一份侠骨和仗义。

局长不是瞎K歌,他几次动员全局的人都要学唱歌。局长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我让大家学唱歌,是要把我们的风采展现出来!唱歌可以唱出我们的豪迈,唱出我们这条战线的战斗力,唱出我们敢于拼搏的精神!”

但凡市里举办歌唱汇演,局长都会积极发动大家参加。当然,每次参赛,大家都能得到一身价值不菲的套装。舞台上,局长总是站在最前排。他不担任主唱,但他衣服的颜色却区别于众人,唱时也最卖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你们局长真行!”常有人这样夸局长,不知是指他唱歌,还是那身衣服。

流行红色经典歌曲时,局长的司机小王托门挖景地给他弄来几张CD放在车上。那天去省城出差,局长正为一个电话生气,突然就听到了车里响起的歌曲。“哪儿弄来的这些歌?”

局长一下兴奋起来。

小王诡秘地一笑:“托人从北京捎回来的。”

“好你个小王,真有你的!”局长一扫脸上的阴霾,把身子坐直了,“大点声大点声,我要好好听听!”还惬意地跟着哼出了声。从省城出差归来,小王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局长的理由很充分:“小王这些年为领导服务不容易,跑前跑后从无怨言。”

打那之后,局里的人腿都勤快了,各式红色经典歌曲CD小山似的堆上局长的办公桌。再去歌厅K歌,就会有人主动示意服务生:“拿红色经典歌曲!”局长唱歌的水平大有长进,那些歌也很让局长风光了一阵子。

不过,局长的兴致还是被一件事给搅了。上级审计部门来查账,而且明显是有备而来,是针对局长一个人的。起始,局长还是在酒后照常去K歌:“老子有啥可查的?”可随着事情的进展,局长有些坐不住了,再有人拉去K歌就摇头了。

果然,不多久,局长就被审计组的人请去谈话了。那之后,大家再没见到局长,实际上,局长被检察院的人带走了。

局长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他的落马轰动了全市,也把外省一家名刊的记者引来了,他提出要采访局长。局长不住地摇头,感慨万端,和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愧悔。末了,局长抬眼看定记者:“你神通广大,能不能给我弄一个MP3来?我想再听听那些红色歌曲。好好听!”

同类推荐
  • 夏娃是个什么娃

    夏娃是个什么娃

    杨利文没想到自己会在瓦庄过上这样的日子,回到瓦庄之前,他曾经设想过了很多种方案,怎样去打发在瓦庄无聊的时光,他想过到山沟里捉石鸡,到村后水库里洗冷水澡,甚至跑到屋后的山上望远,他就是没想到自己会在村子里打起麻将来。瓦庄和别的村子一样,只要身上的毛长全了一点的,都到山外的城里打工去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几乎成了个空村。杨利文是个急性子,他想像不出自己会和那些慢吞吞的老人坐在一起打麻将。
  • 老高

    老高

    老高发了。在岩市家喻户晓。老高有钱了。老高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老高有钱不显山不露水。老高的穿着那是没钱人的样儿。有钱了的老高,只多了两件物品,夏天多了架黑边墨镜,冬天多了条带方格的暗红色围巾。老高的餐饮习惯更是没钱人的本儿。老高吃什么,见到的人不多,大多都是老高自己言说的,能信的不多。老高说,早晨就一鸡蛋和一杯牛奶。鸡蛋是他自己养的鸡下的,鸡不下蛋了,就更简单了,一杯牛奶就成。中餐简陋,一段淮山药,两片红烧肉,三节带绿色的青菜,四小勺的带海鲜味的清汤。
  • 出洋相

    出洋相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打着伞

    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打着伞

    本书分为8个大章,共36个精彩的爱情故事,精彩到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个微电影的剧本。作家张莹行文流畅优美,如花香沁入文字。她带领我们感悟青春,体验爱,在爱的故事里,踏浪前行!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热门推荐
  •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血鬼之父的扛鼎之作,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吸血鬼之吻》是一本令整个欧洲为之癫狂惊悚的惊世骇俗的魔幻小说!年轻的英国律师乔纳森·哈克乘车从伦敦出发,来到偏僻神秘的德古拉城堡,受德古拉伯爵所托,哈克办理房产交易事宜。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怪异事件让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空气中飘散着茫茫的白雾,城堡又黑又高的窗户透不出一丝光亮,丛林里传来凄厉的狼嚎,蝙蝠发出怪异的声音拍打窗户,墓地闪烁着飘忽游移的鬼影……城堡被阴郁、诡异和死亡编织的巨网笼罩。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成功者如是说

    成功者如是说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说更多的时候是要“厚”的,所谓有话好说,遇事好商量,遇事让人三分……等等,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态度和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时候软的手段都灵验,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敬酒不吃吃罚酒,好话听不进,恶话倒可让他清醒。这样,“黑”(强硬的态度与手段)就成为必要。人们很讨厌蟑螂,因为它到处都有,打了一只,待会儿又出来一只,有缝就钻,有洞就躲,连杀虫剂它们也不太在乎!厚黑者从中颇受启示。
  • 异世穿书之炮灰修仙传

    异世穿书之炮灰修仙传

    林瞳,一朝被雷劈,穿进了一本手打三千字差评的大女主修仙文!对此穿成了人见人嫌的乞丐?林瞳表示,没事没事,活着就行!穿成了出场就挂的炮灰?林瞳微微一笑,不怕不怕,跑的快就行!作为修仙文中一个命比纸薄的炮灰,林瞳坚定的执行珍爱生命,远离女主的信念,扮猪吃老虎是必须,升级修炼才是王道!至于路上那谁谁谁,美男请都自觉的靠边站,咱不谈念爱,只修仙!
  • 蚀雪

    蚀雪

    雪啊显尽世间凄凉,又有谁能融化掉这层厚厚的雪呢?是洒满温热的血液吗?两国王子的命运将会怎样发生?
  • 夜幕新娘

    夜幕新娘

    明明爱他却不说,为报答蓝家小姐前世的救命之恩而答应替魂魄已散的她出嫁,舍弃这数十年的光阴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相处,想着数十年对于自己不过是长久生命中的一瞬,他应该会理解,向他解释倒是低看了他……
  • Ion

    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若为魔

    我若为魔

    何为人?一眼人。何为魔?一指魔。何为神?一枪尽挽破,众神殇歌落!千年约,上古血,万道龙魂卧黄沙,笑尽癫狂临天下。尽悲廖风霜,还伴儿女情长。天若弃我,天亦可欺。世若遗我,世当戮灭。吾若成神,天下无魔。吾若成魔,神奈我何?弑神之路,仗枪轮回不顾!血肉成枯,吾让苍穹臣服!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